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农村金融研究:应对资本市场新趋势

农村金融研究:应对资本市场新趋势

【摘要】: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值此转型之际,应当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以摆脱困境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论文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呈现的特点作为国家深化改革的一部分,金融市场市场化改革近年来呈加速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以下特点。对客户和商业银行的影响金融脱媒、双率市场化等趋势的出现打破了金融市场传统竞争格局,对客户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竞争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制度不断完善,产品日益丰富,参与者趋于多元化。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值此转型之际,应当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以摆脱困境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论文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应对资本市场新趋势,发展金融市场业务

文/刘忠渤

资本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融通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相应的衍生品市场。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制度不断完善,产品日益丰富,参与者趋于多元化,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呈现的特点

作为国家深化改革的一部分,金融市场市场化改革近年来呈加速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金融脱媒加速发展

在我国,长期以来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随着市场发展,以债券融资、股票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得到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自2010年央行首度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以来,社会融资总量正逐步代替存贷款,成为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超过95%,逐步下降至2014年的65%左右,相应的债券、信托等融资方式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脱媒趋势正推动企业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

(二)双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

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是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1996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改革围绕着两大主线,推动利率自主定价和建立市场机制,到2015年,19年市场化机制改革的历程初步建立了我国各类金融市场,随着同业存单、大额存单、存款保险制度等不断完善,近期央行更放开了一年以上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预计2020年前将基本完成。

汇率市场化改革方面,自2005年汇改启动以来,央行先后三次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基本保持稳步升值,截至2013年底累计升幅约32%。2014年以来,人民币开始进入双向波动,市场单边升值预期被打破,双向波动预期逐渐形成,人民币汇率逐步趋近均衡水平,2015年8月央行再度完善中间价形成机制,汇率改革在市场化方向上更近一步。

(三)金融市场加速开放与融合

一方面,境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10年允许境外央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加行等三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市交易,2013年进一步将开放范围拓宽至QFII、RQFII机构,有效促进债券市场参与机构多样化,提升交易活跃度。

另一方面,境内各市场联动性日益增强。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跨市场交易使网上融资和网下融资市场、交易所债券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相互影响逐步上升,价格联动性进一步增强。

(四)产品创新爆发式增长

在制度完善的同时,监管机构也逐步加大对产品创新的引导,规范化的新产品不断推出,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创新模式。其中,债券借贷提高债券市场的运行效率,资产证券化业务过渡到常规化发展阶段,同业投资、同业存单、大额存单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资产负债工具,永续债为企业提供新的债务融资工具,国债期货、柜台债、金交所国际板等为个人、公司和同业客户提供新的投资工具。与此同时,“自下而上”的创新也在不断发展,民间资本、互联网金融加速融合和竞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民间创新”快速发展,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竞争,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对客户和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脱媒、双率市场化等趋势的出现打破了金融市场传统竞争格局,对客户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竞争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债券融资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对客户而言(尤其是大型、优质企业),债券融资通常较同期的贷款融资低1~2个百分点,成本优势和发行方式便捷成为吸引客户融资的亮点。而对银行而言,金融脱媒一方面改变了银行的收入结构,传统业务模式下贷款利息收入,逐步转变为投资收入和承销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债券发行市场化定价的特性也对商业银行市场化定价和销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客户资产和负债配置的跨币种转换变得更为多样化,交易和避险需求进一步上升

在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客户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市场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客户将增加美元负债、降低美元资产,相应的商业银行会出现美元存款下降、贷款上升的局面,美元变得相对稀缺;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会出现相反的变化。客户对外币持有意愿的改变,使银行本外币资金状况呈现阶段性变化。随着境外人民币市场的扩大,客户资产、负债在境内外、本外币间的转换也变得更为灵活多变。

同时,市场波动的加剧,使客户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客户在利率、汇率方面的交易和避险需求大幅上升。客户需求的变化需要银行利用各类金融市场工具和结构性交易方案,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传统的竞争模式和手段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转型

客户需求改变也在逐步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以2014年四大行数据为例,负债方面,四大行非存款负债占比明显上升,主要受到理财等对传统银行存款的分流影响(见表1);资产方面,投资占比总体上升,但受监管变化的影响,同业资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见表2)。

(www.chuimin.cn)

目前,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仍主要由利息收入构成,但股份制银行非息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四大行,表明股份制银行更加注重发展非存贷类的新兴业务。从存量来看,股份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比略低于四大行,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占比处于70%~83%之间,股份制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处于67%~76%之间(见表3)。

(四)推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断优化

一是推动银行竞争方式的转变。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定价能力、交易能力和创新能力。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多元化、市场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满足客户的投资、融资、避险和交易需求,提升银行差异化竞争的能力,给银行业传统竞争方式带来转变。

