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做好准备,追求学术研究的内涵和目标

如何做好准备,追求学术研究的内涵和目标

【摘要】:当同学们走进大学校园,开始自己憧憬的研究生生活的时候,你们是否懂得“研究生”的内在含义,对于经过若干年的学习要达至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是否有清醒的认知呢?研——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易传》日:“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深”谓深刻,“几”是微妙,也即学术工作旨在钻研探索宇宙人生最深刻、最微妙的本质和规律。《荀子劝学》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执着精神是学术研究的动力。

 何谓研究生

当同学们走进大学校园,开始自己憧憬的研究生生活的时候,你们是否懂得“研究生”的内在含义,对于经过若干年的学习要达至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是否有清醒的认知呢?

——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

易传》日:“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深”谓深刻,“几”是微妙,也即学术工作旨在钻研探索宇宙人生最深刻、最微妙的本质和规律。学术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偷奸耍滑。《荀子劝学》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人们也常言:“板晃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学术是清贫的。学者要淡泊名利,超越世俗,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但学术也是快乐的。学术作为求道之学,带给人的是无比崇高、充实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孔子指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自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勤学乐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景仰和继承的。“研”字分拆开来是“石”与“开”,蕴含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思想意涵。执着精神是学术研究的动力。如果没有积跬步而至千里的“执着”,缺乏以学术为生命的“精诚”,就不可能有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贡献。也许会有人误解,也许“会有人嘲弄,但只要是勇于追求真理的人,将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方立天教授长期坚守寂寞冷清的佛学研究领域,以脚踏实地、勤奋治学著称,任继愈先生称赞他“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堪为青年学子的楷模。

究——批判反思的问题意识

司马迁强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实际上也是所有学术工作的共同价值取向。《尔雅》称“究,谋也”,《说文》曰“究,穷也”,就是提倡一种善谋穷究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前提。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始于问题” (陶行知语)。《礼记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扣鸣所体现的显然是问题意识的激荡与升华。德尔菲神庙里“认识你自己”的箴言是哲学的问题意识,牛顿苹果坠落现象的疑问是科学的问题意识,贯穿其中的是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批判反思,既不囿于成说,又不妄自尊大,客观审慎、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疑难,如此才能提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究”字由“穴”和“九”组成,一方面象征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勇气,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敢上九天揽月”的豪迈情怀,海阔天高,鸢飞鱼跃,表明学术没有禁区,质疑无须划界,反思永无穷期。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显而易见,有准备的头脑也应当是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的。(www.chuimin.cn)

生——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

“生”与“熟”对应,既然是“生”的,表明还不“熟”。严格地讲,只有到研究生阶段才构成了学术研究的起点。作为一名研究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术训练,打下坚实宽广的专业知识基础,开阔视野,追踪前沿,从而形成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能力。同学们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易传》曰“生生之谓易”,《大学》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表明自然人事皆处于大化流行的过程之中。“生”意味着创造生成、不断革新的力量。事物的发展总是由“生”到“熟”,从萌芽到壮大,从初生牛犊到炉火纯青,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善于护持涵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张载的《芭蕉》一诗道出了求取新知的向度: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当前学术创新面临着严峻局面,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往往舍本逐末,导致学术研究被异化成为主要是为了迎合评价体系、追求评价指标的行为,甚而当作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终极价值追求。这无疑是对创新能力的严重戕害,也是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的不良学风的根源所在。

结语

因此,作为“研究生”,应当将执着精神、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素质要求;作为“研究生”导师,应力求将三者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培养和质量提高的全过程。

推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