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德国政府在国际道义感召之下作出的仓促决定令却其难民危机管理难以为继,9月13日,德国临时引入了边界控制,暂停通往奥地利的火车。当94%的捷克民众赞同欧盟立即遣返所有难民的同时,约三分之二的德国人支持本国政府接收更多难民的决定。最近两周以来,与难民相关的入室盗窃、斗殴等犯罪事件也时常见诸报道。然而,这些约束性的政策淹没在了心向德国的难民洪流之中,德国政府目前也没有真正拿出强硬的姿态去实施遣返。......
2023-11-30
吴志红、杜斐、宗琛、吴瑞明
【编者按】
澎湃新闻创刊不久,我们专题讨论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个工作得到了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郑春荣教授的大力支持。
在“2015中德创新合作年”的框架下,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与澎湃新闻联合推出这个新专题,探讨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与德国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其对德国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这是专题的第五篇。
作者以德国著名的家族企业费斯托(FESTO)公司为例,深入聚焦家族企业对德国国家创新能力的贡献,通过一个始于1925年,一家毫不起眼的木工器械厂,发展至如今22.8亿欧元市值的国际知名工业自动化和工业培训企业的变迁,剖析其成长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世界著名的创新型、成长迅速型企业,费斯托公司的拥有者Stoll家族以长远发展眼光,坚持一贯的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以非凡的激情致力于技术创新。随着公司业务增长,公司由纯粹家族性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创新的执着,不断创新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石。
费斯托公司每年诞生上百个创新产品, 7%的营业额投资于新产品与新技术研究开发, 拥有2900项世界级专利产品,一系列仿生学成果享誉全球。不断通过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采取产品组合延伸、高增长的市场开发、倡导内部创新文化、与合作伙伴共享创新成果帮助提升客户生产力,是费斯托公司一贯追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司以敏锐的商业视角和开创精神,参与工业4.0研究项目,凭借执着创新能力和坚定理念,以强烈的责任感支持企业与教育界的合作,对整个德国国家创新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费斯托公司研制的机器蜻蜓BionicOpter,翅膀采用碳纤维和箔材料,可使用手机进行控制。德国费斯托公司是工业自动化和工业培训领域享誉世界的著名跨国企业,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东方IC 图
一、费斯托公司的成功故事
德国费斯托公司是工业自动化和工业培训领域享誉世界的著名跨国企业,素以研发生产尖端气动元件而著称,其总部位于德国埃斯林根,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1925年,Gottlieb Stoll和Albert Fezer共同创立了这家早期生产木工机械的企业。在Fezer先生逐渐退出管理层后,公司主要由Stoll家族管理和经营。
费斯托公司是欧洲第一家意识到气动对工业自动化重要性的公司。20世纪50年代,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脱胎于液压元件的气动元件和气动系统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被誉为“德国气动之父”的家族第二代接班人Kurt Stoll博士敏锐地发现并顺应了这一潮流,领导费斯托在此领域内不断发展壮大。1955年,费斯托正式投入到气动产品的研制和销售之中。几十年来,以气动起家的费斯托始终引领着气动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随着自动化市场的发展,费斯托发现仅仅依靠气动已不能满足客户的自动化需求,9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电动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储备,近年来也取得很好的成果。如今,费斯托,已发展成为市值22.8亿欧元、拥有超过30,000种产品,业务遍及全球200个行业、为超过30万客户提供领先的气动和电动技术及全面解决方案的全球行业领导者。同时,创始于1955年的费斯托教学培训体系还为全球超过4万名客户提供先进的工程培训设备及课程。
作为全球气动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和DQS质量认证的公司,费斯托卓越的性能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服,其产品亦多次荣获世界级大奖,如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奖Best of the best、iF产品设计奖、德国科学和创新类别最高奖项-未来奖等不胜枚举,其中更不乏气动技术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产品。1975年,费斯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标准化气缸DSN系列。随后,在1980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费斯托自主设计的全球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FPC606问世。1987年,费斯托研制出新型电气一体化智能控制元件——01型阀岛,这是全世界第一款阀岛,它使气动安装技术首次实现了常规接线和空气配管的连接。之后的发展中,阀岛与新驱动概念紧密结合,为自控系统的网络化、模块化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气动、电动等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中。费斯托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阀岛技术革新的先行者。
