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亮点,助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亮点,助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摘要】:加快推进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技上,航空产品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能够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其技术扩散率高达60%。随着中国商飞公司的成立和中航工业集团的资源整合重组,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迅速。

加快推进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

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军事上,世界军事大国把航空武器的发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争夺新世纪军事斗争的“制高点”。经济上,航空工业的战略地位突出,投入产出比高达1∶20,并能有力带动冶金化工、材料、电子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科技上,航空产品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能够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其技术扩散率高达60%。

航空工业军民通用性很强,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关研究表明,如将船舶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设定为1,则小汽车为9,彩电为50,计算机为300,喷气式飞机为800 ,航空发动机为1400。尤其是以大型客机为主导的民用航空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一、国内外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1.大型客机

大型客机也称干线飞机,指100座以上、航程在3000公里以上的飞机。当前,欧美等航空强国形成了以民机产业为主体的航空工业格局,其民用飞机产值约占航空总产值的70%。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两大航空制造业巨头垄断全球干线飞机市场,激烈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美国波音公司现有的主要民用飞机产品包括737、747、767、777系列飞机和波音公务机。新产品研发的重点是波音787梦想飞机和747-8。全球现役的波音民用飞机接近12000架,约占全球机队总量的75%。公司创建于1916年,多年来一直扮演着世界民用飞机制造业老大的角色,其用户遍布140多个国家,业务部门分布于美国的20多个州和全球70多个国家,主要业务基地集中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南加州、堪萨斯州的威奇托、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等地,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之一。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已开发了十几个系列的干线飞机,覆盖了整个干线飞机市场,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555座级的A380飞机就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20世纪70年代末,空客飞机的市场份额仅占10%,80年代末上升到20%,90年代中期达到30%,2010年市场占有率达到52%。公司成立于1970年,由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四国联合创建,总部设在法国图卢兹,经过40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干线飞机制造业的两寡头之一。

2.支线飞机

支线飞机指100座以下,航程在3000公里以下的民用飞机。在世界支线飞机领域,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是这个市场中的胜出者,但还未形成垄断市场的局面,因此支线飞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主要产品有ERJ145喷气系列和E-喷气飞机系列两大系列商用飞机,以莱格赛(传奇)600为龙头的四款公务飞机以及多种军用飞机。成立于1969年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如今已跻身于世界三大商用飞机制造商之列,成为世界支线喷气客机的最大生产商,其民用航空产品已被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中国等40多个国家的世界主流支线航空公司选为主力机型,占据了世界支线飞机近5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庞巴迪公司在支线飞机和公务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据庞巴迪公司年报,2008年公司在民用飞机领域的总收入为97亿美元,其中78%来自飞机制造,16%来自与飞机相关的服务;当年净增飞机订货量698架,交付飞机361架。公司创建于1942年,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是制造支线飞机、公务喷气飞机和水陆两栖飞机的领袖,提供公务喷气飞机部分所有权计划和包机服务,并为公务喷气飞机和支线飞机市场以及军用领域提供技术支持、维护和飞行员培训。

3.通用飞机

通用飞机是除军用飞机、民航班机之外所有飞机的统称。目前,全世界约有各类通用飞机34万架,占所有飞行器总数的70%。在飞行训练、防灾救灾、医疗救护、地矿勘察、海疆巡逻、农林作业、工业作业、公务飞行、航空旅游、私人飞行等100多个行业广泛使用。

美国拥有大量通用飞机、发动机、螺旋桨、航空电子系统、通信导航系统等主要机载设备、原材料研制企业和机构;拥有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发展系统,约60万人拥有飞行驾照;约30000架飞机由个人驾驶进行商业飞行;约10万架飞机为私人使用;约1.5万家公司拥有自己的通用飞机进行公务飞行;通航飞机年飞行2700万小时。美国是通用航空产业最大的国家,也是通用飞机应用最发达的国家,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情况代表着世界通用航空发展现状。

(二)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航空工业基本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国防服务。经过“一五”、“二五”、“三线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大量投入,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配套齐全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和服务体系。在产业布局上,我国航空企事业研制单位主要集中在西安、沈阳、成都和上海等地。

