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提出应把Jews视作犹太教徒而非犹太人。自打中世纪宗教裁判所起,复经十字军东征、地震和14世纪的大瘟疫,犹太人遭受歧视和迫害已成不争的历史事实。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御医兼宫廷译员Lopez被埃塞克斯伯爵进谗以投毒罪被处死,便是一例。在文学方面,马洛的剧本《马耳他的犹太人》更可作为佐证。莎翁的这部戏,直到18世纪中叶,一直题为《威尼斯的犹太人》(受马洛影响?犹太问题是历史,马克思不是也写过《犹太人问题》吗?......
2023-11-30
欣赏或研究莎剧宜提倡阅读和表演并重,书斋与舞台沟通。关于这一点,我在若干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内中特别推崇英人Harley Granville-Barker的莎评,因为此人集演员、剧作家和文评家三重角色于一身,而且在20世纪初重续了尊重莎士比亚文字的演出传统:一行不删,原汁原味。尽管20世纪莎评——特别是当代莎评——流派迭出,比类繁盛,重点由围绕作家的历史主义甚或文化考古式的索隐分析,转向文本,转向莎诗,继而又转向五花八门以受众为主的意识形态解读,但物速成则易疾亡,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回头重温Granville-Barker《莎剧前言集》之类的传统莎评,不爱气势汹汹的所谓“话语霸占”(appropriation of discourse, Foucault等语);另一方面,看看时下流行的好莱坞莎剧大片,流风所至,朴真难归,更不由得想起如Lamb、Coleridge等19世纪英国莎评大家反对表演,提倡阅读的种种论据。其实,老前辈们深恶痛绝(甚至呼吁议会明令禁演)的并非寻常意义的演出,而是媚俗“滥演”,任意斧削篡改剧本之余,兼搞一万五千平方英尺的豪华布景和“真马上台”那一套,任由“喧嚣和骚动”淹没莎诗,导致莎士比亚文字固有魅力的失落。今天,世风浮躁,人心峭急,追求直接可视效果的图像崇拜横行,除为獭祭目的,有时间、耐心和雅兴研读莎剧的人日见稀少,英美社会尚且如此,遑论中国学人。下文拟罗列几则有关莎士比亚作品的书话,看看能不能引起读者重返莎士比亚文字的兴趣。
推崇:Harley Granville-Barker的莎评,因为此人集演员、剧作家和文评家三重角色于一身
20世纪莎评重点由围绕作家的历史主义甚或文化考古式的索隐分析,转向文本,转向莎诗,继而又转向以受众为主的意识形态解读。
今天追求直接可视效果的图像崇拜横行,除为獭祭目的,有时间、耐心和雅兴研读莎剧的人日见稀少。
什么时代说什么话。置身市场经济之中,辞贫求富,财字为先,因而有人会问莎士比亚的文字,价值几何?莎剧古本有两种,一种是一剧一册的四开本,从1593年莎士比亚犹在世时开始刊印,陆续有46种版本问世,印数累计达23000册,其中有些是由演员各据记忆追录台词拼凑而成,或由文字匠按剧场速记扩写还原而成,疏漏极多,是未经剧作家授权,甚至不具作者姓名的“盗版”,世称“劣质四开本”;另一种是在莎士比亚死后七年,即1623年,出版的莎剧汇编第一对折本,也就是由Ben Jonson作序《致读者》宣称莎士比亚属于所有时代的那一种。四开本不大值钱,只售六便士一册,因而旺销,特别是在1593年伦敦剧院因时疫而关闭的十个月期间;第一对折本共907页,校勘较为严谨,售价一英镑一册,当时售出不及千册。时过境迁,莎剧古本作为文物渐渐变得价值连城:1961年美国费城富翁Rosenbach拍卖家产时,一册“劣质四开本”以33万美元的高价售出;1997年3月18日英国《太阳报》载,全球现存第一对折本已不足200册,每册价值估计在二百万英镑之谱!有人说收藏家只是物物成癖,大多束书不观,其实也未必。早年有位英国公爵在某次第一对折本拍卖会上高价竞拍,有人递来一张小条,讥他附庸风雅,请他停止哄抬,爵爷大人不动声色,挥笔在来条上写下《麦克白》剧中台词作答:“来吧,麦克达夫,谁先喊出‘住手,够啦’,就让他见鬼去。”美国石油富商Henry Clay Folger斥巨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建立莎士比亚图书馆,收藏品中有79册第一对折本,205册四开本、1300余种莎士比亚全集、3000余种舞台演出本和25万份演出海报,惠及后世莎学,功不可没!
