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省村镇银行调查与思考

四川省村镇银行调查与思考

【摘要】:四川省村镇银行的调查与思考刘珍 肖诗顺摘要: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其发展对于缓解农村金融供给紧张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相比,村镇银行ROE偏低,ROA略高。四川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困境(一)村镇银行存款规模小,增长速度缓慢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社会公信力不高,公众对其认知不足。且村镇银行近三年的存款

黑体">四川省村镇银行的调查与思考

刘珍 肖诗顺

摘要: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其发展对于缓解农村金融供给紧张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论文利用对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9家村镇银行进行实地调研采集的数据,分析了四川省村镇银行运营现状和支农效果,并针对四川省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提出政策建议。

引言

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颁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四川省、湖北省和内蒙古等6个省市设立首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7年初,中国银监会出台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性质、组织经营模式以及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督管理以及市场退出机制作出了详尽的指导和规定。之后不到两个月,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挂牌营业,成为全国第一家设立的村镇银行。

川省作为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首批六个省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有45家村镇银行开业,其中34家村镇银行设置了支行,较2009年增加了31家,覆盖除甘孜、阿坝、攀枝花以外的18个市63个县,在数量上是除了计划单列市之后的全国第一。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和村镇银行发展较好的地区,四川省既有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也有全国首家中外合资村镇银行。四川省村镇银行运营现状如何,是否按照政策设计达到了支农效果,能否真正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和真正服务“三农”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川省村镇银行运行现状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为课题组2014年7月对四川省10家村镇银行进行实地调研所得,有效样本为9家。调研集中选取开业经营时间已达3年的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村镇银行,既考虑了村镇银行所在地域,也考虑了注册资本和控股股东性质。调研村镇银行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村镇银行运行现状

总体来说,四川省村镇银行的运行现状良好,进入了平稳的增长期,一定程度发展了农村金融市场,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村镇银行的产权结构合理,资产规模扩大,资本充足率达标,资产质量大幅改善,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支农支小机制逐步完善,起到了一定的支农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产权结构多元化但适度集中。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最高为20000万元,最低仅为200万元,平均为6000万元;村镇银行大多由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以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为主,主发起行持股比例最高为90%,最低为40%,平均为60.11%,总体上主发起行有绝对控股地位。 

2.业务发展较快,初步形成规模经营。第一,资产负债规模扩大。截至2013年底,被调研的村镇银行资产余额94.12亿元,负债余额76.51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43.52%和45.43%,分别比银行业金融机构高28.09、29.55个百分点。第二,存贷款余额增长较快。截至2013年底,调研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共计为70.34亿元,贷款余额总和为47.28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35.6%和40.52%,同时比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出19.56、27.43个百分点。

3.各项风险监管指标较好,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截至2013年末,被调研的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26.02%,高于审慎监管标准;总体不良贷款率仅为0.56%,其中2家连续三年不良率为0,说明贷款回收有保证,资产质量较好,这也符合四川省总体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低的总体趋势。

4.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截至2013年年底,除新成立的1家外,其余8家村镇银行全部实现盈利,其中村镇银行的净利润最高值达到5039.27万元,最低仅为710.85万元,净利润均值达1846.29万元。2013年末调研村镇银行的净资本收益率(ROE)均值为15.20%,资产收益率(ROA)均值为2.12%,分别较年初提高0.36和0.49和个百分点,而净息差(NIM)均值为9.48%。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与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相比,村镇银行ROE偏低,ROA略高。2013年末,四川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平均资本收益率为19%,平均资产收益率为1.56%,净息差为3%左右。与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财务杠杆不高。而村镇银行的NIM高于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主要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在本地区进行深度经营,具有区域经营优势;另一方面村镇银行业务单一,且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溢价较高。总之,村镇银行面对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农村金融市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5.支农支小机制逐步完善,涉农信贷产品品种较多。第一,支农支小贷款增加。总体来说,2013年末,调研村镇银行的农户贷款余额为23.5亿元,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0.62亿元,两者合计占贷款余额的72%,较年初提高了2个百分点。第二,涉农贷款逐年增加,涉农贷款比例提高。村镇银行的涉农贷款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0%以上,涉农贷款占比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其中近三年涉农贷款占比最高达98.32%,最低为66.71%。第三,支持农户数增加,农户贷款规模扩大。村镇银行信贷支持农户数呈递增态势,从2011年的6255户升至2013年的15855户,农户贷款规模从2011年的7.99亿元升至2013年的23.5亿元。第四,支农支小产品日益丰富。村镇银行结合实际,推出了农地林权抵押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公司+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信用消费贷款、农产品质押贷款等涉农业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资金不足问题。

四川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困境

(一)村镇银行存款规模小,增长速度缓慢

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社会公信力不高,公众对其认知不足。调研中随机访谈村镇银行网点附近的居民,他们表示并不了解村镇银行的性质,不愿意存款在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管理人员也普遍反映由于社会认知困惑导致存款规模上不去是经营中的一大难题。调研中发现村镇银行中2013年存款余额最高值为17.33亿元,最低仅为9368万元,平均仅为7.82亿元。且村镇银行近三年的存款增速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2平均存款增速为590.53%,而2013年平均存款增速仅为52.96%。同时,村镇银行网点数量的不足和支付结算手段不完善加剧了这一问题。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村镇银行的网点只有1家,且没有加入银联,客户存取款必须到网点,降低了客户业务办理的便捷性和效率性,直接影响存贷款业务的开展。