实施军转民以来,我国民用航空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研制生产的民用飞机有运五、运七、运八、运十、新舟等系列飞机和ARJ21支线飞机。国产通用飞机机型16个,代表机型为哈尔滨飞机公司生产的运十一、运十二系列,南昌飞机公司生产的农五飞机、初教六飞机、K-8和L-15高级教练机,及1吨到6吨直升机系列,石家庄飞机公司生产的运五、小鹰-500系列飞机。除了整机的研制生产,国内多家航空企事业单位采取转包生产的形式开展国际合作,产品涉及波音737、747、757和空客A310、A320、A330/340和ATR42/72等,包括机身部件、机翼组件、平尾、垂尾、复合材料组件和各种舱门等部件,具备按国际质量标准组织航空零部件生产的能力。

随着中国商飞公司的成立和中航工业集团的资源整合重组,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迅速。西飞公司生产的新舟60飞机已进入国际市场,新舟600飞机已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运输类飞机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新舟700飞机已开始预研;中国商飞公司生产的ARJ21支线飞机首飞成功,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哈飞公司直升机从参与分包、整体组装,发展到参与新直升机的全方位研发;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津建立了民用直升机总装基地,坚持自主研发,将以轻型、中型和重型民用直升机型号为主体,建立覆盖直升机产品的顶层研发、总成、销售、客户支持及通航运营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哈航集团参与巴西航空合资生产ERJ145支线飞机,在国内获得了数量巨大的购买定单;沈飞公司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合作,开展C系列飞机研制(C系列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针对100—149座级进行最佳设计的飞机),承担CS100和CS300两个机型的前中机身、尾锥和舱门共3个工作包的设计、制造、装配、相应的试验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并支持飞机的适航取证工作。

总之,当前我国正举全国之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在国家的牵引下,地方省市积极配合,全国民用航空产业已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

二、陕西航空产业发展优势

陕西是我国中远程轰炸机、大中型运输机和民用飞机科研生产基地。“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陕西建设了一大批航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对陕西航空工业投资额达300亿元,进一步增强了陕西航空工业的基础。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航空工业已形成集飞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试飞、产品支援、综合保障及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不仅成功研制了轰六、运七、运八、飞豹和空警2000、空警200等多个型号系列的军用飞机,同时也研制了新舟系列、小鹰—500系列的民用飞机,为陕西航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装备基础。

(一)产业规模较大

现有中航工业企事业26家,航空配套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1万余人。行业资产规模、生产总值、人才总量和科技成果均占全国1/4左右,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2010年,全省航空企事业单位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

(二)科研实力雄厚

有中航工业一飞院、试飞院、强度所、自控所、计算机所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及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

(三)生产制造能力强

有西飞公司、陕飞公司两个飞机整机研制生产企业,西航公司大中型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企业,有庆安公司、航空电气公司、宝成公司等一批机载设备专业化制造企业。

(四)航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有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为航空工业培养高层次的科研、管理人才和各类航空技能人才。

(五)产业配套能力强

西光集团、凌云公司、烽火公司、宝钛集团、西部超导公司等百余家单位,从事显示系统、无线电导航、机载通信装备、航空雷达、飞机用钛合金材料、航空仪器仪表、航空零部件、橡胶制品等研制配套。

(六)民用飞机研发生产形成体系

新舟系列飞机。西飞公司研制的新舟60飞机已运营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上百条民航航线上,赢得了国际用户的赞赏;2010年,新舟600飞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新舟700飞机已完成飞机总体、气动布局、结构、系统和动力装置选型论证等预研工作。

运八系列飞机。陕飞公司已开发出多种运八民用飞机机型,可广泛应用于货(客)运、航测、航邮、空中救援、森林灭火等领域。

C919大型客机。西飞公司、航空电气公司、庆安公司、自控所等分别承担了机体部件、电源系统、高升力系统、飞控电子和作动系统项目。

ARJ21支线飞机。陕西省20多家企事业单位为飞机配套机体结构、锻件、钛合金材料等产品,并承担着飞机整机及部件的强度试验和飞机试飞任务。

(七)国际合作经验丰富

西飞公司、西航公司、庆安公司等10余家航空企事业单位已与美国波音、法国空客、美国GE、加拿大普惠等20多个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转包生产机体大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小型精密复杂件和机载设备系统用零组件等,业务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由生产一般航空零部件向系统集成的转变,2010年全省航空企事业单位共完成转包生产3.5亿美元。

