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或研究莎剧宜提倡阅读和表演并重,书斋与舞台沟通。下文拟罗列几则有关莎士比亚作品的书话,看看能不能引起读者重返莎士比亚文字的兴趣。另一种是在莎士比亚死后七年,即1623年,出版的莎剧汇编第一对折本。按照排除频用、一词一计的办法统计,莎剧和莎诗中共用英语词43566个,远远超过英语钦定版《圣经》的用词总数。......
2023-11-30
××兄:
×月×日惠示奉到。承询莎剧课教学近况,试答如下:
“莎剧精读”是门一学年的研究生课程。第一学期由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导读,渐次入门后由学生轮流坐庄主讲并主持讨论;一年读三至四个剧本。课尚“叫座”,连同旁听生二十五人左右。目下不少学生讲究功利,多选外贸、金融甚至尺牍一类的英文课,肯跑来潜心钻研四百多年的老古董,实属不易。课上还有一位据说是“大款”类人物,从外单位跑来旁听,态度虔诚,大概是“仓廪足”而后知不足,意在文化进补吧。
“莎剧精读”是门一学年的研究生课程。
逐字逐句讲解导读。
设这门课的初衷在于诱导学生精读文本,尝到甜头,养成习惯。我有个印象:今天的青年学者固然有敏锐、勇敢、视野开阔、信息摄入量大等主客观方面的优势,但是就熟读文本的耐心和毅力以及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功夫而论,从总体来说,恐怕不如中年一代,更不能与我们的师长一辈相比。举个极端的例子。某博士生在论文答辩时,旁征博引大量第二手资料,术语泛滥导致“术语的贫乏”(仿“哲学的贫乏”一语),而对作品本身却明显地知之不多,一经追诘甚至将人物张冠李戴。所以,我想在自己影响可及的范围内,反对雾中看花,提倡精读文本,既把莎剧作为一个语言标本,使学生从语音、语法(特别是长句分析)到词汇,熟习一套理解早期现代英语的技能;又从素体诗作法的技术角度,讲音步、格律和乐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渐渐形成一种英语的节奏意识,日后即使写散文也会受益无穷;复从文学欣赏角度,把修辞手段(最棘手的莫过于双关语)、典故、意象、诗意、戏剧效果等尽力讲透,并要求背诵名句和精彩的独白段。这种方法,老实说,并无新意,甚至有倒退复古之嫌,因为早在19世纪中叶,牛津和剑桥的各地入学考试(Local Examinations)就规定了这方面的内容,而迫使英国各地中学仿效文法学校,纷纷开设了这样的莎剧课程。我在20世纪的尾巴上,如此“东施效颦”,孰是孰非,且留待实践检验。新花招也有一点,那就是鼓励学生课余进音像实验室去看莎剧录像。
今天的青年学者固然有敏锐、勇敢、视野开阔、信息摄入量大等主客观方面的优势,但是就熟读文本的耐心和毅力以及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功夫而论,从总体来说,恐怕不如中年一代,更不能与我们的师长一辈相比。
反对雾中看花,提倡精读文本,既把莎剧作为一个语言标本又从素体诗作法的技术角度,讲音步、格律和乐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渐渐形成一种英语的节奏意识,日后即使写散文也会受益无穷;复从文学欣赏角度,把修辞手段尽力讲透,并要求背诵名句和精彩的独白段。(www.chuimin.cn)
说到版本,我用的是缪修安公司的新阿登。莎剧版本,除去最早的四开本和四种对折本,从18世纪初尼克拉斯·罗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已有1300余种之多,大致有经院式和实用式两类。前一类往往考证诠释太多,正字流于牵强,有时反致正文淹没,主旨失落。18世纪评论家约翰·厄普顿曾把这类本子比喻为两个妻子给丈夫拔头发:少妻专拔白发,年长的那个专拔黑发,弄到最后丈夫头顶毫发不存。实用式的版本则走向另一极端,其中有把污秽粗俗内容尽行斧削的老少咸宜式家庭版,有专供演出使用的剧院版,更有许多校勘不严、全无注释的大众版。新阿登版一剧一册,每剧有长篇导读序文,分别交代文本沿革、故事源流、各家评论、分幕分场提要分析、演出历史等;正文注释详简适中,对重要的评家歧见,诸说并录之余常提出编者本人倾向性看法;对从四开本、对折本到后世数十家重要校勘本中出现的异文,以最简明的方式如实照录,供读者参比。我想学生只需细读序文,认真参阅注释,再借助一部《钱伯斯二十世纪词典》(当然有《牛津大词典》更佳),大致可以读懂剧本。新阿登版全书的末尾还有附录,或引述剧情原型,或扩展正文注释,甚至提供剧中歌曲乐谱,信息量大,但有时亦失之烦琐,有点“两妻拔发”之嫌,除非作专题精深研究,一般可以略而不读。
莎剧版本已有1300余种之多,大致有经院式和实用式两类。
学生只需细读序文,认真参阅注释,再借助一部《钱伯斯二十世纪词典》(当然有《牛津大词典》更佳),大致可以读懂剧本。
近闻足下从外文书店购得莎剧全集一册,有精美插图,不知出自何家之手。便中可否持书过我,一睹为快?
