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重技术客观的基础上,管理和引导本身不是目的,校园网络本身也不是根本目的,而通过管理和引导切实优化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最终价值归宿。面对挑战,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首要具体目标应当是实现管理与引导的融合互补并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打造安全、绿色、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基本目标。这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目标体系的归属,也是其价值最集中的体现。......
2023-11-30
三、校园信息化的特征与构成
(一)校园信息化的特征
1.信息化的一般特征
校园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信息化也像经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等一样具有信息化的一般特征。
(1)显著的信息外溢性。信息化具有网络性,而一般人看来信息网络具有“外部性”,而“信息的外溢效应”是其外部性的主要表现,即信息容易传出和接收。因此,校园信息化同样具备信息外溢性的特征,这也是信息化校园为什么是无时空限制的虚拟的校园。
(2)极强的技术创新性。没有极强的技术创新就没有各行业信息化的实现,即信息化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和技术不可分割。
(3)用户的广泛性。信息化与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无论是那个行业的信息化都有广泛的用户参与其中。校园信息化中的校园网的主要用户是教师和学生,其他还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因此校园网上的用户非常广泛,而且层次不齐。
(4)应用的多样性。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人们新的“办公场所”,因此网络首先应该满足不同用户种类繁多的应用需求。作为校园网,同样应该满足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如教师希望能在网上进行教学辅导,并在网上获取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和专业知识。而校园网的另一用户主体——学生,则希望通过校园网获得丰富多彩的校外信息,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的管理人员则通过学校网络实现管理学校的自动化,提高管理学校的效率。
(5)复杂性和安全性。信息化和网络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已成为信息的载体。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缺乏实际的管理和操控力,因此网络世界不一定就是一个安全的世界。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性的加强,生活、工作和学习都要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因此网络又充满了复杂性。校园网上虽然主要是与学校教学和管理相关的信息,没有什么特别敏感和不良的信息,但这不意味着校园网就安全了,因为一些垃圾文化也会出现在校园网页上。对校园网安全性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校园网用户本身,因此除了提高系统管理水平外,还要加强教育,引导用户正确使用网络。
(6)建设的长期性。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无止境的工作,校园信息化建设由于用户的广泛性、应用的多样性、网络的复杂性,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对此应有长期人力、物力投入的打算。
2.校园信息化的特征
校园信息化作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的一部分,其信息化的范围仅限于学校教育领域。因此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资源开发及应用范围涉及主要是和教育有关。例如,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校园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一部分,有其特有特征。因为校园信息化有“技术”属性和“教育”属性,因此我们将从技术和教学两个层面来介绍校园信息化的特征。
(1)从技术上看,校园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数字化 校园数字化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大大方便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数字化特征除了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样可以体现这一特征,随着信息化校园的推广,教学内容和教材设备也逐步实现数字化。例如,电子教科书、参考书、数字图书馆和教育数据库等广泛应用,不仅使高等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逼真,更使知识的存储、传播速度极大地加快,使用效益有惊人的提高。
网络化 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扩大、不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因此,网络化使得学校的师生不仅可以分享彼此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更加容易接触社会上的信息,这就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来源。此外,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无界性,在减少时间和空间对教师和学生活动时空限制的同时,也使得学校外面的信息和先进的文化可以实时的传入校园内,使校园文化不断得到更新。
多媒化 多媒体化使得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教学信息媒体一体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平台及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师电子课件的广播、遥控辅导、分组讨论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化特点是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这是一种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的,不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的网络大学。现在我国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部分重点大学,已经建立了网络学院,开始进行远程网络教育。因此,在网络上完成高等教育,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的毕业证已经成为现实。
智能化 智能化使得网络教学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校园信息化智能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技术智能化方面。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为实现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所采用的技能、手段和工具。校园信息化建设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加速了校园信息化的步伐,因而也就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
(2)从教育属性看,其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现代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空间开放化、教育方式个性化、教育终身化和全民化以及服务对象固定化等。
教育思想现代化。校园信息化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结果,除了要求精确的技术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校园。为了更新思想观念,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理论为指导。例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及现代高等教育的时空观、人才观、价值观、质量观、效益观、教学观、师生观等。
教学过程互动化。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强调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和文化的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得到鼓励和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学由单向灌输改为多向交流,师生间建立起更加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上述情况在信息化校园里时刻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只有信息化校园才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互动化,这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互动化通常也体现为教学过程协作化,即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进行合作完成教学工作,而不是过去那样只是老师负担教学任务,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教学过程互动化除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人机之间的互动化过程。
