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1.技术的开放性威胁网络的安全互联网的技术开放性及共享性的影响,使校园网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各种安全性威胁。因此,这些问题对校园网正常运转以及管理与引导形成一定的障碍与阻力。......
2023-11-30
三、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与网上引导的原则、重点和途径
目前的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面临突破,其管理队伍与组织机构急需优化,在管理思路和引导原则上需要不断创新。
(一)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与网上引导规划
1.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的立体突破
目前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宏观层面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的高校负责制”;微观层面是“党委领导下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其运行模式,宏观是“教育部统一领导,省市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各高等学校为主实施”;微观是“党委领导,部门负责,师生参与”。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从纵向上看,面临“上下”两个突破方向;从横向上看,面临“分合”两个突破模式;从纬度上看,面临“显隐”两个突破空间。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一个系统的两个不同方面,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是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一项应用性研究,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可行的,也是现实的。
(1)“上下贯通”——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首位突破
“上下贯通”在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立体突破中具有首要性。只有实现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上下贯通”,才能使整个系统通畅,从而迸发出无穷的活力来。反之,整个系统的价值往往只体现在形式上,多表面文章,少实际内容,经常疲于应付,往往劳而无功。
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问题具有明显政治性。上下贯通无疑是自上而下的上层建构,只有上层系统通畅了,中层和下层体系才能一通百通。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个难点:即体系中上、下层对问题的感知是具有明显的先后性。下层往往是较先感觉到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的,然后逐层递升,而上层对问题的感知往往都是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做到上下贯通的关键有三点:一是下层能否准确地感知变化和执行来自上层的决定,即感知与执行是否准确有力;二是中层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下层的感知的问题传递给上层,同时将上层的决策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下层,即传递是否快捷顺畅;三是在上层能否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准确判断和有力决定,同时给中层和下层留有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比较灵活的解决其权限范围内的具体问题。
这一层面存在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研究底层的终端信息;二是拓展直通上层的信息通道;三是扩大中层的工作自由度。
第一,研究来自底层的终端信息
无论是宏观的国家层面考察,还是从微观的高校层面考察,终端信息都直接来自基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以中国大学生在线评选的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十佳思政类网站为例,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全国的门户网站还是各高校的优秀思政类网站,教育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其十分明显的特征。只有将教育的引导性内化于网站之中,才能较好地体现网站管理的上层建构。只有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一个网站才能够富有生机和活力。
第二,拓展直通上层的信息通道
这里所指的信息通道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报送,传统的信息报送往往是针对突发事件,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所作的报送,它们都很重要。但这里我们研究和讨论的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信息传递,这类信息的特性体现在一手性、鲜活性和前瞻性。一手性是要保证信息的原始性,使其具有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的状态,这种信息的报送需要直通车,以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中间环节失真现象的发生。鲜活性是指这种信息是诸多的活性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需要有比较生态的信息通道,以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不被污染。前瞻性是此类信息最为关键的特征,提前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在体制和机制运行上就抢到了先机,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三,扩大中层的工作自由度
中间层面十分重要,主观上,中间层的人员会认为自己只是在中间层,上传下达而已,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是往上交,就是向下推,作为的主动性较差。客观上,处于中间层的组织机构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工作的自由度十分狭小。在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优化突破过程中,对中间层次的关注要加强。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工作自由度,使其能够在其管理的权限内高效地处理工作。
(2)“左右互博”——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模式突破
“左右互博”是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博弈和平衡,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矛盾统一,是网络管理规范与引导建设的和谐统一,左右互博的和谐是和谐统一。不断扩展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增加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是“左右互博”的关键。
(3)“表里如一”——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效突破
