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莎士比亚标准像:历史与收藏

莎士比亚标准像:历史与收藏

【摘要】:莎士比亚自然也不例外。第一幅“标准像”是根据莎翁落葬后五年在其墓上竖立的胸像临摹而成的,所据何本则不详。莎士比亚便成了生前不够伟大且未留下“标准像”而死后越变越伟大以至必须有幅“标准像”的人物。到了18世纪,“标准像”失控了,数以百计的画像在各地先后被发现,俱称正宗。围绕莎翁的“标准像”羹沸不止,直至今日。由此看来,莎翁的“标准像”除了供人敬仰、膜拜之外,还有相当的营利价值。

大凡伟大都要留下“标准像”,供后世敬仰,膜拜。莎士比亚自然也不例外

其实,莎士比亚生前虽已在伦敦剧界异军突起,颇有点咄咄逼人的锋芒,却远不如死后那么荣耀。当时,有人骂他是“暴发户”、“乌鸦”,“用别人的羽毛装扮了自己”;而从他生平的所作所为来看(虽则仅有零星记载传世),有过鸡鸣狗盗的劣迹,对先父不孝,对妻女不仁,对乡里刻薄。“不谙拉丁,更疏希腊”,实在算不上伟大。唯其不够伟大,莎翁生前从未请丹青高手给自己预画一幅“标准像”。

然而,莎士比亚毕竟又是确实伟大的。对此,四百多年以来,除去伏尔泰托尔斯泰、萧伯纳等有数的几位表示不敢苟同,评家基本上是众口一词的。仅丹麦王子汉姆雷特“太阳里晒得太久”一句短台词,竟被人读出四十多种涵义,真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既知其说而不尽,这儿还是不赘为妙。

就这样,莎士比亚便成了生前不够伟大且未留下“标准像”而死后越变越伟大以至必须有幅“标准像”的人物。第一幅“标准像”是根据莎翁落葬后五年在其墓上竖立的胸像临摹而成的,所据何本则不详。只见那画中人眼鼻挤迫,人中部位过长,一副倦怠猥琐的模样,全无伟岸豪气。1623年,莎剧第一对折本问世,卷首刊有青年木刻艺人马丁·德鲁肖特刻绘的莎翁头像,蓝本是什么,又是一谜。这幅“标准像”后来为第二、第三、第四对折本所沿用而广泛流传于世。崇拜者们期望值过高,对这幅作品也不满意,说艺人画出的是一张“表情痴呆又像患了脑水肿的‘布丁’胖脸”。

莎士比亚便成了生前不够伟大且未留下“标准像”而死后越变越伟大以至必须有幅“标准像”的人物。

1623年,莎剧第一对折本问世,卷首刊有青年木刻艺人马丁·德鲁肖特刻绘的莎翁头像。(www.chuimin.cn)

到了18世纪,“标准像”失控了,数以百计的画像在各地先后被发现,俱称正宗。有一幅出名的法尔吞(Felton)莎像只画了一颗硕大无朋的脑袋,据说是莎翁生前在“野猪头”酒店(见《亨利四世》)豪饮时由剧团同仁速写而成。虽由方家迭证其谬,此画仍被美国巨富亨利·克雷·福尔嘉以重金买下,至今仍悬挂在华府的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内。另一幅日后变得非常普及的钱多(Chando)莎像,经莎翁“神嗣”(一说私生子)威廉·戴维南爵士之手,流传后世。画中人是个长了个鹰钩鼻的黑胖子,戴一副耳环,被识者哂为“老朋友的新面孔”。也有外国人赶来凑热闹。德国人说在一家当铺尘封的箱笼里发现了莎士比亚死时的面模,里层还嵌留着几茎死者的赭色残发。美国人更是异想天开,鼓噪掘坟开棺,把死者颅骨与死时面模作一配比,以一睹莎翁庐山真面。

18世纪,数以百计的画像在各地先后被发现,俱称正宗。

围绕莎翁的“标准像”羹沸不止,直至今日。数月前,一位美国电脑专家——就是以重叠透视法断定“蒙娜丽莎”即达·芬奇本人画像的那位女士——故伎重演,拿上述德鲁肖特版莎像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画像作了比较分析,认定画的是同一人。言下之意,莎剧实出女王之手!真乃哗众取宠,一派狂言是也。

由此看来,莎翁的“标准像”除了供人敬仰、膜拜之外,还有相当的营利价值。走笔至此,不由得想起莎翁友人本·琼生的话:“读者诸君,不必看他的画像,还是多读读他的书吧!”而面对一茬又一茬“无事生非”又“爱的徒劳”的“标准像”迷们,我又仿佛听得莎翁在地下浩叹:“这芸芸众生又有多傻喔!”(《仲夏夜之梦》第三幕,第二场,第115行)

199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