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背景下文献检索课的改革成果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背景下文献检索课的改革成果

【摘要】: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对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其先进理念和研究成果会对文献检索课的改革起到本质性的推动作用。在高校中建立起以信息素质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是以信息素质为指向,以将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开展独立学习和研究的终身学习者为目标。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0, 0);">试论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背景下对文献检索课的改革

孙会清

(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  唐山 063009)

摘要:通过揭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课的关系,以及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理论对文献检索课进行改革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  文献检索课  

分类号:G252.7

1.前言

在我国,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前身是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自1984年教育部颁发《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开始,中国高校学生用户教育以文检课的形式逐渐走向正规化。然后,文检课作为一门课程在全国高校中快速、蓬勃地开展起来。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习等各个环节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且逐渐走向成熟。但是随着数字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文检课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受到了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文检课的要求,1996年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举办了全国高校范围的第四次文检课研讨会,提出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文检课的研究,以推动文检课的发展。

2.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的关系

在国外,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近三十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从图书馆用户教育及计算机教育等融合发展而来的。自1995年起,我国开始有关注信息素质教育的文章问世。1997年,马海群在《论信息素质教育》一文中提出“信息素质”这一概念。1999年,教育部开始大力提倡包括信息素质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并开始立项研究。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开始广泛开展起来。2002年1月全国高校图工委首次将文献检索课学术研讨会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表明我国的文检课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这次研讨会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认为“文检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并呼吁“以文检课教学为主体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本身要加快改革”。

由此可见,当前文献检索课的改革与高校推行信息素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对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其先进理念和研究成果会对文献检索课的改革起到本质性的推动作用。反过来,积极探索文献检索课的改革,进行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实践,使文献检索课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完善和提升,实质上就是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组成内容。因为,文献检索课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

3.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很多从事文检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发表了很多文章,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和讨论了在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至今教育部还未出台按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制定的统一的文检课教学大纲

由于没有统一的文检课教学大纲,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方面随意性很大。另外,由于国家教委未将文检课列入各有关专业的专业目录和教学计划中,导致在各高校中开设文检课的情况也很不平衡。除了极少部分高等院校中将文检课设为必修课之外,有些院校的部分专业则将文献检索课由必修变为选修或任选,甚至停开。

3.2文献检索课没有明确的归属,即没有统一的归口领导

有的归图工委管,有的归教委管,有的都不管。这就造成了它游离于学校的教学系统与图书馆业务活动之间的这种尴尬的境地,从而导致了多数学校对文检课的管理还没有走上正轨。

3.3文检课的教材体系、内容缺乏实用性,急需进行改进

对非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过于高深的检索理论对于他们并无大的用处,而且也显得很枯燥。在这方面许多担任文检课的教师都有同感。这恐怕也是很多学生忽视对检索课的选修的原因之一。

3.4文检课教师几乎都是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兼职

在图书馆,文检课兼职教师也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接受坐班制的管理,影响了文检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文检课教师中,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寥寥无几。因此,文检课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得到保障。

3.5文检课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分配比例不科学

几乎所有学校的文检课理论环节占大部分比例,而实践环节占比例很小。在检索手段方面,则存在着注重手检、轻视机检、忽视光盘检索的现实。(www.chuimin.cn)

4.运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理论对文献检索课进行改革的几项措施

从信息素质的理论内涵看,信息素质是信息主体(在本文中指高校学生)在一个完整的信息行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个过程包括“明确信息需求→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评价”六个依次发展的环节。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则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五个方面的能力和品质。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利用包括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之在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达到和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水准。

在高校中建立起以信息素质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是以信息素质为指向,以将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开展独立学习和研究的终身学习者为目标。在这个体系中,解决问题的技术技能和相关的知识、观念、意识,以及相应的行为态度、伦理道德的培养都是体系中不可缺少,互为依存的要素。在高校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该体系必须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实用性等特性。为了体现以上特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要大力宣传信息素质教育,更要明确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争取获得教育部门、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重视和支持,以深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促进文检课的改革。

4.2建议由国家教委制定文献检索课全国范围的教学大纲

规范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建设统一的题库,并不断更新。其中应根据高校的不同层次、水平以及所涵盖的专业类别分别制定课程要求。并建议将新生入馆教育作为该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共同纳入必修课的范围,以体现该课程的重要程度。对该课程的管理也必须走上正轨。

4.3增强文检课教材体系、内容的实用性

文检课应体现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特色。只有具有了实用性,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的专业类别编制相应的文检课教材这一做法。其次,在教学中避免生硬地讲授适合于图书情报学专业学生的高深而又枯燥的理论,应结合不同大类专业文献资源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案例教学方法,选材时则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相结合,以加强对学生通用信息素质水平的培养。另外,还要增加对非文献信息、动态信息、最新信息的获取方法,以及知识产权教育、信息道德教育等内容。加大文检课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重,真正使学生掌握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体现其实用性的途径之一。

4.4文检课要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要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就制定或选定的课题写专题报告、调查报告等参与形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其教学效果。

4.5开展网络教学

通过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的网络平台,发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网上文检课教学资源的建设。将文检课课程放到校园网上,不仅方便学生们随时复习、巩固课程知识,为不同专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视野,还可以减少文检课的课堂教学学时数,以缓解文检课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造成的压力,成为文检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

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大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应成为图书馆职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在国外,高校图书馆组织对信息素质教育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对学生承担信息素质教育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同时信息素质教育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在此机遇下,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实践文检课的改革方案,使这门课程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成为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林葵:当前高校文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图书馆学研究,2003(8)

2.张晓青等:山东省高校文检课教师队伍及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情报杂志,2003(9)

3.杨长平:我国高校文检课教学工作的回顾与反思.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3)

4:吴桂英、孔燕芬、侯汉清:全国农林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情况调查.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5)

5.皮介郑: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7  

来源自: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优秀博硕论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