教育资源共享化。校园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共享化,而校园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校园网的形成和发展,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使彼此的获得信息在网络空间里进行共享,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打破了过去教育资源种种形式的封闭和垄断。由于全球教育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不同角落的人都可以在教育网络上获取信息,这就使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全球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国家和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内容新颖化:在信息化时代,新型创新才人是今后教育的主要任务。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学内容新颖化,动态化和形象化,在信息化校园里,网络化教学使教学内容呈现出这一特点。
教育空间开放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就要满足教育空间开放化的要求,而校园网络的实现为教育空间开放化提供了条件。因为只有在网络化的虚拟环境里,才没有现实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能够在无国界的知识海洋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现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全球通信瞬间完成,将极大地拓展高等教育的空间,无校舍的“多媒体大学”、“虚拟大学”应运而生、迅速发展,全球的网络空间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空间,“地球村”就是一所大学校。
教育方式个性化。在校园信息化里,伴随着教育网络化的实现,教育个性化随之诞生。因为在信息化的校园里不再是过去传统的授课方式——集体课堂教学。而是学生在网络空间里接受教学,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时间,不必老师统一安排,这就为教育个性化提供了可能性。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主要表现如下: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教材和教师,自己安排课程和课时,可以在虚拟教室和实验室自主地学习、实验或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探索,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兴趣、爱好、专长出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总之,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心,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更具有个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伴随着信息化校园的实现,教育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教育网络化和远程教育也应运而生。因此,教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也就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终身化和全民化的要求。教育时间终身化即高等教育向大学后教育直至老年教育发展,成为在人们需要的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提供所需知识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化”人生,从而改变高等学校在某种程度上的封闭状态,使之与社会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更具有生机与活力。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对象逐步大众化、全民化的历史进程。它既依赖于信息技术、教育思想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又对教育和社会进步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它本身也成为教育和社会进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服务对象固定化。校园信息化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校园师生和学校的管理者,这也是校园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最为显著的区别。当然,校园信息化在现实操作中也不可避免的为校外提供服务,比如说对外开放本校信息、对外开设网络课程以及本校的日常工作——对外招生等,这些功能所服务的对象都不是在校师生。但是,它服务背后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在校师生以及学校管理者服务的。
(二)校园信息化的构成
关于校园信息化的构成,也可称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要素,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件平台建设、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相关政策规章以及具体实践情况。
1.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硬件基础(www.chuimin.cn)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骨架和基础,即校园信息的存储与传播的硬件基础,包括校园网络和服务系统等。校园信息化的所有应用设备都构架在此之上。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网、有线电视网络、卫星网络或专用电信线路(这主要用于远程教育),以及在这些网络上提供服务的服务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布线等。在所有这些设备中,校园网是校园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校园网的建设通常以宽带IP网为目标,建立数据、语音、视频的一体化网络,主干网应采用光纤布线,提高网络可靠性及安全性。校园网可以实现虚拟子网功能,以保证全网的良好性能及网络安全,整个网络应具有高速的三层交换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主干网采用千兆以太网,百兆到桌面,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的实时播放等多媒体教学的需要。采用虚拟网络技术,提高子网内部的信息交换速度和子网间的保密与服务质量。网络建设规划时应留有扩充余地,为Internet、拨号用户、移动用户等提供接口,并使网络可以平滑升级到ATM。校园网的网络主干网一般选择千兆以太网,星形拓扑结构,每个星形网的核心交换机通过千兆光纤相连,整个网络在布线上是一种以双环连接为主的方式。网络上同时连接着对带宽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服务器、交换机等。
此外,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启用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卫星宽带远程教育网络,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以及应用于学校教学的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CAI教室、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系统等都是教育信息化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既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是校园信息化的灵魂
在实现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在此之上实现软件系统的开发。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像硬件设施那样一蹴而就。通常认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校园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才是衡量校园网建设成功的标准,是校园信息化的灵魂。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信息化校园的核心,校内主要的管理系统及信息的发布处理都是由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的。此外,校园网还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展示学校形象和扩大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渠道。因此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是建设信息化校园的核心。
(2)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是实现教学管理无纸化的重要步骤。教师通过它进行网上教学、网上学生成绩的提交,查询与自己有关的教学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网上查询学业成绩等。网络系统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教材。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平台及多媒体技术和器材实现教师课件的广播、遥控辅导、分组讨论等。
(3)校园管理系统
校园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一个在校园网硬件平台上运行的软件系统,它也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最初目的之一。校园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校长决策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馆系统、考试模拟和题库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就业及教学质素反馈等诸系统构成,它也是校园网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4)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