(八)产业集群化初具规模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自2004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注册企业314家,主要涉及飞机制造、零部件加工、专用装备制造、航空新材料研制、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多个领域。特别是聚集了一大批通用飞机研发制造、改装维修、航空培训、航空旅游、通航运营等企业,初步形成通用航空产业集群雏形。2010年被工信部、科技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航空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航空领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九)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加强

多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把航空产业作为陕西的优势产业之一着力培育,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规划引导,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等,支持航空产业加快发展。建立了省航空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的合作,成立了陕西航空产业协会,对航空产业项目建设加大了财政资金支持。

同时必须看到,陕西航空工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目前多数骨干企业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融资能力较弱,造成企业经营资金不足,规模扩张受阻。

二是陕西省航空企业多为军工企业,在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运行效率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三是随着中航工业资源整合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以及中国商飞公司的成立和国家大型飞机项目的实施,我国航空产业已呈现向上海、天津等东部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陕西航空工业的行业地位有所下降。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市场机遇。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民航客运、民航货运和通用航空三大市场发展迅猛。据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预计,到2026年,中国将需要约3400架民用飞机,总价值约为3400亿美元。中国科协、中国航空学会、通用航空专家委员会对中国未来通用飞机市场进行了预测,2008—2020年中国通用飞机市场需求约1万架,未来10年国内通用飞机需求总价值将达155亿元。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为陕西省民用航空产业创造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机遇。2007年,国家批准实施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标志着我国航空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历史阶段。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都把航空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之一,加上《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等政策的出台,对我国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产业机遇。大型运输机、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的成功研制,新舟700、运八系列中型货运飞机及各类通用飞机的相继研发生产,必将有效拉动全省航空制造、航空动力、机载设备、航空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能力的提升,带动全省相关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中航工业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和专业化重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重大调整,已与近20个省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二是中国商飞公司在大型客机项目上实行主制造商+供应商国际通用模式,大型客机相关配套产业已在上海、江苏、浙江等12个省、市布局,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已明显形成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的状态;三是西安、沈阳、成都、哈尔滨、南昌、天津、上海、珠海、安顺等9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已相继建立,合肥、长春、武汉等10多个市正在建设航空产业基地(园区)。全国航空产业已呈现干、支线飞机研制生产群雄并起,转型民机制造遍地开花的局面;四是国内各地以民营、外资和私营企业为主的航空企业异军突起,大力开拓军机配套业务,全力进入民机机载设备、航空零部件、工艺材料和专业化装备制造领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从现在到“十二五”末,国内各类民用航空工业企业将加紧设点布局,努力占据市场先机,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将呈现“战国时代”。 陕西省发展航空产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陕西省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航空工业综合优势,以国家大型飞机研制为重点,兼顾发展民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努力做大做强民用航空产业,以民用航空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大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巩固航空防务装备为基础,以大型飞机项目为带动,以新一代民用涡桨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抓手,按照“市场导向,产品牵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三机并举,带动配套;集群发展,园区承载;国际合作,国内联合”的发展思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快航空产业基地(园区)平台建设,形成以飞机研发、设计、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航空产业,保持和强化陕西省航空产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二)发展目标

一是大力支持大型飞机项目建设,多方面扩大配套能力。二是着力发展支线飞机,推动新舟飞机实现系列化发展,力争成为世界涡桨支线飞机最大的制造基地;运8系列、运9飞机成为国家空中运输能力的主要机型之一。三是以通用飞机制造为龙头,以航空培训和航空旅游为两翼,以会议展览、通航服务和作业为助推,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快研制高端制造技术的航空动力装备,满足民用飞机对新型航空动力装备的需求。五是加快大中型飞机机载设备和系统研制,加大航空大部件、零部件和标准件研制生产,增强民用飞机配套能力。六是加快航空产业基地(园区)平台建设,形成以飞机研发、设计、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省航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达到3000亿元以上。

