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政党现代性调整:欧洲左翼政党现状分析

政党现代性调整:欧洲左翼政党现状分析

【摘要】:2004年5月欧洲左翼党成立大会在罗马召开,三百多位来自欧盟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德国民社党、意大利重建共、西班牙联合左翼、希腊左联党等欧盟十二国的十四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成为该党首批成员。

二、政党的现代性调整—— 欧洲左翼政党的现代性调整

(一)西方左翼政党的起源、历史和现状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后福特主义资本主义使西欧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17)传统的西欧共产党身份认同所依据的社会分裂和社会冲突的界限变得日趋模糊,如果再按照李普塞特和罗坎的“中心-边缘”、“国家-社会”、“土地-工业”和“业主-工人”,等结构理论对社会进行分析,显然已经不适用于解释欧洲国家共产党在社会的身份定位。

“左翼”是相对于“右翼”这个政治概念而言的,其起源应追溯到二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来源于启蒙时期的 “三大原则”:自由、平等、博爱。这既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也是左翼思想的起源。“左翼”与“右翼”作为政治见解和派别的分野,最早源于左与右的划分。第一次把左边和右边视为政治派系分野的是资产阶级大革命初步取得成功后于1789 年9月11日召开的国民议会。坐在会议主席右边的是对立法保持着绝对否决权的国王的维护者,即第一、二等级的代表;而坐在主席左边的是代表第三等级的革命派。两派针锋相对,互为对立。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这种左与右对立的政治意义与称谓,后来逐渐传遍欧洲和世界并一直延续至今。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左派的发展均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当时与工人运动密切相关的各国社会民主党都曾经宣传过马克思主义,他们所制定的民主社会主义纲领也曾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和修改。左派获得科学理论支撑后,其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正如法国学者雅克·德罗兹所言,马克思主义在相当程度上为社会民主主义开辟了道路。

