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的拟心理咨询功能——“广播夜谈节目”分析在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了广播谈话节目,早期广播谈话节目的内容很丰富,从公共事务、宗教问题到日常家政等方面。深夜到清晨的软性聊天节目,被称为广播夜谈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接近和使用媒介的机会。广播夜谈节目的拟心理咨询功能“夜鹰热线”是东方广播电台建台之初开办的一档心理咨询类谈话节目。......
2023-11-30
“对文化有贡献的人,应该努力抓住‘现在真正发生的事情’,同时还应该竭力与受众的情感结构联系起来。”[57]这是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的构想,传播者以此为思想根基,借鉴谈话节目的人际传播特性,在大众媒介的空间里通过情感,这个被视为最富有意义的沟通中介,把名人明星与普通受众联系起来。以下的分析以最能够充分展现名人明星形象的电视媒介为例。
电视媒介是展示名人明星世界的舞台,我们目睹着他们外在的成就和辉煌,关于他们精彩的社会活动的纪录,他们得体光鲜的衣着服饰,鲜亮、华美的外表,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得出的印象并且事实也是这样的:名人明星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较高,物质条件好,整个生活方式与普通人家截然不同。人们认同他们成为社会的榜样和可接受的美好形象,同时也就承认了这种差距的存在,并且所有这些认识在媒介的不断报道中得到加强:名人明星,他们离平民的生活很远。围绕名人明星私人情感而进行电视谈话节目不仅引导受众的一种集体性需求——对这些人物私人生活的好奇和关注,而且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真实再现了他们更为可亲和平凡的一面,凸显了人类最为活跃和相通的部分——心底的情感。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关注,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关注,是对人的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深层领域。情感最敏感、最脆弱,最丰富,也最容易进行沟通,对它的理解可以超越很多限制。“艺术人生”、“鲁豫有约”、“超级访问”[58]等节目均以名人明星的情感世界为核心,充分运用访谈节目的特点[59],通过主持人问话和嘉宾述说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切身感受,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感情,而这些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内心世界和平常生活,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回归普通人的心态和生活的真实,更多地了解到他们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一面。
首先,嘉宾所谈内容是大众关注的话题。这些话题的设置不是要描述嘉宾事业本身如何辉煌,怎样才能达到目标,而是根据普通人的需要,以情感诉求为中心,了解嘉宾作为普通人的平常生活,这里有人们所熟悉的事情,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主题使得普通观众感触颇深,去除了以往名人明星在普通人心目中高高在上、很难接近的印象。通过设置大众关注的话题,弱化了嘉宾的舞台形象或公众形象,突出了他们的自我形象和个性特征,显得真实、可亲,与观众没有距离。“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区别于其他访谈节目的地方,就是主持人“不想和嘉宾们聊他们的辉煌和成功,只想谈谈他们的坎坷、他们的哭、笑、愤怒……这些都会让你感到他们的真实、可爱。”[60]
在这些情感交流的平台上,嘉宾们脱去紧裹在自己身上的包装,那神秘绚丽的光环和亮丽的外表,真诚地面对观众,把真实的自我展现给观众。[61]这种真实来自于普通的生活,嘉宾与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有工作和生活中细碎、有趣的片段,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有温暖人心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有床前照顾病弱妻子的无怨无悔,有独自抚育儿女的苦辣酸甜和心甘情愿,有创业中并非一帆风顺的行程,曾经有过失败、沮丧、苦闷、仿徨、坎坷、忍辱负重以及面对命运几度沉浮时所具有的勇气和毅力、坚强柔韧和乐观豁达。这些感受都通过嘉宾对自己生活事件的叙述逐步展开,他们就像与主持人和大家谈心一样,这种心与心的平等交流得到了观众的认同。(www.chuimin.cn)
名人明星的情感类谈话节目所形成的一般模式大致是围绕他们的私人世界,包括他或她的成长趣事、事业经历、爱情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的方面,还有困扰嘉宾的如亲子关系等一些人际问题,主持人代观众提出问题,在嘉宾的回答中,了解他们的性格[62]、爱好和一些关键性的经历,或者找来亲人朋友、曾经的同事介绍一些关于嘉宾令人难忘的轶事。
其次,嘉宾现场表现自然,语言平实可亲,情感表达丰富。在这里,名人明星少有表演,谈话充满真挚情感,表现更多的是本色和真诚,真实状态和真实感受以及平民心态常常令嘉宾本人和观众潜然泪下。节目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嘉宾与久违的朋友见面,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曾与嘉宾共同战斗过,或者一起渡过艰难岁月,或者与嘉宾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在现场见面,令他们欣喜不已,相拥而泣。虽然这样的安排是节目策划的一个必要环节,但它却生动地再现了嘉宾真挚无华的情感,嘉宾的哭泣与欢笑,不安与沉默,犹豫与果断,这些信息不仅与他的谈话声音一样重要,而且更深邃,更富于表现力。[63]同时,面对普通的现场观众,嘉宾自然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和大家对话,接受观众赠送的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或者一起唱歌,形成一种零距离的真情接触。主持人也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访谈者,将他们视为普通人,以一种平视的敬重使对方处于一个从容的境地和真诚流露的状态。
