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域下,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重在强化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增强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高校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敏锐力,不断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能力,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信息,快速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同时,营造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与校园文化,对培育教师的信息意识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对此,高校应引起重视。......
2023-08-23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0, 0);">高校教师的信息能力刍议
张 涛 邢志强
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信息能力的内涵,以及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信息能力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培养信息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素质 信息能力 培养途径
分类号:G252.7
信息社会给人类创造了一个智能型的生存、发展和竞争平台。作为国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抢占这个平台的制高点,希望实现全面的跨越式腾飞,从而进入强国之林;作为组织,都在竭尽全力地利用这个魔鬼般的传播空间,扩大其在各种事务中的影响力,以求谋取最大的集团利益;作为个人,也都在挖空心思地借助这个规模无比的神奇空间,张扬个性并炫示才华,期盼创造人生新的辉煌。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培养问题,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在信息能力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缺失
高校教师作为我国现代的高智商人群之一,理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以及信息创新的能力。也就是说,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要求,具备较强的优化组合各种信息媒体以及优化设计各种信息形态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然而在现实中,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对信息能力的认识并非想象的那么乐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由此出现了教育要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育“三中心论”,这种教学模式在今天仍然是大学教育的主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校多数人错误地把信息能力等同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手段则顽固不化地停留在了书本、粉笔和黑板的阶段。这种对教育信息化和信息能力的错误的认识,导致了时下的大学校园里一种奇怪的现象:高校电子阅览室和学校周边的网吧里的人越来越火暴,而课堂上的学生则越来越少。有的高校领导和教师对这种现象,不是从教育观念和行为更新方面去考虑,而是简单地归咎于学生质量滑坡和社会风气不正等客观因素,这实在是有失偏颇的错误认识。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媒介也应该由单一的书本、粉笔和黑板转变为多媒体合并使用。⑴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应该体现信息化手段,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寻找、发现、组织、管理和处理信息,还要帮助学生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信息批判精神。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环境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信息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完成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否则,学生就会不买老师的帐,不会买学校的帐。以河北师大为例,学校对信息能力的认识还存在缺失。如对信息检索课的认识很迟,2005年才作为选修课走进课堂;各学院的多媒体教室利用率很低,多媒体成了没媒体,因为多数和网络连接不上;大多数教师的课程也没有做成课件,确切说是多数老师不会做课件,做成了课件也用不上;学校购买的各种数据库,多数老师不如学生使用得熟练和了解得更多;更可笑的是,有的领导和教师不了解和不认可网络的学术影响和检索功能。试想,当老师的信息能力不如学生以及学生比老师了解的信息还多的时候,学生能买老师的帐吗?学生厌学难道和老师没关系吗?
再以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为例。笔者去年曾经调查了我省近百个涉及计算机专业的中高等学校,发现信息能力的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材内容不适应。从一般规律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飞速发展,硬件更新速度为18个月,软件则更短,而我省多数学校使用的教材往往都是几年前的库存版本,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没有反映出来,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矛盾;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应。信息技术基础课与传统理论课有很大区别,带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使用性,某些课程根本无法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三是师资队伍不适应。随着信息化的广泛普及,社会对信息能力类课程的讲授对象逐年增加,而课程内容则频繁更新,多数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日趋繁重,到处疲于上课,无暇顾及知识更新,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这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四是学校设备不适应。通过调查发现,一些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有的把信息能力的教育简化为计算机教育,学生很难在学校期间,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信息管理学这两门关键课程,因此也就很难成为真正的信息化人才;五是继续教育体系不适应。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高校后,计算机技能较强的成了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其他专业管理能力强的成了某一专业的教师,这两种人以后很难有再教育机会;另一方面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多数都把人的信息能力简单等同于学会计算机操作或上网,把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整合业务的流程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深层的信息能力培训被束之高阁,以致于高价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成了大家装点办公室门面和追求娱乐的高级工具,现在高校里的人员利用网络寻找感情刺激、浏览花边新闻,早已成为虚拟空间里一道拥挤的风景线。
