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理解监测精确性与自我解释摘要: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主题,阅读理解则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关键词:元理解监测精确性自我解释情境模型自我调节学习1问题提出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主题,也是教育体系中一个基本的关注点。近年来,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研究一般采用延迟条件下的判断来计算精确性。目前,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普遍低下。延迟关键词组的监测精确性达到0.6以上。......
2023-11-30
锚定效应对元理解监测精确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研究尝试用两个实验将元理解与锚定效应结合在一起研究,探索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中是否存在锚定效应,若存在,尝试降低锚定效应的影响,提高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研究结果显示:(1)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中存在锚定效应(2)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都很低,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降低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可以降低锚定效应对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的影响,能够提高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4)锚定效应是影响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阅读理解 元理解监测 元理解监测精确性 锚定效应 锚定调整启发式
1 问题提出
阅读是人类独具的一种认知活动,它是阅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文字中获得意义的过程。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阅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已知的信息对信息进行体验、预测、验证和确认的思维过程(李丹丹,白学军,2007)。阅读的过程需要理解,它不仅需要阅读者认识和理解字词,还需要阅读者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句子与句子、句子与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理解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从而领会文章的深层意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阅读理解是一种获得意义的认知加工过程。阅读是手段,理解是认知主体(阅读者)和认知客体(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意义获得则是阅读理解的目的(于鹏,徐富明,焦毓梅,2004)。阅读者要想有效地完成阅读理解这一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就必须能够对阅读过程及阅读理解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策略调节和控制阅读活动,这就是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活动。也就是说,有效的阅读不但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元认知过程。目前,理解监控也就是元理解是阅读理解研究的热点领域。理解监控研究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者的阅读效率,而且可以为提高阅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可操作的干预手段。
元理解是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活动,它包括个体对自己阅读和理解过程的监测、调节或控制(Dunlosky&Baker,2006)。它主要关注的是阅读者对自己阅读及理解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元理解监测(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是元理解控制的前提,只有具有准确的元理解监测才能对阅读理解过程做较好的控制。元理解监测是阅读者对自己刚阅读过的文章的理解程度的评估或对随后阅读理解测验成绩的预测。它是一种前瞻性监测,具体包括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如何、对将要进行测验的材料知道多少以及能否利用这些知识来完成考试等方面的自我评估。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AE)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判断与决策的结果或目标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锚”的方向接近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王晓庄,白学军,2009)。Zhao和Linderholm(2008)认为锚定效应是制约个体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根据锚定调整启发式理论,当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判断时,人们通常以锚定值作为判断的起点,然后进行不充分的调整,最终产生估计答案。由于人们的调整是不充分的,所以判断的估计答案是偏向锚定值的。他们认为被试通常也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元理解监测的,比如他们不确定要监测的文章测验的内容和难度,因此他们可能会把以前形成的对成绩预期作为锚定值,然后根据当前任务的经验不断进行调整,然而这个调整是不充分的,它在调整到一个可能值的区间的上下限就停止了,所以最终的判断值还是偏向于锚定值。
