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状况调查及工作实践指南

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状况调查及工作实践指南

【摘要】: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情况调查及对工作实践的指导张爱群 孔繁红 崔丽摘要:电子阅览室是高校师生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有效途径。为了深入了解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现有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我们从教师、研究生对电子阅览室的利用这一角度进行了两项读者调查。1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情况调查1.1调查方式和调查范围调查方式采用对访问电子阅览室的人员逐个登记的方式,预先设计好登记问卷,请每位访问者配合工作人员进行。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0, 0);">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情况调查及对工作实践的指导


张爱群  孔繁红  崔丽

(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222

 

摘要:电子阅览室是高校师生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有效途径。为了深入了解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现有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我们从教师、研究生对电子阅览室的利用这一角度进行了两项读者调查。一项是通过了解电子阅览室的访问量和读者在此的工作内容,确定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效果及设备配备是否充足,为电子阅览室今后的建设提供参考。第二项通过对读者使用数据库的调查,获得学校各数据库利用效率的第一手资料。采用读者调查和专题检索的两种方式,我们进行了现有数据库的比较,为学校今后选择和购买数据库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  读者调查  数据库  电子资源

分类号:G251

 

前言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都设置了电子阅览室。为了保证教师、研究生能更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各种电子资源,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在泰达校区设置了专门面向教师、研究生的电子阅览室。为了对教师、研究生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们在2005年9月和11月份两次进行了读者调查,一个是电子阅览室利用情况的调查,包括对电子阅览室的日访问量、访问人员的构成,利用电子阅览室所做工作内容,以及对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利用等等情况进行了摸底,为进一步调整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及相应设备拥有量和其它配置提供了指导;另外一项调查是了解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现有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并对数据库的利用效率和适用性进行评估,为学校今后选择和购买数据库提供了依据。

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情况调查

1.1  调查方式和调查范围

调查方式采用对访问电子阅览室的人员逐个登记的方式,预先设计好登记问卷,请每位访问者配合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范围是2005年9月7日--28日和11月15日28日的所有访问者。

1.2   调查结果及分析

1.2.1 电子阅览室的日访问量

当时这个教师、研究生电子阅览室因为建立时间不长,只有17台计算机。同时新校区也是刚起用不久,很多学生尚未迁移过来。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调查日访问量来了解教师、研究生这个层面对使用电子阅览室的需求,为今后扩大电子阅览室和增加设备提供参考。

表1:电子阅览室的日访问量登记摘录

统计结果显示,电子阅览室日访问量在徘徊在45-50人次。因此经常发生某一时间段人员集中,计算机经常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说明17台计算机拥有量不能满足需求,急需添置设备。当时新校区有180名左右研究生,由于他们还有其他的使用计算机工作和上网的途径,我们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结论,电子阅览室中计算机数量达到35台左右时,基本可以满足日常访问量的需要。即设备与学生的比例基本为1:5的关系。

1.2.2 访问人员利用电子阅览室所做工作的内容

表2:访问人员工作内容

调查发现,电子阅览室的访问人员大部分有很强的目的性。研究生往往是为了完成电子版的作业,或检索有关的科研信息。教师主要是为了检索有关教学或科研方面的信息。他们并不拖延在电子阅览室的停留时间,完成设想的任务后往往很快离开。因此教师、研究生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效率较高,人员周转也较快。这一方面由于教师和研究生的工作节奏较快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在计算机中不安装任何娱乐软件,以及工作人员对使用过程的监督有关系。

可以看出,电子阅览室在研究生和教师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该电子阅览室主要为教师及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服务,因此它是免费开放的。受到了广大教师及研究生的欢迎。

1.2.3 人员访问的时间分布

由于访问电子阅览室的人员主体是研究生,所以他们的特点是受上课时间的影响很强,访问时段比较集中。在他们集中的访问时段,计算机非常紧张,教师的访问往往受到影响。

1.2.4 调查结果的指导作用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对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时间较为集中。为了避免高峰时间对教师造成冲击,保障教师有足够的使用时间。2006年新学期开始后,图书馆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对教师、研究生电子阅览室重新规划,将其分成两个部分,教师、研究生各有单独的使用区域,互不干扰。二是根据日访问量统计,分别增加了教师、研究生两个部分的计算机的拥有量。特别是教师区域计算机增加后,完全满足了教师的要求。从新学年电子阅览室的运行看,基本上满足了新校区教师、研究生的使用要求,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2   图书馆数据库使用情况调查

