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的拟心理咨询功能——“广播夜谈节目”分析在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了广播谈话节目,早期广播谈话节目的内容很丰富,从公共事务、宗教问题到日常家政等方面。深夜到清晨的软性聊天节目,被称为广播夜谈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接近和使用媒介的机会。广播夜谈节目的拟心理咨询功能“夜鹰热线”是东方广播电台建台之初开办的一档心理咨询类谈话节目。......
2023-11-30
结语:在时代巨变中把握自己
隐私公开具有明显的个体性,甚至有私利性动机,无论怎样评价和洞悉这一行为,乃至这一现象,离不开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众媒介上隐私公开现象的研究是基于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的背景,在此过程中,中国社会和大众媒介领域表现为这样的宏观图景: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进程所带来的都市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生活内容的扩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带来的对商业利润和物质利益的追求,以政治领域为重心的社会生活转变为对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关注,传播技术的变革和传播思想的转变使大众媒介的功能、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隐私是一个来自法学领域的概念,隐私公开往往伴随着侵权行为和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而把媒介上主动进行的隐私公开置于社会文化脉络中来考察,其社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就显现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迫于隐私的负荷而选择适当的媒介不同程度地公开隐私(隐私公开状态);而一些人严格对待自己的隐私,使之仅显现于自身和亲密的人际网络中(隐私不公开状态);还有一些人正彷徨于该不该到媒介上公开隐私而进行着理性的抉择(前隐私公开状态)。
在隐私公开状态下,大众媒介承担着相应的功能——社会附加功能,这些附加功能的产生源于四个方面:第一,在变动着的社会环境的冲击下,个体面临着家庭问题和心理问题;第二,个体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不畅,相应解决问题的部门缺失或难以接近;第三,大众媒介提供了适宜的形式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第四,个体勇于效仿他人或自我鼓励地求助于媒介。这些社会附加功能分别是媒介的调解功能、拟心理咨询功能、弥补尚未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功能和宣泄的功能。
在隐私公开中,电视媒介上的隐私公开是全方位的完全公开。选取目前常见的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和特殊形式的“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媒介所进行的平民化传播的实践以及商业因素作用下的大众化传播的显现。从研究中得出大众媒介传播范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其他传播活动中亦有表现。多元化是这个时代和社会存在的主要特色,蓬勃的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介形态使隐私传播更加自如和开放,只要有意愿,个体可以公开隐私,并获得及时反馈。互联网等新媒体环境下的隐私公开形式多样,对其态度和评价亦是多种声音并存,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中国社会的多元特征。
从隐私公开与媒介功能相联系的角度看,我对媒介上的隐私公开现象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鉴于目前中国社会状况,还有许多人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缺乏足够的心理咨询资源,社会保障条件差,低成本的法律服务很难实现,而另一方面,媒介可接近性在增强,而接触媒介相对来说也较容易实现,加之隐私公开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对受众借鉴间接经验以处理自己的私务和心理困扰有一定裨益。
在肯定这些好处的同时,我存在着忧虑。在隐私公开中,媒介承担的是社会附加功能,也就说这些功能不是媒介的初始功能和主要功能,强化人们对媒介附加功能的意识,加强人们凡事找媒介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媒介正常功能的发挥呢?会不会阻碍社会相应部门的健全和成熟呢?我在南京做调查时,受访的一位老人在结束谈话后,郑重地说,“你们搞研究的能不能去提一下,在社会上建一个可以为老年人说话办事的地方,解除后顾之忧的地方,比如说财产分割呀,这是个隐私,到电视上不好讲,到法院又太麻烦,社会上能有一个不用花钱或让我们承受得起的地方,为老年人服务的,你们呼吁一下吧!”[1]毕竟媒介在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时能力是有限度的,而建设有效的处理相应问题的社会部门是根本。(www.chuimin.cn)
还有一个担忧,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信息高度发达,获得信息的手段不断丰富,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今天,我们共享的东西太多了,唯有隐私按其本义是不被共享的,是需要极力保护的,而现实中暴露和公开隐私的行为已为大家熟悉,传统的隐私观发生改变,如果隐私公开行为越来越多,隐私保护的范围越来越小,那我们又如何理解人格之独立,人之存在?如何思考自己呢?