从纬度上看,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面临“显隐”两个突破空间。所谓“显”就是已经表现出来的现象,所谓“隐”就是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客观存在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很容易关注表面的现象,而忽略没有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在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和运行过程中这是另外一个关键问题,表里如一,达到实效突破是高校思政类网站的重要使命。要突出实效性就必须深入到网络当中,深入到学生当中,深入到生活当中,深刻认识网络特点,系统把握网络规律。
2.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队伍与组织机构的系统优化
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队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分管或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政管理干部,其管理的属性强,但往往由于对技术的不熟悉不一定在实际工作管理到位;二是负责网站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技术的属性强,但往往政治意识比较弱,很难总体把握网站;三是热心网站建设和发展的网站学生管理团队。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高校思政类网站都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学生管理队伍,负责网站的维护和日常更新,应该说这是高校思政类网站最为基础的一支管理队伍。管理—技术—学生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紧密的管理系统,对这一管理系统的优化要突出“以实为先”、“以人为本”、“以理为主”。
(1)“以实为先”——优化系统的求实性
作为党强大的思想武器——“实事求是”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在网络化生活的今天,不从事实出发,不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将是十分危险的。“以实为先”是我们的立事之本,是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实为先要落实到管理队伍建设上,要落实到组织机构设置上,要落实到管理文化培育中。凸现一种求实性是优化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系统的关键之一。
第一,凸现求实性,管理队伍要成为行家
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队伍建设的难点之一就是其技术性。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队伍不仅要求其熟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求其熟悉基本的网络技术,了解网络化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自己就是一位网络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理解网络的发展和变化,才能在不断发展的网络空间,发挥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积极作用。
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队伍建设的难点之二在于其兼备性。技术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二者有机融合,才能使网站管理如虎添翼,网站才能迸发出无穷的活力。一个只懂技术,不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只能做技术工作,无法兼顾管理,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技术也就无用武之地。
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队伍建设的难点还在于其发展性。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其管理队伍也要跟上网络发展的速度,所以这支队伍的建设必须按照学习型团队,甚至是研究型团队的模式去建设。只有这样,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队伍建设才能及时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整体工作具有前瞻性。
第二,凸现求实性,组织机构要成为学习研究型组织
实事求是,首先要发现事实。发现事实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事实往往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之中,只有经过深入的研究,才能找到真正的事实,找到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为研究型组织的建立不仅仅是发现事实,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事实,找出事实中规律,指导工作实践。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问题是一项常态的工作,只有很好地解决新问题,其相关的工作才能呈现新面貌。
(2)“以人为本”——优化系统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人的文化性,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就是其核心的文化要素。
第一,以人为本——博学之
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信息是海量的,博大是网络的一种品质,博学应该成为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者的一种态度。管理者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具有一种博学的态度,才有可能在网站中凝聚一种博大的、海纳百川的文化气息。
第二,以人为本——审问之
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也是庞杂的,自由是网络的一种倾向,审问应该成为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者的一种选择。管理者只有具备了辨别的能力才能在茫茫网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才能帮助那些在网络中迷途的人们重新找到自我。
第三,以人为本——慎思之
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也是深邃的,包容是网络的一种选择,慎思应该成为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者的一种习惯。管理者只有常常慎思,才能在思索后有所得,在实践中有所得。
第四,以人为本——明辨之
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也是矛盾的,争论是网络的一种常态,明辨应该成为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者的一种能力。管理者只有具有明辨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争论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根基。
第五,以人为本——笃行之
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也是现实的,运动是网络的一种永恒,笃行应该成为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者的一种品质。以人为本要落实到人,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行动当中。管理者只有具备了强有力的行动能力,才能在浩瀚的网络中有所建树、有所成就。
(3)“以理为主”——优化系统的层级性
第一,理清领导层——坚定政治方向
管理系统层级优化的第一层就是对领导层的梳理,梳理领导层是理清系统的决策机关,把握正确的方向,控制合适的节奏,设置合理的机构,配备精干的人员,发出准确的指令,这都是领导层应该解决的问题。当然领导层在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系统首要的是要坚定政治方向。
