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建学习型图书馆: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成果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成果

【摘要】:本文试从介绍学习型组织的一般理论入手,分析了学习型图书馆的内涵,对高校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途径和方法。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0, 0);">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殷晓彤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044

摘要: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是近代管理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21世纪初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随着这一理论传入我国,在许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介绍学习型组织的一般理论入手,分析了学习型图书馆的内涵,对高校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图书馆 管理 运用

分类号:G251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依据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这不仅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将终身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个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提高学习力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时期,为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竞争能力,提高图书馆的应变和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必须创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型图书馆,以应对环境的变迁与科技进步的考验,求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1  学习型图书馆的理论基础及内涵分析

1.1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有许多不同表述,如1990年,彼得·圣吉给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一个经典定义,即“学习型组织是指该组织的成员持续地发挥其能力,创造其所渴望的结果,培养新的思想形式,塑造集体的气氛。在此,所有的成员学会如何向其它人学习。”

1992年,培得勒(Pedler)提出了如下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帮助其成员学习并不断改变组织本身的组织。

1993年,嘎而芬(Garvin)提出的定义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精于创造知识、获取新知、移转知识的组织,并藉由知识的获得以修正、反省其行为并从中培养新的洞察力。

1994年,本尼特(Bennett)和欧白恩(O' Brien)提出学习型组织的定义一种能将学习、调适及变革等能力深植为组织文化的组织,其组织文化所涵盖之价值、政策、实务系统及结构均能支持人员进行学习。而学习的成果能在工作流程、产品与服务、个人工作上的结构、功能,团队工作及有效的管理实务等方面上持续展现。

1995年,威克(Wick)和莱昂(Leon)的定义是学习型组织是藉由快速的知识创造和精练未来成功所需的能力,达成持续的改善。

1996年,马夸特(Marquardt)对学习型组织下的定义能够有效和集体地学习,并为了共同的成功,持续使自己在取得、管理和使用知识上锐变精进的组织。

1997年,考瓦哈(Kovach)的定义是学习型组织强调分享灵感、组织成员彼此学习,主动搜集组织内部及外部信息,并与供货商及客户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及获得竞争优势。

综观各位专家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论述,不难看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生命机体,组织内的成员学习不是个人的单纯学习,也不是盲目的或自私自利的学习,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有意识、系统地和持续式的学习。这样的组织必能汇聚组织内的所有资源形成巨大的合力,从而不断征服一个又一个新目标,创造出新的业绩。

1.2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学习型组织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方面:组织具有共同愿景,开放的组织文化,鼓励成员冒险、创新精神,强调系统思考。

(2)组织方面:灵活(扁平、有弹性)的组织结构,良好的沟通渠道,领导的新角色,充分授权下级,团队协作,成员自主管理,开展知识管理。

(3)个人方面:鼓励自我超越,摒弃旧的思维模式,树立新的工作观和学习观,认识到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紧密联系。

(4)学习方面:鼓励组织学习,开展团队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观念,进行工作、学习反思

1.3 学习型图书馆的内涵

学习型图书馆就是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内容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一种实践。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可以把“学习型图书馆”定义为:崇尚学习,并通过学习获得不断创新的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思考方法,共同实现组织目标并使之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包括四层含义:

第一,学习型图书馆有共同的目标,即共同愿景。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实现图书馆的不断超越。

第二,学习型图书馆的学习不仅是组织个体成员自学,而是从个体到团队再到组织都在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

第三,学习型图书馆需要管理主客体双方的共同努力,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第四,学习型图书馆是一个不断获得新增长点的组织。不断赋予组织新的内涵是组织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精髓所在。

学习型图书馆集中体现了知识的学习性、工作的创新性、管理的系统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特征。它是以增强图书馆学习力为核心,通过一种组织化的学习活动,努力营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图书馆文化和精神,提高图书馆综合素质、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以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向前发展。

2  创建高校学习型图书馆的现实意义

2.1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www.chuimin.cn)

