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中隐私公开现象研究的传统范式“隐私”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代的事情,但对隐私的意识和关于隐私的常识却是古已有之。自20世纪90年代始,新闻传播实践领域不断出现新闻侵权问题,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全面信息的同时,大众媒介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上,普通人与公众人物都是被保护的对象。“知情权保障权利人对其他的信息空间进行介入,而隐私权则防止他人侵人自己的私人领域。”......
2023-11-30
大众媒介变迁中的隐私公开
个人主动在大众媒介上述说隐私而使隐私得以公开,原本矛盾的隐私领域和大众媒介而今有融合之势。在探讨隐私公开的过程中,大众媒介所发生的重大的变化——媒介变迁,成为考察隐私公开现象的核心背景,隐私公开与媒介变迁的关系是本书论说的主题。
从隐私生活的隐秘性上看,过分隐秘也是不恰当的,一定程度的公开是我们获得现实性的一个必要途径。“我们每次在谈到一些只能在私人或隐私情境下体验到的东西时,都将它们带进了这样一个领域:其间它们能够获得一种在以前从来不可能获得现实性(尽管它们非常强烈)。其他能够看见我们所看见的东西、听见我们所听见的东西的人的在场向我们保证了世界和我们自己的现实性。虽然经过充分发展的私人生活的隐私性,……总会极大地强化和丰富人的全部主观情感和私人感受,但这种强化向来都是以失去对世界和人的现实性的保证为代价的。”[38]在我研究大众媒介中不同类型的隐私公开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阅读者、收听者还是收看者,还是主动的诉说者,其行为或多或少都带有这样的意图。
大众媒介对隐私领域的热忱报道以及对隐私节目的创制和引导,扩大了个体主动公开隐私的可能性。“可能以前处于我们文化大盘子边缘的那个部位,将逐步挪移到中心部位上来,而有些原先处于中心部位的呢,说不定要挪移到边缘上去,甚至有些可能还不属于我们原来的文化范畴的某些东西,它要进入我们的文化范畴,大踏步地进入中心部位。……”[39]个体主动使隐私公开就是一个新的现象,它从边缘,甚至不属于公众视野之内的事物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广播夜间谈话节目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盛行,报纸杂志的口述实录出现,互联网中的隐私日记流行,大众媒介正进行着隐私领域的话语实践。就像18世纪整个欧洲的那些道德周刊迎合了那个世纪人们的口味一样,今天,当人们想了解生存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下其他个体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当那些想借助媒介解决隐私领域问题的人们走进大众媒介时,大众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做着同样的事情。
“特别是电视与网络传播,构成了最为广泛的公共领域,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信息共享,它们将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从而整合了信息系统。声调和画面,无论经过怎样的准备,一旦显现,情感、情绪的隐秘就不可能完全被遮蔽。以往被间隔在人际交往和印刷传媒狭小空间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某些地点和方面的神秘正在消失。公开与私下场合的模糊,使得社会对许多模糊的社会类别给予了更多的宽容。”[40](www.chuimin.cn)
本书的研究正是依托我国大众媒介几十年来变迁的背景,描述和说明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个体选择适当的媒介主动表达隐私,通过对大众媒介中隐私公开的内容层面与形式层面的考察,归纳出隐私领域公开的类型,进而探讨来自两个方面的动力因素:一个方面来自大众媒介,它为隐私领域的公开提供了哪些条件,大众媒介发生了哪些变迁,大众媒介的功能、媒介形象、表达手段和方式、语言的叙述风格等等都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则来自受众,个体在何种情况下去寻求大众媒介进行隐私公开,其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对接受隐私公开信息的人们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具体的研究内容。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媒介,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从而推动隐私公开。融合与公开,反映了大众媒介的不断变迁。
隐私公开现象越来越多,其发生离不开自身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这些现象也直接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隐私观都在改变。
此外,隐私的公开,也能比较清晰地展现出当今社会的结构特点、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以及相关的社会理论观点,对这些方面的考察也是本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隐私领域得以在大众媒介上公开,是出于经济利益吗?除大众媒介的独特的感召力外,社会中许多力量整合进来,形成隐私公开的合力,产生最终结果和影响。
有关大众媒介变迁中的隐私公开现象研究的文章
大众媒介中隐私公开现象研究的传统范式“隐私”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代的事情,但对隐私的意识和关于隐私的常识却是古已有之。自20世纪90年代始,新闻传播实践领域不断出现新闻侵权问题,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全面信息的同时,大众媒介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上,普通人与公众人物都是被保护的对象。“知情权保障权利人对其他的信息空间进行介入,而隐私权则防止他人侵人自己的私人领域。”......
2023-11-30
隐私的内涵及内容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理解隐私的第一位理论家,他通过“反抗社会对人的内心深处的侵蚀而得出了自己的发现”[1]。这些隐私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性,但其公开范围是有限的。本书中隐私的内涵及内容从一般意义上看,隐私话题是埋藏在心里最隐秘的地方,被看做是不可言说的,或从未尝试对人讲出的心里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2023-11-30
大众媒介变迁中的隐私公开个人主动在大众媒介上述说隐私而使隐私得以公开,原本矛盾的隐私领域和大众媒介而今有融合之势。大众媒介对隐私领域的热忱报道以及对隐私节目的创制和引导,扩大了个体主动公开隐私的可能性。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媒介,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从而推动隐私公开。除大众媒介的独特的感召力外,社会中许多力量整合进来,形成隐私公开的合力,产生最终结果和影响。......
2023-11-30
对商业逻辑的理解与遵循——“真人秀”节目上演这部分内容以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例,把它看作一种文化商品或社会经济产品来分析,说明在隐私公开中,大众媒介需要顾及的另一种显现的力量,这就是市场因素及其扩张力,它成为传播过程中又一种价值取向,直接约束传播行为。用这样两种经济来说明“真人秀”节目的成功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参与者、电视台和观众共同成就了“真人秀”节目的成功。......
2023-11-30
互联网的隐私公开——社会多元化表征中国社会正处在变革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多元化”,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或群体的信仰、态度以及价值取向趋向多元。[87]互联网上隐私公开的传播效果深刻地说明了这个观点。“木子美现象”出现后,网络日记也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时盛行,且发展到今天,已呈常态化的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持非常赞同态度:“木子美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023-11-30
社会文化之变迁改革开放引起中国社会一系列变迁。现代都市生活的丰富性、社会联系的多样性和社会成员的流动性成为城市变迁的重要特征。当代社会生活“都市化”趋向和都市化的夜间生活内涵,成为大众媒介不断开辟晚间黄金时段至午夜后的一个现实依据,尤其是广播夜谈节目。但社会变迁打乱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
2023-11-30
媒介的宣泄功能——“口述实录”“宣泄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意思是用文学作品中悲剧的手法,使人们的恐惧与忧虑等情感得以释放,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大众媒介的宣泄功能是通过隐私公开者的倾诉行为完成的。《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专栏的当事人包括男性和女性,是从事各种职业的普普通通的人。它的“口述实录”专栏反映当代女性婚恋的新动向。......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