网络虚拟实验室就是在网络中创造出一个可视化的3D环境,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网络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的结合。在网络虚拟实验室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试验。
信息化校园在软硬件设备的整合下,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生存于网络之上的校园环境,它的建成和运行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在网络上进行,这就使传统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发生了变化。
3.高素质人员的培养是校园信息化的关键
校园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人”对计算机的管理来实现计算机对教学实践的服务,因此,要保证校园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就必须有一支职责明确、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化强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都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关于校园信息化的管理、维护和技术开发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大具有专业知识的网络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显得格外重要。只有高校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并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校园信息化软硬件的管理、维护和开发,才能真正实现校园信息化。因此,作为信息化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关注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为校园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培养专业型教育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为整个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任务。
4.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校园信息化的保障
校园信息化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校园信息化顺利推行,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学校必须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各个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准则。只有明确的政策法规作为依据,校园信息化才能顺利向前发展。
5.信息化应用是校园信息化的最终目的
信息化应用即校园信息化的实践内容是校园信息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前面内容都是为信息化在校园的科学应用作保障的。从校园信息化的实践内容来看校园信息化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即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学校的教学活动。
(1)组织和管理信息化。组织、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信息化办公、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科研以及图书资源信息化等。学校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信息化办公:它主要体现为网上会议、无纸办公、通过网上发布通知消息和电子日历等,彻底改变过去“口头通知”、“书面报告”的校园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这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教务管理信息化、学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后勤管理信息化等。而教务管理又是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制定教学任务、学科建设等。
信息化科研:这里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一般要通过信息化完成,信息化手段成为科研队伍的主要手段,让科研过程真正体现出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特点。比如,通过校园网,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科研资料;利用计算机研究者可以迅速找到相关数据资料。
图书资源信息化:图书资源信息化主要体现为在线书库、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和网上课件等。在校园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成为大学的信息资源中心,它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集本校乃至整个网络的各类信息资源,为学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从而真正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
(2)教学工作信息化:这主要包括教师信息化、学生信息化和教学媒介信息化。
教师信息化:教师做到信息化,首先要把自己的“观念和技能”实现信息化。这里主要是指教师的内在观念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信息化校园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信息化校园的教学条件。然后在“观念和技能”信息化基础上做到“教学组织过程信息化”。教学组织过程信息化要求老师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助多媒体教材完成教学活动。
学生信息化:首先学生要做到“学习技能”信息化,即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达到熟练掌握如何使用“信息化学习工具”。在掌握“学习技能”之后,学生就要借助“学习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改变过去传统学习模式,利用电子资源进行学习。
教学媒体信息化:教学媒体信息化包括显性媒体信息化和隐形媒体信息化,它所要解决的就是要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提供一个教学信息传递、反馈和交互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对于教学媒介信息化的第一个层次,即显性教学媒介的信息化问题主要表现为各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设备和资源,如校园网络、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教学课件和各种格式的电子资源等。通过技术性的软、硬件设备建设即可解决。第二个层次隐性教学媒介的信息化问题则要比前者复杂得多,信息科技目前还无法满足隐性教学媒介的要求。
有关高校校园网管理与网上引导工作研究的文章
在尊重技术客观的基础上,管理和引导本身不是目的,校园网络本身也不是根本目的,而通过管理和引导切实优化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最终价值归宿。面对挑战,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首要具体目标应当是实现管理与引导的融合互补并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打造安全、绿色、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基本目标。这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目标体系的归属,也是其价值最集中的体现。......
2023-11-30
(一)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1.技术的开放性威胁网络的安全互联网的技术开放性及共享性的影响,使校园网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各种安全性威胁。因此,这些问题对校园网正常运转以及管理与引导形成一定的障碍与阻力。......
2023-11-30
通过校园网信息平台,极大促进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改变了以往书本为核心的知识传递载体,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应有者。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要求。校园网络将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
2023-11-30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种针对学生门户网站的管理与引导效果评估体系,进行专业系统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解决问题,帮助高校学生门户网站进一步成长。......
2023-11-30
四、校园网络管理与网上引导的成绩与经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影响日益扩大,校园网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思想政治网站已经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促进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023-11-30
不断扩展高校思政类网站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增加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是“左右互博”的关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高校思政类网站都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学生管理队伍,负责网站的维护和日常更新,应该说这是高校思政类网站最为基础的一支管理队伍。......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