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下的底层写作即缘起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人们感觉到了当下的底层写作和“五四”新文学启蒙主题表达之间隐隐存在的某种可通或一致属性。“五四”启蒙表达和当下的底层写作原本是不同历史时段不同中国作家对于社会的不同文学表现,但在表面的不同之中,人们可以发现,“五四”和当下的作家都注意到并在作品中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平问题。......
2023-11-30
作为一种极富意味的写作现象,中国当下的底层写作于2002年零星出现,代表作品有刘庆邦的《神木》、林白的《万物花开》等;2004年,“底层写作”作为一种异质性叙述渐渐浮出水面;2005年,“底层写作”和底层关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话题;2005年底的时候,“底层”一词已然成为中国文学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一时期,底层生活的表现业已成为一种热门时尚的写作,作品层出不穷——如《蚂蚁上树》、《肾源》、《亲爱的深圳》、《那儿》、《太平狗》、《命案高悬》、《大嫂谣》等;作家纷至沓来——如马秋芬、曹征路、陈应松、罗伟章、温亚军、吴君、鲁敏,等等。伴随着写作实践如此这般的发展进程,理论批评界对它的关注也逐渐加强,2005年之后,《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和北京大学等刊物和学术研究机构曾先后对于底层写作现象进行研讨,各种理论批评刊物更是趋之若鹜,大有不谈底层免进来之势。
这样一种热潮的形成,当然有它存在的合理原由。在谈及当下的底层写作之时,学者陈福民曾说:“正是这种看似粗糙、观念化的写作,在前述文学娱乐的歌舞升平中,为人的文学和时代的文学保留了最后一点尊严,也为当下和未来的历史理解提供了一种伟大的注脚”[10]。论者李云雷也评论说,当下的底层写作,既是对此前热门的纯文学的一种纠正,“同时它们也不同于‘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模式化与对大众心理的简单迎合,而力图以严肃的艺术态度进行创作,写出优秀的作品”[11]。他们的言论从不同的面向肯定了当下底层写作的成绩。但在肯定其成绩之时,我们同时也能够发现它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和“五四”作家的底层启蒙写作比较之时),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叙事过程当中主体精神参与强度的弱化。为了说明其写作的真实性,当下底层写作者们往往有意识地消弭了叙事者主体和叙述对象之间的差异(对于这一问题,在将鲁迅和赵树理进行比较时,南帆先生有过较为精彩的论述[12]),将主观的讲述转化为貌似客观的展览。这样的处理,表面看似乎更为有利于生活的写真或反映,但实质上却大大减少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降低了作品的艺术表现水平,使“底层”由写什么、怎么关注与怎样表现底层的多样复杂的存在简化为一种单纯的题材性存在,从而导致了知识分子本应有而且实际上也极为动人的悲悯情感和人道主义关怀的大大散失,典型的文本案例如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等。
仔细分析,这样的弱化所反映的,其实是写作主体在发现了自己对于对象进行意义处置和艺术表现的能力匮乏之后所采取的一种掩饰和讨巧。因为对对象生存境遇的不熟悉或者心理上的隔膜,没有真实深度的体验,所以便只好依靠新闻报道或者道听途说,从而使所讲述的故事本质上成为新闻事件的扩写,文本给读者提供的更多是信息而非感受和思考,平面化的产品所引发的自然也只能是平面化的消费,其写作也便很少给读者深刻而长久的冲击与思考。
二是艺术表现上的“审美脱身术”。在谈及对于当前的底层写作的印象时,有学者曾严厉指出:“在一些描写苦难,描写底层的作品中存在着‘美学脱身术’的问题,即它们不是深刻地反映现实中的问题,而是以其‘审美’遮蔽、掩盖、颠覆现实与对现实的叙述,以想象化的解决弱化了问题的尖锐”[13]。这种“审美脱身术”的使用,诚如陈先生所言,它不仅使作家们难以真正正视现实的苦难,无法真正有效和深刻地反映现实中的问题,而且在一种老式的浪漫主义回归之中,使苦难的表达变得轻飘,使刻意营造的虚拟化了的温情暗暗替代了作家应有的历史价值的判断和对于现实走向的正面回答,意义的挖掘和艺术的表现因此都变得平庸,难以获取真正的超越。
此外还有底层写作的跟风现象,道德化强制,模式化和商业渗透等等。“底层写作没有达到所预期的把握现实、反映真实的效果,艺术质量也良莠不齐”[14],或者干脆如某些新锐批评者所言:“底层写作要用鞭子狠抽。”[15]人们的不满因缘于底层写作自身的问题,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对问题的形成进行分析和对底层写作进行历史化处理之时,我们可以发现“五四”的底层启蒙写作乃至整个新文学传统——如乡土写作、国民性探讨、左翼文学等所可能具有的资源或经验参照意义。直面生存的苦难,注意作家自己灵魂的拷问,更为普泛和深刻的人性之谜的探究,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寄寓等等,新文学作家们曾经在这些层面所进行过的真诚、独自的思考,相信经过现实的转化之后,还会对当下的文学提供种种参考和启示。
“现代文学传统的研究应当有‘活气’,即格外关注那些在当代现实生活中仍潜在或显在起作用的因素。之所以叫传统,主要也就是指那些已经承传下来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由新文学所造就的普遍性的审美心理,阅读行为和思维模式等等,显然都是不同于古代文学传统的,从这些方面进入,也可以直接触摸到现代文学的根源。”[16]这是温儒敏先生在谈及现代文学传统和当下写作的关系时所发表的一种意见,它启示我们学术研究的活力即在于从现实的文学现象为出发点对于文学传统所进行的重新思考。当下的底层写作和新文学传统的底层表现之间存在着太多的联系,依照上述的观点,由此进入,我们也许真的能够通过一种重新关照和梳理新文学传统的有效渠道,从而借助于现实的力量,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
[1]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见童庆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论经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2] 鲁迅:《文化偏至论》,见《鲁迅杂文全编》(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3]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的》,见《鲁迅散文诗歌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4]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见胡适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页。
