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会认知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人们如何对他人、社会团体、社会角色以及人们自身经验作出判断。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有时不完整,有时模糊不清,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复杂的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还要面临大量需要加工的复杂社会信息。这就是社会认知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2025-09-29
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学习判断是元记忆监测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视觉上的知觉信息入手,通过操纵词对的大小来考察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在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字体大小影响个体的学习判断值及其绝对准确性。(2)字体大小对即时学习判断及其影响是基于编码流畅性的作用。
关键词:字体大小 学习判断 编码流畅性 知觉信息
1 问题提出
学习判断是对当前已经学过的项目在以后回忆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陈功香,傅小兰,2004)。个体的学习判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材料的性质、项目呈现的时间及学习次数、编码策略等,而近年来,研究者探索出了新的影响学习判断的因素,即知觉信息。
我们在对外界事物进行知觉时会获得很多关于该事物的知觉信息,如知觉对象的大小、颜色、亮度、清晰度等。从以往研究可知,这些知觉信息会影响到人们的判断与决策。Reder等人发现,如果某个观点用易于阅读的颜色来呈现,人们更倾向于赞同该观点(Reder&Schwarz,1999); Oppenheimer and Frank通过改变清晰度来操纵项目的难易度,结果发现这种操纵的清晰度可以影响人们的归类(Oppenheimer&Frank,2008);不同的知觉信息如颜色和质地在幼儿归纳推理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可能依据不同的知觉线索进行推理(李富宏,2005)。可见,个体的决策被证明和知觉信息是紧密相连的。
知觉信息对人们认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知觉信息对人们元认知影响的依据。研究证明,知觉信息的可接近性会影响人们的判断。Busey et.al.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能否再认的判断与决策受到知觉信息亮度的影响(Busey,Tunnicliff,Loftus,&Loftus,2000);知觉清晰的单词更可能被判定为曾经学习过的单词(Whittlesea,1993; Whittlesea,Jacoby,&Girard,1990);在Kleider和Goldinger的研究中,被试倾向于选择清晰呈现的脸是曾经见过的(Kleider&Goldinger,2004);通过一些操纵方法来增强知觉对象的加工容易度,结果知觉对象被判定为曾经遇到过的可能性增加了(Jacoby&Whitehouse,1989; Johnston,Dark,&Jacoby,1985);
学习判断作为个体的一种决策,同样受到了知觉信息的影响,如类别判断、命题真实性、熟悉性、偏好等(张旭锦,2010)。有研究发现,当学习列表中关键项目的某个物理属性如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于背景项目时,知觉孤立组孤立项目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非孤立组中该项目的学习判断值。即,知觉孤立条件下,知觉差异项目的学习判断值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杨莲清,莫雷,2008)。而在非孤立条件下,Rhodes and Castel通过设置字体大小来操纵知觉信息,证明学习判断会受到字体大小(18号、48号)的影响(Rhodes&Castel,2008)。于是,他们试图寻找消除这种判断偏差的方法,设置了让被试重复学习、加入被试敏感的词对的关联性以及预警等实验,结果这些变量均未减弱字体大小对JOL的影响,最后通过操纵单词的流畅性发现,使单词不流畅可以去除字体大小对JOL产生的差异,从而推测知觉信息即字体大小对JOL的影响可能是基于编码流畅性的作用。
编码流畅性(encoding fluency)是用来解释学习判断的产生机制之一。编码流畅性可以用项目的学习时间来衡量,即学习时间长的项目比学习时间短的项目流畅性低。Hertzog等人的研究发现,学习判断值受编码潜伏期的影响,两者呈反比例关系,即学习时间越长的项目学习判断值就越低。Koriat及其同伴的实验也得出了与此一致的结论。他们让被试自定步调的学习,并以学习时间来衡量编码流畅性,结果显示学习时间和JOL成反比。
同样,Matthew通过设置音量来操作知觉信息,采用即时学习判断的范式,考察单个词语的学习判断值和自由回忆成绩。被试首先在高音量或者低音量的条件下学习单个的词语,之后进行学习判断,结果被试对高音量下学习的词语所做的JOL显著高于对低音量下学习的词语所做的JOL,而这种知觉信息也影响了被试的学习选择,即被试在低音量的学习条件下倾向于选择更多的项目进行重学(Rhodes&Castel,2009)。可见,无论是视觉上的知觉信息,还是听觉上的知觉信息都会对学习判断产生影响。
研究证明,无论是视觉上的知觉信息还是听觉上的知觉信息都会影响即时学习判断等级。而延迟学习判断同样是学习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那么知觉信息对延迟学习判断等级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以往研究并未涉及。在学习判断的研究领域,学习判断的研究涉及的指标主要是学习判断等级和学习判断准确性,学习判断的准确性问题是学习判断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以往关于知觉信息对学习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仅仅涉及了知觉信息对学习判断等级的影响,并未探讨这些知觉信息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影响。考虑到学习判断准确性对自主调节学习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在验证知觉信息影响学习判断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知觉信息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影响。
