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外报在中国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侵略、奴役、教化的印痕,但我们却无法否认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普及科学知识。新中国刚一成立,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就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科普的重要地位。科普工作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也是大众传媒的主要任务之一。它的专刊《超薄阅读·封面故事》以向读者推荐优秀杂志的形式连续介绍了相当多的科普作品。......
2023-11-09
第六节 哈萨克族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
1.艾比·纳斯尔·法拉比(870年—950年)
公元9世纪—公元10世纪葛逻禄汗国时期哈萨克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通晓多种语言,在哲学、心理学、音乐、文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人文学等领域均有非凡成就,有20余部著作传世。代表作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亚里士多德与埃利亚派之间的鸿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幻想》《科学的起源》《音乐全书》等。
法拉比的族属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但法拉比生活于哈萨克草原的突厥语族人的观点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赞同。正如A.卡斯木江在其《文化史上的法拉比》中认为:“中世纪在穆斯林东方享有第二导师荣誉的艾卜·奈斯尔·穆罕默德·伊本·塔尔汗·伊本·吾孜鲁克·法拉比于870年出生于阿雷斯河流入锡尔河处法拉布地方的一个突厥人家。”据史料看,“法拉比出生于奥特拉尔市(说得更清楚些,是奥特拉尔的瓦西吉村)一个属克普恰克的突厥人家(25)”。另据M.海鲁拉尤夫认为:“法拉比出生于奥古兹或葛逻禄部落的一个突厥军人家庭,他父亲是一个不大的军官。”(26)格比布认为:“最伟大的穆斯林思想家法拉比(公元950年逝世)是中世纪突厥人的后裔。”(27)
法拉比的主要贡献在哲学领域。他首先向东方人民传播古希腊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当时阿拉伯哲学家们把亚里士多德信奉为第一导师,把法拉比认为第二导师。法拉比是音乐数学理论的创始者之一。他曾研究过东方民间乐器及有关物理学规律。如仔细研究过一种名为“各博尔”的有40个音位的乐器,被认为“很可能就是当今哈萨克冬不拉乐器的始祖”(28)。他的著作《音乐全书》是很有价值的研究东方音乐的宝贵财富。
法拉比的音乐理论对阿拉伯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他对中立三度和中立六度这种音乐现象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理论,并用四度相生律的方法将阿拉伯原来的9律延伸到17律。该律学理论,对阿拉伯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为体现在对阿拉伯传统乐器“乌德”的理论解释及艺术实践上。(29)由于法拉比对阿拉伯音乐数学理论的巨大贡献,促使阿拉伯音乐在其理论上形成两大特点。其一,即在音律上有1/4音,在调式上有3/4音。其二,为阿拉伯音乐理论家伊本·西纳提出阿拉伯音乐中的12个调式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产生3/4音的理论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哈萨克族现当代民族音乐文化形态的研究中会发现,哈萨克族民族音乐基本上不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的体例,并呈“一主四少”的特点,即以五声调式为主,调式转换少,复调转换少,复合型节奏节拍少,变化半音少。特别是在乐律中没有四分音,没有“中立三度”、“中立六度”以及游移音(“活音”)等,这与法拉比创造的音乐理论相去甚远。因此,法拉比的族属问题仍存在不少疑问,尚待进一步考证。
2.阿拜·库南拜(1845年—1904年)
哈萨克族,诗人、思想家、哲学家,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中亚细亚成吉思汗山区托布克特部落,是哈萨克族的著名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近代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人,他把哈萨克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以纯洁精练的语言和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长诗、散文和哲学作品,为哈萨克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以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对哈萨克草原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刻细致、入情入理的解剖,提出尖锐而又令人心悦诚服的评判。