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解读《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解读《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摘要】:2013年初,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在商务部和相关部委的领导和指导下,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全过程组织和参与了规划的起草。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滑,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还是逆势而上,稳步健康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企业获国际资质认证会达到5 000个。2.累计培训200万人次截至2011年,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受训人数已达103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3%。

2013年初,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专项规划,对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商务部和相关部委的领导和指导下,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全过程组织和参与了规划的起草。《规划纲要》包括发展回顾、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发展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七个部分。本文对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领域以及保障措施,提出解读和分析,以供业内人士研究参考。

一、关于产业发展目标

(一)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1.离岸执行额年均增幅40%

《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离岸外包执行额年均增幅为40%。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滑,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还是逆势而上,稳步健康发展。2010年、2011年、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增幅分别是43%、65%和41%(预测);2011年和2012年执行合同分别为113 133份和144 329份,每份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28万美元和31万美元,2012年与2011年相比,执行合同数增长了27.6%,平均每份合同的执行额增长10.1%,质和量都在提升。据一些经济学家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会逐步趋缓,这对发展服务外包会增加更多机遇,因此预期“十二五”时期年均增幅40%完全可以实现。

2.2015年当年完成离岸执行金额850亿美元

我们从2010年、2011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来看,分别为965亿美元、1 100亿美元,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太多,预测2012年和2015年分别为1 200亿美元和1 800亿美元,而中国的离岸服务外包规模2012年预测340亿美元,从2011年占全球份额的23%提升到28%,按如此速率推测到2015年,中国完全可能占到全球份额接近50%,完成850亿美元完全能实现。从另一角度分析,若年均增长40%,从2012年预测的340亿美元为基础,到2015年应为930亿美元,所以实现850亿美元的目标毋庸置疑。

3.占我国服务贸易额比重达到28%

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指南网公布的数据,2009年、2010年、2011年,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金融、IT、广告、咨询、影像等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1 286亿美元、1 702亿美元和1 821亿美元。假设每年出口平均增长11%,2015年则达到2 800亿美元左右,服务外包出口850亿美元,应占其30%。

4.境内外上市的服务外包企业80家以上

据我中心不完全统计,2010年境内外计算机应用服务类企业上市的有25家,2011年又新增12家,2012年累计可达50家类似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根据目前我国出台的鼓励发展技术服务类企业的政策,每年新增10家以上服务外包类别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完全有可能实现,这样到2015年,累计实现80家服务外包企业境内外上市定会成为现实。

5.多家数万人规模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

累计到2012年底,超过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已经有4家,他们是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文思海辉、软通动力,另外接近万人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如药明康德、浙大网新、浪潮软件、博彦科技等。随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聚集资源加快与国际国内资本和服务市场的对接,国家鼓励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步伐快速推进,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达到万人规模企业10家、千人以上规模企业200家,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1.企业获国际资质认证3 000个以上

国际资质主要指通过CMM/CMMI、ISO27001/BS7799、ISO20000、PCMM、SAS70等国际服务外包相关的认证,据《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2》,截止到2011年底,企业通过上述国际资质认证的已达3 688个。这说明我国服务外包承接能力正在快速提升,同时该指标已列入国家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标。预计到“十二五”末,企业获国际资质认证会达到5 000个。

2.技术先进型企业2 000家

据科技部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服务外包技术先进型企业已有1 050家。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技术出口、软件出口,包括服务外包企业的离岸业务,国家已推出多种渠道可享受的鼓励政策。尤其对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定标准,会进行适当修改,使得其更具完善和可操作性。所以,实现2 000家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

(三)从业人员结构逐步优化

1.新增就业250万人

2011年,服务外包产业继续成为我国解决新增就业尤其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领域,全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318.2万人,新增85.4万人,其中新增大学生(含大专)58.2万人;2012年预计从业人员规模可达410万人,新增90万人。据近年来的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KPO和BPO的增长幅度明显快于ITO,产业的技术含量在逐步提高,因此,在就业人员中大学生比例会上升,就业总量增幅会趋缓,但年均新增50万人目标是完全能实现的,而且就业人员的结构会有所变化。

2.累计培训200万人次

截至2011年,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受训人数已达103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3%。由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新兴业态不断出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正在服务外包的各个领域里得到应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趋势凸显,对人才培训需求日益增强。到“十二五”末,整个产业就业人数可望达到450万人以上,随着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培训体制不断创新,对就业人群中的45%左右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是完全可能而且是必需的。

(四)区域布局更加科学

1.城市间、地区间的合作机制基本建立

《规划纲要》提出,发挥东部沿海城市的龙头作用,鼓励中西部城市加快发展,支持东北城市积极发展,推动边境城市稳步发展。目前,这一发展格局已初显端倪。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与服务外包产业相关的论坛、峰会、年会等,参与对象包括示范城市、相关省厅、研究机构、外包企业的代表,互动交流、合作洽谈,气氛相当活跃。城市与地区间的同质竞争正在弱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错位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到“十二五”末会更加完善。

2.建成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园区和产业带

《规划纲要》提出,发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聚集优势,打造国际化的金融中心、研发设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商务营运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利用中西部城市智力资源密集,商务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增强承接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开发东北地区的城市区位优势、要素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工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服务等服务外包产业区;对有条件的海南、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新疆等边境省区和口岸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软件与信息、人力资源、BPO行业资讯、呼叫中心、政府外包、边贸物流等领域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在“十二五”期间,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全可取得突破性进展。

