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人来说,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那么,青春期的女孩该怎样调整并完善自我意识呢?......
2023-11-21
漱石小说《心》问世以后,在《我的个人主义》演讲中谈到,他的个人主义是建立在道义上的,而不是利用权力和金钱无限地膨胀自己,一切都要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他希望人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不忘尊重他人,有是非的主义,但不能有党派之心,这是漱石的肺腑之言,他提倡在人格前提下的个人主义,为了达到这一境界,他主张人需要有自我反省意识。漱石的晚年作品如《在玻璃窗户的里面》、《路边草》和《明与暗》体现出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识。这个苦恼的灵魂,是多么期盼走出孤独,与周边的人协调。写完《在玻璃窗户的里面》,漱石的胃病又一次发作,在他卧病期间,接到异母姐姐病危的电报,姐姐的离世唤起了他对件件往事的回忆,以此为机缘,开始写《路边草》,这是一部漱石将自己的日常经历,通过高度的思想凝聚而成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从不同侧面客观地再现了作者从小说《我是猫》问世到《心》的精神世界。作品中的建三也即漱石的化身,他站在客观立场上分析自己的过去,重新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反省自己的缺点。他以前的作品如《从此以后》、《过了春分以后》、《行人》、《心》等作品中表现的多是“高等游民”,都是自闭症式的人物,他们或不愿意工作,或不愿意和外界接触,而《路边草》中描写了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路边草》是《使者》完成后相隔一年半的新作。若是拿《使者》和《路边草》的主人公一郎和建三进行比较,他们有着天壤之别。作为大学教师的一郎声称自己集整个人类不安于一身,在不安和恐惧中度日,言行尽显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而建三虽是大学教师的身份,但被彻底相对化了,仅仅复归到作为一个普通人——儿子、弟弟、丈夫、父亲而存在,整日被生活的艰辛和周边亲友的人情世事所困扰,他被琐碎的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逼到几乎崩溃的边缘。用评论家的话说,就是由“理念的文学”向“现实的文学”回归。
在《路边草》中,漱石站在他者的立场上凝视和反省自己。建三因工作繁忙,课余时间还要看书、写文章、思考问题,由此他不得不避开社交,将自己封闭在书斋里,“几乎不知道世间有‘清闲’二字”。他自己认识到“与铅字打交道越发复杂,就越会陷入个人的苦海”,意识到生活的孤寂。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一团异乎寻常的烈火”,他认为热情人的血不会枯竭。没有完全从知的世界中走出来的建三,力图协调周围的矛盾与苦恼。《从此以后》背景是宗教,《门》中进一步涉及宗教问题,但原来只是将理念的宗教问题作为主题提出来,从《路边草》起,宗教性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理念上,而是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推移”,也就是真正地追问人的生存状况,从中能找到问题的根本。“漱石晚年的宗教性,就是作为一个作家,由专注于自身的生存意义,转向追问平民的存在意义这一诚实且悲悯的人生态度”。[3]如婚姻受压抑的姐姐,总担心失业病弱的哥哥,失掉官职生活无着的岳父,还有老而无所依靠的养父母。该作品中作者第一次站在平等的立场,去描写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标志着漱石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在《路边草》中,建三的养父岛田以异常的方式登场。第一章中写到建三在散步的途中,遇到了“没有戴帽子的男人”,由此产生一种不安。那个男人就是来向建三讨钱的养父岛田,不仅如此他还希望恢复原来的关系。养父此后时常出现在建三的客厅,建三开始常常是怀着厌恶的心情接待他,听他说些无关紧要或是愚痴的话。
建三认为老人光考虑满足金钱上的欲望,尽管自己头脑简单,不能如愿以偿,却还在拼命地动脑筋,显得那么可怜。他那双深陷的眼睛,靠近毛玻璃灯罩边,好像在仔细琢磨似的,使劲地盯着那盏昏暗的灯,那样子使建三深表同情。
“他就这么老了!”
这时,建三在领会这句说明岛田一生受尽熬煎的话,联想到自己又将怎样衰老下去。他本不相信神,然而此刻他的心里确实出现了神,而且强烈地感到:如果这个神用神的眼睛来观察他的一生的话,说不定会认为自己与这位欲望很强的老人的一生没有什么不同。[4]
用“神的眼”来看,“这位欲望很强的老人”与自己没有什么不同,将两个身份处于两极的人物平等地看待,由此感受到了自我与他者的一体化。(www.chuimin.cn)
建三从少年就和养父脱离了关系,已经没有赡养他的义务。岛田提出恢复养父子关系遭到建三拒绝后,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他派了中间人向建三提出,用钱换回当年他们脱离关系时的字据。建三对岛田不择手段索要钱财的行为非常厌烦,更加鄙夷其贪婪的个性。但是过去曾经受到养父照顾,从人情义理的角度无论怎么讨厌都要正确对待。建三生活并不富裕,只好通过写稿筹钱,自己身体也越来越差,令他不快。他只有拼命地写作,像跟自己过不去,又像是虐待自己的健康,更像惩罚自己。
“你究竟为什么要降生在这个人世间呢?”
