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两年教育界热议的概念。2013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在新的教育方针解读中,首次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随后,习近平又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表多次讲话。很显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格教育,而音乐教育正是这一人格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3-11-07
钱文静
(上海市杨浦区中原路小学,上海200438)
作者简介:钱文静,上海市人,上海市杨浦区中原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摘 要: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为基层学校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提供了可操作的载体。文章以上海市杨浦区中原路小学的校本课程建设为例,分析从学校特色(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出发的校本课程的内在价值和实际意义,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学校文化特色的构建的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课程建设
一、选题缘由
当前,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以此为核心来探索校本课程建设,既是教育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1.现实教育引发的喜与忧
据上海市杨浦区中原路小学曾经在全校范围进行了一次调查(见表1),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所了解,但对每个民俗节日的特点知之甚少。同时,统计数据也使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与自己亲身体验息息相关,对端午节的了解程度高居榜首,与学校曾经开展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主题拓展活动有关。由此可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可以通过教育延续下来,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本身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表1 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情况统计表
2.国家政策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文件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市科教党委和上海市教委也曾联合颁布了两份被称之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件——«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这些政策激励学校教育从学生的问题出发,选择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切入口,进行通俗化、系列化、课程化的实践和探索,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校本课程之“本”是对课程性质的限定,意为基点、基础、出发点,也可引申为条件、现状。校本课程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的课程。学校的校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校本课程应该充分地挖掘师生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充分关注本校师生的发展状况。校本课程追求的不是要有自己的课程,而是要有适宜于本校学生的课程。因此,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学校的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开发工作。
1.校本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
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实践。校本课程的建设不只是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确定,首要的是形成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课程观、活动观、评价观及环境观等基本理念。因此,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前期,学校先设计“节庆文化”主题活动,形成学校文化氛围。
为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学校以‘节庆教育’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确立了«‹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校本教材开发及教育活动实践研究»课题。学校组织教研组长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了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探究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为了使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学校搭建了少先队雏鹰争章平台和校园网络平台。让学生们徜徉在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两全”(全学科、全员)和“两平台”(雏鹰争章、校园网络平台)的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在一次次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中,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都获得了具有文化底气的积淀,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而讲责任,和而会思考,和而有自信”的校训。同时,我们还积极倡导——顺应“天”时(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探究“地”利(探寻教育教学的策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融的环境)、讲求“人”和(学会尊重、宽容,营造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和谐相处的氛围)的校园文化。
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提炼了“人和思想”,并把它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挖掘师生的潜能,尊重师生个性,搭建师生成长舞台,促进师生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
在新三年的规划中,我们在“讲责任、会思考、有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梦想,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的办学理念。我们把“让每一个孩子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让每一个教师在点燃梦想的过程中享受幸福”作为办学的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我们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在“点燃梦想,实现梦想”的征程中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以弘扬传统文化立校,以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为己任。
2.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校长实施课程领导力的重要阵地。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紧紧围绕“节庆教育”这一具有生命力的载体,从校本教材开始,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在教师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校本拓展型课程编写组,构建三级管理网络,制定校本教材的编写方案,确立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机制。
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教师独立编写——专家与教师合作——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和重建等流程。在实践中,教师转变了“课程即教材”、“课程即学科”的传统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共同创造自己课程的过程。教师从“实施者”转变为“创造者”。课题组成员选择了传统节日中较有代表性的八大节日作为研究的内容,采取每人负责一个主题,纵向编写的方法。在撰写中既展现传统节日丰富的内涵,又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编写校本教材是教师知识与文化积淀的过程,也是对传统节日文化再创造的过程,更是教师技能锤炼与发展的历程。由于参与了课程开发,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主动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者,他们眼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认知水平,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去尝试、发现、体验,使得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3.探索课程管理的有效方法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校本课程建设打开了一扇窗,但这仅仅是起点,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需要一门门生动鲜活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领悟与传承。
