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词研究:以诗为词的手法

宋词研究:以诗为词的手法

【摘要】:苏轼之前,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生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苏轼二、论述题1.何谓“以诗为词”?

第四节 以诗为词的手法

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是“以诗为词”的手法,即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苏轼之前,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生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词体由于长于抒情而不宜叙事,所以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有了词题和词序,即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词中大量使用事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浓厚的叙事性和纪实性,又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做代替性的概括描写,写出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又用冯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同时蕴含着历史人物和自身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有二: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即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这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

例题解析

一、填空题

1.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三国周郎赤壁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www.chuimin.cn)

3.《东坡乐府》的作者是。苏轼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__________。射天狼

5.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

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7.北宋时期,在创作上冲破“艳科”藩篱,写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豪放词”,从而开一代风气的词人是__________。苏轼

二、论述题

1.何谓“以诗为词”?试论苏轼在此方面的贡献。(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