研究者们提出各种观点试图对学习判断的偏差进行解释,其中Koriat的线索模型是最全面的。线索模型认为学习判断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线索的推论,包括基于理论的分析式推论以及基于体验的非分析式推论,而根据编码流畅性做学习判断属于基于体验的非分析式推论。现有的关于知觉信息对学习判断影响的研究提出,知觉信息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可能是基于编码流畅性的作用,但并没有实验来证明这一推论。针对这一疑问,文章从视觉上的知觉信息入手,通过操纵词对的大小来考察字体大小这种知觉信息对个体学习判断的影响,结合Rhodes and Castel等人的观点及Koriat的线索模型,探究字体大小这一知觉信息影响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机制。
2 实验1
实验1的目的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等级的影响,并探讨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影响。我们假设字体大小会影响即时学习判断而不影响延迟学习判断。
2.1 方法
2.1.1 被试
招募浙江师范大学生46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9.2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类似的实验经历。
2.1.2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字体大小)×2(学习判断类型)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字体大小是被试内变量,分为48号和18号两个水平;学习判断类型是被试间变量,分为即时和延迟两个水平。因变量为学习判断值、学习判断准确性、测验成绩。
2.1.3 材料
实验材料为中文无意义词对42对,即“线索词——目标词”,选自陈功香的博士论文,词对联想值在0.81至1.88之间。除两对用作练习外,其他词对首先按照联想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所排顺序按照ABBA的方法将词对分成AB两组,匹配后AB两组词对的联想值无显著差异,t(38)=-0.42,p=.915,其中,A组词对联想值的均值为1.321,在实验中以48号字呈现,B组词对联想值的均值为1.325,在实验中以18号字呈现。
2.1.4 实验程序
本实验采用E-prime编程。首先,词对按照随机的顺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接着进行学习判断,提问被试“你有多大把握在10分钟后回忆出后一个词语?”让被试在6点量表上对自己的回忆情况作预测,输入预测值。学习和判断结束后,请被试进行倒减3的运算,以防止被试复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后进行线索回忆测试。即时学习判断组和延迟学习判断组的流程大体相似,区别在于:即时学习判断组被试在每个词对呈现完后立即作出学习判断,而延迟学习判断被试在所有词对都学习完后再逐个进行学习判断。
2.1.5 数据获得和处理
剔除无效数据后,将JOL值1-6转化为相应的百分比,先在Excel中初步处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然后在spss16.0中进行差异分析。
2.2 实验结果
实验中各因变量的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实验1中各因变量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对于JOL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字体大小和判断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40)= 4.275,P﹤0.05。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F(1,19)=6.491,P﹤0.05,而在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不同字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并无显著差异。
对于回忆成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字体大小和判断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40)= 0.610,p>0.05,字体大小主效应不显著,F(1,40)=1.743,p>0.05。
对于JOL准确性,为便于横向比较,文章同时考察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两个指标。以每个被试的学习判断值和回忆成绩计算出与各被试相对应的PA值,即绝对准确性。绝对准确性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字体大小和判断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40)= 4.421,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48号词对的PA值显著高于18号词对的PA值,F(1,19)= 8.911,p﹤0.05,而在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两者的PA值并无显著差异,F(1,21)=1.085,p>0.05。
以每个被试的gamma值的均数为作为相对准确性的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字体大小和判断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40)=1.170,p>0.05,字体大小主效应不显著F(1,40)= 0.917,p>0.05,而判断类型主效应显著,F(1,40)= 13.772,P﹤0.05,具体表现为即时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显著低于延迟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
2.3 分析与讨论
实验一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也支持了以往关于知觉信息对个体判断与决策影响的研究结论。尽管已有研究使用的是单个词语,本研究则使用的是无关词对,但实验结果亦证明字体大小这种知觉信息会对以词对为实验材料的学习判断值产生影响。匹配后,两组的联想值并无显著差异,在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两组的回忆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异,但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显著大于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说明字体大小对词对的即时学习判断值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使被试的判断出现偏差。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不管是字体大小还是音量大小,知觉信息影响学习判断值,而不影响回忆成绩(Rhodes&Castel,2008; Rhodes&Castel,2009)。