一种是一剧一册的四开本,从1593年莎士比亚犹在世时开始刊印,陆续有46种版本问世,印数累计达23000册。另一种是在莎士比亚死后七年,即1623年,出版的莎剧汇编第一对折本。
王国维有语:“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研读莎士比亚似也需要一点这样的唯美主义。诚然,16—17世纪的文字,大多又桎梏于素体诗的规矩,对今人来说,可能不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功利主义要求,所以不少地方宁设“金融英语”、“文秘英语”之类名目也不读莎士比亚。其实,从高一点的要求说,莎士比亚的文字美应是所有学英语的人必备的语言养分;不论写作还是说话,如何起承转合,怎样收到抑扬顿挫之效,需要一种比语音、词汇、语法更深一层的语言敏感——对节奏、收放、开合、韵味等的敏感,而这种语感唯有多读莎士比亚这类大家的作品,日积月累,方能养成。此话一点不玄乎,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先找一册莎士比亚语录来一读。这类书自1752年William Dodd首编《莎士比亚菁华集》至今不知凡几,其中最厚重的一部竟是1759页的大书,索引占去292页,几乎等于把莎剧全部文字按生死、爱恨、妍媸等1500个题目重新编排一遍,书名是《家庭必备莎士比亚引言集》。语录中也有轻薄小书,甚至有莎士比亚日历,一日一语,供人吟咏观玩,若仅为獭祭,更是特别有用。莎士比亚文字之美还表现在用词的数量方面。按照排除频用、一词一计的办法统计,莎剧和莎诗中共用英语词43566个(各家语词索引书统计所得并不一致,此处所引为最大值),远远超过英语钦定版《圣经》的用词总数。莎士比亚写作固有藻绘之病,善敷而不肯割爱,但用词之丰,于斯极矣!
从高一点的要求说,莎士比亚的文字美应是所有学英语的人必备的语言养分。
上文说过读莎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评莎的热情却历久不衰,甚至有于今为烈的趋势,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文艺复兴研究学者Brian Vickers称之为“hype”——正好对应汉语中的“热炒”二字。早在1933年Logan Pearsall Smith就说过:“据统计莎评作品已逾五万之数……其中大部分都是狂语。每位评家落笔之初都还清醒,意在揭示前人之愚,而行文到最后不免也染痴狂,声嘶力竭地向世人宣布自己的伟大发现。”无怪乎《等待戈多》一剧中的Estragon要把“批评家”一词用作骂人的话了。20世纪60年代,《莎士比亚季刊》称,平均每天有三种有关莎士比亚的书评、论文或专著问世。今天,莎评的绝对数量虽有大幅度减少,名目却增加了许多,意识形态的火药味很浓,流派与流派之间壁垒森严,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于60年代后期兴起以来,MLA(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搞国际文献索引的衮衮诸公再不敢失于一家之细,只得把“文学评论”一栏化解为“解构批评”、“阐释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等25个子项,把“文学理论”一项敷衍作“符号学文学理论”、“语言学文学理论”、“叙事学文学理论”、“接受理论”等14个子项。莎士比亚是DWEM(已故欧洲白人男作家——我戏称“死白欧男”),是“文化恺撒”,围绕他的批评大战,自然同样激烈。在“霸占”和“挪用”过程中,各派制造的奇崛术语,一些被称之为“非人性化”(dehumanising, Edward Said语)的抽象概念,正作万窍怒号。志在反传统的激进学人要在莎评领域施展一番拳脚,不愁英雄无用武之地。(www.chuimin.cn)
评莎的热情却历久不衰,甚至有于今为烈的趋势。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搞国际文献索引的衮衮诸公再不敢失于一家之细,只得把“文学评论”一栏化解为“解构批评”、“阐释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等25个子项,把“文学理论”一项敷衍作“符号学文学理论”、“语言学文学理论”、“叙事学文学理论”、“接受理论”等14个子项。
总而言之,新千年到来之际,读点莎士比亚还是很值得的。
主要参考书目:
Bloom, Harold: Shakespeare: The Invention of the Human.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1997.
