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田野樊光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道教,到80年代后期投身于道教研究,迄今已度过近40年之久。所以,在中国大陆道教研究兴起之后,国外道教学者仍然不放弃这一方法,历尽艰辛来中国做田野调查。田野调查给我带来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以下摘取几个片断,足以显示田野收获的丰硕成果。......
2023-11-30
宝鸡金台观与张三丰信仰
王芳妮
金台观因张三丰曾在此修身传道数十年而成为西北地区供奉张三丰的道观之首。据《明史》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1)金台观雄踞陕西关中地区之西端,坐落于宝鸡市区北坡陵塬东南角的山腰之上,依塬而建,因山为窑,是现存宝鸡市区最大的道教宫观。《宝鸡县志》中对金台观做如此之描述:“……每旭日东升,夕阳晚照,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古今艳称赤城,流霞金阁在望,而天台不得专美。”金台观建筑群中有多处建筑、遗迹与张三丰有关,关于张三丰的民间传说在当地也流传甚广。金台观是当地群众进行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当地群众对张三丰的信仰与敬奉。
一、金台观历史沿革与张三丰信仰渊源
据载,历史上宝鸡曾有金台观、银台观、玉台观三座著名道教宫观,现唯有金台观犹存,且为宝鸡道教宫观之首,也是西北地区供奉张三丰的道观之首。关于金台观之历史,金、元之际未见记载,民国《宝鸡县志》引《凤翔府志》资料称:“张三丰修道之所。章邱李春记县册:元末邑人杨轨山等修。”(2)《县志》中并未记载修建始末,但从行文中可见金台观之修建或与张三丰有关系。而金台观在元末的建立,与全真教在元朝的大发展应该是有直接关联的。元朝初期,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受到成吉思汗的隆遇,全真教受元朝皇室支持,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北方地区大为兴盛。丘处机真人由此开创了道教丛林制度,在全国兴起修建道观之风,兴建七十二座丛林。丘处机真人“磻溪六年、龙门七载”都在宝鸡地区,可见宝鸡是当时全真教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域。在此背景下,宝鸡地区的信众直接受全真教的影响,对丛林制度应该是十分认可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金台观的修建,虽然具体创建年代和创建始末不详,但应是元代全真教影响下的结果。
金台观修建后,至明代,曾先后数次重修。张三丰隐修金台观期间,多次显化道术、又扶贫济危,在民间影响甚广。再加上明代前期的统治者曾多次寻访张三丰未果,使张三丰之传说更具神秘。皇室的不断寻找和张三丰显化之传说的流传,使张三丰成为明代声名最广的全真道士。明代皇室与民众对张三丰不断增长的虔心崇拜,又使金台观香火日益旺盛、声名广播,金台观的扩建重修也不断加强。在明代,金台观共有四次大规模的重修。第一次在1433年(宣德八年),主持人为张用澣。第二次在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主持人为宝鸡县人赵世凤。据县志载,当时,“观有修真、朝阳、飞升诸洞,后稷、三官、三清、玄帝诸殿,五祖、七真、团标。前为玉皇阁,朱楹雕槛,极为壮丽。古柏数株,传是张真手植”。第三次重修于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重建玉皇阁,增建白衣大士殿和叠嶂府、文映宿等洞。第四次重修于1578年(万历六年),维修了朝阳、飞升二洞,传说此二洞是张三丰修道、飞升之所。1459年(天顺三年),明英宗追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并亲自撰写了制词予以称颂。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金台观第五次重修,新开吕祖、文昌二洞,再次维修朝阳洞。至民国初年又增建太皇宫,此后即基本停止增修。从创建之始至明清经过各代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一座前殿后洞、神祇繁多的极具地方特色的窑洞式道教古观。
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大发展后,金台观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军队的驻扎之地,抗日战争中,国军第三预备师于1938—1940年间驻扎金台观;又曾于1949年之后为学校和市政府所用,直至1957年改建为博物馆。在这一时期内,虽然金台观内一直都有道士居住管理观内香火事宜,但教事活动基本上是停滞的。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及“文化大革命”期间,金台观的教事活动完全中止,陆续为各种单位占用,当时观内仅存的经典著录、匾牌楹联也尽被毁坏。从90年代起又有一些教事活动,但规模小,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2006年,宝鸡市政府将金台观归还道教界管理,恢复教事活动。(3)
