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中国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摘要】:“十三五”期间,在新常态背景下,上述贡献因子将呈现以下变化。“十三五”期间,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低生育率特征,负人口红利将消耗掉经济增长率的0.3个百分点。考虑到下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平稳增长将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6.2%的人均GDP增长率将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十三五”时期,预测消费将拉动经济增长3.8~4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文/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课题组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继续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经过情景假设和测算,6.5%左右的增速将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十三五”期间,包括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内外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将进入加速调整期,经济将处于低通胀周期,货币信贷将呈现增速明显回落、结构明显变化的格局。

黑体; font-size: 21px; text-indent: 2em;">经济增长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我国已经历了超过30年年均9%以上的高增长,人均GDP水平也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从国际经验看,德国、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在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000国际元时(我国已于2013年达到该水平),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了下一个台阶的现象,回落幅度在30%40%左右,表现为较强的规律性。

与此同时,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若2015GDP同比增长7%,则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可达到7.8%,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任务目标,十三五期间须保持6.5%以上的年均增速。

(一)从总供给看,人口红利由正转负,人口转移速度放缓,经济增速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提升支撑,预计“十三五”期间GDP潜在增速为6.7%左右

对人均GDP增长率分解为不同的供给面来源,经过简单的处理测算发现,人均GDP增速与人口红利(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增长率、劳动参与率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人口转移变化率(城镇化)这四项之和大致相等。十三五期间,在新常态背景下,上述贡献因子将呈现以下变化。

人口红利方面,我国劳动力人口(1564岁)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2012年出现下降拐点,20112014年人口抚养比分别为34.4%35.0%35.3%36.2%,呈现逐年升高态势,表明我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进入负红利时代。十三五期间,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低生育率特征,负人口红利将消耗掉经济增长率的0.3个百分点。劳动参与率方面,20112014年,该因素对人均GDP增速贡献为负(-0.62%)。“十三五”期间,伴随适龄人口入学率继续提升、劳动力供给年龄相对高龄化,劳动参与率会继续下降,预测会拉低人均GDP增速0.60.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方面,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推进,机器换人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劳动生产率提升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测将拉动人均GDP增速4.55个百分点。人口转移方面,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较低效率农村劳动力继续向较高效率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这将带来较高的库兹涅茨效应,预测十三五期间,该效应会拉动人均GDP增速22.5个百分点。 

1为下阶段我国改革创新力度和转型升级步伐的三个发展情景。其中:情景一为新型城镇化推进较慢、科教文卫事业相对滞后、改革创新相对保守下的人均GDP增速预测;情景二为各领域改革创新平稳进行状态下的人均GDP增速预测;情景三为各领域改革阻碍较小、步伐加快状态下的人均GDP增速预测。

考虑到下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平稳增长将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6.2%的人均GDP增长率将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果考虑到0.5%左右的人口增长率从总供给角度看,6.7%(人均GDP增长率6.2%+人口增长率0.5%)的经济增长率将是十三五时期理论上合理、实践中可行的增长速度。

(二)从总需求端看,投资增速趋势性下降,消费需求总体平稳,出口保持个位数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GDP增速为6.6%左右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仍将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消费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增强。

1.投资拉动将从之前的每年4个百分点左右下降到2.3个百分点左右

投资动力在中国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22012年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10年保持20%以上增长(年均增长26%),2013年首次跌破20%,为19.3%2014年为15.3%,这种逐年递减的投资态势将在十三五中延续。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虽然仍有较大潜力和空间,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幅下降,进入还债高峰,投资能力不足,具有良好投资回报的项目日渐减少,高增长状态难以维持。预测“十三五”期间投资增长率将在16%18%区间浮动,拉动经济增长0.8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方面,钢铁、水泥等产值已处于峰值附近,重化工业产能整体过剩,汽车生产进入相对低增长期,制造业投资仍处下行通道。2014年我国制造业同比增长9.4%,预测十三五期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在6%8%区间浮动,拉动经济增长0.60.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方面,市场格局逐步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过剩,新开工面积峰值已过。下阶段,房地产投资增长将下降到 10%以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由1.5个百分点降到1个百分点以内,预测将在0.60.8个百分点区间浮动。

2.消费拉动将保持在每年3.9个百分点左右

近两年,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愈发凸显,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1.2%,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

下阶段,个性化、多元化消费特征更加明显,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税制进一步调整优化个税征收体制更加完善、居民消费预期逐渐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更加显著。十三五时期,预测消费将拉动经济增长3.84个百分点。

3.净出口拉动将降至每年0.4个百分点左右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出口增速已经呈现出趋势性下降的特点。2014年我国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有10.5%,拉动经济增长0.77个百分点。下阶段,低速增长将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常态。