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人才是一种宝贵的紧缺资源,这种人才的流失是贵重资源的流失,会直接或间接威胁到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层发展。从我省高校的情况来看,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信息化能力强的高校教师向收入高的非国有单位、外企或科研机构流动,这叫作显性流失;二是信息能力强的人才在高校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大量人才人浮于事,这是计划体制下延续下来的隐性流失。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企事业单位普遍以高提拔、高奖励和高刺激的方式吸引高校信息能力强的人才,这使得高级信息化人才的短期行为现象严重,工作兼职频繁,到处跃跃欲试跳龙门,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2 怎样理解信息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进而形成了不同的能力标准。在农业经济时代,主要是以农业化程度为基础,能力的内涵是看农畜业实力的强弱;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是以工业化程度为基础,能力的内涵是看工业机械实力的高低;信息时代则是以信息化程度为基础,能力的内涵主要是看信息能力的大小。
“能力”俗话也叫“本事”。生活中常说某人能力强,也就是说本事大。心理学上把“能力”确定为是一种认知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的基本素养,并定义为:从事某种活动时的个性心理特征。由此延伸,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能力,就是指从事信息活动时的“本事”,或者叫从事信息活动时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上看,可以把信息能力分解为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2.1获取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感应、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利用一定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人们能够利用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主要包含:搜集能力、选择能力和检索能力三个方面。信息搜集能力,指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方法,运用基础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选择能力,是指在搜集好了的信息中选择,它是以信息搜集能力为前提的。对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一般应遵循目的性、效率性和操作性原则;信息检索能力,是指人们利用一定的工具,有目的地查检已经加工储存的信息的能力。
2.2 处理信息的能力
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指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理解、归纳、分类、批判、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其中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和信息批判能力尤其重要。信息理解能力,是指能明了信息的本来意图,洞观信息的本质性意义;信息分析综合能力,是指在人们把握已获信息的实质的基础上,分析信息资料的细节,并将信息资料重新组合起来的能力;信息批判能力,是指对于搜集和选择的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形成自己的观点。
2.3 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是指在信息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简洁、通俗、流畅和富有个性特色的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而且是通过诸多信息的归纳,抽出倾向性、法则性、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等规律性的东西,本质上是和创新紧密相连系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试验结论的过程。
2.4 创造信息的能力
围绕同一目的,在多种多样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形成新的信息,所谓创新也就是这么来的。即“无中生有”、“推陈出新”或“别出新裁”的结果。古语说:“没有一个人的思想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创造性的本质就是将几个“旧”思想用新方式结合起来。手机、MP3播放器等都是将已有东西的组合。
3 为什么要大力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
大学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归结起来,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
3.1 信息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知道,信息社会是一个终身教育和学习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教育体系和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信息能力做基础,就不可能达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目的。所以,目前世界各国都把信息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不仅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将信息能力教育纳入正式课程,而且设计了相应的技术标准。⑵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也把信息能力看作是一种综合的具有独特作用的基本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之一。(www.chuimin.cn)
3.2 信息能力是我国人才建设中最紧缺的能力
去年笔者给省里作课题“河北省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时,曾经把具有信息能力的人才,或曰信息化人才归结四种: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人才、信息化普及人才。其中最短缺是信息化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人才。所谓信息化管理人才,就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运作的人才,领导层中这种人才很少,高校信息化推进的障碍,不是普通教师和一般人员,而是领导层的保守和外行。所谓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人才,主要是指缺少既懂某一领域的专业,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这种人才能够把信息技术和某一专业深层结合。
3.3 信息能力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科学的发现是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成果。把科学定理、定律转化为技术的发明是一种创新,把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过程,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创新主体运用新思想、新方法进行开拓性劳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这是对前人的一种超越,是思想认识的升华。而在创新的各个环节,只有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料,在自由想象中激发灵感,才能在前人不曾涉及的领域有所建树和突破。这一切都需要对海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只有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才能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因此我们说,信息检索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4 信息能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一个学者创新成果的多少,一个科研项目水平的高低,都与其开发、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多少相关。科学研究都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而全面的信息检索,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科学研究中,从选题、立项、试验、撰写研究报告、成果鉴定到申报奖项,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检索。据统计,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文献信息的时间,要占全部科研时间的40%左右。只有大量搜集、整理、分析与利用信息,才能弄清楚古今中外进行过哪些研究、运用什么理论、采用何种方法、取得什么成果,达到何种水平、哪些研究领域还没有涉及、哪些研究项目具有可行性、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向,利用已有的成果,避免重复劳动,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也才能使研究者开阔视野、发展思路、启迪创造力、开拓更新的、更高层次的、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只有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才能提高信息检索效率,为科研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加速科研进程,创造出更多的高附加值的技术成果。
