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

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

【摘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矿产和牧业,新城搬迁、集中定

第二节 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民族音乐教育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经过新城搬迁、集中定居合并以来,使得教育资源合并,促进民族教育迅速发展,这一点是甘肃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没有的优越之处,现有县中学、县小学两所学校,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对该县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获得了全面的了解。

一、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现有教职工71人,由哈、汉、回、锡伯、裕固五个民族组成,专任教师66人,其中哈萨克族教师20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28.1%。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28人,本科学历51人。

音乐师资情况:1名专职音乐教师,女,哈萨克族,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大专,声乐专业,擅长电子琴、手风琴,能制作简单的音乐课件(如幻灯片等)辅助教学。

学校音乐教育设施、硬件条件情况:学校有音乐教室,但没有钢琴,主要是没有主攻钢琴的专业教师。教师在音乐教室上课居多,偶尔在各班教室流动上课。

音乐课开设情况:初中年级每周1节音乐课,一学期20周,保证16周课时,音乐课没有被其他课挤占现象。高中取消音乐课,主要是因为学校缺乏音乐、艺术鉴赏方面复合型的音乐教师。

音乐课教学形式、使用教材、教学乐器等情况:教师使用汉语授课,期间插入哈语。使用人教版新教材。音乐课上教师使用电子琴或手风琴作为伴奏乐器。

学校开设的音乐兴趣活动情况:学校开设民族艺术兴趣小组,一学年举办文化周、校园艺术节、放飞五月、校园歌咏比赛等各一次。

民族特色音乐教育(是否学习民族歌舞编制校本音乐教材等)情况:学校利用音乐课或者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由音乐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特色民族歌舞,组织排练、演出,还开设乐器班,如冬不拉的弹奏。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现无校本教材,正在探索当中。

民族艺术特长生继续教育、就业情况:少数民族音乐特长生毕业后有考取新疆奎屯教育学院艺术系的,还有的孩子在本县歌舞团、文工团工作。

学校对音乐教师如何评价:年终音乐教师由学校音体美教研组考评,有考试、考核两项,以前是根据音乐课课堂教学情况来评定,现在学校尝试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来考核,这样可以更好地测评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系原城关小学、民族小学合并新建的完全小学。共有教职工74人,其中少数民族12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3%;学生729人,其中哈萨克族学生250人,其他民族学生21人,汉族学生458人,哈萨克族学生占36%左右,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音乐师资情况:专职音乐教师1名,兼职音乐教师5名,教师第一学历:酒泉师范,二次学历:大专。专职音乐教师,女,哈萨克族,声乐专业,能熟练操作电脑,能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音乐课件,辅助教学。(www.chuimin.cn)

学校音乐教育设施、硬件条件情况: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师流动到各个班授课,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可供音乐课使用。

音乐课开设情况: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一至六年级均开设音乐课,一二年级每周2节,三至六年级调整为每周1节。各年级音乐课均没有被其他课挤占的现象。

音乐课教学形式、使用教材、教学乐器、新旧音乐教材对比情况:教师以讲授课本内容为主,音乐活动课有时加入哈萨克族歌舞,并在学生感兴趣的地方适当延长课程时间,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学校一至四年级用湘教版新教材,五六年级用人教版教材。音乐课使用教材配套的光盘、磁带等。学校没有钢琴,教师上课时使用电子琴、手风琴、冬不拉作为伴奏乐器。新旧教材对比:内容上,新教材更加丰富,与学生互动性更强。

学校开设的音乐兴趣活动情况: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周二兴趣小组,周四特长兴趣小组。学校现有二三百人的大型合唱队、乐器特长班等,乐器特长班主要是学习手风琴、电子琴、冬不拉(以哈萨克族学生居多),学校为学生提供一部分乐器。冬不拉每周坚持训练,学校冬不拉的师资力量较强。

民族特色音乐教育(是否学习民族歌舞、编制校本音乐教材等)情况:教师在音乐课上完成课本教学内容后加入本民族的歌舞。课间组织学生练习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月光拍手舞”等,受到学生欢迎。

学校、社区、教育局经常组织民族文艺活动情况:自治县周末广场的文艺活动,每周都演出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藏族歌舞,使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增多,对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音乐课没有相应的乡土教材。

民族艺术特长生参加全国、省市及本地区演出活动情况:学生参演的哈族歌舞获省级二等奖。民族学生去新疆录制歌舞音乐电视节目。哈萨克族学生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的“我爱诵读”节目时,将哈萨克族歌舞表演作为才艺展示,深受观众好评。

学校对音乐教师评价情况:年终专职音乐教师要以课堂教学、音乐学科活动的教学成果参加测评汇报,学校随机抽一个班的学生配合音乐教师完成综合评价。

三、阿克塞哈萨克县中、小学音乐师资方面存在问题

(1)民族音乐教育优质资源匮乏且配置还不够均衡。由于受地域、基础条件、办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民族音乐教育优质资源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与外地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2)民族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水平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是专职音乐教师缺乏,兼职音乐教师的比例占多数。教师除参加过酒泉地区新课改的培训外,没有机会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或进修。二是中小学现有音乐教师学历、职称相对偏低。目前中小学音乐课任课教师大都不是师范音乐专业院校毕业,这是导致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音乐师资不仅数量少,而且学校用于音乐教师培训的经费预算和拨款有限,造成培训的人数、次数和层次大打折扣,音乐教师不能更加及时地了解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教法和相关信息。要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这样一个民族地区进行教学工作,汉族和民族教师“双语”授课的能力都有待于加强,应促进教师尽快实现“双语”的转型,以适应教学需要。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矿产和牧业,新城搬迁、集中定居后,绝大多数牧民已不在牧区放牧,而是雇工放牧,自己待在家中,在无草期牛羊过冬的草料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给牧民的。近几年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思想观念有所转变,学习音乐的孩子也多了起来,阿克塞哈萨克民族虽然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没有专业老师,想学音乐的孩子只能去最近的敦煌市(距离70千米)、酒泉市或新疆、兰州等地求学。这样孩子和家长都很辛苦,经济投入大,就打消了好多人的音乐学习之路,近几年本县考入音乐院校的学生只有二三人。

(4)民族学校音乐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全县民族音乐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从纵向看虽然有了新的提高,但从横向看,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尚有不少差距。一些民族学校音乐教育比较粗放,缺少特色,不少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授课的水平还较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长期以来文化发展滞后,交通、通讯不发达,许多音乐师范生更愿意留在城市工作,已经来的也千方百计跳出去了。人们喜欢在经济、文化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生活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相信这种状况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得到改观。正因如此政府应该大力给予教育支持,加大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吸纳,这样才能转变音乐学生培养规模,满足全县的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求。落后的教育观念也直接影响到该县学校音乐老师的吸纳、选拔、任用与提高。由于追求升学率,部门、学校、家长都对音乐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不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过程中的作用,在对部分教师进行的访谈中也得知,虽然音乐课没有被挤占现象,但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主科”和“副科”的偏见,认为“音乐课”是“副科”(实际上“美术”、“体育”也存在着同样的、被当做“副科”的命运,和音乐课一起被称作“小三门”)。在所调查的学校中50%的音乐教师是兼职教师(主要以文化课教学为主,兼带音乐课)。音乐教师在校地位较低,在评优等方面,基本上与这些所谓的“副科”老师无缘,严重挫伤了音乐老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音乐学科的正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