以往关于制约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研究,大都从元理解的研究方法或者是被试阅读文章的加工过程入手,而很少有研究从锚定效应的角度研究元理解的监测过程。只有Zhao和Linderholm(2008)的研究提出锚定效应可能是制约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因素。他们认为:在做元理解监测时人们先根据先前形成的对成绩的预期来确定锚定值,然后再根据阅读时产生的经验不断的对锚定值进行上下调整,但是由于调整是不充分的,所以导致元理解监测值受锚定值的影响。他们认为如果降低或消除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就会降低或消除锚定效应的影响,从而提高元理解监测精确性。但是他们只是提出了假设,并未用实验证明该假设是否正确。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元理解和锚定效应结合在一起研究,探索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中是否存在锚定效应,若存在,尝试降低锚定效应,以提高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主要是为了证明在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中存在锚定效应;实验二主要是探讨降低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能够降低锚定效应对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元理解监测精确性。若成功,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锚定效应是导致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低的因素之一。
2 实验1
2.1 实验方法
2.1.1 被试
浙江师范大学大一学生48名,其中男生21人,女生27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类似实验经历。被试被随机分配到2个组: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
2.1.2 实验材料
阅读材料来自于Dunlosky(2002)元理解研究所用的五篇说明文.五篇文章翻译成中文后由5位中文专业研究生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文章字数在500-700之间,每篇文章有6个推论题。另外又找了四篇结构相同的说明文和Dunlosky所使用的五篇文章一起,请137名各专业大一学生用7级量表评定这九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从1(很简单)到7(很难)最后确定难度最高的《宇宙图像》(评定难度均值为4.79)和难度最低的《口香糖》(评定难度均值为2.11)为引发被试低锚值和高锚值的文章。Dunlosky使用的五篇文章被试评定难度适中(评定难度均值在3.48—3.74)作为实验材料。
2.1.3 实验设计
本研究是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首篇文章的难度,有两个水平:第一篇文章为难度较低的文章——高锚,第一篇文章为难度较高的文章——低锚。因变量为元理解监测值、测验成绩和元理解监测精确性,元理解监测精确性使用gamma系数计算。因为均考虑即时状态下的元理解监测,因此将两个组命名为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
2.1.4 实验程序
阶段1:指导语。首先呈现实验指导语,要求被试阅读并充分理解指导语。鼓励被试在阅读指导语过程中提出关于实验程序的问题,被试完全理解指导语后按空格键开始实验。
阶段2:阅读文章。要求被试读6篇文章,其中每组被试要读的第一篇文章有特殊要求,高锚即时组被试读指定的第一篇文章《口香糖》,低锚即时组被试读指定的第一篇文章《宇宙图像》。各组被试要读的剩余五篇文章内容一致且难度适中。但这五篇文章会随机呈现给被试,也就是说每位被试阅读后五篇文章的顺序是不同的。每篇文章一个屏幕显示,对被试的阅读时间不做限制,阅读完文章后按空格键进入下一个任务。
阶段3,元理解监测。阅读完文章后,要求被试对每篇文章做元理解监测。这里采用的元理解监测形式是理解评估。被试对照已读文章标题用李克特7点量表进行理解评估,问题的表述是:“你认为你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理解的怎么样?从1(理解的很差)到7(理解的非常好)”,被试按相应的数字键输入每篇文章的监测值。各篇文章被评定的顺序和被阅读的顺序一致。
阶段4,施测标准测验。被试阅读和判断完所有的文章后,回答测试题,每篇文章有6道推理题,被试按相应的数字键输入每道问题的答案。各篇文章测试题的呈现顺序与被试阅读文章的顺序相同。所有试题完成后自动反馈测验总成绩,并宣布实验结束。
高锚即时组被试阅读的第一篇文章是《口香糖》,阅读完按空格键做元理解监测,然后按空格键阅读下一篇文章,再按空格键做元理解监测,依此类推,直到被试阅读完和监测完所有文章,进入测验阶段,依次完成每篇文章的6个测验题。低锚即时组被试除阅读的第一篇文章是《宇宙图像》外,其余实验程序、阅读材料和测验材料与高锚即时组相同。整个实验程序历时40分钟至50分钟。实验结束后送给被试一定价值的小礼物作为酬谢。
2.2 实验结果
2.2.1 元理解监测值和测验成绩
表2.1 各组元理解监测值和测验成绩平均值
元理解监测精确性反映的是被试的元理解监测值与测验成绩之间的gamma相关,因此首先报告元理解监测值和测验成绩的描述统计结果。首先计算每位被试后五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和测验正确率的中位数。采用中位数而不采用平均数是因为在小样本情况下,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很好的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Gravetter&Wallnau,1999),然后计算每组被试的中位数的平均数,即得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的元理解监测平均值为5.35和4.59,测验成绩平均值为0.62和0.52(见表2.1)。