在节目自身的叙述中也突出了名人明星的平民倾向。观众听到看到其所言所行,去捕捉他们的所思所想,直接走进人物的情绪情感世界中去,哪怕最细微的情绪情感也在人们的注视之中。平实从容的叙述,使观众感受着也理解了他们。受众的视线与主创者的持平,他们努力扯开人物身上的遮蔽,直接进入人物的心灵。[64]
从古至今,社会中的出众者总是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他们一直是记者追随的群体,被记录下来的也是他们的社会成就,突出其社会性的一面,而就他们的私人生活来讲,也一直是媒介吸引人的卖点,成为产生冲突并导致很多新闻官司的源头。而所有这些媒介的报道都一再强化人们的认识——公众人物与众不同,作为榜样和可羡慕的对象而被另眼相看。而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公开场景与私下场景的界限,大众媒介试图既传播名人明星所获得的成就,也重视其奋斗历程和个人品格,乃至喜怒哀乐的情感,向人们传达他们这些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私下场景的一面,平常、普通且更有力量的那部分。媒介在节目创设中对名人明星的这种平民倾向的强调,对和普通人情感共性的强调,能够把受众对公众人物的热情引到非常平和的状态中,在与名人明星的情感共鸣中体会他们平实动人的一面,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而不是由于媒介与公众人物的冲突而导致受众的心理负担和不愉快[65]。
有关大众媒介变迁中的隐私公开现象研究的文章
大众媒介的拟心理咨询功能——“广播夜谈节目”分析在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了广播谈话节目,早期广播谈话节目的内容很丰富,从公共事务、宗教问题到日常家政等方面。深夜到清晨的软性聊天节目,被称为广播夜谈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接近和使用媒介的机会。广播夜谈节目的拟心理咨询功能“夜鹰热线”是东方广播电台建台之初开办的一档心理咨询类谈话节目。......
2023-11-30
现代社会中的个体生存与表达——大众媒介能做什么理论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现代社会的个体生存以及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在适当的调节机构衰落和缺失的情况下,大众媒介及其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就很容易受到个体的关注,并有可能吸引其参与其中。“在大众社会中,个人与周围社会秩序的关系是通过媒介的中介作用来加以确定的。”目前中国社会既有现代化特征,同时大众社会所强调的个体松散性及原子性特征也有所呈现,尤其是在城市社区。......
2023-11-30
隐私的内涵及内容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理解隐私的第一位理论家,他通过“反抗社会对人的内心深处的侵蚀而得出了自己的发现”[1]。这些隐私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性,但其公开范围是有限的。本书中隐私的内涵及内容从一般意义上看,隐私话题是埋藏在心里最隐秘的地方,被看做是不可言说的,或从未尝试对人讲出的心里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2023-11-30
互联网等新媒体环境下的隐私公开形式多样,对其态度和评价亦是多种声音并存,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中国社会的多元特征。如何在时代变迁中把握自己,这是一个严肃而具有弹性的话题,你具备理解自己的能力了吗?......
2023-11-30
互联网的隐私公开——社会多元化表征中国社会正处在变革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多元化”,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或群体的信仰、态度以及价值取向趋向多元。[87]互联网上隐私公开的传播效果深刻地说明了这个观点。“木子美现象”出现后,网络日记也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时盛行,且发展到今天,已呈常态化的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持非常赞同态度:“木子美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023-11-30
大众媒介传播范式的改变——平民意识确立个体隐私公开的现象其实是我国大众媒介传播范式改变的一个结果。大众媒介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观念的制约,为受众提供多种与媒介互动的机会,使之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改变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大大激发了受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播范式的改变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传播活动中平民意识或平民观念的确立,这是从媒介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开始的。......
2023-11-30
公开情感的普通人广播夜谈节目、口述实录以及网络日记逐渐为大众所熟悉和接受,它们吸引着普通人参与其中,使之成为个体表达隐私,说出心事,请求帮助或寻求同情与支持的空间。[66]实践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得出的结论是普通人更为真实,更有“题”可做。“(大宝)真情互动”的特色之处在于它谈话的定位和方式完全是向下的,视点聚焦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最普通的人成为主角。......
2023-11-30
大众媒介中隐私公开现象研究的传统范式“隐私”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代的事情,但对隐私的意识和关于隐私的常识却是古已有之。自20世纪90年代始,新闻传播实践领域不断出现新闻侵权问题,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全面信息的同时,大众媒介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上,普通人与公众人物都是被保护的对象。“知情权保障权利人对其他的信息空间进行介入,而隐私权则防止他人侵人自己的私人领域。”......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