“新”、“强”、“高”、“活”是学校思政类网站建设管理的基本着眼点。即,学校分管领导理念要新,主管部门负责人工作意识要强,网站具体负责人素质要高,学生团队负责人头脑要活。“新”、“强”、“高”、“活”4个字概括了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的精髓。“新”要保证方向和时机准确性,“强”是有相当的具体决策能力,“高”是具体做事的人能够保证一定的工作水准,“活”是能够发挥网站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统筹运作层——部门协作有序
网站的高效运行建设管理需要软件与硬件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需要多部门的协同与配合,不是一个主管部门就可以做到的。学校相关部门的协同应该有一个校级的协作机构,比如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者类似机构来统一协调。网络中心应该成为硬件支撑和软件技术支撑单位,发挥重要的骨干支撑作用,宣传和学工部门应该成为高校思政类网站建设和管理的主力军。
第三,明确主体层——师生为主实施
高校思政类网站的主体是广大学生和教师,他们是网站的建设者、管理者和推动者,他们是网站的主人。明确高校思政类网站的师生主体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广大师生的作用和力量,才有可能使网站充满活力;只有大家都参与到网站的建设管理当中,网站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只有反映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站才最有吸引力。
(二)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思路与引导原则
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要凸现“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硬件基础为承载,以软件优化为重点,以平台整合为突破,以文化引领为灵魂”的体系化的工作思路,以“沐之于海”的网络媒体平台、“润之于心”的网上学生家园、“动之以情”的网上文化精品为核心内容,将文化特性有机融入高校思政网站管理和网上引导当中。
1.明确“开放、引导、规范、发展”的管理思路
理念创新在高校思政网站管理中具有先导性。针对高校思政网站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其特点和规律,结合本地本校的具体实际,以“开放、引导、规范和发展”的管理思路为指导:即以“开放”为“眼”观网海奥妙;以“引导”为“途”树网络文明;以“规范”为“径”铸网络品牌;以“发展”为“本”育网络文化。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探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律,研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特点,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有文化品位的网上家园。高校思政网站管理的关键点在文化,要将大学的文化精神融到网络文化建设中,要使先进网络文化对大学的整体文化提升贡献力量。
以“文化”为灵魂的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过程中应处理好的以下几对关系。
第一,收放自如——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一味的“放”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而一味的“收”则可能产生严重问题。高校思政类网站建设和管理难以做到收放自如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层面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足。不深入网络,就难以理解网络;不融入网络,就难以驾驭网络;不建设网络,就难以引领网络。“放”与“收”的辩证统一体现在:“放”提供了一种载体和空间,使网络洪流有奔涌的空间,使之成为信息传播的渠道,优良文化凝聚的载体,人类文明成果的发展。“收”在加固、清理和疏通的同时还要建造,其目的同样是给网络更多的合理自由,防止其泛滥成灾。“放”与“收”关系的处理要把握好度、时机和主体,把握这三点的主要判据是是否有利于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否有利于高校思政类网站管理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上下协同——处理好“上”和“下”的关系
网络如同一面镜子,“网上”与“网下”就是其折射出的事物的两个不同的面。网络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的网下热点都会在网上体现,甚至被网络放大、扭曲和变形。在高校思政类网站建设和管理中,处理“上”与“下”的关系,首先要做到网络的“上下贯通”。网上出现的问题其根源可能在网下,处理网络问题既要治标也要治本。网下出现突发事件,网上很可能放大其负面影响,是否处置得当十分关键。另外,今天的网络发展已经使“上”与“下”的界限变得模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不仅要“上下贯通”,而且要“上下合一”。
第三,分合有序——处理好“合”与“分”的关系
高校思政类网站建设与管理的“合”与“分”主要体现其整体平台搭建和各个功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既要发挥高校思政类网站建设管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整合形成一个好的高校思政类网站工作平台,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合”体现在学校在高校思政类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硬件支撑上采取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分”则体现在各职能部门、学院、学生群体可自主地设计自己网络文化内容。同时给学生群体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使其成为学校高校思政类网站建设管理的主力军。
2.凸显“沐之于海”、“润之于心”、“动之以情”多维引导原则
第一,沐之于海——打造一流的网络信息媒体平台
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首先要有“沐”的境界。就是在网络上建设一片蓝色的海洋,让学生能够沐于其中,感受其教育引导的魅力,将引导化于无形之中,将引导化于万象之中,将引导化于点滴之中。
建设一流的媒体平台是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形成网络引导强势的先决条件之一。以新闻网为核心,以高校思政类网为骨干,以各校园专题网站为信息节点,形成了一个反应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闻信息平台,使网上引导达到“沐之于海”的效果。
第二,润之于心——营造温馨的学生网上家园
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重点要有“润”的功能。让学生设计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网站和发展网站,允许学生在网站上畅所欲言、交流思想、碰撞火花、表达自我,让学生成为网站的主人。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让网站是学子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使网站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网上家园,让文化的不断渗透延伸达到润之于心的功能。
3.动之以情——培育感人的网上文化精品
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关键要有“感人”之处。要使网上引导具有强有力的引导力量,动之以情是一项根本基础,其关键之处是实现网下与网上的互通有无,将网下的优质文化资源移植到网上,使其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三)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的内容与重点
1.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的内容
第一,思想引导