他善于用非常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并热情歌颂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向往。他以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战斗性的文章启迪了哈萨克人民的思想,赢得了哈萨克人民的崇敬。他的大量诗歌和箴言无论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主要作品有《我当了部落头人》《假如你心中有智慧之光》《玛赫苏特》《艾孜木》等。阿拜的作品有俄、美、英、法、土耳其、中等译本,得到广泛好评。
3.拜山布·杜南拜(1803年—1872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阿尔泰的布尔津县。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拜山布非常喜爱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冬不拉。他性格爽朗,富于正义感,是一位机智勇敢受到哈萨克族人们喜爱的冬不拉演奏家和音乐家。拜山布在七八岁时就表现出了聪明与活泼,他从父亲那里学习了一些冬不拉的演奏技艺。拜山布十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名叫玻孜达合的冬不拉演奏家,此人对拜山布的一生产生较大影响。父亲看到儿子拜山布对冬不拉产生了浓厚兴趣,就恳请琴师教儿子冬不拉演奏技艺。由于极好的音乐天赋和勤奋的学习,拜山布进步很快,从此冬不拉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公元1840年,38岁的拜山布在阿勒泰地区部落选举中成为四个有名的头领之一。在拜山布任职期间,他亲眼看到牧民遭受的压迫,他努力为草原人民解决困难,追求自由公平的理想。由于他主持正义,为民做主,无情抨击当时部落的腐败和不公正,得罪了贵族头领和恶霸们,拜山布在1872年被阴谋杀害。拜山布被安葬在布尔津北面的“吐湖木特”的沙地,坟墓用砖石砌成并保留至今。拜山布的音乐创作与他的生活阅历紧密相关,他创作的冬不拉葵依多反映民情悲凉、主持正义、草原牧歌、美好恋情等,其代表作品有《孤胆英雄》《怒吼的哈里杰儿河》《碎步的红棕马》《瞪着双眼的马》《黑耳骏马》《青斑马》《丝光流彩的黄棕马》《疾风般的褐马》《白棕马》《关于代价的商谈》《四位毕官的商议》《马奶曲》《四位头领》《美丽的双眸》《阿贾尔》《鸟儿飞离》《青山头》《怒吼的哈里杰儿河》《你该有自知之明》《不要摇摆》等,这些音乐作品至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青春。
拜山布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冬不拉作曲家,还是一名技艺精湛的冬不拉演奏家。据他的后人证实,拜山布生前能以娴熟的技艺演奏150多首冬不拉曲,而且大多是由自己创作的。他将哈萨克民族普通的乐器冬不拉作为武器,与音乐旋律倾心相谈,与冬不拉音韵共同感慨,将音乐作为智慧的伴侣、公正裁决的监督员。拜山布谢世已有130多年,他的音乐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哈萨克人民的心中,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立志学习他的冬不拉曲的人始终络绎不绝,从他儿子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子孙,每一代都有冬不拉乐曲作曲家和演奏家。著名冬不拉演奏家、拜山布的弟子玛哈提江就曾培养了一批冬不拉乐手。我们还可以将已经去世的马哈西·瓦力、赛合甫加玛里·托哈、米黑·阿斯克,以及阿勒泰一代还健在的冬不拉演奏家哈里泰·夏里、穆塔里莆·艾力汗、穆塔力甫·艾米热、吐尔逊·卡代依等人算作与拜山布师徒相承的冬不拉演奏家。正是他们年年月月不停地演奏拜山布的冬不拉乐曲,讲述和保存了拜山布冬不拉音乐的故事。
拜山布·杜南拜还是一位为发展哈萨克民族艺术不遗余力并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他将冬不拉从两根弦改造成四根,使每根弦发出不同的乐音,极大地拓展了冬不拉的音域和表现力。1983年,哈萨克斯坦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博拉提·谢尔盖耶夫关于哈萨克民族音乐历史的学术著作,记载了1868年俄罗斯学者帕里拉斯因学术调查游历东部哈萨克地区时,曾经在阔克塔力地方拜见过白山布,还到他的家里去欣赏了有四根弦的冬不拉。俄罗斯学者帕里拉斯曾将这种四弦冬不拉收藏在列宁格勒博物馆,还留下了书面文字资料,肯定了哈萨克民族的艺术水平,并将此介绍给全世界人民。
4.哈依拉克拜·夏列肯(1828年—1877年)
哈萨克族,他从7岁就开始学习吹奏斯布斯额,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吹奏技巧,最终成为当地最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的声誉传遍了伊犁、阿勒泰、塔城的广大地区,创作了《沙勒库列恩》《库热依那克》《思潮》《莫勒阔恩尔》《叶满托勒肯》《笛子曲》等40多首斯布斯额葵依。哈依拉克拜的音乐作品大多是由他的孙子扎蔓别克以冬不拉的形式传承下来,代表作品有:《叶曼河的波涛》《对布塔白的劝告》《微风》《多鬃马与稀鬃马》等冬不拉葵依。哈依拉克拜·夏列肯去世后,葬在塔尔巴哈台山,一个名叫巧其克阿提肯的地方。
5.霍杰克·那扎尔(1823年—?)
