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方芬同志介绍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的文章,忆及我在参观该馆时的情景,想补充几句。福尔嘉莎图的一位受托管理人山姆·肖恩邦姆教授,乃是今日国际莎学界中颇享盛名的人物。最近,福尔嘉已与复旦大学莎士比亚图书室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复旦方面送去一套中译本莎氏全集和其他一些资料,对方也将该馆近一百部复本图书回赠复旦。......
2023-11-30
内蒙人艺这台演出之精彩实为始料不及。特别欣赏两个人物和舞台设计。
先说两个人物:一是伊阿古,二是苔丝狄梦娜。你们的伊阿古颇演出了文艺复兴时代典型的恶人(villain)特征,那就是作恶没有太明确的动机,本性仇视和谐及美满,纯粹是恶的化身。西方历代评家,从柯勒律治、赫兹列特到E·M·福斯特,多少都持此种观点。莎士比亚在剧中时而以其他剧中人之口,称他“正直”、“诚实”,可见其骗术之精。你们的伊阿古身材精瘦,念白和动作都非常敏捷,目的感强,扮相是完全中性的,而绝不脸谱化。由这样一个人物来策动一位庞然大物奥瑟罗统帅惊心动魄的悲剧,颇有点反讽的意味。他头脑清醒,伺机而动,既不急躁冒进,又不踌躇逡巡,通晓人情世故,善于揣摸别人心理,思维言谈逻辑性强,总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对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这些都由你们那位演员把握得非常适度。相比而言,庞然大物奥瑟罗虽然身躯魁梧,只显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你们的奥瑟罗形象造型不俗,但可能是因为定位在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的“巨人”,英雄人物的自我意识过强,表演显得夸饰有余,丰富不足。须知他虽已信奉了天主,毕竟是个摩尔人,一个非洲黑人,一个外来者,甚至可说是威尼斯公爵和元老们的雇佣兵,异族通婚之后必生一种自卑心理,轻信和嫉妒都源出于此(原剧中有不少台词表现这种自卑,诸如“我生得黑丑”、“老黑羊爱上了小白羊”等等)。因为自卑,就缺乏安全感,导演让他晕倒后醒来问伊阿古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是不是准备笑话我?”足见这种心理。缺乏安全感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变态,如能让奥瑟罗异化进入角色,扮演“奸夫”,把潜意识里的内容外化表演出来,宣泄一次,精神危机虽得暂时释放,体力却渐趋衰竭,朝着癫狂更进一步,我以为不失是一种精彩的表演手法。你们的奥瑟罗多次在台上舔嘴唇,可能是唇焦舌燥的缘故吧。其实如若有意设计这么个动作,凸显其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似也无不可。
文艺复兴时代典型的恶人特征是作恶没有太明确的动机,本性仇视和谐及美满,纯粹是恶的化身。
“巨人”雇佣兵的自卑心理
如大多数悲剧中的牺牲品女角(苔丝狄梦娜这个名字在希腊文里作“薄命”解),在莎士比亚笔下刻画得似嫌单薄,行为发展的线索模糊,理据不足:先是不怕忤逆父权(附带说一句,莎士比亚笔下女角“鲜有母亲”,苔丝狄梦娜也只间接提到要“以母亲为榜样”),罔顾威尼斯社会舆论,爱的追求出格大胆,可随着剧情发展,变得温顺懦弱,逆来顺受,直到最后冤死。你们大刀阔斧砍掉了不少他人对苔丝狄梦娜的谀辞,什么“十全十美的尤物”、“唇红齿白的小天使”等等,又删去了原剧对这位大家闺秀细腻一面的描写(“女红精巧”、“唱歌会使狗熊忘记野性”),让她穿一身骑装首次在塞浦路斯亮相,举手投足更像个沉湎于爱情而多少失去了理智的任性女子。而当伊阿古的阴谋一一得逞,丈夫的怀疑和妒忌步步升级时,你们依然严格恪守“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行为逻辑,让她先是隐瞒手绢失落,力图息事宁人,继而声嘶力竭地辩白给奥瑟罗火上加油,直至丈夫下毒手前要她把罪孽想一想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最大的罪孽就在于“以盲对盲”爱上了“黑瞀”(首部华译本采用的剧题)奥瑟罗!在苔丝狄梦娜,这样首尾一致的表演是令人信服的。(www.chuimin.cn)
苔丝狄梦娜这个名字在希腊文里作“薄命”解。
自己最大的罪孽就在于“以盲对盲”爱上了“黑瞀”奥瑟罗。
从舞美的角度看,你们在台上搭台,让奥瑟罗的精神折磨发生在方块形的高台上。方块的面积一个比一个小,象征主人公的精神活动天地越来越逼仄,渐近崩溃。观众看到奥瑟罗在小方块高台的边缘活动,必有一种担忧,怕他随时随地都会坠落,这是一种brinksmanship(危机边缘)效果!
