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兰州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研究

兰州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研究

【摘要】:其次,动员全院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毕业生联系工作。日常生活中,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全程式就业指导”。

群策群力 全程指导——谈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做法

谢 瑶

近年来,针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院党政领导给予高度重视,经常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分析就业形势,一致认为我院本科专业多为基础性长线专业,毕业生原本就业就不容乐观,对口单位原多为事业型单位,近年来这些单位由于编制调整等原因,一般缺口较少,且需求人员一般要求具备研究生学历;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一直较大,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去基层单位就业已成趋势,到基层单位就业,对充分发挥学生才智,支援西部建设发展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是,我院是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见长,随着国家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考研必然成为我院学生的首要选择。

在此形势下,经过反复认真分析,我院制定了“以考研为主;面向基层,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就业指导思想,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关注就业

首先,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院领导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全面分析就业形势,指导院学工组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就业工作指导原则,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动员全院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毕业生联系工作。同时动员专业教师做好毕业生考研指导工作。

最后,在毕业生外出求职过程之中,院领导尽全力提供帮助,如亲自为毕业生写推荐信等,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二、制定制度,规范管理,有效指导就业工作

院学工组立足实际,制定了《历史文化学院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暂行办法》,并于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并通过了该项办法,在工作中予以贯彻实施。

院学工组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本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学习教育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相关网络视频会议精神,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规范管理,落实制度,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三、从低年级做起,加强生涯规划指导,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

从事辅导员工作这么多年,在工作实践中遇到很多学生存在专业选择、学业目标确定、未来考研、就业方向的规划等生涯发展方面的困惑。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低年级做起,指导他们尽早树立职业规划及生涯发展的观念。利用职业规划课堂,教授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同时在职业规划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规划与生涯发展的观念,从而能够利用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学习生活,制定生涯目标,理性决策。同时利用兰州大学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咨询中心,借助专业的生涯辅导与咨询人员的力量给予学生更为专业化及个性化的指导。

日常生活中,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全程式就业指导”。具体说,针对大一学生,主要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个人探索;针对大二学生,引导他们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利用各种平台塑造完善自我,理性认知自我;针对大三学生,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努力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明确考研或就业方向;而针对大四毕业生,则应该在就业政策、面试技巧、求职心态等方面给予专门指导,同时针对他们在求职或择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进行个性化分类指导,四个阶段相互承接,有机联系,形成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从而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不断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加大力度促进就业

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我院结合专业实际,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从低年级做起,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和各种实践活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工作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以“考研为主、分类指导”的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或不要拓宽就业渠道,积极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等。(www.chuimin.cn)

五、针对毕业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1.考研指导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的考研动员工作。每年春季学期都要召开榆中校区三个年级学生的动员大会,届时将邀请专业教师为同学们尤其是即将面临考研的大三学生答疑解难,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及早的、合理的确立考研目标,增强必胜信心。为了进一步夯实考研动员的成果,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考研复习,每年10月份考研报名前夕学院还要针对大四学生再次召开考研座谈,进一步强调考研的重要性,督促毕业生充分备考,鼓励学生坚定信念,一鼓作气,将考研进行到底。

2.就业指导

院学工组每年9—10月份都会为毕业生做专门的就业指导讲座,让每一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面试技巧,求职礼仪、择业心态等方面的知识。平时,院学工组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随时提供咨询与服务,同时根据每一位毕业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在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方面多下工夫,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周”等活动。结合我院往届毕业生就业的几个方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择业意向,公务员(“省委组织部选调”、地县基层公务员招考)、基层中学(“农村教育硕士”“西部特设教师岗位”)、基层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三支一扶”)等,邀请成功校友回校就相关行业的用人要求、所需要具备的工作技能及求职经历等与学生进行座谈和交流,从不同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出发,给予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指导,以此带动整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创业教育方面,将在利用学校的信息及资源的基础上,举办相关政策讲座、创业课程培训、邀请成功创业人士来校与学生交流座谈,配合学校就业办共同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建立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六、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

当前由于网络的发展,多数毕业生主要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学院毕业生辅导员可利用网络来展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咨询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毕业生思想状况、促进师生交流,而且还可帮助学生拓宽职业视野、调整就业心态、解决生涯规划及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另外,还可尝试利用往届毕业生的QQ群等联系平台,安排固定时间让在校学生在网上与往届毕业生就职业规划、求职就业等相关内容进行咨询和交流。往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经验和工作领域的经历往往都是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所渴求的,由他们对这些在校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求职择业等各方面的指导,比专职教师更亲切,更有说服力。如果这种方式能够顺利推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将对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形成极大的推动作用。

七、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

院学工组通过网络、报刊、毕业实习单位、教师推荐、往届毕业生及校友推荐等多种途径广泛联系就业单位,多方收集就业信息。

学院就业工作小组多次开会分析我院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认为应加强学院校友资源的利用,将他们请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座谈,用他们奋斗、失败、成功的经历来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为将来迈入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通过向专业对口单位及往年接收我院毕业生的单位寄发毕业生推荐材料,院领导亲自为毕业生写推荐信,主管就业老师带领学生与用人单位直接接洽面试等方式群策群力、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地发挥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今后,院学工组将在一如既往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基础之上,注重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开拓创新,努力使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