一是全球贸易总体趋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规则出现区域化倾向,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近期,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将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预期下调至2.8%,这将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长率连续4年低于3%二是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面临天花板压力。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一个10%天花板魔咒,我国虽然在2010年已突破这一数字,并在2012年达到11.2%,但“十三五”期间,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加大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预计出口增速继续高于全球出口增速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三是非美元货币竞争性贬值。去年年中至今年8月,欧元和日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幅度均接近10%,巴西雷亚尔和俄罗斯卢布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贬值23.6%29.4%人民币兑美元汇价在经历“811”汇改的短暂波动后趋于稳定,这将使得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明显(同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5.1%),对我国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口增速将向全球出口平均增速5%左右的平均水平回归,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将维持在0.4个百分点左右

2为下阶段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三个发展情景。其中:情景一为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较为乏力,消费税制改革缓慢、出口增速受国内外不利环境影响较大情况下经济增速情况;情景二为在改革创新政策引领下,投资、消费、出口平稳运行状态下的经济增速情况;情景三为投资项目推进力度较快、消费政策刺激明显、出口环境大为改善下的经济增速情况。

考虑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总需求角度看,十三五期间,我国GDP增速将围绕6.6%上下浮动。

经济结构将进入加速调整期

(一)区域结构:从之前的东中西梯度发展格局过渡到重点区域率先协调一体化发展阶段

1.传统梯度发展模式呈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东部率先发展,中西部快速赶超的格局未来将被打破。2014年,东中西GDP加权平均增速分别为8.02%7.98%9.49%,东部增速与中部增速基本持平,而低于西部1.47个百分点。二是部分省份的资源红利变成资源诅咒。前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6.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各省份增速也都相应下降。相对来说,资源型省份表现得更为明显。如山西省2013年仍维持8.9%的增速,但今年上半年已经滑落到2.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同一省份内部不同地市之间的经济增速也明显分化。以江苏为例,2010徐州、苏州和无锡GDP增速分别为13.9%13.2%13.1%,差距不大;但今年上半年,徐州GDP增速达到9.5%,而苏州和无锡增速分别为7.2%7%,差距已经有所拉开。

2.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改革现有的首都职能,产业转移能够产生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交通一体化。一批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重大项目即将实施,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网络、机场等建设也将大力推进。二是生态环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监管平台、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平台、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等工作将加快推进。三是产业升级转移。绕疏解北京非核心功能,北京与津冀将以首钢曹妃甸园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经济区为重点进行产业园区合作项目有序推进。

3.长江经济带将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流域省份本身在体量和规模上较大,加上经济覆盖面广,通过横向一体化,以先进省份带动后进省份的协调发展,可以产生较大合力“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建设要重点关注四方面内容。一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高铁、公路网、航空网、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长江上中下游机场群,完善油气管道布局。二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引导劳动型密集产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三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黔中和滇中区域性城市群发展。四是打造绿色生态走廊。保护长江水资源,治理污染,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

(二)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回归常态化发展,新兴产业快速孕育发展(www.chuimin.cn)

1.房地产行业与制造业将回归常态化增长。房地产业看,由于商品房待售面积居高不下、保障房大量入市,特别是由于房价预期改变、实际利率攀升、人口结构变化等原因,“十三五”期间,房地产业仍将处于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阵痛周期,部分资质较差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可能会被兼并甚至破产倒闭,三四线城市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从制造业看,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期的换挡工业生产增速和企业利润增速都呈现出低位下行的特点,“十三五”期间,伴随工业“4.0”时代的到来,制造业转型主要依赖于以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通过革新传统工业生产组织方式,以及加大创新和科研投入力度来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主体发展将继续加快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主体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医疗养老、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扩大;营改增范围扩大将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空间较大。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新技术的涌现,将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逐步向传统产业渗透,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正逐步走出商业的固有范畴,2013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十三五”期间这些新业态将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市场环境优化以及政策支持将促进中小微企业等新主体蓬勃发展。

(三)内外结构:对外开放格局将进入全新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正处于第三次对外开放新阶段,“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

1.“一带一路战略进入深化推进阶段。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将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利用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和技术,帮助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二是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建立77个经贸合作区,“十三五”期间将加快通关一体化和自贸区谈判。三是制造业企业加快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今年前8个月,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2665个,新签合同额达544.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5%,主要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房屋建筑、交通运输建设、石油化工等领域。一带一路除了将带动基建领域的巨大需求,还将为制造业向沿线国家转移、开展产能的国际合作提供难得机遇。

2.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步伐。十三五期间自贸区将从两个方面扩容、扩围。一是深化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力度。在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开放力度的同时,扩大现有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面积和业务范围,并结合地区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二是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部分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除涉及法律修订等事项外,在全国推广服务业开放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改革试点经验,分享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措施。

3.继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今年8月,全球贸易各大货币结算份额数中,人民币占2.79%,超越日元,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十三五”期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将继续扩大。在离岸市场上,将继续推进建立人民币结算和清算网络。推广银联网络在全球范围的布局,适时放宽境外募资门槛,鼓励中投公司、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和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择机赴境外发行人民币和外币债券在国内市场上,将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统筹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通过拓展类似沪港通伦港通在内的跨市场联通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十三五期间将进入低通胀周期