金台观后院是供奉张三丰之三丰洞。三丰洞于明嘉靖年间开掘,是形成最早的窑洞。至清代不断增建、完善,在其周围形成以三丰洞为中心的窑洞建筑群,供奉各种道教及民间诸神,现已成为金台观神灵供奉最集中的地方。三丰洞内塑像三尊,正位张三丰身着道袍,正襟而坐,手持书卷;左右道童捧剑持杖恭立两侧。造像造型细腻,人物表情,甚至道袍之褶皱均清晰可见,风姿飘逸。(4)窑洞口外建有三丰洞亭,亭外立两座青石碑,碑文为草书唐诗,据说其正是在民间广为传播的张三丰“瓜皮书”手书。据传,有一年暑天,张三丰与观内道士在地里干活,酷暑难耐,挥汗如雨。从塬上下来几个去卖西瓜的乡民,因与观内道士都已经很相熟,故下车问安并赠送西瓜。一位农夫见张三丰用吃完的西瓜在地上写字,就相求赠字于自己父亲所盖之新房,张三丰欣然答应,拿瓜皮沾着烧水铁锅底之烟灰,在乡民之白布上挥洒狂书,在一片惊讶声中,顷刻间写成了一首丈长的狂草唐诗。后张三丰隐修未返金台观,乡民感念张三丰,请人将张三丰写给农夫之诗细致临摹,刻“瓜皮书”碑至今立于金台观内。除此之外,观内还有许多与张三丰相关的遗迹,如三丰洞、三丰练功场、三丰居室、三丰手植柏等。另据传说,金台观在重修时也得到张三丰相助。据相传,乾隆年间重修金台观,立木之后,次日必定倒塌,连续数日,负责修建的乡民会首想尽办法仍然如此。一日,又急又累的会首在观内一客室中打盹,见一鹤发童颜、蓑衣布衫的老道,手持着乌黑发亮的东西递给他,说道:“我在宝鸡多年,深知民风淳厚,乐善好施,为感激乡亲,特送神铁,明日立木,置于其基,础固殿稳,俗道安泰。”会首惊觉梦醒,手持两块铁锄板。次日,依法而做,果然立木,三清殿得以修葺成功。后来,人们发现供奉于飞升洞内的张三丰之蓑衣、布衫等都在,他耕耘时所用之锄头木柄也在,唯独缺了锄头之铁锄板,始知会首梦中相助之人为张三丰,而所获神铁为张三丰所用之铁锄板。至此,民间流传开了“神锄定柱”的传说。除了上述民间传说,张三丰名字之由来也与宝鸡有关,“乃西之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为三峰居士”。(5)后“三峰”改为“三丰”传世。张三丰居宝鸡期间,深得仕民的喜爱与拥戴,在当地留下许多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当地民间传说张三丰仙风道骨、童颜鹤发,动辄日行千里难觅其踪。一日自言当死,留诗后逝,待众人收敛入棺送葬之时,棺内鼾声如雷,开棺检视,张三丰又复活,自称游仙而归。《明史》中亦有记载。此传说可能与张三丰这一“隐仙派”祖师之行踪神秘有直接关系。
二、金台观的社会功能
张三丰修道宝鸡及南部的终南山区时,其足迹辐射至邻近的甘肃东部地区,甚至远达河西走廊和西域。在道光《兰州府志》、乾隆《直隶秦州新志》中,都录有张三丰传记,称其活动于本行政区内。在居宝鸡金台观,活动于西北地区时,张三丰多次显化道术,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民间虽至今津津乐道。以张三丰为主神的金台观在当地群众生活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宗教组织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任何宗教都必须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在宗教要素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宗教意识也只有通过宗教组织才能形成一个宗教的社会实体,规范化的宗教礼仪也只有在组织系统中才能得以实现。宗教组织乃是宗教其他构成要素发挥自己功能的依托组织,没有这一依托,宗教便无法发挥他们的功能。(6)如前所述,金台观的兴建与全真教有直接关系,金台观声名广播则是因为张三丰住观修行。对于张三丰此人学术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却不可否认其“隐仙派”祖师之地位。金台观自兴建之日,就承载着宝鸡甚至西北地区对张三丰的信仰,作为一个宗教组织实体,它对全真派、隐仙派的宗教教义、宗教礼仪等的发展延续和传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现今作为宝鸡地区唯一的一所城市道观,金台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各种机构所占据,教事活动中止,甚至住观道士也被遣散,没有了宗教组织,金台观作为一所道教宫观,虽然其建筑一直存在,但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其作为宗教圣地应有的功能。而神职人员和信众由于没有宗教活动的场所将他们组织在一起通过诵经、讲经和各种宗教礼仪相互交流体验,使他们的宗教情感无处寄托,也造成了信众和一部分神职人员的流失。自2006年政府将金台观归还于道教界,金台观的宗教活动才得以重新恢复,并吸引了大量信众前来敬香参拜。善男信女们自发组织了一年两度的农历三月初三和十月初十的金台观古文化庙会。庙会吸纳八方乡亲,观内游人如潮,香火鼎盛。作为宝鸡市区唯一的一所道观,金台观可以凝聚信众,使信众和当地群众有了一定的心理寄托,也使宝鸡地区宗教信仰多元化有实体体现。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异常亲密,并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艺术。这种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宗教要依赖艺术表现自己和影响信徒;另一方面宗教对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影响了艺术的内容和表现手法。(7)宝鸡地区甚至整个西北地区都有关于张三丰活动的记载,除了在宝鸡地区广泛流传的关于张三丰的传说之外,还有关于“张三丰坐芦席去平凉看戏”、“纸人锄地”的传说,这些故事极大地丰富了关中地区的剪纸、泥塑、秦腔、民间文学等艺术的素材。金台观一年两度的庙会有秦腔、剪纸、皮影、秧歌、木偶等文艺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是宝鸡地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庙会期间的秦腔曲目一般都包含有宗教内容,结合观内的宗教活动,使信众更清楚地了解“向善”、“因果报应”、“孝”等观念,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建构起到了一定作用,也使群众对道教这一本土宗教有更深入的了解。(www.chuimin.cn)
宗教领袖在发挥宗教的整合功能方面能起重大的作用,杰出的宗教领袖更是如此。(8)金台观供奉主神张三丰是著名的高道大德,尤其是后世所传的张三丰作为太极拳的祖师,影响更是广泛。据观内道士所言,每年都有全国各地因慕张三丰之名远道而来挂单的道士,也有武术爱好者慕名前来参拜。太极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国文化,太极拳是道教乃至全民养生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金台观作为张三丰曾修行过的道观,现在以张三丰为其观内主神,在宝鸡地区更是应大力宣扬太极文化,并促进太极拳的推广。
