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研究

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研究

【摘要】:第一,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主要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构成各种调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与欧洲大小调体系相融合的特征。

第四节 哈萨克族民族音乐文化特点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属欧洲音乐体系与东亚音乐体系的混合类型,在音阶、调式、旋律等方面显示出东西音乐文化的交融现象。比如哈萨克民歌多用七声音阶,但有时旋律进行中却具有五声性特征;民歌和器乐曲的调式常使用do、sol、re、la为主音的四种调式,有别于欧洲音乐常用的大小调体系;旋律常用重复模进和展开的手法,喜用带副歌的二部曲式,与欧洲旋律运动形态和结构原则相似;节奏和节拍具有不规整、多变的特点。应当看到,任何民族的音乐文化及相应的音乐形态,都具有其历史的承继性。通过对哈萨克族当今民族音乐的考查就会发现,哈萨克民族音乐基本上不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以五声调式为主,少调式转换,少复合型的节奏节拍,少变化半音。特别是在乐律中没有四分音,没有“中立三度”、“中立六度”以及“活音”等。

第一,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主要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构成各种调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与欧洲大小调体系相融合的特征。旋律进行中还有降si的特征音出现,这对形成独特的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民歌中也经常采用特殊的七声音阶调式,它是在五声音阶调式基础上加入降si和si构成的。在一首民歌中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并存的现象也有出现。

第二,哈萨克族民族音乐旋律多以扩展、模进和重复变化等手段为主,也常有跳进。有时有调式交替和转调。旋律常有呼唤性曲首,曲首的音调常为四五度的跳进音程构成。曲首的音调即可构成歌曲的核心音调。

第三,哈萨克族音乐结构比较自由,多有非方整性特点。乐段(www.chuimin.cn)

常由不等长乐句构成。单乐段基础上加副歌是较典型的结构方式,副歌往往就是主部的扩展和变化重复。复乐段多为单乐段扩充发展而来。

第四,哈萨克族民歌的歌词多为四行一段,每行为十一个音节,副歌歌词每行多为七个音节。十一个音节的歌词,每句又分为若干音节,大致分为四三四式和三四四式两种。歌词中多比兴、问答、直叙;衬词,衬句运用十分广泛。有些民歌的衬词即为歌名,并押尾韵,这是哈萨克族民歌歌词特有的规律。

第五,哈萨克族音乐节奏、节拍多有自由变化的特点。除二拍子、三拍子为基本节拍外,还常用复合节拍,并常有节拍变化,有时十分频繁,在一首民歌中常常出现多种不同节拍变化。如《猎人的心愿》曲目中共出现了6种节拍:(5/8、4/8、3/8、2/4、3/4、5/4),《宝石》用了5种节拍(5/8、3/4、2/4、3/8、4/8),《赛吾列玛依(一)》用了5种节拍(6/8、5/8、7/8、3/8、4/8)。旋律进行中也常有自由延长的现象。上述特点在哈萨克族民间乐曲和阿肯弹唱中同样存在,其变化更加复杂多样。(20)

第六,哈萨克族民歌广泛地运用七声音阶,同时也使用着五声或五声基础上的六声音阶。那些古老的对唱歌曲,常常使用着五声调式音阶。哈萨克人民所创造的优美、宽广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歌,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