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第二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创造学习型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第二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创造学习型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要】:作为社会教育基地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的专业教育及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可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通过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环境优势和专业人员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是可行的。而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大学生素质教育

黑体, SimHei;">杨志英(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学院图书馆 包头市 014010)

王振国(内蒙古科技大学高职学院 包头市 014010)

摘要:本文对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现实需求。学习型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根基,是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因此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在我国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2、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具有收集、保存、整理、加工和传播知识信息等几大功能。作为社会教育基地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的专业教育及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可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3、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首先要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深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修养的综合教育和阅读、思维、研究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习型图书馆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分类号: G251 

21世纪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型、学习型,强调创新的时代。我国虽已提前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然而现阶段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保障。惟有终身学习,才能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高,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良好素质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

一、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现实需求

学习型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根基,是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因此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在我国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

1、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学习型图书馆。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参与高层次的经济与技术合作竞争,必须以知识教育和培训为原动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及团体学习。图书馆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在求得发展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为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方面做出贡献,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与生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对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科教兴国、人力资源开发离不开学习型图书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知识是起主导作用的,而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和富国强民的第一国策科学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文明的基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目标,就必须排除信息缺乏、知识陈旧的“功能性文盲”,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习型图书馆是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是高校师生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和保障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有重要作用。

二、 高校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www.chuimin.cn)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信息资源中心,在对大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环境优势和专业人员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是可行的。

1、资源优势。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具有收集、保存、整理、加工和传播知识信息等几大功能。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雄厚的信息资源及相关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人才。图书馆独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环境优势及信息技术优势决定了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图书馆的核心职能是教育职能。在图书馆这个园地中,学生可带着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图书馆这一智力资源宝库,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人才优势。在知识经济中,由于社会生产总过程越来越复杂,各环节的联系和依赖性越来越紧密,整个社会对信息的生产、收集、整理、存储、转移和反馈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有一支宏大的队伍专门从事这些工作。高校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信息服务工作人员,他们在积累大量知识信息资源的同时,形成了一整套技术和管理体系,其理论根基和实践积累都很深厚,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工作任务。作为教育与服务的图书馆工作者注重对学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教育、专业教育及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可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三、 高校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素质人才应具有进取心、自信心、责任心、坚毅性等品质。而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良好的素质教育可以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智力和非智力支持。创新教育则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应包括: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进行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修养的综合教育,阅读、思维、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文明行为的熏陶;培养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及利用书刊资料的能力和获取信息方法的能力。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为素质教奠定基础。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文献中心。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地及时补充、丰富馆藏文献,优化现有的馆藏结构。应科学合理地利用文献购置费,针对教学科研的需要及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需求,采购急需的各文种、各类型、各载体的文献资料,满足读者对文献的各种需求。在保证重点学科的专业书刊收藏的同时,对学术价值、欣赏价值较高的文献进行合理的选购,使大学生不仅能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能从优秀的书刊中汲取精神食粮,陶冶情操。

2、深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大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由于许多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及信息技术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优势。因此,必须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学校的教学及素质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文献开发力度,多层次揭示馆藏内容,同时完善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建设,培养读者网络信息素质,让读者了解馆藏、熟悉馆藏。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编制专题资料汇编、定题服务、专题索引等。向读者提供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服务。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首先应具备信息意识。而信息意识是一种重视信息、发现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举办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教育及信息技术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他们鉴别、选择信息、信息资料的积累整理、科研论文的写作等技巧。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与信息的创新能力。

3、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教育。学习型图书馆是指图书馆能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与具体措施,促使其成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个人生命潜能,提高人生价值以充分实现自我进而带动图书馆的创新与进步,形成良好的图书馆气候和文化,达到顺应变迁和永远发展的目的。在图书馆这块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上,其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为了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及服务水平,应将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目标和意愿深入人心,使每个馆员认识到学习是生存的需要。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图书馆的自我教育要以人为本,应从面、点、线等不同方面对馆员进行整体培训。同时学习内容要更加丰富,提倡一专多能,学以致用,在传统图书馆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当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样,在为大学生提供馆藏信息服务功能的同时,可以以自身模范的学习行为带动、激励读者,因而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发毅学习型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15(1):8~10

2. 王艳秀知识服务需要德才兼备的图书馆员[J].医学情报工作,2006,27(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