二是推动银行业务管理模式和流程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各项资源的市场化定价程度正不断提高,并通过价格的内部传导推动传统业务管理模式的升级,传统业务流程将围绕市场和客户进行持续优化,提升银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资本市场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要素更为复杂多变,促使商业银行不断提高对各类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增强市场化环境下的竞争力。

农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面对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新的变化趋势,商业银行各项业务都面临转型压力,需要不断调整业务发展战略适应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新变化,农行金融市场业务在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结合上述分析,对于农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资金交易业务全球布局应更具前瞻性

目前农行在银行间市场做市能力较强,但全行对代客交易的认识仍有待提高。一是外汇、衍生、贵金属、债券代客交易收入在全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仅为0.78%,远低于其他三家行(工行2.05%、建行1.10%、中行1.77%)。二是代客交易产品不够丰富,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后。三是代客交易服务功能不够丰富,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终端、柜台等渠道服务不够便捷。四是境外债券代理业务客户基础相对薄弱。五是离岸人民币资金交易、资金交易业务全球布局、资金交易人员体系建设等方面应更具前瞻性。

在具体措施方面,建议:一是完善产品序列,外汇交易以可卖空的“双向宝”替代“外汇宝”,逐步推动18个小币种上线挂牌,丰富柜台债券、债券代理等功能性产品。二是推动软开和电子银行部,完善金融交易产品与互联网结合,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客户服务三是推动结售汇、债券交易等业务的营销推广,通过专项产品培训、专业报告等方式,提高全行认识,提升代客交易市场份额。四是加强农行国际业务海外延展,通过全行联动尽快取得人民币清算行、境外托管等业务资格,逐步完善境外网点布局,稳步扩大境外客户群体。

在战略布局方面,建议:一是推动全球金融交易人员体系建设,提高金融交易岗位序列值,整合分行金融交易队伍;二是发挥金融交易作为功能性服务产品在提高客户粘合度、强化银行做市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加大全行战略性资源配备;三是探索设立总行层面的离岸资金交易中心,整合海外分行资金交易业务,提升农行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地位,加快资金交易业务在全球的前瞻性布局。

(二)市场化双向操作需加强

一是盈利模式不够丰富。投融资标的主要集中于债券、回购等银行间市场标准化产品,以兴业、民生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很早已开始通过同业投资等业务创新,投资于一系列“类固定收益类”。目前以做好中长期利率判断、准确把握投资配置时点的经营策略为主,利息收入仍是主要收入来源,缺乏包括衍生产品套期保值、二级市场交易等依托数量化工具的盈利模式。二是市场化双向操作能力有待加强。全行存贷差持续收缩,投融资规模受到全行资金的量、价双重制约,对组合动态调整、资产负债双向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农行重组类债券规模较大,为同业的2倍以上,预计每年到期量约为同业2倍左右。农行非重组类债券资产占全行资产16.69%,低于工行和建行。

为此,笔者建议:一是开拓更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持续提升宏观经济与债券投资周期研判能力,加强债券的短、中、长期灵活配置和多品种配置,建立多交易类型组合,跟踪新产品投资机会,发挥信用衍生品降低资本消耗的功能。二是随着信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提升信用风险分析能力的基础上,适度提高信用债投资风险偏好,提升风险收益的获取能力。三是发挥金融市场资产标准化、市场化、高流动性等特点,加强债券一、二级市场联动和资产负债双向操作,协助全行调节流动性、平衡负债规模,同时动态优化组合结构。四是全行加大资金支持,保持农行债券资产占比处于同业及市场合理水平。

(三)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经过多年积累建设,农行金融市场业务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基本实现前中后台直通处理,并正在向境内一级分行、境外分行延伸和推广。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本外币系统分散状况仍在,不利于业务快速创新发展、联动和一体化管理,本外币的衔接时效性有待提高。二是在客户、信用、风险等方面,有待与全行管理体系加强衔接和融合。三是外汇、黄金和债券等对客产品主要通过网银提供服务,渠道单一,移动和客户端还未建立,一揽子服务与个性化需求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四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滞后于市场发展。

笔者建议,推动新一代金融市场业务系统建设,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消化吸收外购系统优势,建立农行统一的金融市场业务核心系统平台,并在客户管理、授用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与全行管理体系实现有效对接,满足快速的产品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和全面风险管理要求。

提升金融市场产品在新兴渠道上的加载和研发进度。配合电子银行部和科技部门,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在移动终端、专业客户端等新兴渠道的加载进度,实现相关外汇、贵金属、债券和衍生等交易类产品可以灵活加载和拓展,增强客户服务的统一多样性和交互体验。

参考文献

1.周岩,陈浩伟.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5(17).

2.连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转型[J]. 上海金融, 2013(11).

3.丁加华,陈珊.金融产品创新助推利率市场化[J]. 中国金融,2012(15).

4.冯毅.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11(02).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