敬礼!
谷孙敬上
1994年3月31日
有关莎士比亚研究十讲的文章
欣赏或研究莎剧宜提倡阅读和表演并重,书斋与舞台沟通。下文拟罗列几则有关莎士比亚作品的书话,看看能不能引起读者重返莎士比亚文字的兴趣。另一种是在莎士比亚死后七年,即1623年,出版的莎剧汇编第一对折本。按照排除频用、一词一计的办法统计,莎剧和莎诗中共用英语词43566个,远远超过英语钦定版《圣经》的用词总数。......
2023-11-30
1592年,文献记载表明,莎士比亚已是当时伦敦相当成功的剧作家兼演员之一。因此,从内容到形式,以《亨利五世》作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一个代表作品,看来是适宜的。亨利五世似乎最符合莎士比亚的君主观。......
2023-11-30
工业物联网从下至上由三个层次构成,包括感知控制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建设物联网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相适应而衍生的系统工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已经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和便捷生活等许多方面发挥作用。满足人类多种多样的需求是设计物联网的立足点,为人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是建设物联网的根本目的。......
2023-06-23
“莎评无尽”,区区小文即以歌德此语为题,而此语在21世纪依然是颠扑不破之真理。旧瓶中的些许新酒尽管人们能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读出各色新奇怪异,而我认为,综观全局,“流转轮回”一语倒很能为阐释“莎评无尽”这个现象提供一柄密钥。————————————————————本文系作者为2004年12月16—19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莎士比亚在中国:回顾与展望”全国研讨会所作的欢迎辞“Shakespeare und kein Ende”之汉译,朱绩崧译。......
2023-11-30
在纽约中央公园星空下看莎剧只要看看英国文化对美国人影响有多深远,就不难理解美英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密切。纽约中央公园莎剧免费巡回演出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公园草坪排队等待取票晚上看莎剧,随之也成为纽约一景。为了不枉为纽约人,决心到中央公园看莎剧!2010年,纽约的中央公园在一个夏季里人们可以享受两个莎翁名剧:《冬天的故事》和《威尼斯商人》。......
2023-12-06
VXI技术是把计算机技术、数字接口技术和仪器测量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讲,VXI系统应当命名为模块化仪器和数字接口系统更确切,更能体现VXI系统本质特征。航天总公司科技部从“八五”计划开始就安排了VXI技术研究和攻关课题。VXI技术也应发展通信测试技术,开发出满足数字通信、移动通信、扩频通信、卫星通信和光通信等要求的相应测试仪器。......
2023-07-02
对于MMC整体的电源管理,首先来看总线部分,在mmc_bus_type中与电源管理相关的操作接口如下:可见其中实现了SLM以及runtime pm的接口。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减少功耗,MMC框架提供了mmc_host_enable和mmc_host_disable接口,用于总线控制器的电源管理操作,在需要时enable,不需要时disable。DM 3730的MMC总线控制器相应的操作如下:以suspend操作为例进行分析,细节如下:可见不仅对总线进行了具体操作1还将总线的power切断,做得还是很彻底的。这样MMC总线的电源管理部分就基本完整了。......
2023-11-22
既勇于突破和创新,又善于借鉴和移植,博能返约,杂能归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这可以说是莎士比亚成功的奥秘所在;莎剧容量特别大,主要原因也许正在于此。为了说明莎士比亚戏剧的容量,我们不妨从样式、情节、人物、时间和空间、舞台演出等各方面试举数例,分别作一点分析。而莎士比亚的不凡之处也正在于精通如何恰到好处地糅和抑与扬、伏与起、悲与喜等截然对立的因素,使剧本的容量得......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