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近代科学兴起及其对普遍原则的关注

近代科学兴起及其对普遍原则的关注

【摘要】:以科学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兴起,孕育了新的思想原则和信念,引发了学界的思维方式变革,使人类思想面貌焕然一新。要解释人类今天的状况,科学的兴起是无法逾越的一环。因而,要想明智地探讨科学的兴起这个话题,就必须回到给予其影响更多的近代。

科学革命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兴起,孕育了新的思想原则和信念,引发了学界的思维方式变革,使人类思想面貌焕然一新。科学家角色的出现,专业化的科学组织机构的建立,推动了科学研究的专业化、职业化,开启了科学的体制化进程,从而构筑了科学的权威化语境。

要解释人类今天的状况,科学的兴起是无法逾越的一环。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科学,有着很长的历史,无法准确具体地指出其肇始于何时何地,开端于何种事件。在这个意义上的科学实践活动贯穿了绵延几万年的人类历史,似乎在各种文明中都可以找到有关于可以称得上科学实践活动的文献记载甚至是古物遗迹,对科学的兴趣,并非为哪一时代、哪一地域所独有。但是,“称得上科学实践活动”只是说现在的科学史家回溯历史,将当时的某些实践活动重新归类命名为科学实践活动,而当时从事这些科学实践活动的人仅将之视为一般的实践活动,并未给予特殊关注,更没有赋予其于当下在人们意识中所彰显出的重要地位。因此,即使有关于科学实践活动的文献记载,也仅是零散见于其他门类(比如古典学)中的简短谈片,并未被单独归为一类进行描述,更鲜有人声称以科学家身份专职致力于此种实践活动。概言之,古时人们的意识中,科学活动一贯只是被置于从属地位,即便是早期从事科学实践活动的人们也总心存一个不关乎科学本身的目的,并不是为科学而进行科学活动,仅靠科学活动来安身立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几近梦呓。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活动的潜在能动性,导致其本身不受重视,科学活动的研究前提常常导致科学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被限定于一个先验的框架内,而使得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事物)的本来特性进行主动调整的操作空间比较狭小、协调性较弱,再加之社会对科学活动可能产生的巨大效益和深远意义缺乏普遍认识,对科学的投入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科学活动无法获取常规化的有力支持,仅靠科学兴趣(而且这种科学兴趣很少是来自科学本身)来支撑,科学的进展实在显得步履维艰。所以,自古以来虽有科学实践活动,尽管其取得的成就也确实不容忽视,但在数量、规模和影响方面都仍然未成气候,亦未在人类生活及思维方式的层面上创立新的原则,根本谈不上有所谓“科学的兴起”之势。由此看来,我们这里讨论更多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可见,单以古时的科学实践活动言说证明科学的兴起,不符合历史与逻辑,有文不对题之嫌,非明智之举。因而,要想明智地探讨科学的兴起这个话题,就必须回到给予其影响更多的近代。(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