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的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在21世纪“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高校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变革高等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高等教育正从以知识教育为本向培养学生获得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转变,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能够不断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使学生具备继续发展的能力,而教育学生怎样学习、怎样获取知识正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集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于一体,传递着当今时代最新科学信息,丰富的文献资源使其成为教学科研的后盾和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课堂,同时,也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图书馆理所应当地要成为学习的中心,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构建学习型社会要求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开放,在学习型社会中,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还是社区教育资源的中心,是学习型社会中每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资源场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成为学习型高校、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智力资源,因此,建立学习型图书馆,即把图书馆变为一个持续性学习的组织,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2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及创新命脉,而“学习”正是知识累积与创新的开始,因此,拥有学习能力且能适应环境变迁、不断创新突破的“学习型组织”,己成为21世纪企业欲求成功并永续经营的追求目标。知识经济代表的不是传统产业,而是以知识、智力、技术为特征的信息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一方面,作为知识信息搜集、整理、存储、传播的主要基地的图书馆,融合知识技术研究与服务功能,是知识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图书馆过去所承担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中介作用正在弱化,图书馆正受到其它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严峻挑战,这明显地体现在图书馆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提供者。高校图书馆要生存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在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用新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武装自己,使图书馆形成人人学习、不断创新、共求发展的局面,创建符合21世纪特征的学习型图书馆。因此,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是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选择。

2.3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是馆员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是重视个人的时代,全球经济和文化融合的加剧,使人们观念日趋多元化,个性更加突出。由于知识是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它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因而它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图书馆来说,就是要重视馆员的全面需要和个人发展图书馆职业虽然是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职业,但长期以来停留在简单的文献处理层面上,馆员难以体现自身的价值,觉得图书馆工作没有意义,无法满足内心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服务功能不断创新,对馆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将由信息管理过渡到知识管理,能否实现知识管理关键是人的因素,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要能够不断的吸收、转化并创新知识。学习型组织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强调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柔性化的管理模式,因而,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无疑有利于馆员内心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要求,拓展馆员的创新能力,带动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2.4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是图书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正如生命有机体一样,任何企业都有其孕育诞生、成长壮大、发展成熟直至老化的生命周期过程,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突破企业的寿命周期,不断地调整发展理念,强化发展能力,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阿里·德赫斯在分析企业长寿的基本条件时认为,生命型企业在具有学习能力的同时具有较长的寿命。面对21世纪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任何企业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改造与创新,这样才能在变动剧烈快速的环境中超越对手和保持竞争优势,这就必须要有持续学习愿望和能力,从自身的发展来说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了必要,图书馆也不能例外。人类经历了信仰时代、理性时代和发现时代,而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着信息时代。但是,信息技术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而图书情报界的从业者的幸福感不仅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反而对图书馆在未来社会中的存在与否开始表示怀疑,图书馆员职业的命运和未来显得越来越不确定,正如伟大的传媒大师麦克卢汉所言:“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图书馆必须思考其组织是否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是否能跟上科技进步的脚步,站在知识信息的最前沿。一个真正经得起挑战的组织,在于尽早辨识及适应环境的变迁,就图书馆的发展来说,要想跟得上信息科技的发展进步,只有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学习型图书馆,才能使图书馆的整体组织更具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不断地调整发展理念,强化发展能力,才能使图书馆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主要措施

3.1 树立学习型组织的正确观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是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上的滞后是学习型图书馆难以建立的最大障碍,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图书馆全体馆员达成学习的共识,并树立矢志成为学习型图书馆的坚定信念。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在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观念就不可能建立恰当的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因此,观念是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灵魂,它对应于彼得·圣吉构架中的指导观念,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决不能靠行政命令来推行,要通过宣传、学习与推进,使图书馆全体馆员特别是领导从中悟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认识到不改变和抛弃传统的观念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与发展。

