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主义者而言,国家认同是认同于民族自身绵延不绝的民族文化。由于这些基础都是形成于过去的,所以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一种回溯式、寻根式的活动。因此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应该保持终生,不可改变。因此,国家认同是国家公民从自己的考虑出发,确定国家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后,从而认可国家政治权威。......
2023-11-30
二、新加坡多元民族主义政策的处理原则与国家认同
(一)新加坡多元民族主义政策的基本原则
新加坡政府处理民族问题和建立国家认同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4M原则。它们分别是多元民族主义(Multiracialism)、多元语言(Multilanguage)、多元文化(Multiculture)和多元宗教(Multireligion)。新加坡的种族构成可以用CMIO(C=Chinese,M=Malay,I=Indian,O=Others)来表示,这种民族政策具体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
新加坡政府实行多元民族主义政策的目的是建立广大国民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并力求塑造“新加坡民族”。正如李光耀所指出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和社会政策明确地导向一个有机整体民族,那么我们是可以改变明天的。”[20]
(二)新加坡多元民族主义政策策略与国家认同
为了实现国家认同,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三个基本策略:第一,发展经济,做大经济这个“蛋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物质产品,让各种族人民从中获益;第二,在新加坡各种族人民中间建立更多联系;第三,建立新加坡人民与国家的紧密联系。下面分别对三大策略及其实施情况进行详细阐释。
1.让人民从做大的“经济蛋糕”中获益(www.chuimin.cn)
在新加坡建构国家认同的过程中,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只有通过长时期的稳定经济增长,做大“经济蛋糕”,政府才能保证为每个国民提供足够的物质供给和福利保障,让他们享有充分的就业、住房和教育权利,并不断提高其生活标准,让人民从实惠中确立对国家的认同。新加坡建国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保证了每个国民都能从这种增长中获利,这就使种族之间的嫉妒和争权夺利变得并非必要之举。正如李光耀所阐释的:“新加坡人绝对不可以让自己陷入一种零和游戏之中,这种零和游戏意指他的得到就意味着我的失去。尽管我们土地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深度开发而加以利用……这样确保没有人会失去什么,每个人都能从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获得好处。这是新加坡经济政策的基本准则。”[21]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尽管有了充足的经济增长,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分享到这个“大蛋糕”。政治领导人必须根据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社会分配。李光耀强调给予所有的新加坡人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的抱负、施展他们的才能,而不是采取优待一些少数民族的政策来填平种族之间由于历史等复杂原因而留下的鸿沟。
李光耀在新加坡电视台接受采访时指出,不可以使用马来人优先的方法来弥合这种差距。他说:“我们的统计数字显示华人与其他种族之间的差距还没有最后弥合……但更为重要的是对所有的学生都给予了平等的机会……这是实现种族团结和民族和谐的重要进步,政府将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给所有的新加坡人来提高自己,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22]
2.在新加坡各族人民中建立联系、树立共同感
新加坡人民常常被要求参加到“国家生活的大潮中去”。很明显,这种参与活动将会在不同种族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其目的在于给予各族青年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相互接触和交流,努力确立多元文化的和谐。新加坡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国民意识日”活动。1993年6月5日举行20万人参加的活动日,提出的口号是“全民团结,万众一心”。1993年8月9日国庆检阅典礼的主题是“新加坡,我的祖国,我的家园”,千人大型舞蹈的名称是“多元文化共和谐”。千方百计消除移民心理,使各民族体会到新加坡国家的关怀。通过这些措施极力使新一代新加坡公民加强联系,这样他们从小在一个城市中长大,在同一个学校学习,在同一个社区中心玩耍,并且在同一个部队中服役,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树立“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念。
3.建立新加坡人民与国家的联系
新加坡把每年的国庆游行看成提高“国家认同”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整个20世纪,国家的象征标志——鱼尾狮被塑造于国家各个公共场合。新加坡还积极开展爱国歌曲征集和比赛等活动,因此涌现出一大批宣扬新加坡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例如《这是我们的土地》、《向新加坡敬礼》、《代表新加坡》、《算上我——新加坡》、《新加坡人永远在一起》等,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国民的国家意识。1988年新加坡政府发起并组织了名为“飘扬的新加坡”的大型街头聚会。在1990年举行的第25届庆祝年会上,发动人民穿着民族服装,并将胡姬花命名为国花。在各种非正式场合国家领导人和外国来宾总喜欢穿上带有胡姬花图案的服装出现在公众面前。国家的精英就通过这些方式把传统的、狭隘的种族认同挤出了政治的竞技场,取而代之以更高的国家认同。
有关新加坡国家认同研究:1965—2000的文章
对民族主义者而言,国家认同是认同于民族自身绵延不绝的民族文化。由于这些基础都是形成于过去的,所以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一种回溯式、寻根式的活动。因此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应该保持终生,不可改变。因此,国家认同是国家公民从自己的考虑出发,确定国家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后,从而认可国家政治权威。......
2023-11-30
车臣战争、科索沃战争都直接缘于民族分离主义。此外,在英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民族分离主义的困扰,酿成了巨大的民族灾难,新加坡所处的东南亚地区,民族分离主义的影响也十分巨大。而处于东南亚地区的小国——新加坡所创造的独特的国家认同发展道路为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个案。......
2023-11-30
但不足之处在于,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研究的专题著述。对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发展道路及其特征,以及新加坡国家认同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与此同时,民族研究尤其是国家认同、国家意识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田野考察和实际感受。国外研究新加坡民族关系的著作可以分为新加坡本地学者所著和西方学者所著两大类。......
2023-11-30
这种成功在新加坡人民心中注入了一种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的意识。新加坡的国家认同从1965年到2000年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2023-11-30
新加坡建国以来采取的制度认同方针在一定时期内是有效、正确的。下面将以新加坡儒家宗教教育为例,对新加坡政府的文化复兴和国家认同转型尝试进行分析。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新加坡政府认为除了在法律上加强制约以外,建立新的道德规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2023-11-30
因此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新加坡国家力图重新整合新加坡传统宗乡社会组织,消除新加坡人民对原住国的认同,建立对新加坡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并削弱支持反对党的政治基础。......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