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浅谈

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浅谈

【摘要】:本文即以诸多新建图书馆为范例,对新世纪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探讨。新世纪图书馆建筑的设计模式由以上设计理念的指导而展开:2.2.1建筑布局的开放性和建筑空间的高效性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信息传递迅速广泛,这反映在人们对于传播媒介的要求上。

黑体, SimHei;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22px;">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浅谈

吴晓慧

(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13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座座悄然而起的图书馆建筑,包含了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揉进了现代建筑的特点,融入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潮流。新世纪图书馆规模扩大、设备更新,在功能布局方面,一改藏书与阅览分离的传统模式,运用现代科技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效能,开发知识资源,形成现代图书馆功能,而功能的现代化必然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图书馆建筑的思考。本文即以诸多新建图书馆为范例,对新世纪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  建筑  设计理念  新世纪

分类号:TU242.3

1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图书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建筑水平也产生了飞跃的发展,一座座新型图书馆拔地而起。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总是追随功能”。图书馆建筑作为图书馆事业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其形式和内涵都在变化之中,新的设计理念随之而生。对此,浅谈认识,敬希指正。

2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2.1图书馆建筑形式的标志性

图书馆是文明荟萃之所,也是社会文明的孵化器和辐射源,图书馆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她体现了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精神文明文化事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因此,建造标志性的图书馆建筑,受到广泛的推崇。这种意识流籍建筑师之笔,变成了一座座既独具特色又内涵丰富的文化建筑。这些图书馆建筑,有的庄重大方、朴实无华;有的主楼高耸、威严挺拔;有的美观大方、简洁高雅;还有的高低错落有致、组合灵活多样,一反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火柴盒式或古板严谨的单调模式,变得富有观赏性,以浓郁的建筑美捕捉人们潜意识里对“美”的诠释。关于“标志性建筑”的内涵,一般公认为:(1)建筑外形突出,可视性强。新的馆舍无论是形体还是色调,都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印象深刻,难以忘怀。(2)建筑物的交通四通八达。新的馆舍处于交通枢纽上,成为人们问路指南的主要参照物(3)建筑物具体而微明显的特征。新的馆舍有别于一般性建筑或其它图书馆建筑,典雅美观、别具一格。传递出强大的文化信息。(4)建筑物具有先进性。新的馆舍,从内到外,无论设施或材料,都应采用优质名牌(绿色)产品,使读者能在图书馆的现代化氛围之中领略到高科技的气息。

1996年正式启用的上海图书馆新馆,面积80000m²由两座塔型高层和五座裙房组成,东西两楼均呈多维台阶式块体形象,象征着文化积淀的坚实基础和人类对知识的不断攀登,整个建筑体现了宏伟、典雅的特色,是上海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每天有1万多人参观、利用新馆,成为上海最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景点。耗资20亿美元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耸立于塞纳河畔,4座遥相呼应的建筑像打开的书本,中间是茂密的森林,面积达12000m²,读者置身其中,犹如投入大自然怀抱,是巴黎这座国际大都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又如:台湾大学图书馆,造型稳重、布局对称,是知识殿堂的象征,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综上所述,标志性图书馆建筑的社会价值不可估量,其富涵的文化底蕴更是无可限量,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于心间,恰如无声的春雨润泽着人们的心灵。图书馆建筑的标志性是其他建筑无可比拟的。

2.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渗透到图书馆建筑的方方面面

古代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藏书,故此名曰:藏书楼,关重的是收藏,所以不对外开放,只供少数人使用。近代图书馆虽然向社会开放,但仍以书库为中心,实行闭架借阅,建筑设计理念仍以书为本。而新型图书馆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基本宗旨,一切为读者着想,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与习惯,以方便读者利用文献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要给读者营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温馨的环境,使人感到在这里看书是一种享受,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现代图书馆的最大追求。新世纪图书馆建筑的设计模式由以上设计理念的指导而展开:

2.2.1建筑布局的开放性和建筑空间的高效性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信息传递迅速广泛,这反映在人们对于传播媒介的要求上。进入图书馆的读者都希望以最简洁的方式,接触到所需要的信息,中间环节越少越好。要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图书馆的设计就应具有开放性,采用大空间的结构设计。如: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每层阅览面积有1600m²,藏书、阅览、外借、检索、咨询、情报服务、计算机终端等均集中于一个大空间,既方便了读者,又节省了工作人员,为我国图书馆大平面开架格局的成功范例。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采取“藏、借、阅、管一体化的模式,周开馆时间为105小时,每三名工作人员承担2700 m²阅览室的管理任务。此乃高效性体现之一。开放性的设计模式保证了图书馆高度开放的实现,几百甚至上千平米的大开间,读者一览无余,仿佛在书海中遨游。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单层大阅览室面积达3000m²,这样宽敞的大空间,读者与书刊同处一室,正所谓:书中有我,我在书旁。取阅十分方便,文献的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此乃高效性体现之二。藏阅一体的空间布局设计,使现代图书馆的开架特色尽情发挥。由于开放性和布局的合理性,建筑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建筑面积的浪费被压缩到最小甚至全无的境地,此乃高效性体现之三。