总之,金台观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信仰实体依托,成为当地文化多元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所城市道观,金台观发挥着其应有的重要社会功能。
【注释】
(1)《明史》卷299《张三丰传》,第25册第7641页。
(2)民国《宝鸡县志》。
(3)参考金台观文史资料《张三丰与宝鸡金台观》。
(4)本段文字参考金台观文史资料《张三丰与宝鸡金台观——金台观诸神的特点》。
(5)参考金台观文史资料《张三丰与宝鸡金台观》。
(6)陈麟书、陈霞著:《宗教学原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84页。
(7)陈麟书、陈霞著:《宗教学原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305页。
(8)陈麟书、陈霞著,《宗教学原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112页。
有关循理探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成立15周年纪念文集的文章
收获在田野樊光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道教,到80年代后期投身于道教研究,迄今已度过近40年之久。所以,在中国大陆道教研究兴起之后,国外道教学者仍然不放弃这一方法,历尽艰辛来中国做田野调查。田野调查给我带来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以下摘取几个片断,足以显示田野收获的丰硕成果。......
2023-11-30
陕西宗教学术界学者谈话纪要张应超各位领导,尊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远道而来的客人,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我作为宗教研究所退休的同志,参加这个会议非常高兴。客观地说,陕西省的宗教研究历史上在国内占领半壁江山,但是近十年成倒退趋势。我个人觉得陕西省社科院的宗教学研究,无论是佛教的道教的,在国内的研究力量这个组织机构都是最强的。......
2023-11-30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庆祝宗教研究所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纪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初创于1995年,1999年正式命名为宗教研究所。为了对本所成立15年来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进行汇总,并对各种科研经验予以总结,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庆祝宗教研究所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12月30日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座谈会的主题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与会学者围绕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15年的成就和陕西的宗教研究事业进行了座谈。......
2023-11-30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纪事年表李继武汇编整理1995年:1995年1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设立历史宗教研究所,张宪臣任所长,王亚荣任副所长。1996年8月,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与陕西省宗教局联合组成课题组,对陕北地区滥建寺庙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视,樊光春任课题组成员并起草报告的主体部分。1999年:1999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成立,王亚荣任所长,樊光春任副所长。......
2023-11-30
“没有世界观”的基本缘由,是世界上的人们既无“楼观”“道观”,也无“玄都观”决定下的“世界观”了!楼观台是中国天下道观的玄都,古迹群落,从东往西分布有:楼观台、西楼观、宗圣宫和大秦寺塔四大系列。关尹的研究方法,是结楼望气观星,是楼观和外观;老子“自隐无名为务”的研究方法,就是道观和内观!关尹楼观更多是对天相世界的“观”,老子道观首先是对自我生死的“观”。两者均源自老子的楼观与道观。......
2023-11-22
我喜欢它,我完全为的是有一个比较进步、比较好、比较清楚、比较明快或是比较真实的宇宙观。但顽强而有恋栈之势的唯物主义面临着一个难题。在赫克尔的手上,这个信仰无疑地已成为一种美好的、差不多是诗的结构——生物的奇迹。但在一百万年中,这样的情形也可能发生。......
2024-01-25
中国茶文化既影响到了当地的文化,也产生融合、适应与创新,因而在亚、欧、非及拉美形成了各种派生而来的“茶文化”,如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以及葡萄牙语世界的“茶文化”。[1]我们称之为“世界茶文化”,应该成为中国茶典与“茶文化学”的内容,更应该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课题。中国茶文化在葡萄牙语和葡萄牙文化中产生了丰富的衍生现象。要了解这种“茶文化”,我们先来看看欧洲对茶叶的涉及及认识。......
2023-08-29
然而,绝大多数地方信仰缺乏政府的认定,因此它们不会在官方记录中出现。在《风俗通义》这本著作所收的故事中,宗教信仰者的地方组织通常被称为“巫觋”,这是一个带有诅咒意味的词汇,他们从地方平民那里收集钱财来支持对未经国家认定的地方神祇的信仰。有位新上任的地方官宣布所谓的神根本没有能力,于是禁绝了这种信仰,并且处死了组织者。如同碑文所说,唐公房那时变成为本地祷告者的中心,对他的信仰一直持续到20世纪。......
2024-04-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