对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第一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做t检验,结果发现高锚即时组对《口香糖》一文的元理解监测值极其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对《宇宙图像》一文的监测值(t= 9.06,p<0.001)。这说明通过首篇文章不同难度引发被试高、低锚的操作是成功的。对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后五篇文章监测值的中位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的后五篇文章元理解监测值中位数存在显著差异(t= 2.71,p<0.05),高锚即时组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进一步对两组被试各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进行分析发现,高锚即时组各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都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p<0.05)(见表2.2)。
对后五篇文章测验成绩的中位数进行分析发现,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后五篇文章测验成绩的中位数也存在显著差异(t= 2.36,p<0.05),高锚即时组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见表2.3)。
表2.2 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各篇文章元理解监测值t检验
注:*: p<0.05,**: p<0.01,***: p<0.001(下同)
表2.3 高、低锚即时组后五篇文章元理解测验成绩中位数t检验
2.2.2 元理解监测精确性
元理解监测精确性通过计算被试元理解监测值等级与实际测验成绩之间的gamma值行计算。首先要计算出每位被试的元理解监测值与实际测验成绩的gamma值,然后再计算每组被试的gamma值的平均数,这样实验1就得到2个gamma相关值(见图2.1)。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的gamma值分别是: 0.093和0.0982。对两组被试的gamma值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之间的gamma值不存在显著差异,t=-0.02,p>0.05,但高锚即时组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略低于低锚即时组。将各组gamma值分别和零相比,结果发现高锚即时组和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 0.62,p>0.05,低锚即时组和零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t= 0.619,p>0.05。
图2.1 各组gamma值统计图
3 实验2
3.1 实验方法
3.1.1 被试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84名,男生38人,女生44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类似实验经历,被随机分配到4个组(高锚提问即时组、低锚提问即时组、高锚即时组、低锚即时组)。
3.1.2 实验材料
与实验1材料相同。
3.1.3 实验设计
本研究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提问方式(呈现测验题和不呈现测验题)和首篇文章难度(第一篇为难度低的文章──高锚和第一篇为难度高的文章──低锚),这两个变量都是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元理解监测值、测验成绩和元理解监测精确性,元理解监测精确性使用gamma相关计算。由于本研究被试均即时做元理解监测,因此为这四个组命名为高锚提问即时组、低锚提问即时组、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被试被随机分配到这四个组。
3.1.4 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E-prime编程,整个实验都在计算机上进行。本实验分为六个阶段,依次是:
阶段1:指导语。首先呈现实验指导语,要求被试阅读并充分理解指导语。鼓励被试在阅读指导语过程中提出关于实验程序的问题,被试完全理解指导语后按空格键开始实验。
阶段2:阅读文章。要求被试读6篇文章,其中每组被试要读的第一篇文章有特殊要求,高锚组被试读指定的第一篇文章《口香糖》,低锚组被试读指定的第一篇文章《宇宙图像》。各组被试要读的剩余五篇文章内容一致且难度适中,但这五篇文章会随机呈现给被试,也就是说每位被试阅读后五篇文章的顺序是不同的。每篇文章一个屏幕显示,对被试的阅读时间不做限制,阅读完文章后按空格键进入下一个任务。
阶段3:提问。不呈现测试题组的被试直接进入元理解监测阶段,呈现测试题组的被试在阅读完每篇文章后会呈现该文章的测验题,但不呈现测验题的选项。
阶段4:元理解监测。阅读完文章或测验题目后,要求被试对每篇文章做理解评估,理解评估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问题的表述是:“你认为你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从1(理解的很差)到7(理解的非常好)”。
阶段5:施测标准测验。被试阅读和判断完所有的文章后,回答测试题。各篇文章测试题的呈现顺序与被试阅读文章的顺序相同。
阶段6:再次元理解监测。被试按照刚才的阅读顺序再次对每篇文章做理解评估,理解评估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问题表述是:“你认为你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从1(理解的很差)到7(理解的非常好)”。做完五篇文章的评判后实验结束。
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的试验程序和实验1一致。高锚提问即时组被试先阅读《口香糖》一文,阅读完后按空格键呈现《口香糖》一文的测验题题目但不呈现选项,然后按空格键做元理解监测,依此类推,直到被试阅读完和监测完所有文章,进入测验阶段依次完成每篇文章的6个测验题,最后再依次完成每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低锚提问即时组除阅读的第一篇文章时《宇宙图像》外,其他所有程序与高锚提问即时组一样。整个实验历时40至60分钟,实验结束后送给被试一定价值的小礼物作为酬谢。
3.2 实验结果
3.2.1 元理解监测值和测验成绩
表3.1 各组后五篇文章元理解监测值和测验成绩平均值
(www.chuimin.cn)