也正是因为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48号词对与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存在显著差异而回忆成绩无显著差异,使得两者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存在差异成为可能。实验证明,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显著优于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这与UWP效应是密切联系的。UWP效应表明:被试在首次进行学习判断时有过度自信的倾向(Koriat,Sheffer,&Ma'ayan,2002),反映在PA值上就是PA﹥0。在本实验中,个体亦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而对于48号词对,被试过度自信的倾向更甚,所以用PA法计算绝对准确性时,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低于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
在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48号词对和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回忆成绩、学习判断准确性均未产生显著差异,这种结果是与学习判断延迟效应相对应的。在延迟学习判断的条件下,短时记忆里干扰个体进行判断的信息消退,抑或是个体在延迟的一段时间内尝试对所之前学习过的词对进行了提取,都会使个体延迟学习判断的精确性高而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的研究证实学习判断的延迟效应是十分稳固的。
2.4 结论
(1)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而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两者的学习判断值无显著差异。(2)无论是在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还是在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48号词对和18号词对的回忆成绩无显著差异。(3)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18号词对的绝对精确性显著高于48号词对的绝对精确性。
3 实验2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推论字体大小对即时学习判断的影响是基于编码流畅性的作用。实验2中,我们以自定步调学习时间作为编码流畅性的标准,探究字体大小、学习时间与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之间的关系。
3.1 方法
3.1.1 被试
招募浙江师范大学生30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8.9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类似的实验经历。
3.1.2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的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字体大小,分为48号词对和18号词对两个水平,实验在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进行,采用被试自定步调的学习方式,因变量为自定步调的学习时间、学习判断值、学习判断准确性及测验成绩。
3.1.3 材料
同实验1。
3.1.4 实验程序(https://www.chuimin.cn)
实验2的程序与实验1基本相似,区别在于在实验1的学习阶段,被试是固定步调的学习,而在实验2的学习阶段,被试是自定步调的学习,学习时间的长短是由被试自己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而定的。
3.1.5 数据获得和处理
剔除无效数据后,将JOL值1-6转化为相应的百分比,先在Excel中初步处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然后在spss16.0中进行差异分析。
3.2 实验结果
本实验各因变量的基本情况如表2。
表2 实验2中各因变量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对于学习时间这一因变量,方差分析表明,被试花在不同字号的词对上的时间不同,两者差异显著,F(1,25)= 4.325,P﹤0.05,并且,对48号词对的学习时间显著低于18号词对的学习时间。
对于学习判断,方差分析表明,被试对48号词对和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差异显著,F(1,25)=11.904,P﹤0.05。
对于回忆成绩,方差分析表明,两者的差异显著,F(1,25)= 4.429,P﹤0.05。
对于JOL准确性,同实验一,同时考察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两个指标。对绝对准确性而言,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显著,F(1,25)=14.257,P﹤0.05,且为48号词对的PA值显著大于18号的PA值。而对相对准确性而言,差异检验表明,两者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水平。
3.3 分析与讨论
实验2的主要目的是探讨18号词对和48号词对的编码流畅性孰高孰低.编码流畅性可以用编码潜伏期来表示,一般用项目的学习时间来衡量,即学习时间长的项目比学习时间短的项目流畅性低。本实验主要是考察18号词对和48号词对的编码流畅性,所以选择在被试自定步调的学习条件下实验,以统计被试的学习时间。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18号词对与48号词对的学习时间差异显著,被试在18号词对上花费的学习时间显著长于被试在48号词对上花费的学习时间,尽管18号词对和48号词对的联想值无显著差异,说明48号词对的编码流畅性高于18号词对的编码流畅性。这一结果与研究者的推论相一致,也与研究的预期相符合,即知觉信息如字体大小、音量大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是基于编码流畅性的作用。正是因为被试在18号词对上花费的学习时间更长,使得18号词对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48号词对的学习成绩。
我们同样发现,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原因在于:学习时间有两种元认知功能,一个是监测功能,另一个是控制功能,学习时间的监测功能表现在个体能根据学习时间的长短来权衡学习任务的难易度,从而预测随后的测验成绩,而学习时间的控制功能体现在个体在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时间的分配来控制学习过程,提高成绩,本实验体现了学习时间的监测功能。本实验,被试自定步调的学习方式,在自控步调的学习过程中,被试根据学习时间的监测功能预测:学习时间越长的词对,编码流畅性越低,学习难度越高,被试因此认为自己对该词对的掌握程度就越低,学习成绩也越差,于是给出的学习判断值就低。在本实验中,18号词对的学习时间显著长于48号词对的学习时间,也就出现了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显著低于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该结果与以往研究者的结论一致(Rhodes&Castel,2009)。
