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非常严重。现有耕地中,31.1%的面积受到盐渍化危害,其中80%的盐渍化耕地为次生盐渍化。现今,新疆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地表水大量引入灌区,造成河流断流或缩短,使盐分主要向灌区聚集,增加了盆地内部次生盐渍化的威胁。......
2023-11-30
第一节 盐碱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一、盐碱地资源与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形成的,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自然资源以一定的质和量分布在一定地域,具有层次性和整体性的属性。从自然资源整体性看,土地资源是由土壤、水文、生物、气候等诸自然资源要素构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以上认识,并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出发,将中国盐碱地资源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1.盐渍土资源
盐渍土资源作为一种土壤资源,是盐碱地资源的核心部分。中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据最新研究,现代盐渍化土壤面积约3693.3万hm2,残余盐渍化土壤约4486.7万hm2,潜在盐渍化土壤为1733.3万hm2,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hm2。由于盐渍土分布地区生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大致可将中国盐渍土分为:滨海盐土与滩涂,黄淮海平原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土和碱土,半漠境内陆盐土和青、新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五大片。
2.盐生植物资源
盐生植物是指一类具有较强抗盐(抗碱)能力,能够在高盐(高碱性)生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总称。盐生植物资源是植物资源的一种,可以定义为对人们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盐生植物总称。据赵可夫等研究,中国大约有盐生植物430种,分属于66科、197属,可以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大约有200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多种利用价值,例如可作为食品原料或直接作为食品、饲料、医药原料和纤维原料等。与盐渍土分布区域一致,中国盐生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干旱极干旱盐渍土区、宁蒙高原干旱盐渍土区、东北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区、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区、滨海盐渍土区和西藏高原高寒干旱盐渍土区等几个主要区域。
3.咸水和微咸水资源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广泛分布着微咸水和咸水,此外滨海和内陆盐碱湖沼中也含有大量的咸水或微咸水。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全国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矿化度1~3g/L)多年平均为277亿m3,半咸水天然资源(矿化度3~5g/L)多年平均为121亿m3。过去我国矿化度>2g/L的地下水即弃之不用,长期潜伏地下,影响蓄纳降雨及地表淡水,还是土壤盐碱的根源。目前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及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加重,合理开发利用咸水和微咸水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从资源的角度对各类咸水和微咸水重新认识,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看待。(www.chuimin.cn)
4.生态与旅游资源
盐碱地作为地球上一类比较独特的景观,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和旅游价值。例如,盐生植被在维持和改善盐碱地区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植被具有观赏价值。生态与旅游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随人们的认知及欣赏水平而变化,条件成熟时,可以开发利用。
二、中国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盐碱地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一批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在盐渍土资源调查方面,引入了遥感和GIS等先进技术,制作完成了“中国土壤盐渍分区图”和“中国盐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在盐生植物资源研究上,赵可夫、范海等对中国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山东省东营市建立了中国首家盐生植物园,进行盐生植物耐盐性与盐生植物利用等多方面研究。区域性盐碱地资源研究也获得很大进展,如进行了东北地区盐渍土生态分区和松嫩平原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西北干旱地区土壤、水资源和盐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研究以及黄淮海平原盐碱地资源与利用研究等。盐碱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主要成果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可持续利用,因地制宜,分区开发,保护与利用并重”等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原则;提出了盐生植物利用,咸水灌溉,盐碱沼泽渔业开发等资源利用方法或模式;培育了一批耐盐碱作物。虽然中国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对盐碱地资源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盐碱地开发利用多着眼于盐渍土,对盐生植物、咸水微咸水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在思想观念上,受传统农业观念制约,通常把盐渍土、盐碱地咸水微咸水资源等视为生产限制条件,因而过分强调盐碱地治理与改造,而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则认识不足。
(2)盐碱地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粗放经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利用观点认识不够全面,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重治理轻保护,导致已经治理改良的盐渍土重新发生盐渍化。土壤盐碱化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应加大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力度,探索盐碱地资源利用的多种途径,以推动盐碱化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关新疆绿洲盐碱化研究的文章
而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非常严重。现有耕地中,31.1%的面积受到盐渍化危害,其中80%的盐渍化耕地为次生盐渍化。现今,新疆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地表水大量引入灌区,造成河流断流或缩短,使盐分主要向灌区聚集,增加了盆地内部次生盐渍化的威胁。......
2023-11-30
在以色列、澳大利亚、印度和埃及等建有盐碱土研究中心,长期从事灌溉农业中土壤盐碱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和改良技术研究。2.我国土壤盐碱化治理技术的发展中国盐碱地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一批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2023-11-30
第一节盐碱化形成的气候因素干旱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母质含盐量高是造成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因素;次生盐碱化则主要与灌溉的快速扩张、不合理的灌排系统和土地利用不当有关。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及此,成为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在中生代和第三纪时期形成的莎车和库车两个拗陷区,受到海水多次入侵作用,沉积了深厚的含盐层,并大部分出露地表。各河流出山口后依次形成洪积—冲积扇、潜水溢出带和冲积平原。......
2023-11-30
第一节盐碱化土地的类型一、盐碱化土地的类型和分布盐碱土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盐碱地发生自然条件不同随地而异。河套和新疆等地区尽管在一些老灌区的次生盐碱化得到控制,但总体上,土壤的盐碱化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国科学家也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可望将盐碱地变为“绿洲”的方法。......
2023-11-30
其他无观测资料地区的太阳辐射值是用气候学方法计算的。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数为1405~1940h,北疆和东疆平原绿洲多在1700h以上,南疆多在1700h以下。日照时数最多月份,多数地区为7月,在300h以上,北疆多于南疆。......
2023-11-30
第一节21世纪的若干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大气环境污染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3-11-30
其中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新疆土壤盐碱化程度比较严重,数据显示,新疆灌区现有盐碱地面积127.9万hm2,占灌溉面积的32%以上。盐碱化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土地退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023-11-30
杨树成了绿化祖国荒山造林的“先锋”。耐盐碱杨树可开发大面积荒芜盐碱地,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同时还能开辟生态旅游新景观资源,扩大休闲度假新地区,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保护屏障。......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