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帮助他人,活出真实的自己

如何帮助他人,活出真实的自己

【摘要】:可是,帮助他人难道不是因为对方需要而帮助吗?显然,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助人者即便帮助了他人应该帮的忙,这种“助人”行为真实的意义也不是助人,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让自己更完美的一种表象。那么某些想偷懒的人,每次从你这里得到好处,便会形成不断向你索取的习惯,口里一面不断吹捧你是个崇高的人,乐于助人,同时诱哄你来帮助他,依赖你而让他不劳而获。

碰上两件事情同时要做,一个是自己的,另一个是他人的,而时间又不允许我们两件事情同时做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哪一个先做呢?这是一个测验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题目。开篇的事例就做出了他的选择,让他人的需要高于自己的。做出这样选择的人,内心有个判断,我不能让别人失望,我要符合他人对我的评价—完美。由于我很看重完美这个评价,那么我每次就应该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有求必应……这便是他内心的独白,也是选择的理由。

可是,帮助他人难道不是因为对方需要而帮助吗?怎么变成了为了满足自己不被定义为不完美、维系自己的面子而做出的选择呢?显然,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助人者即便帮助了他人应该帮的忙,这种“助人”行为真实的意义也不是助人,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让自己更完美的一种表象。

如此一来,你就自然会忽略判断,你的行为是给对方真的帮助,还是“帮助”对方养成依赖?因为你的关注点只放在自己身上,为了让自己符合他人心目中的(也是自己心中)完美的形象——不能令人失望——才做的付出罢了!(www.chuimin.cn)

如果你真的好这口,对方掌握了规律,就会有事没事来要你帮忙,因为他们感觉到你的乐意,即便是根本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也会被加工成“救命之事”如此可以让自己偷懒,又能满足你的完美欲望,让你逐渐成为“救世主”。别忘记,如果你不主动撵走这样的人,他们就会一直“求你帮帮忙好吗”(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为什么呢?开篇那个规律可否还记住,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帮助的历史和不拒绝的承诺。那么某些想偷懒的人,每次从你这里得到好处,便会形成不断向你索取的习惯,口里一面不断吹捧你是个崇高的人,乐于助人,同时诱哄你来帮助他,依赖你而让他不劳而获。

总结一下,“被迫助人的逻辑”习惯图(上:思维/情绪线索图,下:习惯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