这是一种brinksmanship(危机边缘)效果!
有关莎士比亚研究十讲的文章
读到方芬同志介绍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的文章,忆及我在参观该馆时的情景,想补充几句。福尔嘉莎图的一位受托管理人山姆·肖恩邦姆教授,乃是今日国际莎学界中颇享盛名的人物。最近,福尔嘉已与复旦大学莎士比亚图书室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复旦方面送去一套中译本莎氏全集和其他一些资料,对方也将该馆近一百部复本图书回赠复旦。......
2023-11-30
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创建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此馆创始人亨利·克雷·福尔嘉青年时代就酷爱莎士比亚的作品。1885年,福尔嘉结婚,他别出心裁地买了一套《莎士比亚全集》作为给新娘的礼物。福尔嘉夫人毅然承担起这一未竟的事业。遵照福尔嘉的遗愿,图书馆还成立了“福尔嘉之友会”,出版了《福尔嘉图书馆通讯》,扩大学术交流。其实将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译作“福尔嘉·莎士比亚图书馆”,使“福尔嘉”成了莎士比亚的第一名,是错误的。......
2023-11-30
欣赏或研究莎剧宜提倡阅读和表演并重,书斋与舞台沟通。下文拟罗列几则有关莎士比亚作品的书话,看看能不能引起读者重返莎士比亚文字的兴趣。另一种是在莎士比亚死后七年,即1623年,出版的莎剧汇编第一对折本。按照排除频用、一词一计的办法统计,莎剧和莎诗中共用英语词43566个,远远超过英语钦定版《圣经》的用词总数。......
2023-11-30
“莎评无尽”,区区小文即以歌德此语为题,而此语在21世纪依然是颠扑不破之真理。旧瓶中的些许新酒尽管人们能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读出各色新奇怪异,而我认为,综观全局,“流转轮回”一语倒很能为阐释“莎评无尽”这个现象提供一柄密钥。————————————————————本文系作者为2004年12月16—19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莎士比亚在中国:回顾与展望”全国研讨会所作的欢迎辞“Shakespeare und kein Ende”之汉译,朱绩崧译。......
2023-11-30
有学者提出应把Jews视作犹太教徒而非犹太人。自打中世纪宗教裁判所起,复经十字军东征、地震和14世纪的大瘟疫,犹太人遭受歧视和迫害已成不争的历史事实。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御医兼宫廷译员Lopez被埃塞克斯伯爵进谗以投毒罪被处死,便是一例。在文学方面,马洛的剧本《马耳他的犹太人》更可作为佐证。莎翁的这部戏,直到18世纪中叶,一直题为《威尼斯的犹太人》(受马洛影响?犹太问题是历史,马克思不是也写过《犹太人问题》吗?......
2023-11-30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以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我不大了解季羡林,不知道他是在何种情况下说出了这样的话。......
2023-11-30
图14.25葛洲坝坝区河段示意图14.5.4.1对水力条件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坝区水力条件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水面比降变缓、流速减小。图14.261998年、2005年庙河断面流量—输沙率关系图14.5.4.3对泥沙冲淤特性的影响进入水库的洪水过程一般是非恒定流,使坝前流量、含沙量等发生变化,对坝区河段泥沙冲淤变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2023-08-23
《李尔王》不同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其余三部。我觉得你们的表演,特别是主要演员的表演,过于强调一个“孝”字,这可能是因为中国道德说教剧的影响太深了,倒是与《李尔王》剧本的原型《李尔王及其三女的悲剧》以及《芦苇草帽》这类诫世劝善的民间故事更为契合。异于性格悲剧《李尔王》着力表达的是和谐秩序的问题,这也是人文主义的重要命题之一。演出之后听到一片赞扬声,甚至有说这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李尔王的。......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