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公开情感的普通人:大众媒介中隐私公开现象研究

公开情感的普通人:大众媒介中隐私公开现象研究

【摘要】:公开情感的普通人广播夜谈节目、口述实录以及网络日记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和接受,它们吸引着普通人参与其中,使之成为个体表达隐私,说出心事,请求帮助或寻求同情与支持的空间。[66]实践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得出的结论是普通人更为真实,更有“题”可做。“(大宝)真情互动”的特色之处在于它谈话的定位和方式完全是向下的,视点聚焦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最普通的人成为主角。

公开情感的普通人

广播夜谈节目、口述实录以及网络日记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和接受,它们吸引着普通人参与其中,使之成为个体表达隐私,说出心事,请求帮助或寻求同情与支持的空间。广播、报纸和网络由于具有隐私半公开性质,与电视媒介相比更具有可接近性,更容易操作,而电视是完全暴露的媒介,一个不熟悉聚光灯、没有受过电视表现方面训练的普通人走上荧屏,从容地讲述自己的隐私生活,不仅是当事人需要勇气,节目制作者更要具备许多实实在在的品质。

在电视的各种名称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中,走名人明星路线的居多,“各个栏目把明星的很多层面拆开来做,有做夫妻明星的,有做明星父母的,也有做明星子女的,难道谈话栏目就只能停留在明星身上吗?”[66]实践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得出的结论是普通人更为真实,更有“题”可做。

大众媒介越来越关注各种各样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不同感受及其深层的心理状态,关注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个人生活的变化,平民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幸福魔方”、“幸福秀”、“有请当事人”、“真情互动”、“往事”[67]、“天舒工作室”、“情感方程式”、“情感之旅”等节目邀请来的嘉宾都是普通人,其中很多人处于社会下层,文化素质偏低,他们中有穷困者、残疾人、病患者或从事最普通工作的小人物。当节目让一个普通人有机会述说自己个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时候,它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这些嘉宾不会告诉你生活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只是用朴素的语言述说自己平凡而独特的生活经历、悲欢故事和情感体验,让普通人去了解一个来自身边的、与自己有着同样身份和地位的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倾听述说,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普通受众,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原来我的心事可以通过别人来表达”,“原来别人也有我这样的遭遇呀”……这样一种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回应。在倾听的过程中,除了认同,还能有助于重新认识自我,平复心绪,“通过这一面面镜子,在解读周围普通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同时,审视自己的内心”[68],得到不寻常的认识。

“往事”以“小人物大命运”作为选题标准,嘉宾基本上都是经历坎坷、有一定年纪的中老年人,节目“切中人们怀旧的心态,通过‘倾诉者’回忆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来反映命运的多舛和变幻。‘往事’摒弃时下访谈节目盛行的名人明星效应潮流,通过‘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来展示特定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以其贴近普通百姓的人生经历和感受来展示人性真实自然的一面,满足受众了解社会、感悟人生的情感需求。”[69]来到黑龙江电视台“沟通”节目现场都是有着深深痛苦和迷茫并陷人情感困惑和纠葛中的普通女性,她们希望在节目中倾诉内心的情感、寻求指导。“有请当事人”中的当事人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平常人,他们把自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讲给主持人听,讲给广大的南京市民听,希望能或多或少达成心愿。(www.chuimin.cn)

“(大宝)真情互动”的特色之处在于它谈话的定位和方式完全是向下的,视点聚焦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最普通的人成为主角。“荧屏连着我和你”是一个典型的平民节目,以真实亲切的风格表现那些社会上不为人熟知的人,节目展现了他们的职业、思想情感和生活内容,这成为“荧屏连着我和你”吸引广大观众的重要方面。该节目自1990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平民风格,把镜头对准老百姓,把普通人请进电视,看门的老大爷、居委会的老大妈、乡村女教师、修鞋师傅、流浪的孩子、喝酒的人、警察、出租司机、捡垃圾的人、环卫工人、艾滋病患者,等等[70]都曾是这里的嘉宾,他们在镜头前表达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对于普通受众来说,这些来自他们中间的嘉宾的生活感受,更容易引起心灵共鸣。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有一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基本上是普通人,他们自愿与主持人一起在面向全国的电视节目中讨论他们的隐秘生活,包括私人问题和不正常的人际关系,“每星期有上千名美国人在电视上露面,让数百万同胞观看他们,成为所谓传媒英雄。”[71]“奥帕拉访谈”就是其中一个很有影响的下午播出的日间谈话节目,由著名黑人女电视节目主持人奥帕拉·温弗瑞主持,嘉宾更多是来自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普通人。在主持人的耐心倾听和启发带动下,来自普通人群的嘉宾向现场观众谈出了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表露他们个人心中的秘密,每一个内心痛苦的在场者通过这种倾诉来缓解郁积心底的压力。

“就像西方学者吉妮·格拉汉姆·司科特在她的专著中谈到的那样,谈话节目是一个无序、绝望、愤怒的时代里为社会和个体提供的一种解毒剂。它把普通人的悲欢展现出来,让人们知道不仅仅是自己在饱受磨难,别的人也同样在恼怒和痛苦,挣扎和奋斗,从而使人们平静下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对待现实。”[72]这是普通人走进谈话节目的意义所在,其价值并“不在于是否能够彻底地解决那些不断困扰人们的问题,而在于将这些问题公开化。”[73]来到“奥帕拉访谈”的女性“在摄影机镜头前面交换她们痛苦的个人经历,观众和奥帕拉本人都会给予她们强烈的反响。但是这个节目不仅仅是个人倾诉和宣泄——它鼓励人们改变生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