元理解监测精确性反映的是被试的元理解监测值与测验成绩之间的相关,因此先报告这两个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1)。具体计算方法与实验1相同。高锚提问即时组、低锚提问即时组、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的元理解监测平均值分别是: 5.00、4.85、5.85和4.80,测验成绩平均值分别为: 0.60、0.54、0.58和0.53。
对第一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篇文章难度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77)= 80.076,p<0.001;提问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F(1,77)= 2.664,p>0.05;首篇文章的难度和提问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77)= 0.008,p>0.05。这说明高锚组第一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显著高于低锚组,对高、低锚的操作是成功的。
对各组后五篇文章元理解监测值中位数进行分析(见表3.2),结果发现:首篇文章难度的主效应显著,F(1,77)= 8.726,p<0.01;提问方式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1,77)= 3.878,p=0.053;首篇文章难度和提问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1,77)= 4.908,p<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提问方式为呈现测验题题目时,高锚提问即时组与低锚提问即时组之间的元理解监测值中位数差异不显著(t=0.55,p>0.05);而当提问方式为不呈现题目时,高锚即时组的元理解监测值中位数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t=3.52,p<0.01)。这说明,呈现问题的高锚提问即时组和低锚提问即时组后五篇文章元理解监测值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呈现问题的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后五篇文章元理解监测的差异显著。
表3.2 首篇文章难度和提问方式在监测值中位数上的方差分析
对后五篇文章测验成绩中位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篇文章难度的主效应不显著,F(1,77)= 2.82,p>0.05;提问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F(1,77)= 0.171,p>0.05;首篇文章难度和提问方式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77)= 0.004,p>0.05;这说明测验成绩的中位数不受影响各种实验处理的影响。
3.2.2 元理解监测精确性
本研究与实验1一样,元理解监测精确性都是通过计算被试元理解监测值等级与实际测验成绩之间的gamma相关。本实验4个组高锚即时组、低锚即时组、高锚提问即时组和低锚提问即时组的gamma值分别是: 0.074、0.098、0.527和0.517。对各组gamma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首篇文章难度的主效应不显著,F(1,77)= 0.002,p>0.05;提问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1,77)= 9.459,p<0.01。首篇文章难度和提问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77)=0.014,p>0.05;这说明呈现问题被试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显著高于未呈现问题被试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
图3.1 各组gamma值统计图
实验2各组在测验后又依次对每篇文章做了元理解监测,通过计算被试再次元理解监测值等级与实际测验成绩之间的gamma相关计算再次元理解监测的精确性。结果发现高锚即时组、低锚即时组、高锚提问即时组和低锚提问即时组的再次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gamma值分别是: 0.3993、0.1824、0.5342和0.5206、。和第一次元理解监测与实际成绩的gamma值相比,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图3.2)。但是各对应组第二次的gamma值都略高于第一次的gamma值,尤其是高锚即时组有了很大提高。
图3.2 前后两次gamma值统计图
4 总讨论
最近二十年,元理解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制约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因素,提高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方法等,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发现延迟写摘要、延迟写关键词、自我解释、重读、自我提问等方法都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被试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但是以往关于制约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研究,大都从元理解的研究方法或者是被试阅读文章的加工过程入手,而很少有研究从锚定效应角度研究元理解。锚定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难以消除的判断偏差,在众多领域都得到验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既然锚定效应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中是否存在锚定效应呢?如果存在,锚定效应是不是制约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因素呢?如果是,应该如何消除锚定效应对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影响呢?
