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是指在整个基本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体现价值观本质规定的、代表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观念。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不久前指出,共和国法官必须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人民法官首先要做到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拒绝腐败往往要求人民法官不去作为,包括不得违法犯罪,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对人民法官提出的低度行为标准。......
2024-01-19
李星光
【摘要】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宏观背景下,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先进的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就是要在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内在机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努力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选择,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着力营造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的综合影响系统,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实践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价值观 教育与引导
价值观是有关价值和价值关系的一种观念系统。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作用、效果与重要性的评价和抉择的标准和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要素。通俗地讲,价值观就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判断什么事物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看法。价值观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穿透力,对个体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导向作用,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最深层的、相对稳定并起主导作用的部分,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中枢系统,是其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之所在。价值观系统中包括了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婚恋与性价值观等等。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有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青年时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并逐步定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和成因,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合理、先进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当前,从总体趋势来看,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对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认可的。比如,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民主意识和能力本位意识增强,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等等。但是不可否认,在新形势下,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德育要求与某些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倾斜。
1.政治意识弱化,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淡漠
具体表现为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对政治教育和政治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政治宽容度较低;对国家大事不够关心,对社会、集体、他人的需求和利益不够重视,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的喜、怒、哀、乐决定自己的行为,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集体和社会对他们的呼唤对立起来,缺乏应有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2.实用主义和功利意识较为突出,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
具体表现为缺乏远大的理想、长远的目标、规划以及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注重现实、功利、实用、实惠,追求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和短期回报;学习的动力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考研、考证、入党、评优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在选择职业时,重视自我价值和经济收入,过分追求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以是否具有利用价值作为交往对象的选择标准等等。
3.价值标准多重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缺失
具体表现为“严人宽己”,对社会和他人“高标准”,对自己“低要求”;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感到无所适从,人生目标、方向迷失,出现了“价值真空”和“价值茫然”状态;真伪、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不清,考试作弊、不讲诚信、游戏爱情、玩弄感情、亵渎美好等行为时有发生。
4.对社会上存在的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缺乏抗诱能力
具体表现为遇事先替自己打算,凡事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评判标准,利己则行,不利己不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个别人甚至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信条,信奉金钱至上、金钱万能,认为金钱是办事的通行证;崇尚物质享受,生活上互相攀比,超额消费,讲虚荣、摆阔气;讲究高品质生活,非名牌不穿,非刺激游戏不玩,不是高档消费品不用;害怕吃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5.观念意识与实际行为脱节
具体表现为知行不一,表层价值观与深层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矛盾和差异。欣赏高尚,但不能拥有高尚;渴望成功,却不肯经受磨炼;追求人际关系和谐,行动中却以自我为中心;相信道德的力量,行为中往往却做出一些有悖于道德的事情。
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不代表主流,但也严重影响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极不协调。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能否成才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使之能够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宏观背景下,正确把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不仅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二
承认社会现实生活中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这些多样化、多元化乃至于互相对立的价值观都是合理的、正确的。任何社会都有自己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文化的精神脊梁和本质所在,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基本精神依托,在社会的价值观念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中国新的价值理念和导向,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理论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践证明,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导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结合,使得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创造出崭新的业绩和世界奇迹。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成才的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够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当代大学生实现成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保障。[2]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也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就是要在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内在机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实践者。(www.chuimin.cn)
(一)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机制
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人们在不断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从个体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规律来看,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认知、选择到内化、践行的过程。“认知”即是对某种价值观的了解、学习和认同,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个体只有在对某种价值观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将其作为自身价值观的“选择”。“内化”即是指个体将这种价值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对个体价值取向的形成,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践行起导向和动力作用。个体只有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接受某种价值观,并将其纳入自身的价值体系,成为自身的价值取向,才能在面对多元价值信息时自觉地作出判断和选择。“践行”则是指个体对某种价值观的身体力行。是个体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全过程的归宿。个体的价值观如果只是形成即止,而不付诸于行动,那么这种价值观就毫无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
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受个体心理、知识水平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心理、知识水平的差异决定着不同个体对不同价值观的判断、选择、同化和践行;社会文化则对个体价值观形成和发展起引导、验证、巩固或改变的作用。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上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由于个体心理和知识水平不仅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且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个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教育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积累的时期,他们能接触到的、能理解的相关信息较之同龄人更加多样化。这种状况,一方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价值选择的难度,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现价值观的困惑和迷失。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在心理和意识特征上的独特性,即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较高的知识水平,较高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较明显的求高、求新意识,情绪化的叛逆心理,非理性的标新立异等等,在客观上又增加了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的难度。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以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引导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努力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选择
先进的价值观如果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不能内化为人们内在的信念和自觉行动,就会流于空谈。因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首先必须努力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选择。为此:
第一,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会也不可能自发产生,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必须依靠教育。正如英格尔斯所言:“大规模的复杂社会中,没有任何一种个人属性能比他所受到的教育更能一贯的、强有力地预言它的态度、价值和行为。”[3]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得到完整梳理和系统阐发,以至于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和形成过程中失去了其引领作用。因此要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选择,首先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应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思想文化精髓,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包容性,是科学、合理、先进的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的价值观。
第二,要着力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让学生懂得衡量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与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并学会运用这个标准自觉地进行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特别是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以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是非、明辨真伪、善恶、美丑,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提高抗诱能力。
