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思考与实践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丝路经济带”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宁夏经济呈现新格局“丝路经济带”战略布局构建了向西开放的新格局。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当中,宁夏被定位为“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开创了宁夏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上述因素,决定了宁夏分行成为宁夏自治区内服务“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先头部队。

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探索与思考

——以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为例

文/张树彬

摘要: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大背景下,论文重点讨论了金融机构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探索融入“丝路经济带”战略的条件、优势和挑战,并通过实例印证和比较,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丝路经济带”战略的主要思路。

 “丝路经济带”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宁夏经济呈现新格局

“丝路经济带”战略布局构建了向西开放的新格局。后队变前队,宁夏从过去相对落后的后方,变成了向西开放的前沿。面对机遇,自治区出台首个“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围绕蓝图,自治区提出了“五个先行、五个着力”发展要求,实施“培育开放经济、建设开放通道、构筑开放平台、引进来走出去、推进人文交流、优化开放环境”六大计划。同时确立中长期发展目标:争取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通过5~10年把宁夏打造成中阿合作的先行区、内陆开放的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银行业迎来新机遇

新常态、新格局、新任务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一是立体开放格局有助于多元化资本流进来。宁夏与130多个国家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与30多个国家部委、9个省区建立部区合作、省区合作关系,出台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和措施,激发了各类投资主体活力。二是高层开放平台有助于高端客户留下来。作为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举办地,宁夏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承载国家越来越多的中阿政治、外交使命,逐步成为丝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新平台,将丝路沿线国家和省区连接起来,有利于形成高层级客户集中区。三是“空陆网”通道建设带来巨大的项目融资市场。宁夏提出“通道经济”战略,抓住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的机遇,持续加大基础交通建设,有助于化解部分企业产能过剩矛盾。四是优化环境开放反过来促进银行业机制体制改革提速。宁夏着眼投资“软环境”建设,采取一系列简政放权、多层次金融培育市场等措施,客观上促进银行业加快自身机制体制改革。

(三)商业银行面临新挑战

一是经济与金融的融合度尚有欠缺。宁夏经济总量较小,发展层次较低,虽然产行业发展规划超前,但实体经济、建设项目等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许多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客户和项目不一定符合总行准入政策,目前区内银行业普遍未出台相关的服务方案和具体措施。二是宁夏属于欠发达省区,基础弱、条件差,水和交通等制约发展的瓶颈比较突出,经济结构调整矛盾较为尖锐,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介入短期内效益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风险。三是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自治区部分政策还停留在纸面上,重大项目落地进度缓慢,银行业可选择对接的实体项目相对较少。四是对外开放层次低,走出去能力弱。五是开放体制和机制不活,市场发育程度低,政策吸引力不够强,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博览会以及开放园区引领作用较弱,一些交流合作项目开花多、结果少。

服务“丝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现实考量

(一)服务“丝路经济带”是大型银行的责任担当

作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首先要算好全局账、战略账、长远账,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从国家大局和农行长远发展来谋划业务经营。服务“丝路经济带”建设,对农业银行宁夏分行(简称宁夏分行)来说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打基础、利长远、调结构、固优势的战略选择。在当前“三期叠加”的特定时期,宁夏分行只有把握国家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部署,紧跟产行业结构调整的步调,才能形成“城乡”业务两个轮子并驾齐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服务“丝路经济带”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宁夏分行目前处于培育优势、巩固优势的关键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过去支持高增长、低不良的有利因素,比如顺周期、高息差、县域红利等因素都在发生变化,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形势将明显大于从前。继续走“息差驱动”、“县域挖潜”的老路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当中,宁夏被定位为“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开创了宁夏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对宁夏分行而言,服务“丝路经济带”建设,是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机遇的现实需要,是适应新常态,找准新定位,明确新任务的必然之举。

(三)服务“丝路经济带”宁夏分行具备有利条件

服务“丝路经济带”建设,宁夏分行具备区内同业不可比拟的后发优势。从业务结构看,区内银行业存贷比108%,宁夏分行77%,优于同业平均水平31百分点,具备较强资产流动性。从资产结构看,同业普遍以重能源、传统化工、房地产等重资产项目为主,宁夏分行以电力、交通、批零等轻资产业务为主,经济资本系数低,资产回报率高,具有较强的财务支撑能力。从资产质量看,宁夏分行不良占比远低于系统和区内同业平均水平,具备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随着总行相关信贷、资本配置、联动营销、价格补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增强宁夏分行服务大客户、大项目的后发优势。上述因素,决定了宁夏分行成为宁夏自治区内服务“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先头部队。

抢抓“丝路经济带”发展机遇的探索与实践

(一)积极对接宁夏自治区重点项目

一是主动对接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强化高端对接、源头营销和系统营销,抢先同业与宁夏自治区农牧厅、水利厅、扶贫办、林业厅等单位签订27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形成了“政府基金+银行信贷”等多种增信融资模式,进一步密切了“银政合作”关系。二是以宁夏自治区“六区三地”为重心,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到撬动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中,提升重点园区承载功能。2011年以来,累计投向临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滨河新区等重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59亿元,为园区产业升级注入金融活水。三是突出现有产业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大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信贷投放,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推动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www.chuimin.cn)