Marder, Louis: His Exits and His Entrances. New York: J. B. Lippincott, 1963.
Vickers, Brian; Appropriating Shakespeare: Contemporary Critical Quarrels.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有关莎士比亚研究十讲的文章
有学者提出应把Jews视作犹太教徒而非犹太人。自打中世纪宗教裁判所起,复经十字军东征、地震和14世纪的大瘟疫,犹太人遭受歧视和迫害已成不争的历史事实。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御医兼宫廷译员Lopez被埃塞克斯伯爵进谗以投毒罪被处死,便是一例。在文学方面,马洛的剧本《马耳他的犹太人》更可作为佐证。莎翁的这部戏,直到18世纪中叶,一直题为《威尼斯的犹太人》(受马洛影响?犹太问题是历史,马克思不是也写过《犹太人问题》吗?......
2023-11-30
读到方芬同志介绍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的文章,忆及我在参观该馆时的情景,想补充几句。福尔嘉莎图的一位受托管理人山姆·肖恩邦姆教授,乃是今日国际莎学界中颇享盛名的人物。最近,福尔嘉已与复旦大学莎士比亚图书室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复旦方面送去一套中译本莎氏全集和其他一些资料,对方也将该馆近一百部复本图书回赠复旦。......
2023-11-30
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创建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此馆创始人亨利·克雷·福尔嘉青年时代就酷爱莎士比亚的作品。1885年,福尔嘉结婚,他别出心裁地买了一套《莎士比亚全集》作为给新娘的礼物。福尔嘉夫人毅然承担起这一未竟的事业。遵照福尔嘉的遗愿,图书馆还成立了“福尔嘉之友会”,出版了《福尔嘉图书馆通讯》,扩大学术交流。其实将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译作“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使“福尔嘉”成了莎士比亚的第一名,是错误的。......
2023-11-30
“莎评无尽”,区区小文即以歌德此语为题,而此语在21世纪依然是颠扑不破之真理。旧瓶中的些许新酒尽管人们能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读出各色新奇怪异,而我认为,综观全局,“流转轮回”一语倒很能为阐释“莎评无尽”这个现象提供一柄密钥。————————————————————本文系作者为2004年12月16—19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莎士比亚在中国:回顾与展望”全国研讨会所作的欢迎辞“Shakespeare und kein Ende”之汉译,朱绩崧译。......
2023-11-30
承询莎剧课教学近况,试答如下:“莎剧精读”是门一学年的研究生课程。“莎剧精读”是门一学年的研究生课程。莎剧版本已有1300余种之多,大致有经院式和实用式两类。近闻足下从外文书店购得莎剧全集一册,有精美插图,不知出自何家之手。......
2023-11-30
内蒙人艺这台演出之精彩实为始料不及。由这样一个人物来策动一位庞然大物奥瑟罗统帅惊心动魄的悲剧,颇有点反讽的意味。相比而言,庞然大物奥瑟罗虽然身躯魁梧,只显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苔丝狄梦娜,这样首尾一致的表演是令人信服的。自己最大的罪孽就在于“以盲对盲”爱上了“黑瞀”奥瑟罗。观众看到奥瑟罗在小方块高台的边缘活动,必有一种担忧,怕他随时随地都会坠落,这是一种brinksmanship效果!......
2023-11-30
以《张宇高等数学18讲》为代表的考研数学36讲(包括《张宇高等数学18讲》《张宇线性代数9讲》《张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讲》(以下简称《36讲》))正式出版已有十年了.人们说,十年磨一剑,这第十版,理应在这套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年间,《36讲》从汇总课堂讲义出版时的名不见经传,到现在成为广大考研考生错爱的畅销书.在感谢读者厚爱和支持的同时,我深感责任重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是在思......
2023-11-21
凡是来过重庆的人,都知道重庆话是一门有趣、易学的方言。从广义上来说,重庆话为西南官话。而狭义上的重庆话,则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重庆言子儿,是在重庆传统方言、歇后语、口头禅等基础上归纳提炼而成并赋予了地方特色的民间精言妙语。重庆言子儿,于片言只语间寓妙义,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解放碑的风飘飘——不摆咾(lǎo)。解放碑上的钟——群众观点。......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