2.2.2建筑布局的灵活性

图书馆建筑的开放性设计,不仅使建筑的使用者与建筑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天然浑成的境界,也为使用者的自营建构留下活动的余地,为适应图书馆使用过程中的变化要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正如图书馆建筑专家鲍家声教授所言:“使用的灵活性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性,常被称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生命。”由于采用大空间开放式布局,图书馆的空间变得灵活而富有弹性。如:为适应图书馆工作将要发生的变化,建筑结构采用模数式设计,用4根柱子围成矩形或正方形为基本单位,其中任何单元都可作阅览区使用,而摆上书架即可作书库使用。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内墙不承重,可随意改变房间隔断,减少走廊或隔墙;又如:阅览桌椅的多少和阅览面积大小的调整,开架范围的大小,藏阅兼容或互换,设备的更新和未来面积的扩展,新的文献载体的开拓,房屋使用的变更等,都可以基于建筑布局的灵活性而得以实现。譬如,在我们参观学习的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里,就有被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的“研究室”,面积约1~2 m²,内有书桌、灯具、电脑,使用按时间计费,很受读者尤其是研究生的欢迎。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新馆的第4层安排了29组半封闭式的研究厢,为教师和研究生专用,使用者可以集中借用所需资料,在安静的环境里研读或写作论文。国外的图书馆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大多数的英国图书馆都设计了“研究厢”,英国的拉夫勃洛技术大学图书馆内就有20多个这样的研究厢,每个研究厢大约2m²左右,内设桌椅及照明设备,研究厢是封闭式的,可以上锁,专供读者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或长期不间断地使用某些资料尤其是教师或研究生做某些专题研究时使用,研究厢使用率很高,需要预定。 (www.chuimin.cn)

2.2.3建筑环境的舒适性与多功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要求更为迫切,图书馆既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又是一个永久性的教育机构,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图书馆。因此,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图书馆内外环境就成为时代的需要。尤其在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所采纳的今天,特别强调建筑设计中对环境的要求,更何况,在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中,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之间增加了自动化设备这一媒介,读者和馆员每天要面对由高科技设备而高效率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环境的调节也有助于缓解和消除这种压力。

   对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内外环境上,现代图书馆讲究室内条件的舒适和室外环境的优美。任何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建筑周围的景物谐调共存,故此才称其为“环境”。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境给人以不同感受和联想。从而启发人的思维,激励人们去探索和发现,舒适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应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的环境美除给人以物质的享乐之外,还应能提升个人审美情趣,注重人的精神层面的升华,追求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我国古代最具价值的书院、藏书场所,往往建于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名山圣地,符合“通天地人之谓才”的教育思想,以达到“净心”、“悦情”、“深源”、“妙用”天人合一求学境界。现代社会里,因考虑到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交通便利等因素,图书馆的建造尽量依托城市风景并兼顾与周围建筑的协调,将主体建筑置身于自然景观,体现出自然的审美情趣,形成新的“天人合一”的景观.。近年建造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新馆就坐落在南海之滨的唐家湾,淡青色巨幅玻璃外墙展现出现代建筑的典雅气派,正面宛如一本展开的宏篇巨著,一道263级依山而筑的大理石梯从“书背”中缝直抵山顶,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又有1995年建成并使用的山西大学图书馆16300 m² 的新馆,宛如乘风破浪的巨舰,气势恢宏、 造型独特,成为山西大学顽强拼搏的象征。图书馆周围绿草铺地,辅以小品点缀,良好的阅读环境引人入胜。