五、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1.形成整机研制生产系列化

着力发展支线飞机,新舟飞机实现系列化,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提高运8系列中型运输机研制水平,实现改进改型、适航取证和产业化发展。完善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体系,提高成套技术研制水平,满足民用飞机对新型航空动力装备的需求。

专栏1.整机研制生产

1.新舟60飞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飞机可靠性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系列化发展,开发散装货机和气象探测机、航测机、海上巡逻机、救护机等特种飞机产品,以扩大市场适用范围。

2.新舟600飞机。尽快形成批量生产,继续加大改进、改型力度,开发能装载散装货物和集装箱货物的侧开门货机。

3.新舟700飞机。加快研制,取得FAA、EASA适航证,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交付用户。

4.运8系列飞机。实现飞机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的全线贯通。2012年形成年产30架能力,2015年形成年产50架能力。

5.运9飞机。加快平台建设,2015年形成批产能力。

6.航空发动机。提高发动机成套技术研制水平,掌握大型客机发动机低压系统和核心机研制技术,实现航空发动机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2.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重点构建“以通用飞机制造为龙头,以航空培训和航空旅游为两翼,以会议展览、通航服务、通航作业为助推”的产业发展体系。以空域试点开放、低空飞行网络建设和试点园区建设为支撑,分步推进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专栏2.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1.固定翼飞机。优先发展2—4座固定翼飞机,打造陕西省轻小型飞机主导产品,发展4—5座眼镜蛇系列飞机和714/715型飞机,加紧培育4—6座固定翼飞机。

2.多用途公务机。引进“塞斯纳208”、“空中大篷车”(GA-8)飞机生产项目,发展8—12座单发螺旋桨多用途公务机。发挥全省航空企业制造技术优势,推动小鹰-800型飞机的开发生产。

3.直升机。在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引进建设“贝尔206”飞机生产线,大力发展直升机制造业,打造国内直升机制造基地。

4.其他通用航空器。发展大型载人氦气飞艇制造项目,填补我国多人承载大型氦气飞艇的空白。

5.通用航空仪表设备。开发先进通用机载设备及航空仪表,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6.通用航空零部件。利用现有先进飞机零部件生产技术,系统完善零部件制造种类,为通用飞机生产提供保障。

7.通用航空服务与培训。以低空飞机为主,构建规模达到30架飞机的飞机机队,形成低、中、高空飞机构架;建立飞行培训基地,扩大飞行俱乐部业务;重点发展航空摄像遥感、航空物探、资源调查、农林植保、公务包机等。

8.通用航空机场设备。开发先进的通用航空机场设备,提高市场竞争力。

3.做好民机配套研制生产

落实省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民用飞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鼓励支持更多的省内企事业单位参与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支线飞机项目建设,按照配套需求做好研制工作,扩大配套范围,增加配套份额。

专栏3.民用飞机研制配套

1.C919大型客机。完成中机身、外翼翼盒、副翼、后缘襟翼、前缘缝翼和扰流板等6个机体部件工作包,以及飞机电源系统、高升力系统、飞控电子和作动系统、航空钛合金材料的研制工作。

2.ARJ21支线飞机。加快批生产能力建设,飞机前机身、中机身、中后机身、外翼翼盒、机翼活动面(副翼、襟翼、扰流板、缝翼)、机身整流罩等相关部件的生产能力达到年配套30架份, 提升机载设备、飞机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4.做强航空机载设备和系统

大力推进机载系统研制能力的整合,巩固航电领域、扩大机电份额,重点发展飞行控制、惯性导航、通信、雷达、机载计算机、电源管理系统和飞行数据记录系统等产品,实现由设备和子系统向大系统集成的战略转型。

专栏4.航空机载设备和系统

1.航空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扩大飞机飞控、导航及制导系统产品规模,快速实现向民机飞行管理系统及功能系统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转变;加快组合导航、航行安全监测系统研制,完成飞行环境监测系统、光纤陀螺工程化,开发电感式、磁敏式、差动变压器式等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www.chuimin.cn)