对于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18号词对显著优于48号词对,原因在于:在本实验中,被试是第一次进行学习判断,往往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倾向,而统计结果表明被试对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对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说明对于48号词对,被试过度自信的倾向更甚,而实际的测验成绩确实18号词对的学习成绩好于48号词对的学习成绩,故18号词对学习判断的绝对精确性显著好于48号词对学习判断的绝对精确性。
3.4 结论
(1)在自定步调的学习条件下,被试在18号词对上花费的学习时间显著长于在48号词对上花费的学习时间。(2) 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3) 18号词对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48号词对的回忆成绩。(4) 18号词对的绝对精确性显著高于48号词对的绝对精确性。
4 综合讨论
4.1 字体大小与学习判断
在学习判断产生机制的研究中,最为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Koriat提出的线索模型。线索模型指出线索类型包括内部线索、外部线索及记忆线索,并假设这些线索会影响学习判断。所谓的记忆线索指的是伴随信息加工个体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如编码流畅性、提取流畅性等。结合已有研究关于知觉信息对学习判断影响原因的推测及学习判断的典型理论线索模型,我们认为,字体大小这种知觉信息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是基于编码流畅性这种记忆线索的作用,而实验也证实了这样一种假设。
在实验1中,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该结果在实验2中同样得到了验证,说明字体大小确实对学习判断等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两者的学习成绩差异并不显著。
在自定步调的学习条件下,字体大小因为编码流畅性的作用会影响学习判断,但是因为学习时间固定,字体大小不会影响回忆成绩,因此,在UWP效应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绝对准确性PA值是1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好于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而在自定步调的学习条件下,被试自定步调的学习,学习时间的长短预示着编码流畅性的高低,个体从主观体验到的加工信息的难易程度做出判断,由于48号词对的学习时间短,被试所体验到的流畅性高,因此被试给予48号词对的学习判断值更高,而与学习时间短相对应的回忆成绩就更低。总之,由于字体大小编码流畅性的作用,学习判断值和回忆成绩共同影响了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然而,无论是固定步调的学习还是自定步调的学习,两个实验中字体大小对相对精确性都不产生影响,这印证了研究者的观点,即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是学习判断准确性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绝对准确性比相对准确性更加敏感。因此,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体现在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的影响上。
图1 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作用图
此外,线索利用效度即影响学习判断的线索是否也同样地影响测验成绩(Koriat&Ma'ayan,2005),如果两者的方向一致,那么,对于学习判断的准确性来说,线索利用的效度就较高,两者的方向不一致,那么线索就具有误导作用了。可以看到,本实验研究中,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值和回忆成绩的影响并不一致,说明个体对字体大小这种线索利用的效度不高,但这种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如Koriat等用词对的学习时间来衡量编码流畅性时发现:尽管编码流畅性对学习判断值有重要的影响,但编码流畅性有时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线索,也就是说加工流畅性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比较低(Koriat&Ma'ayan,2005)。
5 结论
(1)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字体大小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判断值以及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延迟学习判断的条件下,字体大小不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判断值及学习判断的准确性。
(2)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是基于编码流畅性的作用,由于字体大小编码流畅性的作用,学习判断值和回忆成绩共同影响了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
参考文献
Busey,T.A.,Tunnicliff,J.,Loftus,G.R.,&Loftus,E.F.(2000).Accounts of the confidence-accuracy relation in recognition memory.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7(1),26-48.
Jacoby,L.L.,&Whitehouse,K.(1989).An illusion of memory: False recognition influenced by unconscious percep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18(2),126.
Johnston,W.A.,Dark,V.J.,&Jacoby,L.L.(1985).Perceptual fluency and recognition judgmen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1(1),3.
Kleider,H.M.,&Goldinger,S.D.(2004). Illusions of face memory: Clarity breeds familiarity 1.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50(2),196-211.
