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主义者而言,国家认同是认同于民族自身绵延不绝的民族文化。由于这些基础都是形成于过去的,所以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一种回溯式、寻根式的活动。因此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应该保持终生,不可改变。因此,国家认同是国家公民从自己的考虑出发,确定国家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后,从而认可国家政治权威。......
2023-11-30
第四章 新加坡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社会,由于价值观、文化认同、宗教信仰的种种差异,在新加坡产生了团体内认同和团体外排斥的分裂力量。这些特性交叉的程度越高,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可能产生种族对抗。[1]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曾经以种族、语言、宗教、地方主义和利益表达为基础构建多元主义指数,发现全世界只有17个国家没有多元主义,其余的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多元主义,并且格尔茨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独立的国家多元程度一般比较高;多元主义程度越高,骚乱和武力干涉的频率也越高;高水平的多元主义国家倾向于政治上不稳定和产生暴力;多元主义水平越高,政治权力集中化也就越强,并且同一个国家的经济、农业人口比例、识字率、报纸发行量、地理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化都有重要的关系。[2]文化多元和种族分层是政治骚乱的根源,研究结果显示,世界各国消除民族问题的基本方法都是通过减少文化多元和不平等情况,并大力发展共同的信念、规范,使人民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社会巩固感和共同的使命感,以此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这里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些学者认为只有通过强国家的控制,多元主义国家才能达成共识,才能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一个国家的建国过程就是社会精神和归属感的恢复与重建过程,因此寻求重新建立这种国民认同就成为任何政府在独立后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但是,作为处于较低层面上的种族、宗乡认同,在面临强国家的全面控制下,人们又会如何进行适应和调整而求得生存呢?在本章我们将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探讨。(www.chuimin.cn)
有关新加坡国家认同研究:1965—2000的文章
对民族主义者而言,国家认同是认同于民族自身绵延不绝的民族文化。由于这些基础都是形成于过去的,所以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一种回溯式、寻根式的活动。因此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应该保持终生,不可改变。因此,国家认同是国家公民从自己的考虑出发,确定国家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后,从而认可国家政治权威。......
2023-11-30
新加坡政府实行多元民族主义政策的目的是建立广大国民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并力求塑造“新加坡民族”。新加坡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国民意识日”活动。......
2023-11-30
但不足之处在于,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研究的专题著述。对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发展道路及其特征,以及新加坡国家认同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与此同时,民族研究尤其是国家认同、国家意识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田野考察和实际感受。国外研究新加坡民族关系的著作可以分为新加坡本地学者所著和西方学者所著两大类。......
2023-11-30
车臣战争、科索沃战争都直接缘于民族分离主义。此外,在英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民族分离主义的困扰,酿成了巨大的民族灾难,新加坡所处的东南亚地区,民族分离主义的影响也十分巨大。而处于东南亚地区的小国——新加坡所创造的独特的国家认同发展道路为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个案。......
2023-11-30
这种成功在新加坡人民心中注入了一种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的意识。新加坡的国家认同从1965年到2000年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2023-11-30
新加坡建国以来采取的制度认同方针在一定时期内是有效、正确的。下面将以新加坡儒家宗教教育为例,对新加坡政府的文化复兴和国家认同转型尝试进行分析。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新加坡政府认为除了在法律上加强制约以外,建立新的道德规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2023-11-30
在殖民地时期,马来人、华人、印度人都建立了大量自治性的宗教、业缘、血缘、地缘等组织维护自己的权益,力图通过这些“虚拟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寻求和证明自己的国家认同。下文将以新加坡华人的国家认同情况为例,对殖民地时期的新加坡国家认同进行深入剖析。......
2023-11-30
新加坡威权主义政治的确立隶属于第四种类型。下面将分别从新加坡的国家行政体制、政党政治等方面对新加坡威权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具体分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建立威权主义制度后保留了这种框架作为寻求政治合法性的一条途径。......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