2.机载计算机系统。加强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和生产体系建设,机载计算机形成两大类6个产品序列,满足新一代航空装备发展需求。

3.机载作动系统。在飞机/发动机操纵作动技术、货运及空投传输技术、航空制冷等领域,不断开发新产品,力争使辅助控制系统及先进作动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民用航空配套产品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4.航空电源系统。掌握大功率变频/起动发动机系统设计、试验和制造技术,进入民机电力系统配套市场,实现航空电力系统从发电到一、二次配电及部分用电设备的研发。

5.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加快航空动力控制平台能力建设,向各类民用飞机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及辅助动力单元的研发、制造及修理技术领域延伸发展。

6.机轮刹车系统。加快建设符合国际适航标准要求的民用飞机机轮、碳刹车盘和粉末冶金刹车盘(PMA件)制造生产线和刹车装置及气、液压维修生产线。

7.航空电子产品。提升飞参系统核心能力,保持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发展高度综合化航电系统。

8.航空机电产品。在应变计、惯性元件、齿轮、宝石轴承和游丝、滚珠丝杠副、精密锻件等元件级产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新型元件产品,实现标准化、系列化,为部件和系统配套提供有力支撑,呈规模化发展格局。

5.拓展航空大部件及零部件应用

全面提升新型航空锻铸件加工成型技术,形成整机钛合金框、梁锻件、起落架锻件、发动机高温合金涡轮盘等大部件系统化锻造能力;拓展航空零部件配套范围,扩大配套规模。

专栏5.航空大部件及零部件

1.航空大部件。大力开发飞机大型整体结构件和发动机整体部件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新型航空锻铸件成型加工能力,实现大型锻件的整体制造,打造国内最大的锻造基地;通过建设4万吨、8万吨液压机生产线建设,提高大型航空锻件生产能力,满足新一代飞机大部件需求。

2.航空标准件、零部件。扩大航空标准件、零部件的生产规模,形成产品配送体系,满足飞机制造和维修市场客户的多元化和准时化需求;扩大精密壳体类、回转体类、长桁类、框体类、异型复杂曲面类零件生产规模,做大做强航空零组件生产业务,实现机翼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3.机轮刹车装置。突破炭/炭摩擦材料和炭/炭高温结构/功能材料等工艺成型技术,开发C919飞机、空客A320系列、A321.EMB系列等多品种飞机炭刹车盘。

4.航空液压装置。积极开发通用飞机起落架,2012年航空液压零部件生产线建成投产,满足国内航空液压零部件生产需求。

5.航空导光板。研制生产导光板新一代产品,2015年导光板市场占有率达到70%,航电控制子系统配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打造国内最大的导光控显面板研制生产基地。

6.航空专用设备。建设航空专用设备制造生产线,2012年形成年产各种CNC数控中心100台、加工航空零部件500件的能力。

7.新建航空零部件项目。建设航空发动机叶片、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大型飞机装配型架工艺技术和航空维修PMA件等生产线,到2012—2013年形成各类航空零部件的批产能力。

6.开发航空新材料

重点发展航空复合材料和制品,加快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隐形材料、钛合金材料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粉末冶金、单晶铸造等高温高强材料制造技术水平,全面提高航空材料综合性能和成型加工能力。

专栏6.航空新材料

1.加强对钛等稀有金属及其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不断拓展产业领域,形成包括海绵钛、钛加工材、精密铸造、棒丝材、锆加工材等生产系统在内的钛产业上市板块,满足我国新一代飞机对各类钛合金等材料的需求。

2.加快航空用钛合金材料的研制,建立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钛合金材料生产线,满足我国新一代飞机发展的需求。

3.开发航空用铜及铜合金硬件产品、电线电缆、制冷管材等产品,成为通用飞行器主导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产业化基地。

4.推进C/SiC复合材料刹车盘、航空发动机用调节片/密封片等航空部件的应用研究,加快产业化建设。

7.扩大航空转包生产

支持航空企业与国外著名航空企业的国际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航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机载设备等转包生产规模,提升转包生产技术能力,从传统的一般供应商逐步向一级供应商和风险合作伙伴转变。