(二)优先支持丝路通道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丝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优先领域。宁夏分行在区内同业率先发起丝路通道项目营销。一是围绕“陆网空”通道经济总布局,主动对接自治区交通部门,提出了“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营销计划,建立了重点项目“服务清单”,通过内部银团、同业银团合作等方式,融资30亿元支持西固高速、太中银铁路等重点项目开工上马。二是积极探索PPP项目融资服务,选择现金流充足、风险可控的自治区示范项目,牵头融资19.8亿元用于兵沟黄河大桥建设项目,在重大项目多元化融资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三是大力支持“网上丝路”建设,密切接触跨境电商及中阿金融媒介,与宁夏丝路通等电商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发展电子银行、E商管家、手机银行等拳头产品

(三)大力扶持宁夏企业走出去

构建“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一个重要功能是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宁夏分行充分发挥系统优势,推出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助力宁夏企业走出去。一是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创新推出“动产抵押”方式,扶持区内枸杞、羊绒、果汁、生物制药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构建灵活组合的“产品箱”,便捷区内企业对外投资。针对区内生物制药、原油储备、粮油进口企业外贸单笔交易大、回款周期长等特点,综合运用“流动资金贷款+订单融资+国际结算+信用证”组合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三是高度重视中阿博览会综合金融服务,在历届中阿博览会(中阿论坛)期间,均设专人专柜服务来访外宾,提供出口售汇、信用证、西联汇款等综合金融服务,树立了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良好形象。

(四)持续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构建“丝路经济带”一个重要意义是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粮食供需缺口的矛盾。宁夏分行发挥服务“三农”传统优势,巩固服务农业产业领军优势。一是支持农产品进口贸易。发挥银川综合保税区、惠农陆路口岸、中宁陆路口岸优势,采取信用证、流动资金贷款等融资方式,支持塞北雪等企业拓展海外粮食进口业务。二是服务商品粮基地建设。以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抓手,大力支持水稻小麦、马铃薯种植大户,2014年以来,向各类新型主体发放贷款43.2亿元,贷款余额16.3亿元。三是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做大规模。按照“一产业一规划一方案”的模式,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实现了宁夏自治区13个特色产业相关企业、农户产业链金融服务100%覆盖。其中,信贷支持清真牛羊肉、食品加工、羊绒等清真产业企业数占区内同业半壁江山,支持“百瑞源”、“宁夏红”等一批“宁字号”名特优农产品行销全国、走向海外。

(五)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在硬件落后的条件下,抢抓“丝路经济带”战略先机,必须在服务软环境上下功夫。宁夏分行把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作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领军银行。一是构建高端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法人贷款客户信息管理平台”,按照企业上下游客户账户开立、贷款资金使用、存款留存、产品使用等多个维度,落实上下游客户存款、账户和对公对私产品联动,最大限度满足产业链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搭建“重点客户价值创造分析例会制”和“新产品推广进度通报制”,定期分析客户价值创造和新产品推广情况,测算客户实际收益水平,为企业提供货真价实的增值服务,密切了“银企双赢”的合作关系。二是推进便捷化金融服务。推行“排序审批”、“平行作业”、“优先办结”、“限时审议”制,提升了优质客户准入效率和信贷资金周转效率。推进柜面服务“瘦身计划”,引进一站式超级柜台自助服务,持续优化柜面劳动组合,完善柜员业务量考核和运营中心管理机制。三是构建符合区域发展导向评价体系。高度关注宁夏自治区政策动向,及时调整经营导向,始终保持业务发展节奏与地方经济政策高度一致。建立了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抓手、以问责机制为保障的全方位、多维度绩效管理体系。

相关政策思考与建议

随着“丝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丝路沿线地区政策、区位、资源优势逐步显现,势必吸引更多的产业、企业和资金流入其中,必将成为商业银行角力主战场之一。抢抓“丝路经济带”建设先机,商业银行还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联动、统筹推进。

一是完善海外机构布局

建议加快拓展境外服务网络,在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双方商业银行和相关部门之间多层次、多领域合作与交流机制,拓展“走出去”和“引进来”服务渠道,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强行内营销联动

“丝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惠及沿线各家商业银行,建议农行从总行层面建立“丝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项目库,确定优先支持行业、客户与项目,指导分支机构协调作战、区域联动、一体化推进。建立“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完善利益分成机制,形成支持“丝路经济带”建设合力

三是支持西部城市行加快发展

丝路经济带节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项目多,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机遇更多。建议农行总行继续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提升西部省行抢夺国家工程包大项目、大客户的话语权。加快融资、融智、互联网+型产品在西部各行的推广力度,满足市场新型主体融资需求。

四是加强项目风险防控

“丝路经济带”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回收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特点,建议农行总行层面进一步加强指导,整合政府、同业、研究机构信息资源,建立跨区域客户风险监测预警、风险信息互通和风险资产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风险防控合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宁夏自治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