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清时期的官僚规模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一王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先后经历了17个皇帝,277年。承宣布政使司的设立为取消中央中书省作了准备。朱元璋采取残酷杀戮的手段以解决权力斗争。明成祖后,内阁大学士逐渐受到重用,权力日重,成了事实上的宰相。清朝是以满族为主进行统治的朝代。1.明清时期政府组织机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清朝设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
2023-11-30
(一)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以及后来的美国人古利克和英国人厄威克等。
1.泰勒的组织职能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集古典管理思想发展之大成。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说:“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一整套的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站在基层管理者的角度探讨适合于组织日常生产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泰勒及其学生那里,管理曾被描述为一个把组织的物质资源或技术力量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泰勒以前,没有人像他那样把管理问题发展为如此程度的一种系统方法,并同时把管理同组织职能、哲学范畴结合在一起。
在对科学管理原理的论述中,泰勒将组织中的作业职能与管理职能加以必要的分离。在旧的管理体制下,组织的作业职能与管理职能不分,实际上将一切都推给了员工,由员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劳动,结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而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体制,在组织内则实行职能分离,让经营人员承担计划职能,员工承担执行职能,从而使管理科学化。泰勒认为,职能组织对劳动的管理应当实行分割管理,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应当尽可能地少分担管理职能,而应当建立这样的组织:把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限定在执行单一的主要管理职能上,按照军队式的组织形式,每个员工只能接受一个管理人员的命令,从而坚持统一的原则。当然,泰勒并不认为统一原则是绝对的。为了实现这种职能专门化,必须规定一定的权限关系:几个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的职能工长,在依据职能对员工下达命令时,应进行指挥调度上的相互帮助。另外,泰勒还提出了组织中的例外原理,即当上级把权限集中在自己的手中时,为了不被大量详细而庞杂的文件和报告弄得心烦意乱,要尽可能地把权限委让给下级管理者或助理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而且,职能组织与例外原理必须衔接起来。[2]
尽管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有许多优点,但是由于一个员工受到多头领导而容易引起混乱,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普遍推广。泰勒的这种组织变革思想的真正贡献是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职能的专业化提出了思路。
2.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是将组织当作管理职能的一个要素加以研究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理论在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法约尔认为,组织一种事业,就是向这种事业提供一切有利于它发挥机能的材料、机械设备、资本、人员。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物质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主要部分。法约尔还强调,在获得必要的物质资源之后,就要进行社会组织活动,进行组织所有的经营活动。
在法约尔的组织理论中组织机构的金字塔是职能增加的结果,职能的发展是水平方向的,因为随着组织所承担的工作量的增加,职能部门的人员就要增多,等级系列的发展是垂直的,是由于有必要增加管理层次来指导和协调下一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所引起的。他认为职能和等级系列的发展进程是以一个工头管理15名员工和往上各级均为4∶1的比例为基础的。例如,15名员工就需要有1名管理人员,60名员工就需要有4名管理人员,而每4名管理人员就需要有1名共同的管理人员,组织就是按这种几何级数发展的,而作为组织的管理就是应当把管理的层次控制在最低限度内。[3](www.chuimin.cn)
除此之外,法约尔在其有关组织理论中还强调了组织图的重要性。制定组织图,可以使人们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详细地规定权力界限,提供联系的途径,防止发生部门之间的权力重叠或者侵权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发生双重领导的局面。组织图的制定可以明确地分配任务和划分责任,是一个重要的组织管理工具。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认为,官僚集权组织是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进行管理的。韦伯看到了管理大型组织建立合理基础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官僚集权组织是理想的组织结构的概念。对于韦伯来说,“理想”并不是指合乎需要,而强调的是组织的“纯粹形式”。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可以从图1—1看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结构分为三层,其中的最高领导层即相当于目前组织的高级管理阶层,行政官员层即相当于中级管理阶层,一般工作人员层即相当于基层管理阶层。[4]
图1—1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通过职务和职位来管理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世袭地位来管理的。要使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志来领导。在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中,为了实现其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活动都被划分为各种基本的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经过这样最大限度的分工,在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可以由拥有必要职权的专家来完成其任务。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因素影响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这种公正不倚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也适用于组织外部,如组织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纪律,也是不受个人感情因素影响而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组织要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以便各个成员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的。它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组织的领导者和成员的成果,都能精确地计算出来。它在效率的高度和作业的范围方面,都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并能适应各种管理工作,因此是一种比较好的组织结构形式。
有关政府组织适度规模研究的文章
(三)明清时期的官僚规模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一王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先后经历了17个皇帝,277年。承宣布政使司的设立为取消中央中书省作了准备。朱元璋采取残酷杀戮的手段以解决权力斗争。明成祖后,内阁大学士逐渐受到重用,权力日重,成了事实上的宰相。清朝是以满族为主进行统治的朝代。1.明清时期政府组织机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清朝设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
2023-11-30
为了保持政府组织适度规模,完善编制立法约束机制的前提是完善政府组织编制立法。再次,在完善政府组织编制立法时,要正确处理政府组织层级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即省级政府组织数量来扩大中央政府管理的幅度,取消地区建制,实现四级政府管理体制,减少和规范政府厚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减少一级政府组织机构的数量,缩小该级政府管理幅度。......
2023-11-30
管理思想的百花争鸣,对于组织理论的发展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理论主要有:权变—系统组织理论、组织决策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的组织理论。权变理论以开放系统观为基础,考察的对象主要是组织的外部环境。西蒙认为,组织就是作为决策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过程是西蒙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此外,西蒙还提出组织影响理论。......
2023-11-30
(三)动态创新原则社会总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对政府组织职能及其规模的需求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客观上要求政府组织不断转变其职能、调整其规模,以适应、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居和公众对政府组织需求的多元化,都要求政府组织将创新视为一项公共管理基本职能,以竭力提升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和回应力。......
2023-11-30
新公共管理主义主要是从行政效率视角来论述政府组织规模问题的。政府组织规模包括内在规模和外在规模。政府组织的内在规模,是指政府组织的职能和行政权力的结构及其范围,主要包括职能规模和权力规模。然而,讨论政府组织规模还需要掌握两个理论抓手。一是政府组织的产生及其职能问题;二是政府组织所处的现实环境问题。与此同时,政府组织规模既是历史的,又是具体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11-30
(二)准确定位政府组织职能政府组织是一个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有机系统。这意味着政府组织应当将其职能严格限定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同时,政府组织职能的变革与创新也意味着政府组织公共管理权限的改变。......
2023-11-30
(一)政治学研究途径政府组织规模的政治学研究途径起源于对权力的研究。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概念上达成一致并不容易。官僚制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在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中,政府组织中权力的获取、行使无一不是为政府组织目标服务的。在同一政府组织内部,权力被分配给不同的职能部门,并且同一部门中权力通常被分配给具体的个人。政府组织权力的纵向结构,与政府组织的纵向分工是紧密联系的。......
2023-11-30
相应地,组织理论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1.虚拟组织理论虚拟组织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与全球组织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合作目的达到后,合作关系随即解除。[17]虚拟组织的含义。......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