专栏7.航空转包生产

1.进一步扩大波音737系列飞机垂尾、波音747组合件、空客A320系列机翼、ATR42/72机身16段与18段、波音747客改货地板梁等转包生产规模。

2.开发机匣类、轴类、钣金件、精铸结构件,建立专业化生产线,以多种合作形式实现组合件和单元体制造,形成盘类零件加工全球最大基地。

3.扩大操纵系统和作动器、飞机零部件、航空标准件、航空精密零部件、小型精密复杂产品零件、燃油组件、燃油泵、机轮和刹车系统、飞机锻件等产品转包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转包生产能力。

8.提升航空装备制造能力

重点发展机场专用设备和飞机模拟器等,实现航空专用设备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

专栏8.航空装备

1.建设起落架工艺装备和机电设备两条专业化生产线,航空产品维修和刀具制造两条优势资源合作生产线,开放式技术研发和挂靠式基建工程两个平台,以及动力能源供应及管理中心等,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建设民品机场地面设备产业园,重点发展登机桥、机库大门和非标设备等,大力开发机电桥、双头桥、接后门的悬跨桥,以及飞机维修坞等机场地面设备,提高产品竞争力。

3.打造高品质的飞机飞行模拟器、动态乘务培训设备等产品,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升产品国际、国内知名度。

4.研制新一代虚拟现实视景系统(模拟机之核心技术产品)和静态模拟机,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9.做大航空维修与改装

依托陕西省现有航空厂所、民营企业的航空改装维修力量和民航维修许可证资源,在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地面设备等方面做强航空改装维修业务。

专栏9.航空维修与改装

1.开展飞机改装和飞机租赁业务,形成年维修、改装运8.波音737.空客A320等系列飞机20架生产能力。

2.在大型发动机燃油、滑油产品及APU产品等修理方面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加入国内航修配套网络,并逐步进入国际MR0(航空维修)领域。

3.引进波音等大型运载机维修生产线,实现民航飞机改装、飞机遥控遥测设备的加装、航空摄像设备的改装、科学研究、设备试验验证。

4.加快建设符合国际适航标准要求的民用飞机机轮、刹车装置及气、液附件维修生产线,提升航空产品维修能力。

10.加快试验试飞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一流的机载测试、地面处理、飞行保障和指挥调度系统平台,加大飞机结构强度技术领域的预先研究,为新机研制和改型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10.试验试飞

1.重点发展航空飞行器、飞行力学、空天飞行器和机载科学、飞行试验综合基础、飞行试验安全等五个技术领域,完善民机适航试飞体系,与国际民机适航体系相衔接。

2.建成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结构抗坠撞等多个强度试验室,形成我国飞行器结构强度研究和试验验证技术体系,取得民航总局认可的承担民用飞机结构强度试验的资质,试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重点

以大型飞机为产业发展重点,以支线飞机为产业发展基础,以通用飞机为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坚持以我为主,加强国际合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全面提升航空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11.大企业、大集团规模化发展

1.西飞集团:成功研制大型飞机,具备大型飞机总装集成和调整试飞能力;大力发展涡桨支线飞机,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实现系列化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区域影响力强的企业集团,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工业企业。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

2.陕飞集团:抓好运8、运9系列飞机、新中型运输机等飞机研制生产,成为国家空中运输能力的供应商之一,成为国内大中型飞机零部件供应商。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3.西航集团: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技术的航空动力装备,加快燃机改进、改型系列化发展,满足军民用飞机对新型航空动力装备的需求及国民经济建设对燃气轮机的需求,成为国防航空动力优秀供应商和航空发动机研制及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4.庆安集团:以机载作动技术和运输机技术为核心,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技术和市场开拓、实现航空业务和制冷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中国优秀的飞机附件供应商,国内航空制冷压缩机前五强企业。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

