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等院校图书馆学习型发展与转变

高等院校图书馆学习型发展与转变

【摘要】:社会上的广大读者借阅文献只能到省、市图书馆之类的“国”字号去,而庞大的高校文献资源对校外人员基本是封闭的。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处于维持水平,国家、省、市的财务拨款大多不足,何谈“发展”、“壮大”和向学习型过渡?学习型社会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尚未跨入发达行列。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0, 0);">高等院校图书馆如何向学习型发展和转变

刘淑敏

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 天津 300141

摘要: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的知识资源交流中心。学习型图书馆承担着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但现实中高校图书馆还不具备向学习型转变的条件。应该审时度势,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巩固和扩大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稳步向学习型过渡,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习型图书馆 改革创新 发展和转变

分类号:G250

一、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完善。当贫困远离人类生活时,精神文明需求将与日俱增。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以文化为主导的。提高文化水平,就必须进行学习。但是,常规的学校教育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而社会成员的全面学习、人生的全过程学习才是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全员学习指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成员都要学习;全过程学习是指每个人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老,即使离开学校门,也要使工作与学习统一,生活与学习结合。可见,当学习型社会建立之时,则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怎样学习?到哪里学习?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人类文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作用十分明显。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图书馆必将起着倡导读书,服务读书,提供资源并组织学习的作用。经济发展、社会教育、科教兴国、人力资源开发都离不开知识,都要仰仗学习,因而要依赖学习型图书馆提供资源和服务。高校图书馆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如果率先把高校图书馆发展为学习型图书馆,将对构建学习型社会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把高校图书馆发展成学习型图书馆,首先要了解现实中高校图书馆与学习型图书馆的差距。

二、现实中高校图书馆距离学习型图书馆有多远.

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意义上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员工,近年来,又逐渐担负起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高校图书馆目前是以本校师生为主,兼顾社会需要。但要为学习型社会服务,就必须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旨,本校师生的需要仅是其服务职能的一部分。因此,学习型图书馆的建立不仅是一个口号,一个提法,一个时髦的名词,其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努力创造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条件。

1、学习型图书馆要有广泛的大众性。当学习型社会形成时,全民学习将成为时尚和主流,图书馆将成为每个人时常光顾之地,由于社会成员的多样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就必须更加丰富和繁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量还远远不够。

2、学习型图书馆要具备深度的开放性。面向社会是个很概括的提法,但学习是具体的行为。当成百上千或成千上万的读者每日在图书馆出入时,不可能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和约束读者,否则就不利于服务大众。显而易见,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仅是局限于本校师生,而离面向社会相差甚远。

3、学习型图书馆要求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学习型社会一旦形成,则普天之下,莫非学人。那种以本单位或城市划地为牢的现象是与学习型社会不相适应的,且不说“地球村”之类的豪言壮语, 即使达到天津市(或一个地区)所有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馆藏互补,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4、学习型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是间接与直接相结合。常规高校图书馆是向教学提供文献信息资源,而教育成果由教学成果来体现。换言之,目前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是间接的。而学习型图书馆则不单是提供文献及信息资源给教学一线,而是要扩大直接教学功能, 面向师生,面向社会,提供各种社会需要的教育和培训。显然,现在的高校图书馆都未能做到这一点。

5、学习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主动的。常规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借阅式输出信息。读者不借,图书馆不会主动上门提供读者所需的文献资料。即便是目前改革之风盛行,一些图书馆已主动同教学结合,主动向师生搜集阅读所需,对教学的服务针对性日益增强,但仍然不是主动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即使信息资源的公开目前尚不能做到。 社会上的广大读者借阅文献只能到省、市图书馆之类的“国”字号去,而庞大的高校文献资源对校外人员基本是封闭的。

6、学习型图书馆需要各方面的高智能管理人才和专家学者。社会的学习需求是全方位的、多学科的,有的甚至是边缘性的、综合性的。因此,学习型图书馆在文献采集、分编、流通及检索等方面需要大量的现代化人才,而要向全社会读者提供专业咨询、培训,则更要有各种学科的专家、学者,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人员除具有一定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外,其他学科并未吸纳。更有甚者,一些图书管理人员并无专业素质,是由非教学岗位改行而成,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www.chuimin.cn)

