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BISU与康奈尔大学旅游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对比由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与国外发达旅游院校相比,首都旅游高校在产学研一体化形式和内容方面已经和国际接轨,但是在规模和深度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2023-11-27
旅游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探析
苏丽娟
引 言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为旅游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中国仅地方旅游外汇收入达1千万美元,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外国人2 193.75万人(1),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更成为2010年中国旅游业增长的驱动因素,总体来看,中国旅游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并将在2010年实现了更好更快增长。在此背景下,旅游人才市场急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依然遭遇各种问题。
一、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人才市场目前存在需求与供给错位的情况:旅游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旅游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旅游行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就业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或到中等旅游职业院校担任教师,或考研,或谋求其他形式的就业,“有业不就”的现象已十分突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是对当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真实写照。
1.表面重视人才建设与实际运作差距甚大
各地“重旅游促销,轻人才培养”的现象很普遍,一些地方每年的宣传促销经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但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才几万元。旅游企业也舍不得投入,且短期行为严重。
2.旅游人才培养(教育)与市场(产业)需求相脱节
许多旅游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全才”“总经理的摇篮”上,但有的本科毕业生连一个旅游营销计划都做不出来。此外,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滞后市场需求,不以是否适应行业需要为标准,不以就业为导向。
3.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院校学生就业难
我国旅游业用人的现状是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我国不少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低,或因外在形象不满足用人单位要求或待遇太低流向其他行业,出现了企业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从需求层面看,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大量旅游人才需求。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5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35 208个,2006年,全国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799万,新增就业人数近50万人,旅游行业由于其特殊的季节性,需要很多的季节工,又因其产业协同性较强,使其间接就业人数庞大,据统计其数量是直接就业人数的5倍。
4.人才流失严重与企业用人失衡
由于其他行业的强有力竞争,目前旅游行业的吸引力正在减弱,旅游行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不少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以人为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为迅速取得效益,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而太专注于抢挖高素质的人才,形成了几个职业经理人被挖来抢去的怪现象。企业员工也往往因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等原因而跳槽。
5.旅游人才在旅游行业就业率低
近几年来,旅游人才的就业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对某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跟踪观察发现,毕业后1年内从事旅游业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一半;在旅游行业就业但准备两三年离开旅游行业的人有一半以上,还有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准备在旅游行业就业。旅游人才转行、跳槽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显示,全国旅游高校旅游专业就职于旅游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仅为毕业人数的30%左右。(2)(3)
二、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分析
目前,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缺乏特别是对文学、史学、地理知识知之甚少,出现经常性的常识错误;语言能力特别是外语能力不强,缺乏与各类人群的沟通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脱离实际;综合素质过低,专业技能不过关;独立上岗速度慢。旅游企业为招不到合适的旅游人才而苦恼。高层次、高素质和小语种旅游人才缺乏。
就目前的旅游行业要求而言旅游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应面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适应时代、适应行业的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使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达到“三懂”(懂文化、懂管理、懂商务)、“三会(会服务、会策划、会推销)、“三善”(善外语、善公关、善微机),从而实现旅游教育服务旅游行业的目的。(4)
三、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人才
旅游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适应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走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办学的道路,服务地方旅游业,探索和建立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崭新教学体系。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规划课程安排,既可以体现出旅游专业应用性强的目的,同时又满足了受教育者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旅游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课程要占一定比例。旅游学科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旅游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但现在绝大多数旅游高等院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经费问题、学生安全问题等,采取的教学方式基本是室内的纯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强迫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直接导致学生只能浅薄地想象书本上介绍的内容,而无法实地感受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导致学生对实践缺乏一种感性认识,直至到行业企业面试、就业时,才发现与行业的老员工、管理者没有共同语言,沟通存在很大障碍。
2.转变旅游教育思想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国际性等特点,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懂专业、会实践,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践课,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转变原有的教育思想。
(1)教师可以从事“第二职业”
教师可以或者说应该允许教师在旅游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第二职业,或兼任顾问工作,从事实践性很强的诸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饭店管理、导游、餐饮服务等工作,加强教师的感性认识,丰富实践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跟踪旅游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还可根据旅游教学具体情况,每学期选派1~2名教师去旅游相关部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所有教师在计划期限内都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两条途径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实践教学素质。
(2)旅游院校(专业)应聘请兼职教师