他脑子里的某个部位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不想就此做出回答,而且尽可能回避回答。可是,这声音在追逼着他,反复提出同样的问题。他最后大叫一声:“不知道!”[5]
这是漱石对真实生活的感受,是失去了存在感的痛苦和无奈后的愤怒与不平。这追问不仅指个人的苦难与烦闷,还有他周边亲友的。《圣经·旧约·耶利米》20章第18节中说:“我为什么要从母腹中出来,经历辛劳悲苦?我的岁月为什么要在羞辱中告终?”建三将自身置于不明白“为什么要生”一样的他者的平等的地位上。而且,当他看到“自然”的平等性时,他第一次认可了和周围人的平等。《路边草》的意义在于追求无限的必然性,就是达到了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看问题。妻子、哥哥、姐姐还有养父母,他们都没有多少文化,但从相对化的眼光来看,他们与自己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同样经受着生活的艰辛。柄谷行人说:“《路边草》表现了知识分子的宽容精神:从‘知识’(观念)这样的‘遥远地方’回归到普通生活者的观念(妻子的观念)。但建三的痛苦没有因为改变观念而改善。”[6]
在创作《路边草》期间,漱石6月25日给武者小路实笃的信中也表现出豁达心态:“世上不如意的事、令人郁闷愤慨的事多如尘埃,靠人力谴责无济于事,与其抗争不如宽容些,更能显示出人的优秀品质,希望我们尽量加强这方面的修养。”[7]其实漱石的小说《从此以后》已经开始显示出宽容和理解的胸怀,如代助从父亲劝告他与有牢固经济基础的乡下地主的女儿结婚,他看到了父亲对经济上的不安,如:“父亲向代助谈了一般工商业的困难、危险和繁忙的情况以及当事者在这些情况下的内心苦痛和紧张的恐怖感。”“有了一门这样的亲戚,将来会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目前确实非常需要。”当父亲摘下假面具,反而让代助感到痛快。“代助对父亲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同情”[8]。
日本近代社会有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一是坚持真理与正义,即使自身毁灭也要坚持到底。二是不认可现存社会秩序,但希望建立一种调和的,生存下去的生活。前者是破灭型,后者是调和型。像幸德秋水、石川啄木属于破灭型人物,漱石和西田几多郎属于调和型人物。但有趣的是,漱石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数属于破灭型,他后期文学的形象逐渐趋向调和型,建三就是调和型的人物形象。就是说,当漱石感觉到启蒙失去作用之后,不得不转向独善其身。
有关疯狂与信仰:夏目漱石研究的文章
对于任何人来说,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那么,青春期的女孩该怎样调整并完善自我意识呢?......
2023-11-21
封建婚姻伦理内容庞杂,糟粕与精华并存,基础是维护男性特权,束缚女性人身自由。疯女的不幸婚姻是二郎去大阪医院探视生胃病的朋友三泽时了解到的。疯女是三泽父亲朋友的女儿,由三泽的父亲将她嫁给另一朋友的儿子。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描写了一个觉醒了的、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娜拉。《路边草》中,建三姐姐受压抑的婚姻境况体现出日本女性地位的缺失。......
2023-11-30
学会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理解。另外,人与人的交往也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之上的,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对于孩子,父母一定要教导他们学会尊重,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为了迎接医生的到来,原始部落的族人们紧急开会决议,为了尊重这位名医,他们决定破例穿上衣服。......
2024-07-02
而这三者之间的冲突,也构成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无意识。梦是人无意识的冲突或愿望的象征性的表现,揭示这种象征的意义有治疗价值。......
2023-12-01
而人类发展过程中战争暴虐的发生以及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冲突不断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尊重宽容的缺失。房龙的《〈宽容〉序言》是一篇独特而深刻的作品。——选自《宽容》第一章《无知的暴虐》)师:我读前面部分,大家读引号中的话,好吗?......
2024-06-09
自我/意识“头脑命令”关于意识是如何工作这点上的错误,与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二元论谈话非常相似。模块观意味着我们应该对如何思考意识持非常仔细的态度。进一步说,我们没有特定理由去期盼意识是或者说必须与特定的过程相关。尤其是,我不认为我们懂得意识的功能,甚至谈论意识有功能是不是合理都不一定。我们只有在这个复杂过程的最后一步才有意识。......
2024-03-04
日本近代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当时的著名作家中,信仰基督教的占了大多数。在论及明治、大正时期的日本作家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基督教的影响。1901年4月4日房东夫妇复活节去故乡。自今日起,读《福音书》。评论家高木文雄的《漱石的道路》一书中,对漱石与宗教做了划时代的研究。而开天辟地以来道破这一逆说者,恐怕独有咱家这只猫了!换句话说,人们都是用同样的材料制成的;尽管用的是同样材料,却无一人相貌雷同。......
2023-11-30
夏吟的散文作品在自我独立的抒写下,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意识,散发着清新、温暖的怀旧气息。夏吟的自我意识的体现这三个方面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她的散文也综合而独特地表现出了自我意识。夏吟的散文,不论题材、语言、思想都有明显的女性自我意识。......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