实现对在校大学生的网上引导,首先要考虑的是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只有在意识形态领域给予他们正确的导向和指引,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为今后自身的成才和发展不断努力。(www.chuimin.cn)
思想上的引导最重要的是“三观”教育,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最终确立,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够全面,容易犯主观性和盲目性的错误,如果引导得正确,措施得当,学生就会积极健康的成长,并顺利的完成学业;反之,就会贻误学生的前程。
思想引导还表现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要与网络法制法律教育相结合,要教育国内大学生们遵守有关网络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包括现实的虚拟的)责任和义务。
对大学生在网上进行思想引导,还表现在号召学生积极学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增强对党的认识,坚定党的信念,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在高校思政类网上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动态,就一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校园主管部门做好主流意识的引导工作,使大家的讨论向着良性、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大学生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党的信仰更加坚定。
第二,学习引导
高校思政类网络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学生打造信息查询和自主学习的平台。高校思想类网站要注意凸现高校思政类网络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提高高校思政类网络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高校可以采取开设相关网络学习课程或专场报告会及讲座的形式,通过专职教师或者专家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的无限性去学习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利用高校思政类网络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不仅要在方式方法上进行细致的探索,而且在引导的时间上也要做到恰到好处,这种引导最好是在学生初进大学校园,刚刚接触网络时开始,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树立起对待网络、利用网络的良好心态,还要注重日常的熏陶和浸染,借助老师的躬亲示范、言传身教,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良好习惯也会逐渐养成,这种利用网络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给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也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三,心理引导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阶段,除了文化知识的获取,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外,思想、心理也在逐步的走向成熟,不断趋于完善。但在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疏于引导,往往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于成才。
在校大学生,有的或因环境不适应,或压力大或观察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等等,终日沉迷于网络,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长此以往,养成了孤僻、自私、冷漠和边缘化的性格,对他人和现实社会表现出冷淡、漠然,甚至无法适应。不少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每天面对凶杀、暴力、战争等不健康信息,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可能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甚至患上“网络综合征”。高校应当加强对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的心理引导,鼓励他们多与周围的同学交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使他们重新找回迷失的自我。
此外,大学生在个人情感、人生规划、就业择业等问题上,如果不恰当的处理好,往往会引起心理的波动,情绪的失控,甚至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高校思政类网主管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利用高校思政类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不仅要开辟“心灵港湾”、“心灵茶室”之类的专业心理咨询辅导网站,而且还要注意在网络上刊登发表积极乐观向上的文章或者图片,以此来引导和感染大学生,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四,安全引导
大学生借助高校思政类网络查找信息、获取知识、交友娱乐,在充分利用网络便捷性和资源丰富性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防网络“陷阱”,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止受到来自网络领域的伤害。
大学生访问网络的范围,除了高校内部的思政类网站、大学生门户网站、BBS外,更多的是高校思政类网以外的其他网络站点。而社会网络站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给高校的网络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暗含着潜在的危险因素。社会网站内容良莠不齐,上网者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也不一致,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散布反动信息,制造谣言,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思想单纯,如果缺乏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就会上当受骗,深受其害。高校思政类网站,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政类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在网络世界里树立起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并不断的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达到遏制网络危险,提高网络安全的目的。高校有关部门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里学会自我保护,自我防御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标准,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资源,尊重他人利用网络的权利,禁止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和陷害,或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2.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的重点
利用网络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引导,不仅要理清思路,坚持原则,还要明确引导的重点,针对学生利用网络的不同情况,在引导中分层把握,具体实施。