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目前拥有多种中文及外文数据库,它们是图书馆主要的电子资源。为了了解各种数据库在师生中的使用效率和专业适用性,我们进行了读者调查,并得出了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选择了实际的科研专题,用各种数据库进行检索,以此给出我们自己的使用效果评价。(www.chuimin.cn)

2.1  读者调查的范围、方式及过程

调查过程总计3个星期,调查主要在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进行。考虑到数据库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宗旨,为使调查针对性更强,我们确定调查的主体为教师和研究生。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授课的教师和学习的研究生。教师分布的学院包括外语学院、理学院、法政学院、经管学院、机械学院、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等,涉及专业几乎涵盖了学校的各专业。而研究生的分布则主要集中在泰达校区的几个专业学院—如食品工程学院和海洋学院各个专业。

调查的方式采用对到泰达校区图书馆各专业期刊阅览室及教师研究生电子阅览室访问的读者进行逐个询问、登记的方式。考虑到人员访问图书馆的随意性,为使调查结果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我们将调查时间持续了3周,采用时间上扩大的方法,使受访人员增加,同时辅助以对部分骨干教师电话访问的方式,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登记访问的人数总计116人,其中教师38人,学生78人。

2.2  调查结果

2.2.1  教师反馈情况分析

表3:教师利用数据库情况反馈

表3是对38名教师的访问登记后的统计结果,其中海洋学院12名,食品学院10名,机械学院4名,其他学院人员分布较零散,即调查对象的主体是几个工科学院的教师。因此统计反映出的结果更多代表了天津科技大学主要工科学院老师对数据库的选择倾向。

对于中文文献的检索情况,教师们认为CNKI和维普已基本可以满足查找中文期刊文献的需要,且全文下载迅速、便捷,使用方便。

对于外文文献,从表4可知,Springer 和 Science Direct 的使用率最高。统计数字显示出Springer 位列第一,Science Direct Elsevier)位列第二。但大多数老师反映,这是因为我校没有Science Direct Elsevier)的全文数据库,因此使他们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他们只能转而使用Springer。Springer可以查到全文,但检索到的文献往往较Science Direct Elsevier)少。因此他们往往采用先在学校用Science Direct和Scopus查到文摘,再委托在天大、南大的朋友、学生帮助调阅全文。还有一些专业的老师强烈呼吁,认为虽然Springer可以查全文,但化工方面文献较少,而Science Direct能看到绝大部分化工方面的全文文献,学校应该购买。

2.2.2  研究生反馈情况分析

表4:研究生利用数据库情况反馈

研究生的总调查人数为78人,其中食品学院研究生占绝大多数,为52人。所以调查结果更多反映了食品学院研究生对数据库的选择倾向。

研究生对中文数据库的反映与教师基本相同,即CNKI和维普可以满足对中文期刊文献的检索要求,万方数据库可以满足对学位论文的检索要求。相比教师,研究生对中文文献的依赖更大。70%以上的人反映,自己主要靠中文文献来了解相关课题的前沿信息。

从对外文数据库的反馈结果看,研究生对数据库的选择与教师基本一致。即在现有数据库中他们最多使用的是Springer,但检索到的文献往往不全,需要用Science Direct或Scopus 来补充。一些学生透露,他们的导师掌握使用Science Direct调阅全文的密码,很多时候他们依赖Science Direct 查阅资料。因此如果今后学校购买了Science Direct ,他们无疑会将其作为首选数据库。

2.3  专题检索,进行现有几个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比较。

为了对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现有各数据库的使用效果,以及其对科研项目的情报服务功能能有第一手的认识,我们接受有关专业人员的委托,选择了一个科研课题—以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联产工艺为主题,对其进行了信息检索。各种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汇总如下:

表5:检索结果

以上可以看出,利用Elsevier公司的Scopus和其搜索引擎Scirus可以检索到相关主题的很多文献,但Scopus仅可以看到文摘,Scirus也仅有一部分可以看到全文。全文需要从Science Direct全文库中下载。而Ei village和EBSCO及Springer可以下载全文,但用其检索出的文献相对较少。

2.4  结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校的中文数据库建设已基本可以满足教师和研究生对中文文献的需求。而现有的外文数据库也对师生们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利支持。多数理工科师生认为,外文数据库的建设还应加强,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购买价格相对不贵,学术价值较高,且包含多学科的数据库。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可加强馆际文献的传递服务。一些教师也建议与大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立链接,以少花钱的方式,达到多办事的目的。

 

参考文献

曹如国,电子阅览室一室三制管理的工作创新[J].图书馆建设,2005(5):72-73

范丽莉,詹德尤. 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的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5(10):24-29

3  郭依群,COUNTER---网络化电子资源使用统计的新标准[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