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培养翻译意识及教学研究:探讨汉英语域的重要性

培养翻译意识及教学研究:探讨汉英语域的重要性

【摘要】:1.音层语域标志:如汉语中的“儿”话音词尾常见于口语和非正式语言中,正式的书面、公文等语体中几乎不用。

1.4英汉语域意识

语域是由语言使用场合所决定的语言变体,语域常常表示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正式程度,根据语域,语言可以分为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书面的与口头的、礼貌的与粗俗的、方言俚语的与共用核心的。从规范的程度来讲,语言大致可以分成随便语(包括slang,spoken,informal,familiar languages,regional dialects,etc.)、共用核心语(common core)和规范语(written,formal,polite,elevated languages)三大类。

一般来讲,英语中影响语言文体变化的因素有讲话内容(field of discourse)、讲话方式(mode of discourse)及讲话人、听话人的地位关系(tenor of discourse)三个因素来决定。而交际过程中双方的社会关系往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正式程度(formality)、客气程度(politeness)、避免直接称呼程度(impersonality)、可理解程度(accessibility)。

具体而言,讲话内容的重要程度往往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选词;讲话方式受到讲话的内容、场合、地点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讲话人或受话人则常常受到讲话人或受话人的年龄、性别、国籍、种族、时代、教育程度以及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交际双方的地位关系也往往决定了交际过程中双方的用词。因此,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注意分析具体的语境,寻找相关的语域标志,理解原文的文体风格和表达方式,尽量在译文中忠实体现原文的特点和神韵。

英语中的语域标志(register markers in English)主要存在于音、词、句和段四种语言层次中。

1.音层语域标志:如语言中使用的非正统拼写形式ye(you),yeah(yes),wouldja(would you),gotta(got to),gonna(going to)等,以及反复使用I’ve,we’ll,you’d,they’re等缩写或合写式拼法,就表明这些语言属于口语体、随便语体或非正式语体。

2.词层语域标志:大量的语域标志体现于词汇的词类、词源以及词的搭配上。现代英语一组同义词的词源通常为来自英语,即盎格鲁·撒克逊语、法语和拉丁语词根。拉丁语词根的词汇通常属于书面正式语体,常用于科技法律公文等正式文体中;法语词根的英语词也比英语固有词更正式一些;同根词的名词一般比动词正式;单个动词要比同义动词短语更正式。

3.句层语域标志:句层语域标志较为明显。如口语体英语,通常有这样的特点:句子短、句法简单、结构松散、省略句多、插入语、口头语较多。如下面四个例子:

A.Hi,here’s Roger&Dennis to talk to you about the way we use different words in different ways…

B.Hello,today we’re going to hear from Roger Shay from Washington,D.C.and Dennis Preston from Fredonia,New York, about language change in different times and…

C.Welcome to today’s program.Varieties of American English Stylistic Differences.Your hosts are two well-known sociolinguists, Dr.Roger Shay of Georgetown University and the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and Dr.Dennis Preston,from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of Fredonia…

D.Ladies and gentlemen,we take great pleasure in presenting for today’s discussion on the range of appropriateness in American English two distinguished scholars in the field,first,Roger W.Shay, the eminent sociolinguist,Director of the Sociolinguistics Program of Georgetown University…(www.chuimin.cn)

如上面的四个句子,尽管表达的意义相同,但语域特点却大为不同,句子的正式程度在不断增加。

汉语的语域标志也存在于音、词、句和段这四种语言层中。但较明显的是在音、词和句三个层次中,其中以词层标志最明显。

1.音层语域标志:如汉语中的“儿”话音词尾常见于口语和非正式语言中,正式的书面、公文等语体中几乎不用。但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为了生动活泼,也常使用这样的音层语域标志。

2.词层语域标志:汉语中同义词和近义词较多,一般可以根据词源和词义判断出语域特点。如果来源于古籍,词汇当然比较文雅正规。汉语中某些词汇的使用往往只能应用于特定的某一阶层或某一团体,词义本身就可以体现一定的语域特点。其中,口语化的语体较为自由,富于变化;而书面语、公文体句子比较完整和结构讲究。段层的语域标志在汉语中并不明显。

另外,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F.Crews认为:“subordination,the placing of certain elements in modifying roles,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writing.”从句和短语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和从属成分。从句可以层层环扣,短语往往不短,书面语句子常常显得又繁又长(1ong-winded),有的句子可长达100至200个单词,甚至长至整个大段。现代英语虽较不常用特长的句子,但包孕式的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s with embedded clauses)仍很常见,因而句子仍然具有一定的长度。据统计,专业作者写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0个词,受过教育的人写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5个词。总的看来,英语句子比汉语句子长得多。