第一,涉网之初重养成——良好上网习惯
大学生有一部分群体是在入大学之后才接触网络,这一时期的网络引导工作十分重要。网络引导者要借助不同的方式或载体,使上网之初就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着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使学生在涉网之初,就端正自己的上网动机,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引导,目的在于防微杜渐,一方面是防止学生不良上网习惯的养成,把错误的思想和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从接触网络始就树立起好的网络使用心态,在今后的成长中不至于在网络使用上出错误。
第二,入网之后重保持——健康网络心理
对于大学生们善于利用网络学习、获取信息的行为习惯时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励他们在坚持这种良好习惯的同时,并尝试着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自己利用网络学习的良好习惯及方式传授给其他同学,以此去感染或者影响身边的其他人。通过这种同伴式的感化和相互学习,使得身边的其他同学在网络的使用上,主动向他看齐,积极地向这类学生学习网络使用知识,自觉树立起健康的网络利用习惯。
第三,迷网之时重矫正——强化自制能力
对于过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的学生来说,其引导的难度相对大一些。这部分学生的引导重点在于使他们摆脱对网络的过分沉迷,使他们树立起健康的网络使用心态。过度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主要是指那些深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从事与学习和自身能力提高无关事情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沉迷于聊天,有的沉迷于浏览各类网页,每天无所事事,渐渐地消磨掉了自己的意志和时光。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可以分成两个阶段:首先要使他们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解脱出来,摆脱对网络的过分痴迷状态。引导者可以借助谈心、开展集体活动等方式把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吸引过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关心,努力用真情去感化他们,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慢慢地改变他们整天埋头于网络,性格孤僻的不良习惯,使他们重新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在成功的戒除了这类学生的“网瘾”之后,第二阶段的引导,应放在良好网络使用习惯的养成上。在成功摆脱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的基础上,应使他们重新回到网络,进一步全面清醒地认识网络,而不是与网络“绝交”。借助各种不同的引导方式,使这部分学生意识到网络的工具性,认识到网络在个人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他们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网络使用心态,端正上网动机,在网络的帮助下更好的学习成才。
(四)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的方式、策略与实践路径
1.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的方式
第一,网上评论——网上引导的重要力量
网络评论主要就社会热,特别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等,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互动类网站上对学生的疑问、设诉、发泄等进行关注和解释,撰写评论文章,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
高校的网络评论员一般由资深教师担任,他们对时局的把握,事件的分析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具有一定的引领性。事件发生时,网络评论员要迅速做出反应,准确判断事件发展的态势,撰写出相关的评论文章,在文章中就学生关心的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发表正面观点,引导网上舆论,使学生对整个事件的把握和认识有一个合理的高度,防止不必要的猜测和流言传播。
第二,网络把关——网上引导的关键环节
“把关人”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是指新闻传媒组织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最终决定哪些内容与受众见面。而在高校思政类网络内容的取舍上,借鉴“把关人”理论,有专门的人员对高校思政类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把关、筛选,多传播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对消极、负面,甚至不健康的信息要时时清除,保持高校思政类网络环境的洁净,努力避免高校思政类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局面的发生。
一般说来,各高校思政类网络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中都有自己严格的规范和纪律,网站的编辑、记者,以及各种维护人员也会慎重、仔细的考虑信息发布后可能产生的影响。由此看来,高校思政类网络信息的维护者本身就是高校思政类网络“把关人”,他们的工作将直接决定网络中一条信息的取舍。
第三,同伴引导——网上引导的互动共享
在高校每个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网络的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在高校思政类网络的使用上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精。鉴于此,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在网络使用上的优势,同伴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引导,这种引导与交流是建立在同学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往往以深厚的同学之情和朋友之谊作铺垫。
第四,自我引导——网上引导的自我实现
大学生虽然处在不断成长和成熟的人生阶段,但是这一群体文化知识水平高,思维活跃,同时具有一定的自我辨别能力,在对大学生的网上引导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引导。
大学生利用网络自我引导,要做到严格自律,端正上网态度,认真遵守国家的网络法规和学校的网络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在网络资源的选取利用上积极健康向上,远离网络中的垃圾资源和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第五,意见领袖——网上引导的典型方式
高校可以在自己的思政类网站、门户网站及BBS论坛等有意识的选择并培养几位德高望重的“意见领袖”。借助他们在某个网站、论坛或社区中的威信和声望来实现对广大学生的引导。
网络中的“意见领袖”类似于BBS论坛里的版主,他们多为参与网络讨论,发表文章言论较多的人,言论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以致在网络环境中的口碑很好,深得网友的尊重与信任,他们所发表的言论一般易被其他网友接受和认可。高校思政类网络中可以有意识的选取和培养一些这样的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在网络中的带头模范作用,依靠他们在网络上的良好声望,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达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的目的。
2.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的策略