3.5 信息能力是适应社会复杂性的需要
我们知道,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面对的正式出版物和各种非正式渠道传播的信息,几乎每年翻番。且信息渠道多样,不仅有官方传媒,也有通过手机、邮件和网络的私方传媒;不仅有纸质传媒,也有数字传媒;不仅有平面图文传媒,还有网络数字多媒,声音、图象和文字等信息在这里栩栩如生;不仅有健康的信息,还有各种危害人类生存的垃圾信息。即信息的复杂性增加、不确定性增强、读解的成本增大。对每个人评价、使用和理解信息提出了挑战,因此信息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复杂性的需要。
3.6 信息能力是保持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
信息科学的理论告诉我们,非平衡的开放系统,由于不断从外界取得负熵流,因此能够走向有序,建立新的有序结构。平衡态的、封闭的系统,由于没有新信息的输入,只能是一团混乱和一潭死水。无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人脑系统,都是如此。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地与外界信息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调整头脑中的信息数量和认知结构。不断地从新的角度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迭加和重组,或将各种知识和信息从新的角度、新的层次上进行系统化,这样有利于保持原有的信息,有利于打破传统观念,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因此我们说,信息能力是教师保持知识更新的需要。
4 高校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
既然教师的信息能力早已不是什么超前的教育观念,而是高等学校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迎接挑战,从实际出发大力加强信息能力的培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强化高校教师信息能力意识
信息能力是当代社会人才的主体能力之一。农业时代的主体人才群体是手工劳动者,工业时代是机器操作者,信息时代则是具有信息能力的人才,大力加强信息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这种认识要变成社会群体的共同意识,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张旗鼓的宣传和强化信息能力的重要性,要让各级领导和公众认识到加强信息能力建设的紧迫意义。目前我国宏观环境对信息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尤其是2003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后,标志着我国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升到了新的起点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应该借这个《决定》的强劲东风,开创信息能力教育的新局面。
强化信息能力的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人事、宣传教育、文化科技、党政群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1)党政领导要树立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一把手工作”的意识,切实把做好信息能力的培训和培养看作份内工作,摆到战略位置,提到重要议程,作为大事来抓,满腔热情地关心教职工信息能力的建设;(2)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信息能力培训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中,要善于发现、培养和集聚各种具有信息能力的人才,要确立埋没和耽误有信息能力的人才是过错的观念;(3)要把有较强信息能力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和发挥好,用良好的事业、宽松的政策和得力的措施凝聚这些人才;(4)要在全社会形成党政一把手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密切配合以及各部门广泛参与的信息能力人才建设的新格局,形成鼓励信息能力强的人才干事业、支持信息能力强的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信息能力强的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4.2 改革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现状
由于信息技术的衰减率很高和发展变化极快,所以教师的信息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特别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特点,这样才能随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信息技术又是创新性和渗透性很强的技术,也特别强调培训创新型的素质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信息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提出了许多特别的要求,这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信息能力的不同需求,分别设计出不同的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形成包括在职、脱产、短期、长期等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教师信息能力培训体系。
目前至少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信息化培训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联合,按照最近公布的《学科专业规范》要求,优化和整顿涉及信息能力培训和培训的学校、机构和专业;(2)科学规范有关信息能力的课程设置、使用教材及实验环境,对信息检索课和信息技术课的教材提出明确要求,陈旧的教材坚决淘汰;(3)制定完善的、且可操作的信息能力培训和培养指标评估体系,对信息能力的培养机构和课程进行全面评估,淘汰不合格的机构、专业和课程;(4)确立急需的信息能力培训重点领域、紧缺专业以及薄弱环节,加大力度抓紧培养和培训;(5)在信息能力的培训中加强实验和动手能力的教学。特别要重点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新技术、动手研究新原理和开发新系统的勇气和能力,可以考虑结合我省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平台和实验室建设,由相关部门联合在不同行业为高校建设一批开放的信息能力学习和实验基地,全面促进信息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发展;(6)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能力培养模式。目前我省科研资源的2/3分布在高校和研究院所,企业的科研能力薄弱,必须在产业界与科研界之间建立信息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产业领域与教育部门广泛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模式,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的培养机制。
4.3 启动教师信息能力培训工程