本研究的结果为元理解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首先本研究将锚定效应引入元理解的研究领域,其次实验1证明了即时做元理解监测过程中存在锚定效应,再次实验2证明了锚定效应是导致个体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较低的原因之一,并且证明降低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能够降低锚定效应对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的影响,提高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最后本研究证明了Zhao和Linderholm(2008)提出的实验假设:锚定效应是影响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因素,降低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能够减少锚定效应的影响,提高被试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
实验1的结果显示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中存在锚定效应,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除阅读的第一篇文章不同以外,其他都相同。但是由于第一篇文章难度不同,引发高锚即时组被试各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均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该结果可以用Tversky和Kahneman(1974)提出的锚定调整启发式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判断时,他们对数量的估计通常以锚定值为起点,然后进行不充分的调整,产生偏向锚点的最终答案,从而导致产生判断偏差。在实验1中,高锚组被试阅读的第一篇文章的难度显著高于低锚组被试阅读的第一篇文章,因此就会引发被试在对第一篇文章做元理解监测时,高锚组的监测值也显著高于低锚组,被试在对后面文章做元理解监测时,先以第一篇文章的监测值为锚定值,然后根据自己对每篇文章的实际阅读情况对锚定值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会以一个可行区间作为判断标准,一旦调整达到了该可行区间的上限或下限,被试就会停止调整,也就是说,被试的估计值更靠近该可行区间两端的数值,而不是更为合理的中间值,这样的调整是不充分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充分的调整导致了被试对后面五篇相同文章的判断值偏向锚定值,从而导致高锚即时组被试各篇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均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产生判断偏差。既然两组被试后面阅读的五篇文章时相同的,如果不存在锚定效应,那么两组被试后五篇文章的判断值应该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结果并非如此,因此这里可以证明即时组做元理解监测过程中存在锚定效应。而且实验1发现高锚即时组测验成绩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这可能是因为高锚即时组被试阅读的第一篇文章很简单,给被试带来自信,对其做后面文章的测验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低锚即时组被试阅读的第一篇文章较难,给被试带来了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到后面文章的测验成绩。这对现实教育情境有较大的启发作用:使学生保持自信、快乐的心情学习和考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实验1的结论也对加工容易性假说提出了质疑,该假说认为个体基于对文章的加工容易性做元理解监测,容易加工的文章监测值高,难加工的文章监测值低,而对于实验1的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而言,两组被试阅读的后五篇文章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两组被试对各篇文章的加工容易性应该是相当的,但是结果却是高锚即时组后五篇文章的监测值显著高于低锚即时组。因此,实验1的结论对加工容易性假说提出了质疑。
实验2的结果证明了Zhao和Linderholm(2008)提出的实验假设,他们认为锚定效应是影响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因素,降低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能够减少锚定效应的影响,提高被试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实验2的高锚提问即时组和低锚提问即时组在做元理解监测前先呈现测验题的题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结果发现高锚提问即时组和低锚提问即时组后五篇相同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的中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做元理解监测前未呈现测验题目的高锚即时组和低锚即时组后五篇相同文章的元理解监测值的中位数却存在显著差异。呈现测验题目被试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显著高于未呈现测验题目被试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因此,该实验证明了呈现测验题目可以降低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锚定效应对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的影响,提高被试的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
5 结论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即时做元理解监测过程中存在锚定效应。
(2)高锚即时组、低锚即时组元理解监测精确性都较低,且不存在显著差异。
(3)在被试做元理解监测前呈现测验题目降低测验情境的不确定性,能够降低锚定效应对即时元理解监测过程的影响,提高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
(4)锚定效应是导致即时元理解监测精确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李丹丹,白学军.国外元理解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3): 85-89.
王晓庄,白学军.判断与决策中的锚定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 37-43.
于鹏,徐富明,焦毓梅.阅读理解监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 76-80.
Anderson,M.C.M,&Thiede,K.W.(2008).Why do delayed summaries improve metacomprehension accuracy? Acta Psychologica,128,110-118.
