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众媒介变迁中的隐私公开研究-矛盾与融合

大众媒介变迁中的隐私公开研究-矛盾与融合

【摘要】:隐私领域与媒介公共领域由矛盾到融合隐私领域和公共领域原本就是矛盾的。[14]在欧洲中世纪,“‘公’和‘私’在罗马法里截然对立,但封建社会里不存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对立模式”[15]。早期,“私”字在欧洲意味着没有公职,相对的,公众代表“公共权力”。公共领域中的社会过程与私人生活的核心过程截然不同,充满矛盾。昆德拉用这样的语言再次强调了隐私领域的重要性及其与外部的公共世界的界限。

隐私领域与媒介公共领域由矛盾到融合

隐私领域和公共领域原本就是矛盾的。

在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径渭分明”[13],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公共领域中所出现的一切,使人看得真切,它为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而私人领域却使人有些羞涩。[14]

在欧洲中世纪,“‘公’和‘私’在罗马法里截然对立,但封建社会里不存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对立模式”[15]。从18世纪开始,才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分(哈贝马斯语)。早期(约16世纪),“私”字在欧洲意味着没有公职,相对的,公众代表“公共权力”。信息公开发送,能为大众所知晓,这就是公开化。[16]大众媒介具有公共领域的要义渐渐形成。

“媒介”在拉丁文里即有“公共”(public)之义。“公共的”这一术语首先是指,凡是出现于公共场合的东西都能够为每个人所看见和听见,具有最广泛的公开性。[17]“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当这个公众达到较大规模时,这种交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18](www.chuimin.cn)

隐私领域引起关注是近代的事情,起因于私人生活被干扰,公开后被外界知晓。建立在私人生活基础上的过程一般都是表达感情的,以认同感、友谊亲属关系为中心。[19]考察人类情感领域、经验领域和亲密行为等现象,一般是在人际传播情况下进行。

公共领域中的社会过程与私人生活的核心过程截然不同,充满矛盾。公共领域重在公众、公共性以及公开化,而私人生活过程改善的是人际间的亲密关系[20]哈贝马斯从公共性上认识公共领域,认为:开明的公共领域范畴最常用的意思和公众、公共性以及公开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公共领域的主体是作为公众舆论之中坚力量的公众。…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有些时候,公共领域说到底就是公众舆论领域。[21]而汉娜·阿伦特则更在乎私人领域,尤其是隐私领域的价值所在——非公开性。“有许多关系重大的事情都只能在私人领域里存在。例如,爱与友谊就有很大的不同,一旦在公众面前展示它,它就会遭到扼杀或毁灭。(‘不要试图讲述你的爱/爱永远不能被讲述。’)”[22]“从私人领域而非国家的角度来看,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区分相当于应该显现出来的东西与应该隐藏起来的东西之间的区分。”[23]米兰·昆德拉在他的《被背叛的遗嘱》一文中曾讨论过私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区别和对立。“在私下与在公共场合表现不同是每一个人的最明显不过的经验,正是在这一经验上建立着个人的生活。”[24]人们“意识到(仿佛是受到震惊)私生活与公共生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世界,尊重这一不同是人作为自由人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分离这两个世界的帷幕不可触摸,摘去帷幕的人是罪犯”[25]。昆德拉用这样的语言再次强调了隐私领域的重要性及其与外部的公共世界的界限。“他的舒适取决于他不被人看见的自由。……害羞是现代时代的一个关键定义。这个个人主义时代今天正以不被人觉察的方式远离我们;害羞,为保护私生活的表皮反射;……通过羞怯的反抗,人们进入成年。”[26]窗户上有一幅窗帘,一个带钥匙的抽屉知己之间的无话不谈,甚至是公开场合不能承认的异端思想……,这些状态都是这种界限的说明,帷幕时刻存在。

“为了自身的存在起见,有些东西是需要隐藏起来的,而另有一些东西则需要公开地展露。”[27]

哪些可以公开地展露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痛苦“具有如此鲜明的主观性,并且离事物与人的世界是如此遥远,以至于根本没有什么表象而言。既然我们对现实的感受完全依赖于表象,从而也就依赖于公共领域——事物能够脱离其黑暗的、隐蔽的存在形态,而进入公共领域——的存在,因此,就连照亮我们的私人生活和隐私生活的微光最终也是来自公共领域的更加刺目的光芒”[28]。“随着私人生活走向公共化,公共领域自身则染上了内心领域的色彩——在‘邻里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前市民社会的大家庭。在这里,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这两个环节之间的界限又一次消失了。”[29]公共领域变成了发布私人生活故事的领域,不论是,所谓小人物的偶然的命运,或者,有计划地扶植起来的明星赢得了公共性;抑或是,与公共相关的发展和决策披上了私人的外衣,加以拟人化,直至无法辨认出来。[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