如何在时代变迁中把握自己,这是一个严肃而具有弹性的话题,你具备理解自己的能力了吗?你具备理解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思想的能力了吗?为何一定要走上媒介,让众多的人知晓你的内心,为何一定需要一个想象的、众人评判对错给你心安的场所?在“幸福秀”2011年7月24日那期《为何她把哥哥七次送上法庭(二)》中,被称为人民调解员的幸福秀嘉宾之一王为念说:“其实有时从我们这里走掉的人哪,都会给我们反馈这样一种信息,说我当时怎么就那么轴呢,现在我们过得很好,我们两家走动很多,我们现在再不吵架了,但是当时我就想不明白,想不通,……”[2]是啊,我想这也是这些节目存在的价值,它最基本的可以让人以人为镜,反观自身,可以通过节目学一些和人交流的经验及可操作性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皮埃尔·布迪厄等人在研究个人的苦难时,所用的重要的方法论主张就是揭示个人苦难的社会性,个体遭遇的困难,看似主观层面的紧张或冲突,但反映的往往是社会世界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个人性即社会性,最具个人性的也就是最非个人性的。[3]而这种方法论同样适用于理解当前中国社会大众媒介上的隐私公开现象。个体(或者某个家庭)所面临的心理困扰、情感冲突以及利益纠纷等问题虽然带有明显的个体性和特殊性,但从整个社会层面看,它们已远远超越了个人范围而扩大到整个社会,成为公共议题,具有一种社会性和普遍性。所以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无论是对没有公开隐私的社会成员,还是已经通过某种媒介途径公开隐私的个体来说,站在社会的层面和时代生活结构中去解释这个现象,会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注释】
[1] 引自南京“有请当事人”受众访谈,时间2003年12月24日。
[2] 引自该期节目。
[3] 郭于华:《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1期,第54页。在社会学领域,这种思想体现了赖特·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它是一种方法论主张,更是一种心智品质和洞察能力,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
有关大众媒介变迁中的隐私公开现象研究的文章
大众媒介的拟心理咨询功能——“广播夜谈节目”分析在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了广播谈话节目,早期广播谈话节目的内容很丰富,从公共事务、宗教问题到日常家政等方面。深夜到清晨的软性聊天节目,被称为广播夜谈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接近和使用媒介的机会。广播夜谈节目的拟心理咨询功能“夜鹰热线”是东方广播电台建台之初开办的一档心理咨询类谈话节目。......
2023-11-30
现代社会中的个体生存与表达——大众媒介能做什么理论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现代社会的个体生存以及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在适当的调节机构衰落和缺失的情况下,大众媒介及其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就很容易受到个体的关注,并有可能吸引其参与其中。“在大众社会中,个人与周围社会秩序的关系是通过媒介的中介作用来加以确定的。”目前中国社会既有现代化特征,同时大众社会所强调的个体松散性及原子性特征也有所呈现,尤其是在城市社区。......
2023-11-30
隐私的内涵及内容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理解隐私的第一位理论家,他通过“反抗社会对人的内心深处的侵蚀而得出了自己的发现”[1]。这些隐私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性,但其公开范围是有限的。本书中隐私的内涵及内容从一般意义上看,隐私话题是埋藏在心里最隐秘的地方,被看做是不可言说的,或从未尝试对人讲出的心里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2023-11-30
互联网的隐私公开——社会多元化表征中国社会正处在变革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多元化”,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或群体的信仰、态度以及价值取向趋向多元。[87]互联网上隐私公开的传播效果深刻地说明了这个观点。“木子美现象”出现后,网络日记也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时盛行,且发展到今天,已呈常态化的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持非常赞同态度:“木子美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023-11-30
大众媒介传播范式的改变——平民意识确立个体隐私公开的现象其实是我国大众媒介传播范式改变的一个结果。大众媒介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观念的制约,为受众提供多种与媒介互动的机会,使之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改变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大大激发了受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播范式的改变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传播活动中平民意识或平民观念的确立,这是从媒介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开始的。......
2023-11-30
大众媒介中隐私公开现象研究的传统范式“隐私”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代的事情,但对隐私的意识和关于隐私的常识却是古已有之。自20世纪90年代始,新闻传播实践领域不断出现新闻侵权问题,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全面信息的同时,大众媒介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上,普通人与公众人物都是被保护的对象。“知情权保障权利人对其他的信息空间进行介入,而隐私权则防止他人侵人自己的私人领域。”......
2023-11-30
公开情感的普通人广播夜谈节目、口述实录以及网络日记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和接受,它们吸引着普通人参与其中,使之成为个体表达隐私,说出心事,请求帮助或寻求同情与支持的空间。[66]实践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得出的结论是普通人更为真实,更有“题”可做。“(大宝)真情互动”的特色之处在于它谈话的定位和方式完全是向下的,视点聚焦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最普通的人成为主角。......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