第一,主体性引导——自主立人
大学生的网络主体性是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参与和开展网络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地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能动地在网络社会中寻求和选择信息,并能创造性地参与网络各项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独立性引导,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树立起自己的人格,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并且具有自主判断的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自主性,分清网络中的虚拟自我和现实自我,不被网络所同化,轻松自如驾驭网络;第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选择性引导,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迅速、快捷的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此外,还要加强对大学生主体创造性的引导,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积极地推陈出新。
第二,环境性引导——环境育人
网络环境主要是指一所高校内部主要网站的基本风格、所发文字信息的质量与水平、日常讨论话题的层次、学生的参与度等。
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同学们讨论的话题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且网络上所发布的信息也都是利于学生学习成才的,学生每天生活在这种高尚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受此种文化环境的熏陶,日久天长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追求进步,乐观进取的生活学习态度。
第三,差异性引导——因材教人
所谓差异性引导,就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在校大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结合每一类别的不同特点分别实施引导。
实施差异性引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类,并准确掌握每一类学生的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第四,文化性引导——文化感人
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政类网络环境。首先高校应对网络资源加强管理,整顿高校思政类网络秩序,净化高校思政类网络环境。其次,在高校思政类网络上多发布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还可以以高校思政类网络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正确利用网络的能力,也对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政类网络文化起到促进作用。
第五,实践性引导——实践树人
对大学生的实践性引导又称为网络活动引导,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水平,也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思想精神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例如:部分高校开展的“庆七一网络知识竞赛”、“校园摄影大赛”、“校园DV大赛”等一系列借住于网络平台的网络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类似的赛事,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自己。
3.高校思政类网站网上引导的实践路径
第一,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构建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方向性是指对高校思想政治网站建设和发展是否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网站区别于综合性网站、政务网站和商业性网站的重要特征和标志。保持正确的方向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网站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新闻传媒是国家和党的宣传工具,决定了在建设与运转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宣传和贯彻党的政策方针。
思想政治网站是高校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也是传播党的会议精神的重要工具,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是其内在的根本要求。正确的方向性具体要求不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还要求面对社会的各类热点和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分析与解释,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高素质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网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重要载体,同样担负着这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保持思想政治网站的方向性还表现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技术更新以及新开发软件的不断出现,根据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与新趋势,思想政治网站要不断利用新技术,有预见性地设计新的思想政治栏目或新的思想政治宣传方式,使思想政治网站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内容丰富性并且能够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富有活力的基础
丰富的网站内容和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能够增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网站的吸引力,使得思想政治网站不断保持活力。内容的丰富性首先要坚持网站内容的全面和客观,其次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思想方面的各类需求,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获得大学生的喜爱。在此基础上,网站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在网上发布正面引导性的信息,以形成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思想环境。根据思想政治内容的不同,可以开设思想专题、理论学习、历史之声、影视欣赏等栏目,如经典书籍栏目——可以阅读领袖著作、领导讲话、重大理论、名人名著等内容,根据网站的具体条件,通过权威的渠道下载。时事经纬栏目——主要针对高校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网上课堂,按主题收集材料上网,即使宣传新的理论成果,分析与解答国内外重大社会现象,加强对大学生的积极引导。经典影片——充分利用影视题材的教育功能,精心挑选优秀的电影,实行网上在线播放。党团建设——结合大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开展党团知识教育和培训,可设立网上党校、团校,配合学校开展党团活动,组织专题学习等。实践园地——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动态和见闻,调研报告,实践体会等。热点聚焦——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师生关心的热点大事,把国内外的背景资料、新闻分析等按主题分类,如贫富差距问题、医疗问题、国际形势问题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思想政治网站要在宣传思想政治理论方面,既要立足于继承性,实现传统理论与现代思想的一脉相承,又要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性,总结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开创新的理论成果。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要用新的理论成果解答社会重大问题,化解大学生心中的困惑并为大学生发展指明方向。当前,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对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行剖析与批判,以增强大学生的判断力、辨别力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信念。