二、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作用,持续创新管理机制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为气动元件和自动化系统行业的世界王牌企业,费斯托为什么能显示出长期稳定的增长能力?这与公司独立的家族管理模式息息相关。长期以来,费斯托公司的拥有者Stoll家族以非凡的激情致力于技术创新,他们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坚持不懈地对新产品、新技术加大研发投入。费斯托公司7%的营业额投资于新产品与新技术研究开发,每年诞生上百个创新产品,拥有2900项世界级专利产品。尽管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由纯粹家族型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创新的执着。纵观费斯托的发展历程,即使是家族型企业,却不见守业守成,只见创业创新。在费斯托看来,创新既是立家之本,更是强企之路。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费斯托的可持续创新管理机制,费斯托将该机制归结为竞争力、员工、客户三方面。
竞争力——处理好家族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既然变化大势不可阻挡,那就必须不断变革。费斯托之所以能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关键就在于能够塑造科技趋势、快速适应变化、抓住技术机遇以及关注市场反响。举例来说,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成本、时间和创新压力,费斯托着眼于“贴近客户和市场创新”,即由一个项目组分析市场机遇和产品系列的技术选择,并最终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产品管理部门则评估并研究这一实施方案。这种模拟的“按需设计”有些直接来自客户定制,有些则来自网络以及大量与高校的合作。研究团队在高校中收集相关的课题并通过反复的试验与测试,将研究引导向生产应用。同时,研究人员在企业内部推广专有技术——通过积极主动的专利制度对其加以保护,以增进公司内外对行业先进技术的了解,并将研究成果导向新产品的开发。由此可以看出,费斯托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是其既有的企业文化。而客户、供应商和科研伙伴能够在研究初期就参与其中,保证各方都能从中获益,产业界和学术界间的持续对话也得以有效推动。
员工——发挥家族小微企业的亲和力优势。费斯托认为,员工的创造力是家族中小企业制胜全球市场的关键。因此,费斯托注重营造创新氛围,促进教育培训,并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豪感。每年,用于员工培训和发展的费用占到公司营业额的1.5%,员工的终身学习制度成为费斯托持久创新的不竭动力。2008年,Stoll家族在公司设立员工发明奖,以表彰最佳的发明贡献,推进企业的创新文化。“我们胸怀大志,我们坚持不懈,我们放眼未来,我们互信互助,我们勇于承担”不仅是Stoll家族的信条指引,也是费斯托全球员工共同践行的企业价值观,促使员工以极强的使命感关注创新和未来。同时,作为活跃在全球并具有悠久传统的家族企业,费斯托公司不仅注重诚信,还十分推崇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这大大提升了员工的企业认同感。
客户——家族中小企业与共生型企业文化融合。对客户而言,费斯托意味着值得信赖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费斯托大幅提高了新兴市场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质量。无论是单个元件还是整个系统,费斯托始终回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致力于提供高度灵活和便捷的定制产品和服务。作为一家业务遍及61个国家250个地区的跨国企业,费斯托一直注重企业的本土化,例如,在中国,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土客户的需求以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费斯托设立了“大中国区客户解决方案中心”,并从2012年开始扩建“亚太技术中心”,目标即是针对中国本土客户进行设计,最终呈现给客户与其需求高度契合的产品。由于新产品量产前的调整、磨合均涉及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因而客户一直是费斯托产品创新研发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只有不断发展自身的尖端科技和自主研发技术,费斯托才能持续不断地满足市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而创新有助于费斯托保持并扩大产品范围,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费斯托公司仿生学创新研发