(一)预计十三五期间CPI将会维持在每月同比2%3%之间,波动性有所减弱

从过去五年的数据看,CPI月均同比增长3%,最高值为6.45%,最低值为0.76%(见图1)。预计十三五期间CPI将会维持在同比2%3%之间,波动性会有所减弱。一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总体平衡十三五期间两者将会延续过去大致平衡的状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的新常态等可能会导致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CPI有可能会下降。二是非食品支出在CPI权重会提升,CPI的波动性会减弱。作为CPI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年猪肉等食品支出导致CPI波幅较大。预计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将会下降(见图2),非食品支出的占比将提高,CPI的稳定性会增强。三是CPI的波动性面临两个不确定性第一,食品特别是粮食的价格充满变数,我国粮食已实现十一年增“十三五”期间继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二,输入型通胀的成因并没有完全消除,十三五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增加输入型通胀的可能性。

(二)PPI将逐渐企稳,但企稳的时机仍面临不确定性

2011年至今,PPI已经连续43个月为负值(见图3),十三五期间能否转负为正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大宗商品价格能否走出低谷。目前,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纷纷接近或达到前期低点,未来价格与世界经济、大宗商品的总供给以及美元的走势等因素密切相关。二是工业去产能的效果。目前,煤、石油、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跌势尚未见底,何时能企稳回升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三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目前,美元的走强加大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未来何时能够回升充满很大变数。

货币信贷将呈现增速明显回落、结构明显变化格局

(一)货币信贷增速将明显回落

一是预计十三五期间M2年均增速在11%左右。将货币投放(M2)保持在一定增速水平,是推动经济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从近三年情况看,M2增速目标=GDP增速目标+CPI增速目标+2个百分点,最终的M2增速与目标偏差不超过1个百分点。如果“十三五”期间GDP增速目标为6.5%CPI增速目标为2%3%(取中值2.5%),则M2增速目标11%,最终的M2增速与目标值不会出现太大偏差。以11%的增速推测,十三五末期M2绝对规模将达到233.9万亿元(假设今年M2增速为13%)。

二是人民币信贷投放年均增速预计在10.6%左右。20102013年,信贷投放占当年新增M2的比重平均为65.5%,其余来自外汇占款、存款类金融机构债券投资等。2014年,受新增外汇占款缩减影响,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新增M2的比重达到80.3%“十三五”期间,既有推动通过人民币贷款扩大货币投放的因素,也有限制因素。一方面“十三五”期间人民币升值预期改变,外汇占款将低速甚至负增长,由此形成的货币投放减少;另一方面,存款类机构资产运用进一步多元化,尤其是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往来增多,拓展了货币投放渠道。综合考虑,预计“十三五”期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当年新增货币投放的比重在65%左右。假设今年人民币信贷增速为15%,年末人民币贷款总量将达到93.93万亿元,以新增人民币占新增M2平均65%的比重推算,预计十三五期间将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61.8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年均增速为10.6%

(二)社会融资结构将呈现表外融资和间接融资占比下降、直接融资上升的大趋势

“十三五”期间,社会融资结构将呈表外融资缩减、间接融资占比下降和直接融资占比上升的走势。一是表外融资缩减。金融改革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标准化融资渠道不断增多,借助表外渠道绕道融资的必要性下降,加上地方政府提前偿还高成本的表外融资,因此表外融资将延续缩减趋势。二是间接融资占比下降。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步弱化,经济主体去外币债务行为导致外币贷款减少;融资渠道多元化分流人民币信贷需求。整体看,“十三五”期间,间接融资会保持适度增长,但占全部社会融资的比重会下降。三是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债券市场改革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等,均将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占比。

(三)我国利率水平整体上仍将继续走低

利率走势受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因素影响,其中由净储蓄人口(3559岁人口)与净负债人口(2034岁人口)对比关系决定的基本面,对利率走势起着决定性作用:净储蓄人口相对净负债人口上升,利率中枢下降;反之则抬升。“十三五”期间,我国净储蓄人口/净负债人口将从2015年的1.7逐渐升至1.9,导致我国利率中枢继续走低。

(四)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将延续小幅升值态势,但对美元可能出现阶段性贬值

汇率走势从根本上取决于一国外贸竞争力。20052009年,我国出口的全球份额年均提高0.6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上涨4.1%20102014年,出口份额年均上涨0.5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上涨3.4%。由上述数据线性外推计算,“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口份额年均提高速度降至0.47%,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上涨2.9%。今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30.94,以此计算五年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上涨至151。与此同时,因美国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人民币对美元可能呈现阶段性贬值压力。如最近一年,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高达13.4%,远超过人民币正常年均升值幅度,人民币对美元随之出现阶段性贬值,这种情况以后仍可能出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 从比较经济学视角探究中国经济新常态[R].北京:CF40,2015.

2.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课题组.经济发展新常态银行转型新趋势——2015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银行,2015.

3.姜超,顾潇啸.增长以民为本,转型仍靠改革[R].北京:海通证券,2015.

4.边泉水,梁红.寻找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支点[R].北京:中金公司,2015.

课题组主持人:周万阜

课题组成  员:付兵涛 范俊林 李莉 洪金明 张晨 马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