思想政治网站在内容方面还要加强时效性。网站的内容,尤其对于新闻性以及会议性的内容,要不断地及时更新。此外,网站不能为了仅仅满足内容上丰富性,忽视了理论动态、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变化与更新。
第三,不断应用新技术,增强各类服务功能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发展的重要保障
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的产物,已经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媒介传播方式以及心理活动等,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思想政治网站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最近十几年出现的新事物,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激增,根据全国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近80%的大学生获取信息是通过网络这一渠道,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关注这一思想媒介与载体,应用新技术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与新方式。
从硬件角度而言,应用新技术首要的是保证网站的信息畅通和网站运行的稳定正常。由于思想政治网站不同于一般的其他网站,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利用技术清除或弱化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及其影响。
从软件服务的角度而言,利用新技术建设思想政治网站,提供多项服务功能,搭建多种服务平台,构建多样虚拟空间,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特点,坚持“三贴近”的精神,是促进思想政治网站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大学生具有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与激情的特点,可以利用新技术,开设大学生喜欢的栏目,如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典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两课”教师的课件、案例上网,使“两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网上,使得单调抽象的理论说教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鲜活形式,可以通过思想知识的认可,内化为理想与信念,达到教育的目标;通过发表文章、注册用户、登录论坛、发表留言、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下载上传等形式来增强网站的互动效果;将优秀的思想与文化作品(影视、文学等)上网,使学生在欣赏浏览中愉快地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新技术增强师生双向互动性,搭建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平台,如开设BBS、教师网上社区等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栏目。把校园文化搬到网上去,将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搬到网上,把学生第二课堂延伸到网络中,从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不断应用新技术,开设新的栏目,把网上虚拟空间与现实思想政治具体活动相结合,克服网站功能单一,让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从而才能为思想政治网站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
第四,增强艺术性与趣味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艺术性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栏目内容与表现形式,达到科学性与美感性的统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艺术性,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通过网络隐性德育方式,发挥渗透教育方式,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这就要求必须贴近学生,找准切入点,着力在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网站的认同感上下工夫。因此,无论是网站栏目的设计还是信息选择都要表现出艺术性,切实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让网站在贴近学生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网上的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在解决学习、生活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在服务中激发大学生关心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增强认同感,这样才能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坚持艺术性,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有令人愉悦的视觉页面。在网络的使用上,视觉依然是主要的感官接触,这就客观要求必须有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才能够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这些视觉上的美感包括美观的网页设计、温馨的页面风格、适当的色彩搭配、优美的字体、恰当的字号安排以及恰到好处的图片配置等。