意境的魅力自然而深远,人工营造亦能巧夺天工,自然环境与人为渲染巧妙结合,构成建筑外部的环境美。广东省的中山图书馆在68000m²的范围内,种植着30cm以上的大树150多棵,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12棵,140年以上的有8棵,还有270年树龄的古树,共有各种植物100多种,各种鸟类超过10种,丰富的绿色植被使整个图书馆院内,古树参天,四季常青,空气新鲜,鸟语花香。该图书馆还在原有资源基础上,进一步绿化,设计了平面绿化,立体绿化及屋面绿化,并想方设法构筑图书馆内绿化系统,为广大读者和工作人员创造舒适的绿色空间,实为绿色图书馆的典范。一般来说,作为文化建筑的图书馆,应以幽雅、恬静、富有文化艺术的神韵吸引着读者,馆舍周围绿茵环抱,绿化面积与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一般不应低于1:1,馆舍前面要视野开阔,敞开通透,除了树木花卉点缀外,应广栽绿色植物。绿化美是环境美化的重要因素,一个绿草成茵并绿树成荫的环境会大大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更重要的是,绿草和蓝天的色彩都是具有镇静作用的颜色,可以抑制学习者由于读书而兴奋的情绪,也可以调节久读书卷的疲劳,可谓一举两得。诚如一位名人所言:“绿草是人类生命的欢乐和希望,草是绿中最舒坦的给人以安稳、闲适、豁达的意境。”可以想象,当读者在图书馆长时间学习之后,来到馆外的宽阔草地上,看看蓝天白云,在绿草间悠然散步,该是多么的轻松,那疲劳不知在何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新的学习热情将怎样激发读者再次信步走进图书馆。毫无疑问,学习效率的提高已不成问题。

内环境的营造强调舒适性,在厅、走廊、楼梯拐角处及适宜的地方摆放盆景、花盆之类的绿色植物,墙上布置一些名画、壁画,灯具的布局、上档次家具设施的布置以及色彩的调配运用都可以增加室内的舒适度,而图书馆建筑的多功能性则使这种舒适度更具人性化。纵观以往,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以信息为中心,而现代图书馆,其功能随着图书馆职能的不断扩大,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图书馆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多功能要求的内容。如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多种教育空间,开展文化产业的经营空间和各种为读者服务的辅助空间。如:为了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吸引读者,举办讲座 、培训、 展览, 为读者便利,设立餐厅、 水房 、小卖部、 休息室 。为社会服务,举行技术推广会、 产品展销 、人才交流会、 就业指导等,这些功能空间提供给来到图书馆的人们使用,中央空调系统保证了馆内适宜的温湿度和洁净的空气,各类电梯把读者送到所需去的地方,这些都让人们觉得舒适、亲切,于是就更喜欢到图书馆来学习。上海图书馆自开放后,之所以每天接待万人左右,除了环境舒适、高雅之外,功能齐备 、服务设施齐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该馆新馆中辟有演讲厅、 展览厅、 多功能厅、 学术活动室、 声像视听室、 教育培训中心、 读者餐厅、 地下停车场等。大楼底层450m² 的“上海之窗”专室,用图片 、模型、 图书、 机构样本、 声像以及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展现与两个文明有关的各种丰富内容,另外图书馆中还将增加电报挂号、 电话号码 、传真、 邮码、 地址的查询功能。国外图书馆如法国国家图书馆,馆内设有音乐厅、会议厅、展厅、小型议事厅以及餐厅、咖啡厅、商店、书店、银行、 邮局、停车场等。    

2.3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前瞻性

图书馆建筑是百年大计,一座图书馆建筑,不仅服务于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为明天使用的,因此,必须考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使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具有前瞻性。

(1) 图书馆建筑的基础设施和各种自动化设备应从长远着想,尽量配齐、 配好,对于因资金短缺暂时无法安装的(如:电梯 、空调等),应预留通道,免得以后穿墙打洞。

(2) 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应用引起了图书馆布局和面积的变化,数字化技术正使信息容量与存贮上的物理空间的关系趋向模糊,装备结构化综合布线是数字化技术带给图书馆建筑的最大变化。新型图书馆建筑必须设计综合布线槽,以满足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为支点的工作服务的要求。否则,一旦布线完毕,尤其是室内装修之后,若更改以后的线缆,就得破墙凿地,造成人力、 物力、 财力的极大浪费。

(3) 图书馆馆舍的设计,过去是固定式的,其使用功能相对固定,如:书库和阅览室的承载就不一样。现代图书馆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方式的改变,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 “统一载荷”的“三统一”设计标准,使建筑平面与空间的利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以保证使用功能的多变。

关于前瞻性设计,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 、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等新建馆舍都有很好的经验可借鉴。

3 结束语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建筑物是石头的史书”,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就如实的记录了图书馆事业腾飞的轨迹。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预示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明华、李昭醇、赵雷,中国图书馆建筑研究跨世纪文集[C].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

2 张捧侠,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内涵.河北省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2005

3 刘广利、翟智平、刘剑,馆舍-图书馆现代管理的基础.河北省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