(www.chuimin.cn)
费斯托每年投入营业额的7%用于产品研发,远高于一般世界知名企业。这与费斯托的企业使命和愿景分不开,他们一直以做自动化行业的先驱者为愿景。上世纪90年代,控股家族引入完全不同的观点,从公司外部寻求如何解决技术问题,从大自然中汲取解决问题的灵感与方法。自然界具有无与伦比的效率,生物进化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优化策略。将自然界中的原理转化成技术工艺和创新过程,从而应用于自动化技术领域中,费斯托就致力于仿生技术研究,向大自然学习提高能效的经验。
2006年费斯托与知名大学、研究所、机构和研发公司共同发起“仿生学习网络”项目,旨在通过仿生学的应用,设计新型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在仿生学习网络中,将自然界中的高效策略转化成自动化技术,测试新技术和制造工艺,开发节能型生物机电产品。
在过去五年中,费斯托共赢得了65项国家及国际设计奖项。例如“仿生抓取助手”是以大象鼻子为原型研发的柔性辅助系统。由轻质塑料制成,重量只有1.5kg,由压缩空气驱动,使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调节。曾获“2010 年德国未来奖(Deutscher Zukunftspreis)”。在2011 年9 月被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列为永久性展品,常年展出。自适应气爪DHDG 经过不断优化已经成为从未来理念转化为批量生产的第一款产品,获得“2012 年iF 金奖”和“2012 年红点奖”。最新的仿生助手3.0 版能识别、检测并跟踪目标物体,最后在恰当的时间发出抓取命令,独立抓取物体,无需编程或手动操作。
四、费斯托与“工业4.0”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国家战略。目的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使德国保持世界制造装备领域领头羊地位,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这与费斯托家族企业的传统不谋而合。费斯托控股家族认为公司应专注于创新,着眼未来。控股家族决定企业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而不是迎合股东期望将资源都投入短期庞大收益的项目。作为“工业4.0”平台“管理董事会”和“指导委员会”成员,费斯托专注于为“工业 4.0”创建参考性架构,并开发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和规范。
在与“工业4.0”主题相关的各种组织中, 费斯托加入了独立于制造商的SmartFactory计划,其目标是将新技术和概念集成至工厂自动化环境中。他们希望可以与其它工业公司及科技团体密切合作,同时在实际条件下对不同制造商生产的智能元件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测试和开发。另外还参与了多项重要合作科研项目,涉及未来生产的各个方面,如:
OPAK项目——功能导向性建筑设计中用于自治性机电自动化元件的开放工程平台”,此项目由“联邦经济技术部 (BMWi)”资助。OPAK 的研究发现将使复杂系统的开发更为简便、快捷且成本低廉。
ESIMA项目——能源自治性传感器以及与移动用户的互动,作为“联邦教育和研究部 (BMBF)”微系统框架项目的一部分, ESIMA 的目标是通过无线传感器来简化设备能耗的检测,并在生产环境中通过移动设备传输数据。通过离散型信息系统实现人机通讯。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来提供关键能源数据和能耗走势。
同样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的MetamoFab项目——智能网络化工厂。费斯托与西门子、英飞凌、弗劳恩霍夫(Fraunhofer)生产系统和设计技术研究所 (IPK) 等合作,开发工业解决方案,将已有的生产设施改造成智能网络化工厂。
“这三个项目完美阐释了费斯托在‘工业 4.0’领域从事的研究活动,”费斯托未来技术总监Volker Nestle博士认为:“通过跨组织界限的合作,创新过程可以加快步伐,而日益复杂化的技术难题也可以在协同创新中迎刃而解。”
五、企业与教育界的合作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个家族企业不是把经济利益、赚钱效应放在首位,而是聚焦建立和谐的环境、社会、经济关系,坚持满足当代人需求,同时又不对后人造成损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铸就了费斯托集团的“工业自动化的行业先锋”的地位。费斯托集团始终认为:教育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实现美好未来的基础,人才高地成就企业创新能力,企业与教育的合作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这一合作不仅对员工培训、后备人才积蓄,而且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费斯托集团的业务遍及全球200个行业,为超过30万的客户提供领先的的气动和电驱技术,同时,费斯托教育培训部(Festo Didactic)为全球4万客户提供先进的工程培训,培训内容从基础课程到技术学习中心“交钥匙”成套设备。企业的拥有者和经营者始终认为“企业教育责任”是履行企业公民职责的特有方式。在中国,费斯托在自身擅长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重庆大学等五所国内重点大学密切合作。合作形式包括设立奖学金,资助学科人才培养和发展,投资合作大学基础设施,帮助提升专业研究和应用能力研究等。自2004年起,费斯托(中国)在同济大学设立了中德学院应用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这一合作持续至今。