Begg,I.,Duft,S.,Lanlonde,P.,Melnick,R.,&Sanvito,J.(1989).Memory predictions are based on ease of processing.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8,610-632.
Dunlosky,J.,Baker,J.M.C.,Rawson,K.A.,&Hertzog,C.(2006).Does aging influence people's metacomprehension? Effects of processing ease on judgments of text learning.Psychology and Aging,21,390-400.
Dunlosky,J.,&Lipko,A.(2007).Metacomprehension: A brief history and how to improve its accuracy.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6,228-232.
Dunlosky,J.,&Matvey,G.(2001).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trinsic-extrinsic distinction of judgments of learning(jols): effects of relatednessand serial position on jol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7,1180-1191.
Dunlosky,J.,&Rawson,K.A.(2005).Why does rereading improve metacomprehension accuracy? Evaluating the levels-of-disruption hypothesis for the rereading effect.Discourse Processes,40,37-55.
Dunlosky,J.,Rawson,K.A.,&Hacker,D.J.(2002).Metacomprehension of science text: Investigating the levels-of-disruption hypothesis. In J.Otero,J.A.Leon&A.C.Graesser(Eds.),The psychology of science text comprehension(pp.255-279).Mahwah,NJ: Erlbaum.
Tversky,A.,&Kahneman,D.(1974).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Science,New Series,185,1124-1131.
Zhao,Q.,&Linderholm,T.(2008).Adult metacomprehension: Judgment processes and accuracy constraints.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91-206.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ANCHORING EFFECT ON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 ING ACCURACY
Abstrac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mbine metacomprehension with anchoring effect,and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the anchoring effect in the course of immediate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If it exists,we attempt to reduce the anchor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immediate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accuracy.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re exists the anchoring effect in the course of immediate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2) The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accuracy is low in high(low) anchor immediate group and there dose not exis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3) It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anchoring effect on immediate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so as to improve immediate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accuracy by reducing the uncertainty of test scenario.(4) Anchoring effect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low immediate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accuracy.
KEY WORDS: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meta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accuracy; anchoring effect; 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
附录一:实验材料举例
动 物 园
美国的许多动物园都经历过哲学观上的根本转变——人们计划减轻动物的压力。许多动物园里的动物发出压力无法释放的信号——大型猫科动物以相同姿态不停地走来走去,灵长类动物在笼子的某个角落翻滚数小时。这些信号都是一种不愉快的反应。尽管笼子的内部布置得非常接近大自然,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对动物来说仍然是一个囚禁它的精巧牢房。为了让濒危动物繁衍下去这个不得已的理由,这些动物才被圈养在动物园中。当这些动物的数量降至一定数目之下,它们就会濒临灭绝。濒危动物被近亲交配(扩大了物种可能携带的不良基因)所包围,使得这个物种逐渐走向灭绝。如果某个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那么这个物种也会走向灭亡。当一个物种濒临灭绝的时候,避免灭绝的一个途径就是把它们转移到一个安全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通常是动物园。但是当动物被转移到动物园后,我们怎样去了解圈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不同感受呢?野生动物所生存的世界我们知之甚少。比如,有些研究表明动物感知自然的方式与我们大不相同;这些动物已经习惯了在高山上攀爬或在旷野上驰骋。我们对这些动物的社会结构也不甚了解,也许它们很复杂,是动物成长的一部分。科学家们认为有些动物甚至会形成关乎它们生存的文化传统。与野生动物不同,动物园里的动物生活在一个真空中。如果野生动物习惯于长途跋涉去寻找食物,那么动物园里的动物会变得懒惰和没有耐心。野生动物所使用的智慧和技能对动物园里的动物来说,都会因为没有机会使用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随着智慧和技能的衰退,动物不能自己做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受社会的支配,完全依赖人类的饲养和照料。一个物种是如何通过在动物园的几代生活而悄然发生变化的呢?