(二)个别村镇银行部分风险监管指标不达标,总体上财务杠杆较低

调研发现,某村镇银行近三年存贷比分别为153.52%、247.45%、408.06%,平均存贷比达269.64%,远远超过75%的监管标准,且其同业存入及拆入资金一直在计息负债中占有较高比重,特别是2013年,其同业存入及拆入资金达到了18000万,客户存款仅为9368万。近三年的贷款余额分别为6500万、18499万和38227万元,贷款余额增速远远超过存款余额增速,说明其流动性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调研的9家村镇银行近三年存贷比均值分别为98.27%、101.51%和113.11%。与此同时,由于村镇银行吸存困难、融资渠道狭窄以及贷款需求量大导致流动性不足,存贷比偏高,抑制了其贷款业务的开展,也导致其财务绩效不佳,财务杠杆率偏低。

(三)未直连人行系统,支付结算手段不完善

调研的9家村镇银行中只有2家直接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而从全省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村镇银行还没有以直连的方式加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且没有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得诸如金融机构日常的清算、汇兑等结算汇兑业务都无法办理,支付结算不畅通,导致企业更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同时,全省大部分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都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导致代收代付、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中间业务和电子业务难以办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业务的正常开展,这方面也难以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竞争。

(四)金融创新不足,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就四川省已有情况来看,大部分村镇银行还停留在传统的业务和产品上,金融创新不足,未有效地立足于县域经济实际开发出满足农户多元化需求的金融产品。调研中发现村镇银行对诸如婚丧嫁娶、农用汽车购置、房屋建设等农户消费类贷款实践较少,且对诸如基金理财商业保险、电子银行、代理支付等中间业务的开发不足。调研的村镇银行中仅有两家发放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贷款余额均为50万元,可见四川省村镇银行对农地抵押模式的探索不够,无法有效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政策建议

(一)改变控股股东性质,并对村镇银行参加存款保险等进行补贴(www.chuimin.cn)

目前,大部分农户对村镇银行存在认知盲区,导致村镇银行在吸纳存款方面较为困难,从而其资金来源受到了很大限制。笔者认为村镇银行最大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独立的法人地位和主发起银行的支撑。调研显示村镇银行大多由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以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合作)银行为主,而作为普惠金融一员的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就是立足农村地区实际,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所以村镇银行应在股东中更多地注入地方资本,以增加地方支持,提高社会公信力,从而缓解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第九条规定,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这意味着风险更高的银行也将承担更高的保险费率。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对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存款保险以基准费率起步,2015年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用年费率水平为本机构被保险存款的0.016%,本文建议四川省对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参与存款保险进行必要的保费补贴,引导村镇银行参与保险,提高公信力。

(二)加强监管,确保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第一,在完善现有村镇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银行监管当局应下沉监管部门设置对村镇银行进行审慎监管,切实加强流动性和安全性审慎检查,确保村镇银行安全。第二,将村镇银行纳入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按照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要求报送监管信息,并落实监管报表“双签”制。

(三)完善配套机制,深化政策扶持措施

第一,明确村镇银行联行行号、发行信用卡、进入征信系统的标准与条件,符合条件的应批准上述金融服务基础项目的准入,对接入费用进行必要的减免。第二,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使村镇银行切实为“三农”服务,进一步增加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规模。

(四)加强产品和业务创新,走差异化道路

村镇银行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产品和业务的创新,走产品差异化道路。在信贷产品的实际操作中,例如小微或者初创企业由于缺乏优质抵押品,融资难度大,村镇银行可考虑开发诸如“小企业联保贷款”等信贷产品;如果网点当地农林经济比较发达,可考虑开发“农地林权抵押贷款”;如果当地的留守妇女比较多,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可考虑开发“妇女创业贷款”。

同时,村镇银行还可以大力开发与信贷业务配套的基金理财、商业保险、电子银行、代理支付等中间业务。如可代理如农业保险、基金投资等风险较低的的投资项目在营业范围内开办,收取相对较低的手续费用,鼓励农民投资。对农户消费类贷款可积极进行创新,如可以效仿城市中已有的车贷产品,推出两个档次的贷款项目,金额较大的如婚丧嫁娶、农用汽车购置等项目可采取较高的利率,稍高的贷款条件;金额较小的家电消费的家电消费等可采取类似信用卡的方式,提供一定的免息期,鼓励农民贷款消费。此外,还可以结合本地特色积极探索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抵(质)押等模式,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开展业务试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少新等.基于普惠金融体系的中国村镇银行绩效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2.刘姣华.普惠金融背景下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基于孝感市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14(1):34-37.

3.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55-59.

4.华夏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路径——对四川部分村镇银行的调研[J].西南金融,2015(1):47-52.

5.安辉,马文浩,李小军.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替景下外资银行的迂回策略——基于汇丰村镇银行的案例分析[J].世界农业,2011(4):55-58.

6.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中部欠发达地区信贷供求问题的思考——以随州为例透视经济弱势地区银行信贷供求问题[J].武汉金融,2005(6): 45-46.

7.王曙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绩效与机制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 (2):34-35.

8.鲍吉,张强.村镇银行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以四川省为例[J].调研世界,2009 (6): 47-48.

9.胡卓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3(1):94-95.

10.沈高峰,张吉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5):11-16.

注:本文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SC13E096)、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CR13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