费斯托集团凭借执着创新能力和坚定理念,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支持企业与教育界的合作,企业坚持长期在全球范围内资助教育事业,企业的所有者Stoll兄弟,因此荣获 2012 年欧洲教育Leonardo 奖。费斯托集团的企业座右铭“负责任的行动,健康成长,跨越时代”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对社会、人类的思考,先进的仿生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工业应用领域,对提升德国国家实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德国总理默克尔几乎每年都陪同外国国家领导人参观该集团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展台,向来宾展现该公司的创新产品,是对这家公司的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
从一家微不足道的企业,发展成著名的跨国企业,没有坚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思维、优秀的人才、经营有道的公司治理能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这里,德国政府对企业创新、企业与教育合作给予的税收扶持也是分不开的。企业通过与教育的合作,找到最优秀的头脑一同研发产品,国家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创新,为提升整个德国国家创新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企业与教育的合作,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国家科技水平进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志红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德学院教授;杜斐系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助理研究员;宗琛系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讲师;吴瑞明来自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有关德国研究的文章
然而,德国政府在国际道义感召之下作出的仓促决定令却其难民危机管理难以为继,9月13日,德国临时引入了边界控制,暂停通往奥地利的火车。当94%的捷克民众赞同欧盟立即遣返所有难民的同时,约三分之二的德国人支持本国政府接收更多难民的决定。最近两周以来,与难民相关的入室盗窃、斗殴等犯罪事件也时常见诸报道。然而,这些约束性的政策淹没在了心向德国的难民洪流之中,德国政府目前也没有真正拿出强硬的姿态去实施遣返。......
2023-11-30
同济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问题研究所/欧洲联盟研究所是跨学科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研究所目前是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欧洲学会、上海欧洲学会等学术团体集体会员,以及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德分会秘书长单位。研究所的研究内容为德国问题研究与欧盟问题研究,包括中德关系与中欧关系。它致力于发表国内外对德及欧盟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前沿课题的论文,展呈国内外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
2023-11-30
高校科研机构是德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企业之间通过长期合作形成信任关系,共同解决问题和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对于激发德国的创新潜力、提升国际竞争力贡献巨大。无论是在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与分布,还是在合作关系的深度和广度上,德国高校与企业的研发合作都独具特色。......
2023-11-30
德意志民族历来被称之为“哲学的民族”,这个民族为人类精神所贡献出来的杰出人物和思想财富,多到与这个民族的人口基数不成比例。本书为“德国哲学”2007卷,本卷主要论述了贺麟与黑格尔的《小逻辑》,康德“综合”概念的三个层次,尼采思想的芳香,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及其特点,胡塞尔先验哲学中的身体问题,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中的“模像”概念等内容。......
2023-11-30
但温州的股份合作企业多数还是家庭企业的延伸,实际上就是家族企业。按照温州人注重家庭的特性,向家庭以外寻求管理人员实际上意味着向家族内的其他家庭扩展合作的链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温州的股份合作企业不像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合作企业形态,而更像是一种扩大了的家族企业。......
2023-11-27
所以作为企业继任者的下一代企业家,接班初期心理压力很大,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尽快树立权威是非常必要的。依据家长权威,组建继任辅佐团队李海仓去世后,李氏家族并不想把海鑫的大权交给李兆会。家族的多数人认为,李天虎是最合适的人选。......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