附录二:实验材料题目举例
1.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是:
A.强调美国动物园条件的改善
B.说明动物园动物的行为特征
C.促进科学家对动物行为做更多的研究
D.引起对野生动物在动物园的监禁生活的关注
2.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含义是:
A.圈养动物就像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一样
B.动物园通过娱乐参观者伤害了动物
C.当前保护动物的方法也许是有缺陷的
D.媒体已经引起了公众对物种灭绝的关注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野生动物:
A.应该在它们的自然生存环境恶化的时候才对它们进行转移
B.长期受生存环境恶化的影响
C.对圈养环境的试验设计来说没有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
D.满足了观众希望看到的与它们被圈养前相同的行为
有关学习判断与元理解的实证研究的文章
元理解监测精确性与自我解释摘要: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主题,阅读理解则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关键词:元理解监测精确性自我解释情境模型自我调节学习1问题提出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主题,也是教育体系中一个基本的关注点。近年来,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研究一般采用延迟条件下的判断来计算精确性。目前,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普遍低下。延迟关键词组的监测精确性达到0.6以上。......
2023-11-30
关于发明的社会影响,吉尔菲兰客观地分析了这一话题的研究难度和实质。最后,如何理解发明的影响的内涵。吉尔菲兰细致地解释了一个发明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理解,假如A的产生影响了B,意思就是只要A出现,B必然随后出现;假如A不出现,那么B也就不会产生。在这种定义和假设下,发明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2023-11-27
文章聚焦近年来元记忆监测的研究范式与机制并进行横向比较,概述了当前元记忆监测的发展动态。对于各种元记忆监测成分,均通过比较判断等级与标准测验成绩的一致性以考察监测准确性。表1元记忆监测各成分的研究范式比较4元记忆监测的机制研究从有关元记忆监测各个成分的研究发现,EOL的研究较少,FOK与JOL这两种前瞻性监测判断的机制相似性高,而JOC判断在脑神经机制上与此二者又有值得比较的异同之处。......
2023-11-30
学习判断的UWP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摘要:以66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Koriat2002年提出的UWP效应进行实验验证,并考察了词对关联度以及被试性别对UWP效应的影响。Koriat又援引线索模型来解释多轮次学习判断中的UWP效应。发现在这几种情况下,都出现了稳定的UWP效应。但是,学习判断中的UWP效应在国内还缺乏实证的研究,因此亟须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另外,Koriat用以验证UWP效应的一系列实验中,自变量的设定往往集中在刺激变量上,对被试变量基本没有涉及。......
2023-11-30
勇气是唯一不可伪造的美德。这绝对是个令人超级解脱的结论,只不过,需要我为你慢慢论证。苹果公司市值冲破万亿,在人类的经济史上是相当壮观的一个里程碑。宏观上来看,这就是人类社会中的商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攀升的结果。上图解释的是在康波理论框架之下,世界经济趋势的简略情况。在我看来,对普通人来说,所谓的长期不过是“至少度过两个大周期”——这就是长期了。......
2023-08-14
学习判断中锚定效应的干预研究摘要:学习判断是元认知监测的一种重要形式。而预警在降低锚定效应负面影响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预警对降低锚定效应在个体判断决策中的影响是有限制的,并不能在所有锚定效应中都能有效降低锚定值对被试的影响。在学习判断过程中,可通过对被试的预先警告,降低锚定效应对被试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验二通过引入预警机制,减弱或消除被试在学习判断中出现的锚定效应。......
2023-11-30
亚锈层的下界面与表面平行,如wSi为0.1%的铜合金在1000℃的空气中氧化时,其亚锈层的厚度按抛物线规律随时间而增加。提高较活泼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防止内氧化,此时能优先氧化生成表面膜。以0.3%Mg-Ag合金为例,未经氧化时合金的硬度值约为40HV,在空气中于800℃下氧化2h后,硬度值可达170HV;同样,0.4%Al-Ag合金在氧化后硬度值可达160HV。......
2023-06-23
以动导电杆厚度为6mm,动导电杆间距为2mm,相间距离为31.5mm的框架断路器5并联触头系统为例,忽略电动斥力对导电斑点大小以及触点温度对物性参数的影响,从而保证各并联动导电杆支路电阻相等,研究邻近效应对电流分布的影响。......
2023-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