哈萨克族,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杰特苏,他的父亲那扎尔是一位能言善辩的词赋家,在当地影响很大,深受哈萨克人民的喜爱,霍杰克·那扎尔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霍杰克经历过的种种磨难丰富了他的冬不拉音乐创作。他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和人民对权贵压迫的反抗,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他创作了近百首冬不拉乐曲,这些乐曲广泛流传在杰特苏、阿尔泰、额尔齐斯、塔尔巴哈泰、博尔塔拉、伊犁等地。其代表作有《努尔哈孜尔恩布了布》《赛里木湖》《康木巴尔》《监狱里的折磨》等冬不拉葵依。
6.阿西木·东希(1896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巩乃斯一个牧民家庭。14岁时他在父亲东希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冬不拉的技术和弹奏冬不拉的技艺,并且有了很大的进步。之后,阿西木遇见了伊犁地区最有名的冬不拉演奏家霍海,并开始进一步学习冬不拉各种弹奏技艺和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他积极参加各种冬不拉的音乐会和比赛,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弹奏水平。1942年,阿西木参加了伊宁市举办的音乐比赛,获第一名,成为当时有名的冬不拉演奏家。新中国成立后,阿西木培养了不少的青少年乐手。1957年,阿西木参加了在首都北京举办的民间作家作品音乐会的比赛中,演奏了他自己创作的《前奏曲》和《白浪》等作品,荣获了“人民作曲家”的光荣称号。阿西木创作的音乐不仅反映人民的心声,还有很多以故事传说和大自然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例如《晨鸟的鸣叫》《行进的骆驼》《葵巴斯》《忠告》《阿克托肯》《贪人的罪恶》《布克铁尔格》《铁尔买曲》《友谊长存》等。
7.阿西木·冬切(1896年—1962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巩乃斯草原贫苦牧民家庭。冬不拉演奏家。1957年获“民间乐器演奏家”称号。其代表作品有《库旺德克》《凯艾斯》《铁尔曼》《奎巴斯塔尔》等,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的宝贵财富。
8.霍夏乃(1897年—1982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巴里坤县牧民家庭。斯布孜额演奏家。他继承祖传的吹奏技艺,多次获得民间乐器汇演大奖。其演奏特点和技法广为流传。
9.苏里坦·买吉提(1911年—1982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塔城。冬不拉演奏家,民间艺人(阿肯),新疆民间文学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其主要作品有弹唱歌曲《欢乐的冬不拉》《唱我自己》,黑萨《黎明前》《赛里木湖的传说》《萨巴克》等,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短小精悍的铁尔麦、托尔傲等弹唱诗歌。他的部分作品被收入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遗产》和《曙光》等书中。苏里坦的黑萨《阿勒卡勒克英雄》的收集、整理中珍视哈萨克黑萨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为黑萨的搜集整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10.达吾提·努尔坦(1912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塔勒达乡牧民家庭。斯布孜额演奏家。创作了大量的斯布孜额乐曲,其代表作有《父亲的烦恼》《阿嘎依阔克》等。
11.马力克·西范(1924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莫合尔乡。冬不拉演奏家、作曲家和戏剧家。1953年开始从事音乐创作,其代表作品《牧羊人之歌》《草原上的达来西》等歌曲曾多次获奖。他在哈萨克音乐文化和歌剧艺术的发展中成绩显著,多次得到各级的表彰。
12.艾力甫别克·别尔格拜(1928年—1975年)
哈萨克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冬不拉演奏家、作曲家。自幼随伯父学习冬不拉,1950年到伊犁歌舞团工作,曾多次获奖并出访演出。他创作的冬不拉乐曲《伊犁天马》《胜利前进》《初春》等,歌曲《歌唱解放军》《草原就是我的家》《拖拉机手之歌》等,均成为伊犁歌舞团的保留节目。
13.塔依尔·别尔格拜(1929年—1987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阿勒泰牧民家庭。冬不拉演奏家、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冬不拉乐曲和歌曲,代表作品有《库斯巴萨尔》《白色岛屿》等,深受广大哈萨克族群众的喜爱。
14.穆塔里甫·阿布都热合曼(1934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伊宁县哈拉尕什村。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是一位演出民歌的民间歌手。他的演唱感情丰富、生动,富有民族特色和独特风格,演唱的民歌《十七个姑娘》《心爱的色吾列姆》《阿勒孔鄂尔》《阿克比开》等,创作歌曲《歌唱解放军》《赛里木湖》《人民公社好》等,在哈萨克群众中深受欢迎。
15.阿布来·贾布合拜(1935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作曲家。阿布来·贾布合拜是国家二级作曲、全国音乐家协会新疆分会的委员,曾经致力于研究伊犁民间哈萨克音乐,其作曲的《牧歌》《母亲之歌》《伊犁风光》等作品在全国都曾经很有影响。