在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前期,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对扎染活动特别感兴趣。基于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能力、文化的传承,学校开始了校本课程——«儿童扎染»课程的实践与研究。6年的实践研究,具有“动手动脑、合作创造、快乐体验、传承文化”特点的«儿童扎染»课程成为杨浦区第一批中小学校本课程区域共享立项项目。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传统手工艺学习之窗,有效地落实了“拓宽视野、丰富经历、激发兴趣”的育人价值,成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又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不仅有助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化,形成特色课程,而且探索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机制。
课程建设需要有序的管理,在不断实践中我们提炼了课程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及相互关系,为课程管理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1)课程建设的核心——设计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是课程建设的灵魂。在«儿童扎染»课程开发中,我们紧紧围绕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核心要素开展研究,设计了包含课程背景、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内容的课程设计方案,引导教师思考开设此课程的目的、课程希望达成的目标、为达成目标需要选择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方法等。在思考中,我们撰写、实践、调整,最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动手动脑、合作创造、快乐体验、传承文化”特色的«儿童扎染»校本课程。
(2)课程建设的重点——立足课堂研究
课堂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地落实课程设计方案的目标,凸显拓展型课程“活动、体验”的特征,才能让优秀的民族工艺易于学生接受与传承。在教学设计中,任课教师不仅重视三维目标的适切性,而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活动中的欣赏、体验、动手实践,关注民族文化的浸润。(www.chuimin.cn)
(3)课程建设的关键——围绕中心生成
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包含课程设计方案、课堂教学案例、活动案例、校本教材(讲义)、教学课件等。其中课程设计方案是中心,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案例的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必须围绕方案循序渐进地生成,生成的相关资源越多则课程的成熟度越高。
目前该课程在6年的实践中已积累了课程设计方案、课堂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课件、校本教材、课程教学建议、活动案例等课程资源。
(4)课程建设的成果——丰富课程内涵
校本课程是一个整体,需要丰富的课程内涵的支撑。«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校本教材的开发,«儿童扎染»校本课程的建设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校本课程的整体开发与实践,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开发更多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延伸。从«加强课程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到每学年课程计划的制订,教师达成了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皆为课程的共识,努力建设学校课程成为校长和教师共同的责任。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杨浦区民族精神教育试点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重视用传统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学校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目标,采取“解剖麻雀”的研训方法,以同类开发为分组依据,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点带面,增强教师课程意识,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提高课程建设的实效性。“解剖麻雀”的研训方法使课程建设更规范、更具体、更扎实、更有效。“解剖麻雀”的教学研究,凸显团队研究的力量。在实践中,«儿童扎染»科目设计方案作为首个“麻雀”加以解剖分析。在研训中,教师着力研究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目标的适切性、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实施的层次性、评价的多元性等问题,逐一理清它们之间的种属关系。在共同的教研互动中总结规律,举一反三,提高了整个团队成员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很好地推动了学校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群的建设。
在课程方案研究的基础上,教研组还依托市区教研员的智慧,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在团队的实践研究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反思,及时地对课程方案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环节作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沈佳芸老师在“讲台、舞台、写字台”间刻苦耕耘,硕果累累。沈佳芸带领学生利用整整一个假期制作了“中国的爱马仕”组合图、8幅蓝白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华艺术宫展出。每一幅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从设计到制作,从制作到染色,每一幅作品都有着生动的故事。这次活动对于师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是一笔财富,更是文化的传承、意志的磨练。
担任«儿童剪纸»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她不仅在全区完成«剪团花»的公开课,而且受邀参加世博会公众参与馆“世博秀空间手工艺术”活动——剪纸表演,并与海派剪纸大师赵子平同台演出。
“解剖麻雀”的研训方法有力地促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1.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教师学会关注学校的发展,学会关注学生的需求,主动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等要求,为传承民族文化添砖加瓦,为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潜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追求合作分享氛围。团队合作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合作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新的研训方法,使教师变个体打拼为集体创造;变独立思考为智慧分享;变唯我独尊为相容共通,打破学科间的封闭,寻求互动与共赏。
3.呈现多元文化。传统文化立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和而不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学校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共生共长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放性、选择性、层次性的特点,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学校多元文化奠定了基础。
在多年的校本课程建设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一个理念、两个关注”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一个理念”即“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发展理念;“两个关注”,首先表现在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是关注教师“和而不同”的教学风格、“异而精致”的特色、特长,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规范+特色”的专业水平。我们着重从“智”、“能”这两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所谓“智”,就是智慧型的教师;所谓“能”,就是要具有3种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近几年来,学校在“一个理念,两个关注”的目标引领下,教师注重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反思与研究,拥有了1名市级名师、两名区级骨干教师,不仅实现了中高教师零的突破,而且教师队伍逐渐走向成熟,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也得以彰显。学校先后获得了区教师研修先进集体,区办学优秀单位等奖项。
四、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效与反思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进行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活动,也有针对地进行各种学术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多家媒体、学术杂志或会议中发表或交流达12次,其中6次获奖。其中,«探究端午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获得全国“民族精神代代传”优秀小课题一等奖;«研究“节庆教育”主题活动 促进小班师生主动发展»被评为首届长三角小班化教育论文二等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科技突飞猛进、文化多元化的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师生,并以此来推进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我们感到还有进一步反思与实践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高峰.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现代教育论丛,2013,(6).