3.2 确立图书馆的共同愿景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把共同组织目标表述为“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共同的愿望和前景。致力于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首先要明确的是,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两者之间并不对立。个人愿景是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础。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的汇集、互动成长而形成的。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就是持续不断地鼓励馆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经过不断地交流并用心聆听,以找出能够超越和统合所有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景,然后以清晰有力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使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图书馆孕育无限的创造力。图书馆的发展是馆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建立共同愿景,要把馆员的个人愿望纳入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把图书馆中管理者个人对图书馆发展战略、目标及对未来的憧憬,转化成能够鼓舞所有馆员共同的目标。通过共同的理想、目标、抱负,把图书馆全体馆员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使大家为了图书馆的共同目标而全身心投入和真诚奉献。

3.3 建立图书馆组织学习机制

组织学习机制也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组成部件,它包括个体学习、团体学习与整个组织学习三个层次。有效而持续的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功的前提。学习型图书馆从组织到个人,包括馆长、各部门负责人、馆员均需努力共同培养一种主动学习的精神与习惯,从整体到部门弥漫着学习的气氛,营造出一个有巨大潜力、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学习型图书馆。组织学习要成为图书馆的一项基本工作,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实我们有坚持几十年的政治学习制度,只不过这种学习的范围太窄,内容太死板、太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将图书馆的学习纳入工作日程,奖励和鼓励馆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学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给馆员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制定馆员培训原则、种类和方式等规章制度,保证培训管理的正规化和法制化。在学习型图书馆中,馆员应全身心的学习,应随时随地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地知识更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馆员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给图书馆带来活力,馆员个人也能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

3.4 建立合理的学习型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图书馆管理活动及其他活动有序化的支撑体系。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纵向线性结构,从上到下,中间有许多的管理层,“中间阶层”十分庞大,且权力高度集中,决策均由高层做出,权力结构呈金字塔的形状。这样的图书馆组织十分僵化、呆滞、缺乏活力,必然会阻碍馆员的共同学习,无法发挥所有馆员的热诚、能量和创造力。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之一就是组织扁平化,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因此,构建学习型图书馆就必须建构扁平化组织结构,这种机构利于上下级的持续沟通,下级可直接体会上级的决策意图而贯彻于自己的工作中,上级能亲自了解第一线的动态,做出正确决策,给馆员广大的空间去实现馆员自己的构想,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责。只有这样,图书馆内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因此,分权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必须是设计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构架。

3.5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发展最重要的要素。学习型图书馆的建立,说到底还是以人为基础的,没有高层次、高水平勤恳工作的馆员,学术型图书馆是绝对办不好的。学习型图书馆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馆员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放在首要位置,建立有效的引人、育人和用人机制;培养馆员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让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图书馆为依托,在馆内形成一种“学习、研究、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为馆员创造自我发展、自我控制、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广大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蓬勃向上的团队精神。

21世纪是一个变革的世纪,学习不仅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且也将成为创造未来的必由之路。自彼得·圣吉推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时实务》一书以来,学习型组织理论犹如一屡清新的风,不仅令全球的管理学界耳目一新,也为变革中的图书馆注入了蓬勃活力。引进学习型组织理念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仅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脚踏实地的实践,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只要我们常怀学习之心,把握“创新”这个灵魂,突出“发展”这个目的,相信未来的学习型图书馆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4:163-307

2.(美)迈克尔·马奎特.创建学习型组织五要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9-181

3.张声雄.第五项修炼导读[M].上海:三联书店,2001:23-30

4.冯奎.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30-164

5.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J].中国人才.2003(2):18-19

6.王虹,米家乾.学习型组织的内涵[J].经济论坛.2001(7):12-13

7.孟晓飞,刘洪.学习型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管理研究2001(4):23-25

8.盛小平,肖碧云.建立21世纪的学习型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03(1):8-10

9.翁菊梅.论学习型图书馆的内涵及其构建策略[J].河北科技图苑,2004(5):77-78

10.蒋文虹.在学习型组织中图书馆员的发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4):22-23

11.张锦周.学习型图书馆构建刍议[J].情报探索,2005(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