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的重新审察,构成了反思现代性语境下当代政党理论调整的前沿话题。现代性在拓展过程中,遭到了后现代拒斥。各种社会形态与文明模式既相互碰撞又彼此交融,使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历时的方式而同时共存。......
2023-11-30
现代性虽然是西方工业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成的,与传统农业社会的经验本性和自然本性相对应的一种理性化的社会运行机制和文化精神,但它却代表着渗透到人类现代社会全方位的和本质性的规定性,因而获得了普遍性的意义。现代性以内在机理、深层结构和图式、自觉的文化精神等方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社会的血脉。在人类推进现代化过程之中,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把现代性塑造为具有西方模版的一种单一的、线性的人类生存意识与诉求,借此,西方现代的模式为世界提供了现代化进程所追求的一种脉络与目标。另外,非西方世界的现代性追求必然要模仿西方的模式:当非西方世界受到西方现代性的冲击,而开始接受它们的时候,就会步履西方的经验与模版。非西方世界现代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西方现代性的模仿与演练。实质上,这是一种“欧洲中心论”意识,是一种为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而设立的意识型态,其中蕴含了以“启蒙思想之理念”为主轴的普遍主义,亦即:强调科学理性与技术可以造就全人类的福祉,以及建立文明开化的政治社会制度。这种意识型态的形成表现出欧洲人对启蒙成就的自满,以及罔顾了启蒙思想本身所蕴含的自我批判与反思、复杂与混沌。“欧洲中心论”与启蒙思想的辩证否定都无法切实地掌握现代性的意义。前者基于欧洲的思维模式在政治、经济与文化层面展现的霸权,将启蒙思想塑造成一种普遍主义的原则,而不顾及启蒙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及其自我批判与自我怀疑的倾向;而后者则基于反思法西斯主义与极权主义之现代性的根源,而论称启蒙思想即是全面宰制的极权,而不深究极权主义意识型态中的反启蒙的观念,这无疑会遭到人们的置疑,尤其是二十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危机,以及后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价值争论和文化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现代性的本质和命运问题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破”与“立”的悖论促使诸多思想家反观人类社会的理性进步路线,引发了一场有关现代性议题的论争。许多著名批判性思想家,如韦伯、齐美尔、卢卡奇、葛兰西、阿多诺、哈贝马斯、福柯、利奥塔、德里达、波德里亚、吉登斯、鲍曼和哈维等,都在以不同的研究方式与路径关注现代性问题,他们关于欧洲科技危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现代国家等问题的思考,实际上都可以概括为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对现代性理解的多视角性、差异性和歧义性。例如,哈贝马斯虽然强调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设计,但他更倾向于从作为“时代意识”的文化精神方面理解现代性,认为现代性“用来表达一种新的时间意识”;韦伯则不仅从世界“祛魅”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伦理和文化精神内涵,还从经济合理化、管理科层化等角度揭示了现代性作为理性化制度安排的普遍性;利奥塔则从精神层面上界定现代性,他认为,关于理性、自由、解放的允诺等“元叙事”或“宏大叙事”,既是现代性的标志又是给予解构的对象;而吉登斯则认为现代性指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即为一种制度安排。(www.chuimin.cn)
现代性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焦点。十九世纪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现代性理论宝贵而丰富的思想资源。可以说现代性是马克思哲学以一贯之的主题。马克思生活于现代世界的开端,对以资本全球化为主体的现代性分析具有双重维度:一方面,马克思从历史的高度对启蒙运动以来的一切现代性根基、特征和形态作出积极回应;一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否定辩证法提出批判现代性的解构向度,从而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思想的拓展留下更加想象的空间。尤其在当下,反思和检视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代著名学者任平教授认为要真切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必须祛除历史的三重遮蔽,欧阳康教授则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是基于对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密切关注中产生的,就此说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产物,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理论向度。