16.卡玛勒·依西克拜耶娃(1936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塔城地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1954年国庆五周年纪念活动,她在京演出,受到周总理的接见。曾赴苏联和欧洲访问演唱,被誉为“年青哈萨克歌手”和“中国的百灵鸟”;在土耳其演出中,她获得两枚奖章。卡玛勒的演唱热情奔放,声音清脆明快,台风自然朴实。她还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代表作品有《万岁,中国共产党》《摇篮曲》《我要永远歌唱》等。(www.chuimin.cn)
17.萨黑·海拉斯(1937年—2008年)
哈萨克族,出生在塔城地区托里县玛依勒陶山下的哈孜勒阔拉。音乐教育家、歌唱家,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哈萨克族声乐教育家之一。他一生热爱音乐,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哈萨克族歌唱人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哈萨克族民歌,被誉为“托里草原上的一只夜莺”。代表作品有《美丽的赛里木湖》《金色阿勒泰》《梦幻伊犁》《挤奶嫂子》《萨尔布拉克》等,其中《美丽的赛里木湖》几乎成了哈萨克族人家喻户晓、人人爱唱的歌。
18.别尔德汗·阿拜(1940年—1990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额敏县玉什哈拉苏乡喀拉卡门村。著名的阿依特斯阿肯、诗人、歌唱家。1979年应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使哈萨克族民间艺术阿肯弹唱在国庆庆典上向全国人民唱响,并且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别尔德汗·阿拜创作了大量深受群众喜爱的歌词、阿肯弹唱词,多次参加区内外阿肯弹唱会并七次荣获地州级阿肯弹唱一等奖。有近百首歌词、阿肯弹唱词发表在区内外各大报刊上,他所有的作品已经编写成阿肯弹唱集,并出版发行。他创作的歌曲《故乡》《我的父亲》《父亲的期望》在哈萨克人民中广为传唱。2007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授予别尔德汗·阿拜功勋阿肯荣誉称号。
19.哈米提(1941年—)
哈萨克族,出生于新疆伊犁地区。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文职少将。1985年赴上海参加了“三军歌唱音乐会”的演出,独唱、重唱均获一等奖。多年来他在电台、电视台先后录制歌曲200多首,并出版发行了五盒歌曲磁带,收集整理民歌300多首。哈米提热爱声乐艺术,对待艺术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的演唱声音洪亮、音域宽广、流畅自如、音色圆美,表演热情大方、亲切幽默、风趣、昂扬激越、感染力强,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哈米提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哈萨克族男高音歌唱家,为我国及新疆的民族声乐艺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除上所述外,还有达吾列特·哈力克、居马汗·肖提巴克、加玛尔汗·喀拉巴特尔、库尔曼别克·再屯哈孜、巴代提·艾合买提江、库里曼·却兰巴依、卡日木·阿布都热合曼等著名的哈萨克族音乐艺术家,为弘扬和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注释】
(1)丁晓莉:《论哈萨克族民族音乐》,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丁晓莉:《论哈萨克族民族音乐》,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丁晓莉:《论哈萨克族民族音乐》,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3卷)》,408页,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5)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3卷)》,410页,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6)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3卷)》,410页,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7)丁晓莉:《论哈萨克族民族音乐》,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8)丁晓莉:《论哈萨克族民族音乐》,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9)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1卷)》,417页,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10)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1卷)》,418页,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11)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1卷)》,419页,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12)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1卷)》,420页,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13)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1卷)》,423页,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14)王曾婉:《哈萨克族传统音乐》,见《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511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15)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见《西域音乐史》,214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16)“巴德克”系男女之间不拘礼仪而自由、随意演唱的戏谑曲。