第三,要重视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价值取向多样化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关系。价值取向多样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所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要承认、尊重和包容这种存在。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建设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大学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健康成长、成才。反之,逆历史潮流而动,背离社会主流文化,终将是要被社会所抛弃的。
2.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也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大学生的特点。
第一,把正面的理论灌输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辨析结合起来。灌输是理论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没有必要的灌输,真正的价值观教育也就不复存在。[4]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理论灌输的原理。但是,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来看,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仅仅依靠单纯的灌输还是不行的,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正面的理论灌输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辨析结合起来。比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思想矛盾和困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用正确的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和困惑;提倡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辨,在碰撞与交融中学会识别,达成共识;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主动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使学生明辨是非,坚信真理,抵制错误;运用典型事例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与之比较对照,自觉的学习和效仿。也就是说,讲明道理,但不强行牵着走;严格要求,但不施加压力;指明路径,但不代替作出结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入情入理、情理交融,强化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由被动的施教对象变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思考、探索、辨析,进而自觉地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并将这种科学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信念,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第二,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科学的价值观教育离不开理论教育。同样,人的价值观形成、发展和检验也离不开社会实践。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知行合一”是一个由知到行,再由行到知的不断循环过程。因此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到实践中去学习和锻炼。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和体验,感受人生的真谛和价值,验证所学的理论,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践行能力,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而这一点,也正是当前我们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需要跨越的难点环节。事实上,真正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提高、完善。
第三,在坚持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教育仍然是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从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网络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覆盖到学生从学习、科研到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多媒体、多层次、分步骤地向学生不断地传播和强化正面信息,用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占领高校课堂、讲坛、学术研讨、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网络等阵地,构建起一个立体、全面、综合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合力,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和消除不良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第四,建立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转换系统。也就是说要建立起一个引导、激励、规范、约束、监督和纠正大学生行为的综合机制,包括细化行为标准、制定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等等。使学生明确行为要求,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方式、方法,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固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3.着力营造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保证。因为,环境不仅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可以为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内化和践行提供一个真实的参照系和导向标。长期以来,我们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较大,教育的内容在实践中得不到印证,从而影响、削弱甚至抵消了教育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还必须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使环境与教育相一致,理论和实践相一致。为此:
第一,要优化社会环境。这里所讲的社会环境,是指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大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环境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各种社会客观现象的直接信息,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则是借助于语言符号的间接信息。两者相比,来自于现实生存状态下的切身感受和体验较之于语言符号对人们的刺激更强烈,影响也更大。因此优化社会环境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改善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净化社会风气两个方面做起。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体公民,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包括媒体、网络、影视剧制作、文艺作品等方面),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消除不良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引领社会风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个体行为的方方面面,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真正和社会生活接轨,价值观教育的理论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验证,从而在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困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有效性和吸引力。
第二,优化校园环境。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最重要的场所,校园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因此,以健康、高尚为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风尚良好的校园环境十分重要。针对目前现状,校园环境的优化最重要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网络资源优化、奖惩激励等方式,树新风、养正气,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素质。二是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言行举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使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懂得“身教与言教”的关系,要努力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有26%的学生认为:家庭、特别是父母的价值观是影响自己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5]因此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我们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关键是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尽可能作出一个正面的示范。与此同时,作为学校教育要区别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把不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总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和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的综合影响系统。只有这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实践者的目标才能实现。
作者简介:李星光,女,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注释】
[1]张远新,何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2]蒋朝林,蒋明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3]〔美〕英格尔斯等著,顾晰译:《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董步学,徐慧诠:《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化机制与教育引导》,《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5]唐昆雄,赵春风:《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及其教育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有关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研究的文章
核心价值观是指在整个基本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体现价值观本质规定的、代表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观念。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不久前指出,共和国法官必须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人民法官首先要做到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拒绝腐败往往要求人民法官不去作为,包括不得违法犯罪,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对人民法官提出的低度行为标准。......
2024-01-19
核心价值观是“做人的主心骨”上海市市西中学胡志成2012年12月7日中午,我班开展了一场“思想家园模拟生涯拍卖会”。整个社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存在五大缺失。你认为这有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积极化吗?......
2024-06-09
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懂得理财,懂得钱的作用仅仅是金钱观的一部分,还要教会孩子了解金钱的局限性,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钱衡量。财商是孩子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存问题。“爱子女则为之长远计,给孩子金钱的同时也要教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会让孩子义利兼得。......
2024-07-01
但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把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减少到员工能够接受的程度。但是通过反复灌输,员工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被管理层改变。所以我们要把给员工灌输的理念变成制度,理念是靠制度落地的。......
2024-02-23
最欣赏的异性和最期望的自我。但是现在女孩的自我意识和对自我的要求正在加强。就是两个强大的人在一起,有共同的追求。我最讨厌大男子主义的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章子怡的性格、个性,还有从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一直打拼出来的态度,吃得了苦。不知你看过前一阵网上流传的汤唯在纽约的生活了没有。我觉得我的性格有些遗传我妈妈,该是自己的,就要努力争取。......
2023-10-02
职业教育观念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对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一是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判断。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协会编辑出版了一本面向职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名字叫做《学会做事》,内容是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学会做事》提出了以8个核心价值和33个相关价值组成的体系框架,目标是为了接受职业教育者在全球化时代更加和谐地共同学习、工作。......
2023-10-03
第一节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概念界定要建构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厘清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核心价值观、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概念。[3]二、基本要素具体地说,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核心价值观由国家意识、文化认同、人格养成、生命教育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2024-06-09
价值观念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念,却是指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理念。如果说概念、判断、推理等是科学认识和知识系统的固有形式的话,那么,构成价值观念的思想形式则主要是信念、信仰、理想等。价值观念代表人在价值方面的自我意识。信念、信仰、理想,是三种最典型、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基本形式。......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