5.宝成公司:以提升核心技术与产业化两种能力、开发组合导航与航行安全监测两个系统、强化惯性器件与精密传感器两类核心器件为发展方向,以航空机载产品为主导,实现公司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在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6.航空电气公司:开展大型客机电源项目国际合作,掌握航空电源系统和发动机点火系统核心技术,在飞机发电、配电、用电系统方面成为具有先进系统集成能力的中国航空电力系统发展研究和制造中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7.宏远公司:围绕航空锻造主营业务,建设国内一流的航空锻造基地,跻身世界锻造行业强者之林。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8.西控公司:大力推进军品、民用航空、非航空民品产业发展,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加速推进航空动力系统控制专业系统能力建设,倾力打造数字型、和谐型、创新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争取成为世界一流航空动力控制系统供应商和价值集成商。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9.航空制动科技公司:建设航空起降制动系统研发平台,建立开发、设计、仿真、集成试验验证一体化体系,形成各类飞机的研制能力及进口民机PMA件研制能力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航空起降制动系统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

10.自控所:在制导、导航和控制(GNC)技术与产品方面,保持航空防务市场的绝对占有率,加快进入民用航空领域,成为国内GNC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和市场主导者,与客户共赢的最佳绩效系统供应商。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11.航空计算技术所:以航空技术与产品为主业,提供“机载公共计算和资源”产品及服务,着力打造航空主业核心能力和产品序列,发展非航空防务、军民机维修和高端民用产品等,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机载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制生产基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三)航空产业基地(园区)发展重点

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原则,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着力建设阎良航空制造园、渭南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宝鸡航空装备产业园和飞行训练产业园、汉中航空工业园、咸阳空港产业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

专栏12.航空产业基地(园区)建设

1.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阎良航空制造园重点发展整机制造、大部件制造、航空新材料和地面设备等产业,打造全国最强的大飞机和支线飞机产业研发生产基地、航空高技术研发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

2.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航会展、通航旅游、通航作业等项目,以支线机场建设标准扩建蒲城内府机场,完善机场空管、通讯、气象、油料等设施建设,提升机场服务保障能力,建成集通用航空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3.咸阳空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民用飞机维修、定检、大修、客改货、航空零件替代件(PMA)生产、航空物流等项目。

4.宝鸡飞行训练产业园。依托宝鸡机场良好的地面资源及空域环境,建立以航空人才培训基地、航空科普基地、航空体验拓展基地、国家旅游示范基地为主要特色的服务平台。

5.汉中航空产业园。依托陕飞公司等单位的基础优势,大力推进汉中航空产业园建设,推动汉中航空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汉中航空工业,打造“以装备制造和飞机配套生产为主”的专业化园区。

6.宝鸡航空装备产业园。依托宝成公司、长岭公司、凌云公司的产品优势与技术优势,开发研制飞行环境监测系统、组合导航系统和光纤陀螺,打造航空装备研制生产基地。

六、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将加强对全省航空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领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抓好重点工作落实。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委的支持;加强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商飞公司的沟通联系,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我国航空产业发展。

(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航空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科技优势,积极引导其参与航空工业技术研发。进入航空产业配套领域的民营企业在研发费用、科技保障、税费征收、产品采购上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发挥航空产业协会信息交流平台作用,为民营企业及时提供相关法规政策、社会投资领域、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军品科研生产配套、技术标准等信息服务,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航空产品科研、生产、采购的招投标,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三)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对省内航空企业被认定为高技术企业的,积极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制造商以及航空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给予出口退税优惠,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航空器及其相关产品的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大飞机项目及重点航空产业项目享受省政府为“高新工程”制定的“绿色通道”政策。

(四)加大对基地(园区)建设的扶持

把航空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用地与全省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确保基地(园区)发展需求。鼓励和支持航空基地(园区)组建航空产业投资公司,省、市政府注入资本金,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加快航空产业项目的引进,加大重点航空产业项目的投入。

(五)提高产业投融资能力

加大金融支持,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航空产业项目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开发多种金融产品,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航空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劵、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强相关辅导工作。

(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航空企业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地方企业加强合作,围绕航空重点项目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实现技术突破,提高陕西航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航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模式,为省内中小企业参与航空产业发展提供研发、生产平台。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强对航空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加快航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

课题组组长:赵西民

课题组副组长:原忠德

课题组成员:王伟 赵存斌 朱兆飞 李晓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