王锐生、许全兴、韩庆祥、丰子仪、陈学明、孙正聿和陈嘉明等学者在对现代性研究过程中,先后从不同的角度重申马克思哲学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及对资本主义的辩证考察,认为只有充分领悟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矛盾性及其历史向度的思想,人们才能如其所是地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现代境遇,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把握现代性问题。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出发,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了多方位地透视,指出现代性蕴藏于资本的逻辑之中,处于历史的流变之中、行进在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拓展于全球性的视域之中,用资本逻辑的演进、历史分析的观点、矛盾学说以及全球的眼光审视现代性,则构成了马克思分析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视角。我们要重视马克思哲学中对于现代性的政治制度维度的研究,尤其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对于当代中国政党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在现代性的多维视域中展开,要高度重视对于现代性的复杂性的探讨,对现代性问题,无论是从事实判断还是依据价值判断,既不能局限或满足于现代性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也不能简单地罗列和堆积现代性的各种特征,而必须整合哲学的、社会学的、政治学的、文学的等多维视角,揭示现代性的多重维度。这里所说的“现代性的维度”不是所谓的多种多样相互无关的现代性或原子式的多元现代性,而是现代性具有本质关联的各个方面,它们形成一个内在的有机整体,并作为文化精神与内在机理无所不在地渗透到现代社会和现代个体生存的所有方面。如果不从现代社会的深层的和内在的机理、结构、图式、活动机制、存在方式、文化精神等方面对现代性做多维度的、深层的、全方位的透视和统摄性理解,那么,我们就现代性的某一维度、某一方面的分析无论有多深刻,都注定是片面的。更为严重的是,依据关于现代性的单向度的和片面的把握而做出的关于现代性的价值判断,无论是捍卫、重建还是批判和否定,都是无根基的虚无主义,都很容易屈从于某种情绪化或情感化的判断,不可能对社会的进程产生积极的和实质性的助推作用。
有关政党政治与政治现代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野的研究的文章
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的重新审察,构成了反思现代性语境下当代政党理论调整的前沿话题。现代性在拓展过程中,遭到了后现代拒斥。各种社会形态与文明模式既相互碰撞又彼此交融,使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历时的方式而同时共存。......
2023-11-30
对于政党制度来说,如果要了解政党如何在运作过程中,发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提条件是要对政党制度进行结构性分析。这也是对政党制度采取结构性分析的意义所在。......
2023-11-30
英国著名学者赫尔德曾提出全球政治的概念,他说:“全球政治作为一个术语,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政治关系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扩展与延伸,以及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跨越现代民族国家的界限、无处不在的这样一种现象。”,“与这种扩展相连的是全球政治活动产生的、通常是更向纵深发展的影响。作为一种结果,全球层次的各种发展几乎在同时就能对世界各地产生影响,反过来亦如此。”......
2023-11-30
可以说人类依靠政治制度来规约主体性的行为的创造,是近现代思维模式史上发生的另一次最为深刻的变动。面对这种两难境况,以反思、批判、终结现代性为己任的后现代主义开始进入政治思想领域,并对这种经典的主体性进行颠覆。......
2023-11-30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政党是实现某种主义与纲领的政治团体。这四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政党的本质。1.政党的阶级性。在今天看来,政党不再代表某一单个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特殊利益而是试图代表大多数的利益并强调利益聚合与协调,这是政党政治的一个重要的进展。......
2023-11-30
日本政府以维持治安为借口,乘机大肆逮捕社会主义者和工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残杀无辜的朝鲜人和旅日中国人。5月10日,政友会在第14次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共获议席278个。1921年11月4日,原敬被刺身亡。原敬死后三周,大正天皇因病引退,皇太子裕仁摄政。新选举法取消有关纳税额资格的限制,凡年满25岁以上之男子均有选举众议院议员权,年满30岁以上之男子均有被选举为众议院议员权。但妇女仍无政治权。......
2023-11-27
葛兰西认为,“总体性政党”是个一般性的政党概念,泛指经典现代性社会中各国一般政党,既包括无产阶级政党,也包括资产阶级政党。这是葛兰西“总体性政党”理论第一个方面的含涉。......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