[5] 周作人:《平民的文学》,见胡适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页。(www.chuimin.cn)
[6] 周作人:《人的文学》,见胡适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页。
[7] 鲁迅:《写在〈坟〉后面》,见《鲁迅散文诗歌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8] 李建军:《当“底层”成为流行词》,见《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20日。
[9] 阎晶明:《底层如何文学?文学如何底层?》,见《北京文学》2006年第6期。
[10] 陈福民:《“底层写作”:没有完成的讨论》,见《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5期。
[11] 李云雷:《如何扬弃“纯文学”与“左翼文学”——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见《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2] 王尧:《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见《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4期。
[13] 李云雷:《如何扬弃“纯文学”与“左翼文学”——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见《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4] 李保平:《不要为底层写作编故事》,见《文艺报》2007年11月20日。
[15] 同上。
[16] 温儒敏:《思想史取代文学史?——关于现代文学传统的二三随想》,见南京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2页。
有关从现代到当代:新文学的历史场域和命名的文章
中国当下的底层写作即缘起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人们感觉到了当下的底层写作和“五四”新文学启蒙主题表达之间隐隐存在的某种可通或一致属性。“五四”启蒙表达和当下的底层写作原本是不同历史时段不同中国作家对于社会的不同文学表现,但在表面的不同之中,人们可以发现,“五四”和当下的作家都注意到并在作品中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平问题。......
2023-11-30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有中国文学运行发展的自身原因,但更与中国文学在近现代所遭遇的生存语境密切相关。“五四”新文学启蒙意念的萌生,即立足于其时知识分子如此这般的精神背景。在具体实施这种启蒙救赎之时,“五四”一代作家大都自觉地选择了底层国民的生活作为首当其冲的书写对象。源自于启蒙诉求的底层民众生活或生存的关注和书写,充分地实现于“五四”时期新文学参与者们的文学理论表述并及文学实践。......
2023-11-30
广泛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汉、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该风俗。《汉书》《后汉书》以及《梁书》也有相关记载,这些史书中的黑齿国位于倭国的东南部或南部。......
2023-08-2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最精练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是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合称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和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心性二分,亦或心性一体,都大体相当于现代哲学的“精神”。......
2023-08-20
因为异常鲜明的启蒙指归——具体点说,就是对于民众精神教育目的追求,所以无论是理论上的提倡还是写作中的实践,“五四”一代作家底层意识的表现,也便附着了写作者主体诸多的精神内涵:一是悲悯情怀。因为对于底层民众精神的深刻体察,所以在对他们施予种种的体谅和同情之时,“五四”一代作家同时也因之表现出了深广的忧患意识。“五四”一代作家的社会批判意图由此而生,而批判之时明确的精英意识也由此伴随而生。......
2023-11-30
蔡翔1苏州河由西向东,蜿蜿蜒蜒地流过这个城市。我的祖先已经悄然远去,但是苏州河的北面却依然被这个城市拒绝。而在更多的地方,在苏州河的北面,棚户区仍然象征着我的底层,我常常在那里拾回我童年的记忆。然而在那个时代,贫穷并未导致我的底层的愤怒,相反,他们对国家表示出一种极大的热情和忠诚。贫穷并未导致道德的沦丧,相反,我的底层牢牢恪守着它的道德信条,他们对贪污和盗窃表示出一种极大的憎恶和轻蔑。......
2023-07-15
发函也称去函,是发文机关主动制发的函。复函也称回函,是答复对方有关事项的函。告知函用于告知不相隶属机关有关事项。请批函是向不相隶属的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请示则是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之间,下级向上级请求批准事项。......
2023-08-20
具体地说,主旨就是贯穿于一篇应用文中的核心思想或主要意图,是通过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或主要观点。在记叙类文章中称为主题、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在议论文中称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而在应用文中则叫作主旨,它往往是对某项工作提出的原则或实施的方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性决策。......
2023-08-20
相关推荐