7、学习型图书馆需要全面整合文献资源。要满足学习型社会需要,就要统一掌握、控制、分配资源。而现实中的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是互相重复,致使各专业文献从全社会的角度上看广而不精,多而不全。但是,打破现有院校、区域界限,按社会需要重组,这对长久形成的以馆藏资源的雄厚与否为院校的本钱之观念将形成极大的冲击。

8、学习型图书馆的建立需要雄厚的财力和物力。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图书馆,而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需要软件、硬件更新和充实,这必然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如果不投入资金一切都是空想。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处于维持水平,国家、省、市的财务拨款大多不足,何谈“发展”、“壮大”和向学习型过渡?

三、审时度势、深化改革、不断创新,逐步向学习型图书馆转变

中国的社会正处于和谐构建期,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但不能不看到对学习的需求并非如一些文章所写那样已形成社会性和全民性。看一看媒体披露的教育方面的不足,诸如辍学、复盲、科普教育的死角、迷信愚昧的复活等大量事实说明,全社会成员对“赚钱”的需求远远超过知识,虽然“知识”是赚钱的重要条件。“急功近利”和“一夜暴富”已成为成千上万人的梦想。因此,提出尽快构建学习型社会还不成熟,目前,仅仅是初步产生了学习型图书馆的需求,存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学习型社会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尚未跨入发达行列。尽管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已呈发达之势,但仍只是生命力旺盛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所有发达国家的表征都是初期的要努力扶持、培养,不能一味冒进和超前。上个世纪的“大跃进”留下的教训应是发人深省的。

如上所述,为了向发达国家学习和看齐,对已经出现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幼芽要培育和浇灌就必须积极主动进行工作,不能消极等待。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理论研究,弄清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方式、物质和人文条件、管理模式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手段等一系列问题,既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现有的理论和经验,也不能墨守成规,拒绝吸纳新的观念和理念。本届年会以此为题是开了个好头,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相关问题,设立专题,深入考察,调查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之现状,总结和提炼相应的素材为理论探讨提供帮助。

2、在一些硬件、软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率先试点,改革现有模式,大胆向社会开放,着手调查社会的需求市场、人员结构及知识分类,试行开馆办学。 面向全社会提供技术咨询,为进一步开放和主动服务提供经验。

3、在一些条件好的高校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整合现有文献资源,实现文献及信息资源共享,优先为大范围(非本校)高校师生和同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提供服务,逐步向其他高校辐射,进而发展壮大形成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图书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

4、高校现有的图书馆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分步骤打破现有的封闭式管理,吸纳各专业学科的人材,试行技术咨询服务,面向社会大众。努力将图书馆变成教学一线,以馆人为教师,以馆所为课堂,不再传统的借阅、检索、提供文献,而是将馆藏资源主动向需求者公开和提供,开展类似远程教育的活动等等。

5、提高现职高校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最根本的工作。人员素质不提高,相关的工作则无人胜任,很难搞开放型、主动型的服务,即使是传统的借阅式管理,也只能是维持。因为面向社会提供咨询、培训、教学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师资,能向来求学的读者“传道、授业、解惑”、答其所“询”,释其所疑。

6、建立学习型图书馆不是高校自己的事,必须有全社会的支持、响应和理解。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要财政予以扶持,要加大资金投入以改善硬件和培训人员。因此,图书馆从业人员要利用一切时机,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以引起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结束语

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图书馆。反之,学习型图书馆依赖于学习型社会。当社会并未转型为学习型,图书馆的改型不能冒进,若冒进,也会夭折。只有积极培育已经出土的学习型需求的萌芽,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全国高校图书馆同业同仁,齐心协力,办好自己的事,巩固和发展已有的阵地,不断加强社会影响力,拓展服务层面,逐步赢得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与响应,强化自身实力,不断创新,摸索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服务模式,经过一段过渡,定能实现高校图书馆向学习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2.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