由于我国旅游教育事业起步较晚,目前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是出于对旅游事业的热爱从其他相应专业转行来的,虽然他们在旅游教学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他们对旅游业缺乏深入的研究,缺少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因此,从旅游行业聘请兼职教师就显得非常必要,但要从旅游业中聘请到既拥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比较困难,但只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某一技能,都可考虑聘请,以弥补在职教师及学生实际经验不足。但聘请兼职教师必须是急需的专业教师,且不宜太多。(www.chuimin.cn)
(3)选派教师出国进修
同样由于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晚,积累的教学经验较少,相比之下,国外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先行了一步,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学他人之长,为我所用,选派教师出国进修也是一条可行之路。我国建校较早的旅游院校(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北京旅游学院、南开大学旅游系)每年都挑选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发达国家的旅游院校(如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瑞士洛桑旅馆学校等)进修学习。有条件的院校可考虑引进国外专业教师,引进的目的是以引进教师为桥梁让国内教师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并丰富专业知识。
3.更新旅游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旅游院校(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是填鸭式、灌注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启发式教学使用较少,以下旅游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教师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有关课本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可应用在饭店管理、客房管理、旅游法规、导游学等专业课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但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注重向实践学习,收集整理有关教学案例。
(2)形象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有一定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例如,餐饮教室内墙上可事先张贴有关食品的种植、收获、加工过程,有关菜肴的制作程序,桌上摆放各种酒品及相互配套的器具、饮具。教师可随手指点以物示意,直观易懂,酒品与饮料课学生可亲自调酒、品酒,更是形象生动。该方法可采用在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品与饮料课上。
(3)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感受他们不同的心理,站在他们的角度讲话。这种教学方法可大量使用在旅游英语、饭店服务与管理、导游学的教学中,如讲解饭店服务与管理课程“前厅接待”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和服务员进行正式的问候、迎宾引座、推销菜肴、上菜斟酒、收银找零、送客引路等,模拟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样,旅游英语教学更是少不了模拟教学方法,上述旅游服务过程就是很好的英语模拟操练过程。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模拟教学法的补充和完善,它是把课堂搬到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工具或模拟实验室中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难度,但能使学生得到锻炼,毕竟“绝知此事要躬行”。例如,学习做床的方法最好是在饭店客房里进行,讲解导游英语最好去旅游景点为自己人或他人实际导一次,这样和模拟教学法中的导游感觉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当然,教学方法的更新与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分不开,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学设施才能使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室应设有投影仪、录像机,此外还应有模拟前厅、客房、餐厅等教室。
4.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 语
面对旅游人才供需问题,旅游主管部门、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应共同面对,采取措施,形成合力,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好市场需要高素质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http://www.cnta.com/html/rjy/ index_2.html.
[2]胡勇兵,纪丽华.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高教高职研究[J].2010(2),214~215.
[3]高雅.旅游人才供求结构分析.学术争鸣.[J]2010(3),10~11.
[4]黎洪米.广西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管理科学.[J]2010(2),92~94.
[5]程海峰.基于旅游市场供需现状的旅游人才培养探究.中国集体经济[J] 2009(2),133~134.
【注释】
(1)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http://www.cnta.com/html/rjy/index_2.html。
(2)胡勇兵,纪丽华:《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载《高教高职研究》,2010(2),214~215页。
(3)高雅:《旅游人才供求结构分析》,载《学术争鸣》,2010(3),10~11页。
(4)黎洪米:《广西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载《管理科学》,2010(2),92~94页。
有关史苑育英集:兰州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章
2-5BISU与康奈尔大学旅游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对比由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与国外发达旅游院校相比,首都旅游高校在产学研一体化形式和内容方面已经和国际接轨,但是在规模和深度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2023-11-27
按照饭店中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养 ,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制定培养计划 ,并构建与此相应的课程体系。其次 ,饭店管理专业课方面 ,要注意教材的选择。......
2023-11-27
因为女性在行业中一般占有较低层次的岗位,所以旅游业这个“女性行业”却依然被男性领导着。从国内外旅游高校的培养情况来看,对于女性产业领袖的培养还未引起普遍的重视,即使在以培养领袖为使命的众多美国旅游高等院校中也未有专门的女性领袖培养计划。因此将该教育现状、旅游业“女性行业”特征和“全球产业领袖”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研究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女性产业领袖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2023-11-27
日本的旅游教育也充分利用产官学体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大力推动旅游教育的发展。为了响应《观光立国行动计划》的号召,日本国立大学积极行动起来开办旅游教育。正是由于这种产官学三位一体的密切合作,当前日本旅游教育才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态势。......
2023-11-27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也以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闻名世界。洛桑认为,团队合作是塑造酒店产业领导人特质的最好方法。洛桑学生的多元文化构成使得如何处理文化冲突成为每位学生必需掌握的本领。洛桑帮助学生去发现,学习管理他人的先决条件是学会管理自己。洛桑的教师入职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洛桑酒店管理的教师有近20个不同国籍。......
2023-11-27
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本科生教育采取研究型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团队,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适应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2023-11-29
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对于作为文科类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别具有借鉴意义。下面,笔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对于国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启发。因此,学校内部有一个人数可观、责任重大而工作效率又高的合作教育管理机构是国外职业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如日本的产学恳谈会、英国职业资格委员会、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等。......
2023-0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