[2]王仕斌.校本课程建设的本质坚守与误区破解[J].教育科学论坛,2013,(12).
[3]鲍东明.校长课程领导基本要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4).
[4]刘亭亭.课程审议:校本课程决策的实践途径[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2).
[5]特稿.立足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音乐校本课程改革[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1).
[6]丁念金.面向优质学习的校本课程决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1,(1).
[7]海路,滕星.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8]胡娟.学校特色文化创建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发展的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陈云龙,卞艺杰,王红.校本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 2009,(7).
[10]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QIAN Wenjing
(Shanghai Zhongyuan Road Primary School in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Abstract: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not only a major highligh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but also provide a quality education to practice operational carrier for elementary schools.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Zhongyuan Road Primary School was used for example to analyze the intrins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school characteristics(tradi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start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the meaning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and 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有关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14卷的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两年教育界热议的概念。2013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在新的教育方针解读中,首次提出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随后,习近平又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表多次讲话。很显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格教育,而音乐教育正是这一人格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3-11-07
俭朴,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历代劳动人民对劳动果实无比珍惜的真实写照,同时,历代人民对奢侈浪费行为痛加谴责,中华民族的勤俭传统主要体现在他们身上。没有勤劳,就没有财富的创造;没有节俭,就没有财富聚积,两者有机统一,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的节俭言行是中华民族节俭传统的体现。......
2023-07-31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强大的军队可以擒获敌方的主帅,却不能强迫一个人改变自己的志向。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立志求道,完善自我。对于年轻人来说,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古今中外,笃志成才的故事不胜枚举。北宋时期的包拯,自幼立志为民伸冤,报效国家。立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可中道而辍,这就是笃志。......
2023-08-02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顺应它来治理国家就会吉祥,顺应它而出现秩序混乱就会产生凶患。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幽深又幽深的道,是一切变化的法门。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2023-09-23
“日新月异”观念主要包含人们的变革和创新意识,其中关于“时”的观念,尤其值得人们深思。强调“时中”、“与时偕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日新月异”观念与简单机械的进化论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日新月异的理念源远流长。......
2023-09-23
明式家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一直被誉为我国古典家具史上的高峰。明式家具不事雕琢,充分发挥和展示了优质木材的质地、色泽和纹理的自然美。同时,明式家具的工艺精巧,显得格外隽秀、古雅、纯朴和大方。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以素朴、简洁著称,因此被后世誉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简练。......
2023-06-28
有一次,齐国国君齐景公来到纪国的地盘视察。齐景公心想,这纪国也够浪费的,吃个鱼还只吃其中的一面,难怪要亡国。品格传承纪律严明的人民解放军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解放了上海市。就是因为这铁的纪律,因为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民解放军战士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3-08-02
守静指收拢烦乱的心,让心灵处于安宁、平静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说,诚心诚意地守静,一定会达到心灵空明的境界。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其主旨和积极意义就在于要求人们戒除贪欲和诈智,清心寡欲。辩证法认为,静和动是相互依存的,是对立的统一。这是太极拳原理,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应有的守静观。......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