3.打造1~2家全球服务外包交易中心

建设全球服务外包交易中心,基本目标是在政府的支持和推进下通过市场化运作,为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约化、有序化、低成本、高质量的发展,加快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打造一个集网上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政策引导、技术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为发包方和接包方提供达成协议、签订合约、执行合约等全过程服务的大型服务外包交易平台。通过经纪和交易、信息服务功能以及提供信用增级、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等服务功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所以,建立国际化的服务外包交易中心,成为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集散平台和产业交流平台迫在眉睫

(五)运行环境进一步改善

国际上对发展服务外包公认的基本要素包括财务吸引力(工资、租赁、税收、监管),人员和技术(服务质量、语言、教育人才流动风险、行业规范),商业环境(基础设施、因特网、电力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政治稳定)。“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服务外包政策法规更加健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场运行更加规范,政府服务更加高效。运行环境的改善将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和融入国际服务外包大市场,提高国家的品牌和声誉以及产业综合竞争力。

二、关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一)巩固提升的优势领域

软件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发展软件开发与测试、运行维护与服务等业务,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向软件咨询、解决方案等高端环节拓展。针对用户的运营、生产、供应链、客户关系、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含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等业务。同时积极发展定制软件、嵌入式软件、套装软件和软件测试、应用软件集成以及维护管理等国际服务外包。

金融国际服务外包。在扩大IT相关业务、信用卡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等金融外包业务的现有优势基础上,积极向金融咨询和解决方案、后台数据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高端服务拓展,提高我国金融服务国际化水平。

医药研发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符合国际规范的新型药物安全评价、药理药效、药代、新型制剂、临床试验等领域,着力向大分子药物、医疗器械、植物药、食品、农药等更多领域拓展。

通信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电信业务咨询、系统开发和管理等国际服务外包领域,扩大电信业务运营中的电信IT基础设施服务、电信咨询服务等外包业务规模。发展数据中心相关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升建造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的技术能力以及整体解决方案。

(二)重点突破的关键领域

文化创意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在动漫游戏、数字娱乐、影视制作等领域,发展三维(3D)模型外包、电脑图形(CG)动画外包、动画开发、特效制作、游戏制作、漫画数字化应用、媒体后台数据库等外包领域方面有所突破。

商务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发展市场研究和需求分析、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工程咨询、客户管理及客户关怀服务、采购与供应链服务、人力资源咨询及管理、财务咨询及会计审计、垂直行业特色业务服务、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等国际服务外包。

物流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物流采购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供应链管理系统等高端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扩大数据处理、订单管理、客户服务中心、物流信息系统维护等外包业务规模,提高物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交付水平。

(三)积极培育的新兴领域

医疗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发展医疗信息化系统和应用的维护外包、远程咨询和远程医疗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www.chuimin.cn)

公共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发展运营维护、数据处理、培训及租赁等国际服务外包,以及远程教育和培训、批发和零售电子交易平台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三、关于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处于发展初期,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整合国内外资源,加强规划实施,形成长效的产业推进机制。

(一)加强体制机制保障

1.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部际合作机制,加强跨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推动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合力。支持组建各类服务外包协会组织,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间的沟通与预警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在投资促进、信息交流、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2.深化“部省市”合作机制

加强国务院各部门与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和合作,适时修订部省市推动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共建协议,明确发展目标,集中部、省、市资源,在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园区建设、人才培训、促进就业、鼓励创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推动示范城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3.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以示范城市为主要承载地,增强一线城市国际服务外包接包能力,努力提升二三线城市国际服务外包交付水平。加快推动不同城市、区域在资本、管理、人才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建立区域间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承接、拓展的促进机制。构建区域合作组织框架,举办区域合作发展交流活动,为区域合作搭建平台。积极研究区域合作中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优化多层次的支持政策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文件精神,积极制定配套措施,加快落实财税、金融、劳动工时、电信、人才培训等支持政策。采取园区、示范城市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等方式,加快出台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地方性鼓励措施。

2.完善财政税收扶持体系

集成各部门现有国际服务外包优惠政策,加大现有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养、国际资质认定、市场开拓等领域的资金支持。鼓励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模式创新,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示范性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

3.健全高效投融资体系

积极改进和完善对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推动各类投资担保机构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和在境内外特别是创业板上市,拓宽服务外包企业融资渠道。

4.加大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健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对服务外包业务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改进内部信息安全体系。

(三)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1.抓好高校育人环节

继续抓好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等专业试点,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建立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的联合工作机制。加强对高校发展目标、专业设置、教育模式等方面的整体规划和指导,鼓励高校增设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和课程。推动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双向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建设服务外包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支持高校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2.加大在职培训力度

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加大对企业的培训服务,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及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开展相关培训。推动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培训力量,加大对企业项目经理等中高端人员培训力度。

3.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鼓励从海外引进市场开拓、流程管理、技术创新等各类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高端人才,享受出入境、长期居留、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支持海外人才回国创办服务外包企业。

(四)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和支持服务,充分发挥我国驻外机构的服务功能,鼓励服务和支持有实力的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助资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有效整合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外包论坛、会展,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制订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国际标准,增强国际话语权。推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五)建立评估指导体系

1.完善服务外包统计制度

根据国际国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深度把握内涵,建立真实反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的统计标准。加强数据采集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准确、及时、充分地报送相关数据,提高数据质量,为宏观决策服务。

2.建立综合评价制度

按照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质量和规模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推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办法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评估办法的实施,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的评价、评估和考核综合体系。

3.加强分类指导评估

引导各地依据当地情况,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性城市、园区等综合评价制度,强化对各地的分类指导,鼓励各地根据自身发展条件,走差异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六)推进规划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有关重点领域的专项指导意见,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2.加强统筹协调

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各地积极支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指导和帮助各地落实规划纲要实施中各项工作和任务。

3.加强行业监管

加强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好政策措施落实和行业监管工作,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实施,对我国今后几年如何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2013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