汉语则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composite sentences),以中短句居多,最佳长度为7至12字。书面语虽也用长句,字数较多,结构较复杂,但常用标点把句子切开,与英语相比,还属短句。没有标点符号的一气呵成的类似英语的那种长句在汉语里是不正常的(例如本句)。汉语句子多数显得结构简化,无拖沓、盘错之感,“甚至有些西洋人看见了中国作品的译文,觉得简短可爱”。

英语书面语句子显得长而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英语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通过安排词序来表达外,还常常采用各种各样表示关系和连接的手段,如介词(词组)、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非谓语动词(词组)、词的形态变化(如词尾变化、格的变化)等等。英语用来连接词、语的这些手段,比起汉语来,显得非常丰富而灵活。另一方面,能充当英语句子成分的,有长短几乎不加限制的短语和从句,从句中还可以有从句(dovetail several dependent clauses into each other),再加上各种并列成分、附加成分(如同位语、插入语、独立成分),尤其是形形色色的修饰成分,这样一来,这些各式各样的长短成分,通过丰富而灵活的连接手段,可以连接成枝叶丛生的“参天大树”。英语句子呈句首封闭、句尾开放特点。定语修饰语可以后置,又有关系词与被修饰语连接,句子可以不断向句尾扩展、延伸。英语还常用先行代词“it”及其他预指性代词,把真正的主语或宾语移到后面,并根据需要加以不断扩充,形成句子的末端重量(end-weight)。英语以主谓核心协调(S-V concord)控制全句结构,有词的形态变化约束,有连接手段连接词语和从句,有代词使词语前呼后应,这些因素都可以使冗长的句子不致流散。R.Eastman指出:“The English sentence is extremely plastic.It can be enlarged,combined,adjusted with almost any degree of fineness to accommodate a writer’thought.”因此,英语句子,尤其是书面语的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换言之,英语造句主要采用“楼房建筑法”(architecture style),句子一般有完整的结构,许多有关的成分通过各种表示关系和连接的手段组成关系词结集(conjunctive-nexus),直接或间接地黏附在这个句子结构的里外、前后、左右或中间,整个句子成了庞大复杂的“建筑物”。

所以,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 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连贯(semantic coherence),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

王力曾指出:“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所谓“法治”,即句子的形式严格受到语法的制约,如句子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动词,及物动词必须有宾语,“不管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所谓“人治”,即句子比较不受形式的约束,可以因表意的需要而加以变通,词语的分合伸缩比较灵活,“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双方意思明白,就可以了。汉语的句子可以没有主语(如“下雨了”)、没有动词(如“我二十岁”),动词该带宾语的却不一定带宾语(如“词典来了,赶快去买吧”);英语句子除了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动词外,及物动词一定要带宾语,找不到宾语也要用主语的反身代词来作“替身”,如Insects hide themselves in winter,或用“It”来代替主语或宾语:We are born to slave it for our lord.(W.Thackerav)至于虚词,如介词、连接词,用与不用,英语都有较为严格的区分,汉语则灵活得多了。

总之,英语有综合语的特征,受形态的约束,因而“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汉语是分析语,不受形态的约束,因而“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相比之下,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少用甚至不用关联词,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安排词序和使用助词来表达的,词的先后次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排列的。换言之,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流水记事法”(chronicle style),常用分句或流水句来逐层叙述思维的各个过程(streamline the thoughts)。这些特点,大大限制了汉语单句的长度。此外,汉语定语修饰语一般前置,一个单词所能承受的修饰词语是很有限的。一个名词前面不可“的”“的”(定语)不已,一个动词前后也不可“地”“地”(状语)或“得”“得”(补语)不已。一个单词若有两个以上稍长的修饰语,就显得“负荷过重”了。汉语句子呈句首开放、句尾收缩,句子不能像英语那样层层环扣,向后不断扩展延伸。汉语的复句与英语的复合句所指的范围也不同。汉语复句指的是“有两套以上彼此不作句子成分的结构中心(或单句形式)”。联合复句表示并列、连贯、递进、选择等关系,大体相当于英语的并列句;偏正复句表示因果、假设、条件、让步、相承、目的、时间、比较等关系,大体相当于英语带状语从句的复合句。

因此,严格说来,汉语没有像英语那样的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语法概念。虽然汉语也有句子结构作整个句子的成分(如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作用相当于英语的从句,但这些句子结构一般都是寥寥数语的小句或主谓词组,整个句子可能仍然是单句。汉语的许多复句由于省略关联词和标点符号,可压缩成紧缩句。这种句式结构紧凑,言简意赅,最能体现汉语的特色。此外,汉语还常用松散句,多用省略句、无主句,少用虚词、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句子松散、舒缓、轻松、活泼,显得简短,无冗长之感。王力指出:“中国人作文虽讲究炼句,然其所谓炼句只是着重在造成一个典雅的句子,并非要扩充句子的组织。恰恰相反,中国人喜欢用四个字的短句子,以为这样可以使文章遒劲。由此看来,西洋人做文章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