如果说普通教育主要是解决信息能力的原生供给问题,那么在职培训就是解决教师的信息能力不断提高问题。根据我省目前教师的信息能力情况,培训的艰巨性并不亚于培养。一方面信息化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流失率很高,其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在高校专业知识跟不上企业同行,从而使自身价值降低,这些人有很强烈的知识更新愿望;另一方面非信息化专业毕业的教师,普遍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知识知之甚少,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或网络处理专业问题的不多,其中70%的人员需要进行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继续教育。同时,在高校出现了信息能力的垂直不平衡,即越往上教师的信息能力越差,现在有的学校知名教师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一窍不通。因此,在整个教育界实施信息能力培训工程,非常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育主观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培训规划,并负责对培训的宏观管理和督查。培训范围可以要求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在“十一五”期间全部轮训一遍,颁发相应的合格证书,作为个人晋级使用、奖励和年终考核的基本条件之一;(2)各学校要建立信息能力培训基地。可以考虑依托于设备条件好和师资力量强的院系,采取走进来或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对于培训基地要挂牌明示,对于培训教师要严格筛选;(3)培训内容要坚持市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本位、产研学训结合以及全面发展的原则;(4)信息能力的培训是一项庞大的教师再造工程,领导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要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要拿出相应的财力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5)培训形式和层次上可以灵活多样,不居一格。最终引导市场和培训资源形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以及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4.4 利用信息化观念整合相关课程
如前所述,信息技术是一种渗透性极强的工具,教师的信息能力应该首先体现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对学科的整合和教学改革上。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习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为满足,还要培养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自己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横向教学,用信息化理念整合相关的课程,把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陈文娟.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3):38
2 李爽,陈丽.美国国家教师相关标准及其对我国教师信息能力标准制定的启发.电化教师研究,2003(5):68~71
有关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二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的文章
信息技术视域下,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重在强化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增强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高校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敏锐力,不断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能力,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信息,快速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同时,营造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与校园文化,对培育教师的信息意识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对此,高校应引起重视。......
2023-08-23
不同于其他复杂的物理层攻击,对于运营商而言,窃听攻击的发生与网络故障更具有相似性。因此,面向窃听攻击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概率理论的思想来描述并解决。对于一个实际的光网络来说,每条光纤链路的窃听概率都可以基于地理位置、历史数据和安全设施等信息计算得到。图8-1光网络窃听攻击概率分布定义pli为光纤链路li的EP值,由此,路径x的EP值被定义为F,并由式(8-1)计算得到。......
2023-06-19
本章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中组织文化与IT的一致性问题以及所需的人员能力。组织文化通过降低战略决策和行为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性。另外,由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种类的广泛性,这里不可能对所有类型的信息技术同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而IS作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具体形式,对它的研究应更能代表一般性和普遍性。因此,本章主要的研究对象放在组织文化和企业IS之间的关系上。......
2024-10-24
教师管理的目的如下。(二)发展教师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对教师的管理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对教师的“管束”“要求”和“使用”上,必须关注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把教师的发展、成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使命。教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为核心的教师职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让学校成为教师生命价值实现的绿洲。......
2023-08-24
随着科技发展及社会生活、工业生产等需求的不断增长,物联网应用的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信息融合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众多的领域。利用传感器网络,可以对森林火灾进行监测,将传感器节点随机抛洒在森林中,节点彼此协作,执行分布式感知任务,及时发现起火地点,以方便及时开展救火行动。......
2023-06-23
IT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方式,它是支持信息在组织内流动的一种IT能力。不仅如此,IT基础设施的竞争潜力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像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这些组成成分的标准正在统一,缺乏变化的范围,因此,将连接度和兼容性从柔性的范围中分离出来作为IT基础设施能力的一部分更为合理。首先,是IT基础设施能力的构成和度量问题。......
2024-10-24
在基于微波与激光混合链路的中继卫星系统资源调度问题中优先级总和、资源消耗和时间是不同量纲的目标参数,为了得到优化的调度结果,首先对目标参数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再根据基于模糊偏好对优化目标分别确定加权系数,最后利用线性加权法,在对各个目标函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个目标函数加权运算来构造单目标函数,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的优化问题。......
2023-07-02
第十章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是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符合我国产业升级的要求。作为服务外包的核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较充分地体现了服务外包人力资本市场合约与劳务市场合约统一的特点。表10-1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分类资料来源:作者整理。2.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模式(1 )整体项目外包。......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