左翼政治力量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左翼内部构成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各种左翼力量的发展和演变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例如,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左翼政治力量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主的包括贫苦工人和农民在内的构成的,被称为“第三等级左翼”;马克思主义时代出现的,深受马克思、恩格斯影响的工人运动及其党被称为“第二左翼”;二十世纪初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由上述“第二左翼”分裂出来的左翼政治力量被称呼为社会民主党;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涌现出来的新社会运动的各种力量代表,以及九十年代末出现的“大左翼”和当前正在成长中的“反全球化运动”或“反资本主义运动”政治力量,都可以被称为左翼。世界左翼政治力量,虽然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西方共产党一时间处境艰难。从1995年以来的多次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集会,尤其是1999年美国西雅图的抗议集会、2000年法国尼斯的抗议集会,参加人数之众、成分之广泛都是史无前例的,前者拥有几十个左翼组织约3万多人,后者则多达十多万人,他们来自欧洲各国甚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国外人士把这种现象称作“大左翼联合现象”。许多人士指出,这种大左翼联合的现象和结果必将对二十一世纪的政治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苏东剧变之后,代表左翼政治力量的一些西方政党,经过一个分化和改组的激烈变化阶段,其力量结构和布局均出现了新的面貌,为应对社会由经典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所带来的挑战,西方各种左翼组织出现捐弃前嫌、寻求和解、谋求联合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各国大选中保持一致、联合行动。例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以及北欧诸国等国家的共产党、社会党以及其他左翼党在大选中均加强联合与沟通,从而实现了左翼政党掌权执政的目的;二是在许多政治运动中,左翼中的各个派别均采取较为一致的联合行动,共同举行示威抗议游行,甚至共同对付当局者的暴力。例如,1999年11月西雅图群众抗议集会、2000年法国尼斯峰会的群众抗议游行,就各有数十个左翼组织共同联合行动,在反对资本全球化的行动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000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巴黎举行的“全球化与人类解放”国际会议上,大会主调就充分肯定抗议西雅图会议的重要作用,认为它是全世界左翼采取新行动的信号,那就是联合行动,反对资本全球化,为实现全人类解放、建立公民社会而斗争。这种大联合就被称作“大左翼”的无形组织;三是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左翼各个派别政党不断总结跨国合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适应欧洲一体化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现实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要联合举动。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左翼政党的联合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冷战结束至1994年),为探索国际联合的尝试时期。苏东剧变后,西欧共产党为尽快摆脱困境,逐步开展不同于“共产国际”的新型国际联合方式。这一阶段以1992年“新欧洲左翼论坛”的成立为标志,论坛是西欧部分共产党讨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加强合作的非正式国际组织。第二阶段(1994年-2002年),以1994年进入欧洲议会的共产党与部分北欧绿党及左翼力量成立“左翼联盟党团”为重要标志。欧洲各国共产党开始有意识地在欧洲层面和欧盟机构内部寻求具体政策上的协调,并争取与其他左翼组织开展联合。此后,共产党与左翼力量在全欧范围的联合行动和国际会议逐渐增多,包括1995年在马德里集会讨论欧盟问题,并初步提出设立一个协调欧洲左翼行动的常设机构;1996年和1998年欧洲左翼力量的“马德里进程”与“柏林会晤”也都以推进左翼合作为主旨。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以欧洲左翼党的正式成立为标志,表明欧洲共产党及左翼政党的泛欧联合已上升到区域性政党组织的新阶段。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新一轮东扩,欧洲共产党开始更多考虑如何在欧洲层面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反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促使他们思考进一步密切与其他左翼力量及新社会运动合作的新方式。2004年5月欧洲左翼党成立大会在罗马召开,三百多位来自欧盟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德国民社党、意大利重建共、西班牙联合左翼、希腊左联党等欧盟十二国的十四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成为该党首批成员。大会选举意大利重建共全国书记法乌斯托•贝尔蒂诺蒂为该党主席。另外,葡共、德共、北欧绿党左翼联盟、古巴共、巴西共、日共等二十二个来自欧、亚、拉美的左翼政党和组织应邀派代表与会。欧洲左翼党的成立,意味着欧洲左翼势力由分散走向联合,它将对欧洲政治生态将产生重大影响。左翼政党在加强联合谋求发展的同时,还依据各个国家的实际和国际形势普遍调整了现代性策略。例如,法国共产党,在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他们提出“新共产主义”的目标,认为共产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一致的,共产主义不是拉平的“集体主义”、简单的“平均主义”,而是政治上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社会,是一个“男女自由、联合和平等”,“没有失业、没有压迫、没有就业不稳定、没有不公正、没有暴力和没有武器”的社会。左翼政党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针锋相对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争论减少,这是各派之间求同存异的结果。原先在共产党和社会党之间、共产党和极左派之间、极左派和社会党之间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针锋相对的,但在现代的大联合中,上述各党派之间不再出现激烈的论争,因而政党之间能够坐下来共同在一起讨论问题。例如,欧洲论坛、北美论坛,以及欧美几次国际会议都是各左翼政党为探讨和协商重大问题和事件而共同举办的。2007年1月,左翼政党在柏林遮盖会议,在会议通过的声明中,明确提出了填补“真空”的策略,声称:“欧洲在《罗马条约》签定五十周年之后,陷入由于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而造成的政治真空之中,‘欧洲左翼党’决心要成为填补真空的政治力量,激励人们改变欧洲的政治现状并不命运掌握到自己手中。” (18)借此希望吸引更多的选民,扩大影响。(www.chuimin.cn)

