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绍兴鲁迅研究(2015):跨越时空的友谊与中日交流

绍兴鲁迅研究(2015):跨越时空的友谊与中日交流

【摘要】:我们期待着,今后我们仍能以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友谊精神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加深中日的友好交流,使中日两国之间的纽带更牢固!时任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的张丽君应邀出席了纪念仪式并发言,此为发言稿。

张丽君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样一场郑重而情意绵长的纪念活动,我谨代表鲁迅故乡——绍兴和我们鲁迅纪念馆向各位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110年前,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相遇,这段情缘,隔着一个多世纪的纷扰世事回望,仍然美丽,让人感动。

当年,名不见经传的青年鲁迅来到仙台,怀抱信念,希望学成后可以救治病人,宣传科学,改造国人的信仰。但是事实上,他在仙台学医的经历并不顺利,当时的日本有着蔑视中国的社会习气。在仙台,鲁迅仍然承受着弱国子民的屈辱,对于敏感而性格激烈的鲁迅先生,内心无疑是痛苦和焦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藤野先生对这位孤独的异国学子付出了特殊的关爱和照拂。对于这位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先生,鲁迅日后用了十分深情的笔墨来回忆:“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先生一改他平时嬉笑怒骂的文风,行文郑重,这绝不仅仅是为了感激他所得到的藤野先生为他定期的批改讲义和单独辅导。自然,对于鲁迅这样善感的人,涓滴之恩,也会被反复镂刻在心,藤野先生的温情照拂,对于青年鲁迅来说,无异于人生中的一缕暖光。但是正如文中所说,真正让鲁迅感佩的是藤野先生对于中国,对于医术的良苦用心。藤野先生无视世俗和国界,对医学的虔诚信仰,对弱国的悲悯情怀,尽管藤野先生从不刻意表白,事后也对此不萦于怀,但是,他的质朴而端方的品格,认真而严谨的为人,却在静默处散发出魅力。所以,不轻易许人的鲁迅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是极高的评价。因为他懂得藤野先生,对藤野先生藏在严肃面容后的爱心与温度,对藤野先生较真到苛刻的性格,他都懂得。他视藤野先生为知己,虽然自仙台一别后,两人再也没通过音信,但藤野先生已成为鞭策鲁迅的一股精神动力。他将先生的照片悬挂在书桌前,当他疲倦的时候,便向先生的照片寻求勇气和慰藉。这样的感情,不能说不深厚,它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一切世俗和功利,却又内敛静默,那是东方民族才具有、才懂得的情怀。(www.chuimin.cn)

时光流逝,人与事都在变化,但人性中美妙的遗存,却会被镌刻在历史的路碑上,鲁迅与藤野的相遇,虽然只是短短一瞬,却变成了精神的永恒。鲁迅先生去世后,日本人民自发地、持续不断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绵延至今,这份情意,又是那么的贵重。早在1961年,你们就在仙台建立了“鲁迅碑”;1964年,为了纪念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谊,又在福井市建立了“惜别碑”,并且为了想要在碑上刻下当年“惜别”两字的原样,更是颇费了一番周章。彼时,中日两国尚未恢复邦交正常化,有心人多方设法,辗转万里,这样的竭尽全力,无关名利,只关乎内心,那是心香一瓣定要献与敬仰者的虔诚。在日本,凡关于鲁迅先生的遗迹文物,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保存,甚至连阶梯教室都一直维持着鲁迅求学时的原貌,这其间饱含的情意,素朴而真挚,延续着藤野先生“看重中国人”的心愿。当年,藤野先生于不经意间种下的中日友谊的善因,所谓“功不唐捐”,历经百多年的风雨,今日结出累累善果,藤野先生实在是功不可没的,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这段情缘在今日也已升华成了维系和加强中日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

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他们的意义所在,鲁迅曾说“人类之间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这句话表达了他希望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我们期待着,今后我们仍能以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友谊精神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加深中日的友好交流,使中日两国之间的纽带更牢固!

(编者按:2014年10月,鲁迅留学仙台110周年纪念仪式在日本仙台举行。时任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的张丽君应邀出席了纪念仪式并发言,此为发言稿。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