Koriat,A.,&Ma'ayan,H.(2005).The effects of encoding fluency and retrieval fluency on judgments of learning.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52(4),478-492.
Koriat,A.,Sheffer,L.,&Ma'ayan,H.( 2002).Comparing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learning curves: Judgments of learning exhibit increased under confidence with practi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31(2),147.
Oppenheimer,D.M.,&Frank,M.C.(2008).A rose in any other fontwould not smell as sweet: Effects of perceptual fluency on categorization.Cognition,106(3),1178-1194.
Reder,R.,&Schwarz,N.(1999).Effects of perceptual fluency on judgments of truth.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8(3),338-342.
Rhodes,M.G.,&Castel,A.D.(2008).Memory predictions are influenced by perceptual information: Evidence for metacognitive illusion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37(4),615.
Rhodes,M.G.,&Castel,A.D.(2009).Metacognitive illusions for auditory information: Effects 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16(3),550.
Whittlesea,B.W.A.(1993). Illusions of familiar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6),1235.
Whittlesea,B.W.A.,Jacoby,L.L.,&Girard,K.(1990). Illusions of immediatememory: Evidence of an attributional basis for feelings of familiarity and perceptual quality 1.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9(6),716-732.
陈功香,傅小兰.(2004).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心理科学进展,12(2),176-184.
李富宏.(2005).不同知觉信息在幼儿归纳推理中的相对作用.西南师范大学.
杨莲清,莫雷.(2008).学习判断鼓励效应的发生机制及作用途径.心理科学,31(2),500-503.
张旭锦.(2010).知觉流畅性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18(4),639-645.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font size on judgment of learning
Abstract: the judgment of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metamemory monitoring,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This article from the visual perceptual information,by manipulating the size of the font size to influence on judgment of learning and its accuracy,and to explore its causes.The results show that:(1) in the immediate judgment of learning conditions,the font size affects the individual's judgment of learning value and absolute accuracy.(2) effects of the font size on timely judgment of learning and is based on encoding fluency.
Keywords: font size; judgment of learning; encoding fluency; perceptual information
相关文章
有关社会认知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人们如何对他人、社会团体、社会角色以及人们自身经验作出判断。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有时不完整,有时模糊不清,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复杂的社会认知过程中,我们还要面临大量需要加工的复杂社会信息。这就是社会认知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2025-09-29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和应用模式,探讨此模式的开展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实施验证其有效性,对于优化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其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2025-09-30
生物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生物芯片包含的种类较多,目前尚未有完全的统一分类方式。将整个生化检测分析过程缩微到芯片上的“芯片实验室”是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而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将这些病原菌的特异性致病基因片段固定于一块芯片上,只需一次实验就可以判断出食品中各种病原菌的污染情况。......
2025-09-30
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无法主动地实现自身意义建构的心路历程,他们所获得的经验总是被加工好的,以一种强迫的方式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之中,学习者的“打铁”过程被他人的“打铁”过程所取代。而一旦这种“打铁”的经历被他人所取代,那么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学习过程就已经被大大地削弱了,这与情境学习者所持有的观点显然是相悖的。......
2025-09-30
化学实验课用体验式学习,例如:化学课学生学习了很多实验的原理、规则、步骤,但是如果学生不亲自体验一下,这些东西都很容易忘记,而且也不知道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虚拟实验室中的学习体验就是很好的信息化体验式学习的例子。当进入虚拟实验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提示性的,一个是考试性的。这种虚拟的体验为信息化体验式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环境,打破了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
2025-09-30
电渗现象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液体通过多孔固体的运动现象。运行经验表明,电缆或变压器的绝缘层受潮通常是从外皮或外壳附近开始的。电缆及变压器在不同极性的电压作用下,水分在绝缘层中的移动情况如图4-10所示。......
2025-09-29
而且我们发现Koriat在其相关的研究中,所探讨的主要集中在即刻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关系,对于延迟学习判断是否也与学习时间分配存在两种不同关系,则未有相关研究探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于这样的观点Koriat和Levy-Sadot在2001年的研究恰好证实其存在合理性,他们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监测类型中的知晓感判断,而目前围绕着学习判断和学习时间分配来证明监控关系“波浪连续性模型”的实证研究很少。......
2025-09-30
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载体。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化学实验更是学生探究物质世界、解决一些生活和生产中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最主要的手段。化学实验课题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而选定实验对象、提出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或一组化学实验问题。化学实验方案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成果。......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