(二)价值取向彰显,政治主张鲜明

欧洲左翼政党强调开放、多元和包容,更多体现“左翼特色”,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共产党特色”。新创建的欧洲左翼政党联盟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重返马克思”,汲取理论资源。强调“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本源”,抛弃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抛弃被篡改的马克思主义,抛弃被断章取义的马克思主义,要“重返马克思”,就是要运用马克思的批判方法,超越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从“专制压迫的代名词”中解放出来,认为共产主义不是拉平的“集体主义”、简单的“平均主义”,而是政治上民主、意味着人的解放的自由社会,是一个“男女自由、联合和平等”,“没有失业、没有压迫、没有就业不稳定、没有不公正、没有暴力和没有武器”的社会。确立超越资本主义、抑制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新的前景与目标。另一方面,积极强调汲取环保主义、女权主义、和平主义、人道主义、反法西斯主义等其他所谓新左翼的思想理论与价值取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评估和思考,并挖掘一些新的政治资源,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左翼之中受到广泛的传播和接纳,尤其在马克思主义之中的那些共同接受的理论观点受到普遍的欢迎。例如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观点、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的观点、恩格斯关于妇女地位和妇女解放的观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观点、马克思关于正义和平等的思想等等,均受到左翼人士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左翼政党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针锋相对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争论减少,这是各派之间求同存异的结果。

其二,携手与新社会运动的生态合作。左翼政党高度重视与新社会运动的密切联系。“新社会运动”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民众发动的生态运动、女权运动、社区运动、反战运动等。欧洲左翼党为了实现真正的群众性政党的目标,十分重视世界各地广泛发展的各种新社会运动、尤其是反全球化运动的政治、社会作用,力图通过与新社会运动的结合,推动“左翼力量、进步力量与共产主义力量的合作”。一些理论家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与这些运动结合起来,并为运动辩护,为运动寻找理论根据。因此,产生了被称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政治思潮。欧洲左翼党以“自由、平等、公正与团结”为基本价值观,致力于建立“替代性的、激进的、环保主义的、女权主义的左翼力量”,“为和平、反法西斯、民主、社会公正、妇女权利与生态保护而战”。领导新世纪的反资本主义与反全球化运动,重振自身力量,以摆脱冷战结束以来的困境。欧盟各国共产党及左翼政党认为,建立起一个团结、统一的左翼政党组织,可以更好高举反全球化、反战维和、维护社会公正旗帜,消减苏东剧变对共产党及左翼力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扭转共产主义理想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势,并以此作为展现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新形象、谋求摆脱困境的突破口,争取尽快走出低潮。争取在壮大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在欧盟内发挥作用,校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各成员党一致认为,欧洲一体化已是历史的现实和欧洲未来发展的趋向。要想有效地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维护中下层利益的斗争,共产党和左翼力量就必须在欧洲层面上联合起来,改变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取向”,加强欧盟机构的民主特性,保护劳动阶层的权益。

其三,实施“左翼替代战略”。这个替代政策主要包括:(1)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认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全球化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与政治决策的作用所致。要打破新自由主义的束缚,就必须改变目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倡导“人民先于利润”。为此,就要建立并努力壮大反全球化运动,加强该运动中各种力量之间的团结,并积极开展广泛的斗争,捍卫并扩展工人与工会的权利。(2)倡导“民主的”欧洲一体化政策。认为“民主赤字”已成为欧盟的核心危机。左翼政党不但加强公民在欧盟建设各领域、各层面与各阶段的“行动能力、参与能力与控制能力”。而且深刻改造欧盟各机构存在的国家至上原则,改变欧盟立法、制宪及执行权主要集中在大国手中的现状,使欧洲议会、民族国家议会在欧洲事务中有更多发言权与决策权。(3)改革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左翼政党主张建立一个“团结互助、拥有社会福利、上层帮下层、富人帮穷人的再分配型社会”。面对欧洲的经济衰退与高失业率,必须挑战“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挑战金融市场与跨国公司的权力,追求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即优先考虑充分就业、培训、公共服务,必须扩大投资,特别是对环保的投资,必须对资本的流动征税。(4)独立、和平的国际政策。首先,反对欧洲紧跟美国,希望欧洲独立于美国霸权政策与强权政治,建立“和平、团结、没有核武器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欧洲”,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冲突的手段,与南方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发展“公正的经济、政治伙伴关系”,(5)支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认为欧洲是造成全球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应当对生态保护担负责任;主张消除歧视,实现真正和持久的男女平等;提倡人员流动自由,反对欧盟现行的限制移民和排外主义政策。欧洲左翼党希望为在今后的欧洲政党政治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