趣味性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思想政治网站建设的重要方面。为了增进趣味性,这就要求寓教于乐,注意追求趣味性和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的统一,既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又通过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信息熏陶和感染学生,努力在育人上做到润物无声。为此,一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增加影视、图像、声音等立体动感视觉在板块栏目中的比例,满足对学生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开展各类思想主题;另一方面,网上网下相结合,开展社团和主题性、系列性校园文化活动,把网上的虚拟和网下的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因此,网络信息内容、栏目设置、网页设计、语言使用等要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爱好与特点,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辑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表现形式,吸引学生主动使用,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加强监控和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坚持正确的方向和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剔除错误的不良信息,为网站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健康保证。由于网络上存在各种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消极的思想严重毒害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思想,因此,需要利用技术手段或网站工作者加强对网站的监督与管理,消除错误思想,净化网络思想环境与语言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宣传与思想传播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坚持思想理论宣传的真理性与引导性,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靠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需要完善的网站制度作保证。首先要确立网站运行的管理制度,从制定发展规划和领导构成到具体的人员分工,都设定相应明确的职责,保证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个人,从而为网站的顺利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其次要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尤其对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栏目要加强监控和管理,网站工作者利用后台优势,做到积极的正面引导,清除不良信息,形成一种文明上网的风气和健康的网络环境。
加强监控和管理要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站领导者、管理者要加强对网站的日常监督,实行舆情报告制度,定期汇总网站发展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发一系列应用软件,加强技术监控、信息监控和舆论监控,如开发语言净化软件,清除不文明的语言,创造文明的网络环境;三是加强思想政治网站安全的技术监控,能够不断应用新技术消除病毒和有害软件,从而保障网站健康平稳运转,并且能够及时依靠技术管理解决一些应用软件的缺陷或系统的漏洞。
第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为确保思想政治网站的健康运行,坚持弘扬主旋律,形成网上良好的舆情强势,牢牢把握网上宣传与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这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定期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努力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培养成为“三家”:即“政治家”,自觉把党性原则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位,不能让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党委中心工作的言论、行为声音见诸网络;“新闻家”,要把握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坚持正确的方向,具备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教育家”,掌握大学生思想的发展特点与规律,运行有效的教育方式,把正确的思想观点,尤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贯彻于思想政治网站建设过程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网站的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管理和监控,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应用新技术实现网站功能多元化,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网站不断创新和完善。
有关高校校园网管理与网上引导工作研究的文章
(一)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1.技术的开放性威胁网络的安全互联网的技术开放性及共享性的影响,使校园网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各种安全性威胁。因此,这些问题对校园网正常运转以及管理与引导形成一定的障碍与阻力。......
2023-11-30
通过校园网信息平台,极大促进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改变了以往书本为核心的知识传递载体,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应有者。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要求。校园网络将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
2023-11-30
校园信息化中的校园网的主要用户是教师和学生,其他还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对校园网安全性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校园网用户本身,因此除了提高系统管理水平外,还要加强教育,引导用户正确使用网络。因此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资源开发及应用范围涉及主要是和教育有关。因此校园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一部分,有其特有特征。从技术上看,校园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2023-11-30
在尊重技术客观的基础上,管理和引导本身不是目的,校园网络本身也不是根本目的,而通过管理和引导切实优化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最终价值归宿。面对挑战,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首要具体目标应当是实现管理与引导的融合互补并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打造安全、绿色、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基本目标。这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目标体系的归属,也是其价值最集中的体现。......
2023-11-30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种针对学生门户网站的管理与引导效果评估体系,进行专业系统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解决问题,帮助高校学生门户网站进一步成长。......
2023-11-30
四、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成绩与经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影响日益扩大,校园网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思想政治网站已经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促进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