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政党现代性的契因与路径

政党现代性的契因与路径

【摘要】:二是政党的民主性。四是政党的参与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现代性意义所在。民众、政党、政府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现代政党政治的基本框架。

二、政党现代性拓展的契因与路径

政党政治作为现代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不但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物,其自身包含的内容与特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如何定义和正确把握政党现代性的内涵,既要了解现代性一般意义以及政党自身的特殊性,又要在政治实践中把两者结合起来。这的确是政党制度在现代政治场域的演进中遭遇的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重大的现实意义所在。基于对现代性与政党制度发展演变的考量,我们认为政党的现代性就是政党基于民众的合法性认同,为充分保障民众的民主与自由等各项权利,实现社会公共性要求,严格依照有关法治程序获取公共权力,引领政治参与的本质属性和状态。政党现代性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党的合法性问题。指由围绕“权力与服从”而产生的价值观念原则、法律规范原则、治理绩效原则和认同机制原则等诸多政治元素构成。二是政党的民主性。指充分保障全体党员的人权与自由,尊重他们为全面实现政党的公共性而在一切问题享有最终决策的权利。三是政党的法治性。指以政党章程和国家宪法作为政党活动的总规范,并依据政党法律和国家法律对政党实行全面规制的政党治理模式。四是政党的参与性。指通过政党来实现的,政党成为了公民与政府保持沟通与联系的桥梁与平台。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现代性意义所在。

随着政治文明的演进,政党政治在现代民主制度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法国政治学家莫里斯•迪韦尔热曾指出,作为现代政治共同体的代表与核心的政党是任何现代民主政体所不可缺少的,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运行方式。迪韦尔热则把政党政治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运行模式进行架构,可谓开了先河,虽然在此之前,俄国政治评论家奥斯特洛果尔斯基和德裔学者罗伯特•米切尔斯等都对政党做了系统研究,但他们对政党所持的态度总体是批判性的。此后,利普塞特、罗坎、萨托利、爱泼斯坦和阿兰•威尔等人相继出版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对政党在现代民主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政党政治成为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一般形式开始,政党主要表现为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民众、政党、政府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现代政党政治的基本框架。 综观政党发展的历史,从权贵党、群众性政党、全方位政党到卡特尔政党、绿党以及恋童癖党、光头党等另类政党,不同的政党组织形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制度前提下执行着特定的功能。对于政党的功能,英国政治学家欧内斯特•巴克评价说,政党具有双重性格或性质。也就是说,政党是把一端架在社会,另一端架在国家上的桥梁。政党和社会之间实现利益、权利、治理等多重互动。K•冯•贝米、M•瓦格伯特、萨托利、罗塞尔•达尔顿、马丁•P•瓦滕博格以及巴托里尼和彼得•梅尔等学者对政党的功能也做出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K•冯•贝米指出政党的功能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目标制定、利益表达、动员和社会化、精英形成与录用功能;而M•瓦格伯特对政党的功能的划分更加细化,他把政党功能分为政治利益表达和集约等十一个方面;萨托利在研究政党功能时指出,政党最重要的两大功能是表达功能和沟通功能;达尔顿和瓦滕博格分别考察了选举中的政党、作为组织的政党和政府中的政党所承担的功能,也对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的功能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从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兴起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被一些研究政党的学者广泛借鉴和采纳,他们对政党政治的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实证研究和归纳方法,注重客观性描述,回避对现象的本质分析与价值判断。这种范式是建立在详细占有丰富的实证材料基础之上的,对政党运行功能的这种研究范式的兴起,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忽视了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固然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把政党与阶级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地抽象出了政党的阶级实质,指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集团,是阶级斗争的主要工具。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还认为:政党要通过制订行之有效的政治纲领号召群众,争取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通过一定的组织把本阶级成员联系起来,共同行动、实现本阶级的目标。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在对政党进行定性分析和规范研究以揭示出其阶级实质的同时,实际上也注意到了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即政党带领本阶级成员实现其阶级利益的功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政治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往往只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对政党阶级本质的揭示,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对政党现代性功能的具体分析。(www.chuimin.cn)

从现代政党产生以来,民主制度的一些主要政治功能如政治沟通、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等则主要由政党来承担的。伴随着现代性由经典性向反思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转变,民主制度的一些传统功能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这也直接导致了政党的模式以及政治功能也随着政治文明的现代性演进,相应地发生变化与调整。政党制度由最初的封闭型的密室型政党到追求总体性和统一性的总体性政党;由科层制度影响下产生的偏重于工具理性的卡特尔政党和“政党寡头”到主张集权和等级的党国体制型政党,这些政党可谓经典现代性政党;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新社会运动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发展以及转型期间造成的一些动乱与危机导致政党发展与调整发生了诸多变数。政党的运作模式相应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卡特尔的管理技巧、效率被引入政党管理体制的同时,多元价值观、多元治理元素也逐渐渗入政党政治之中并成为政党的理念;新型的非主流政党不断涌现,从不同的侧面挑战主流政党的垄断地位。当代政党政治中,不仅出现了提倡“第三条道路”的反思现代性的政党,还出现了关注某些特殊问题的单一问题党,一些主张民族主义、排斥少数民族以及移民的极端派政党日趋活跃;还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生态文明和生态政治的绿党以及主张另类政治,排斥传统政党政治功能的朋克、狂野疯人党、新千禧焗豆党等另类政党,这些都是新时期发生转型与调整期间涌现的有影响力的后现代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