(17)关也维:《火不思考》,见《丝绸之路乐舞艺术》,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18)宋博年,李强著:《西域音乐史》,216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19)宋博年,李强著:《西域音乐史》,216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0)《旧唐书·音乐志》。
(21)宋博年,李强:《西域音乐史》,见《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新疆分册)》,219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2)宋博年,李强:《西域音乐史》,221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3)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211页,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24)《古代哈萨克音乐舞蹈艺术与中原的交流》,http://music.83583.cn/view-49157-3.html。
(25)《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的伟大学者们》,25页,阿拉木图,1965年俄文版。
(26)《法拉比、时代和学说》,155页,塔什干,1975年俄文版。
(27)H.A.R.格比布:《阿拉伯文学史》,见《西域音乐史》,228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8)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208页,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29)赵宋光:《关于3/4音的律学假设》,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2)。
有关哈萨克族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文章
尽管外报在中国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侵略、奴役、教化的印痕,但我们却无法否认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普及科学知识。新中国刚一成立,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就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科普的重要地位。科普工作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也是大众传媒的主要任务之一。它的专刊《超薄阅读·封面故事》以向读者推荐优秀杂志的形式连续介绍了相当多的科普作品。......
2023-11-09
图9—10 菲多·凯特鲁克菲多·凯特鲁克是苏联著名的动画大师。1976年,菲多·凯特鲁克被授予苏联国家奖。其中第三部是菲多·凯特鲁克和根纳季·索科尔斯基共同执导的。1993年4月,菲多·凯特鲁克和其他三位著名的动画师成立了莎尔工作室和动画学校。菲多·凯特鲁克的作品脱离了动画片多以神话、民间故事等为题材的局限,而是结合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立意深刻,严肃而不失幽默。......
2023-10-15
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在一些修养较高的文化人里,音乐以诗歌形式被吟唱。古代希腊的诗歌和音乐是联系在一起的,诗歌吟诵总是伴随着音乐。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抒情诗在古希腊兴盛起来。古希腊的哲学家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他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最好地说明宇宙现象。......
2023-10-26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哈萨克民歌风格特点形式,与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地理环境、劳作方式等密切相关。总之,哈萨克族民歌音调散发着浓厚的牧歌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草原风格和个性。......
2023-11-30
我国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不胜枚举的民间乐曲,涌现出数不胜数的以音乐为职业的“阿肯”。哈萨克族的音乐已渗透在该族人民生活的各领域,乐曲与歌词之数量是难以胜数的。实际上在哈萨克族各地民间广为流传的还有10首阔恩尔。冬不拉乐曲是哈萨克族民间乐曲中最大的音乐珍品。一般认为,哈萨克族民族民间器乐曲从内容上可分为四大类。......
2023-11-30
初到甘肃时放牧于疏勒河、托赖、鱼儿红、敦煌等地,与早期到达这里的哈萨克族诸部汇合,后有一部分移至酒泉、张掖等其他地区。这既是哈萨克族由新疆东迁甘肃最多的一批,也标志着新疆哈萨克族大规模东迁甘肃的基本结束。......
2023-11-30
笔者认为,在当今中国对哈萨克族民歌分类法研究中,新疆民族音乐理论家韩育民先生的研究方法值得注意。在民间,哈萨克族对民歌有着自己的称谓,一般习惯将民歌分为“安”和“吉尔”两大类。......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